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

受命,向訓趕忙起身,見其狀,劉承祐立刻伸手示意:“不必起身,坐着說即可!”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又看向其他人,劉承祐臉上堆砌着笑容:“在座諸位,朕或有認識者,但想來,多少有些耳聞。你們都是大漢的忠臣勇將,朕素來惦念,今日前來長安,也是朕的座上貴賓,都不必拘束!”

“謝陛下!”向訓帶頭,恭敬道。

不管天子話裡,究竟有幾分感情發自肺腑,但經他那麼一說,氣氛確實是放鬆了不少,尤其是與劉承祐相識的人。

向訓這邊,則開始向劉承祐介紹起來,語調輕快,指着一名形貌倜儻的中年將領,說道:“這是南鄭兵馬都指揮使王仁贍,負責漢中駐軍事宜!”

王仁贍起身行禮,劉承祐伸手示意,笑吟吟地道:“這幾年,朕屢次聽說王將軍的大名。乾祐五年孤軍守散關,牢不可催,東河村濟師破敵,大敗蜀軍。乾祐七年,秦鳳大戰,先鋒擊破黃牛八寨。聲名在外啊,當初劉公(劉詞)向朕舉薦賢才,就曾提到你,果不墮其名,真良將啊!”

聽天子細數自己的功績,並且評價頗高,王仁贍意外之餘,也是喜從心來,咧嘴笑應道:“陛下謬讚了,末將愧不敢當!”

向訓又指向王仁贍身旁另外一個面容清瘦的將領,說:“這是懷德軍都指揮使李彥!”

“李將軍的風采,朕亦有聞之,從軍二十餘載,振奮於卒伍,意志強悍,作風硬朗,抵禦契丹,平定党項虜亂,累有功勳,開國以來,剿賊平叛,備守西陲,從無憊怠。藥公(藥元福)在朕面前,對你多加褒美,評價很高,說你厚重正直,戰場之上,同袍可以性命後背相托......”劉承祐臉上笑意不減,誇獎道。

“多謝陛下誇獎!”李彥也是頭一次面君,清癯的面容間,也不禁流露出笑容,只是稍微有些矜持,仍有些放不開,但心情的愉悅,從其神態間可窺一二。

“......”

基本上,向訓每介紹一人,劉承祐都能說出花來,都是些令人高興的好話,履歷功績,悉在帝心。即便不熟悉的,也溫和地勉勵一番。一番介紹下來,天子與西南邊將們的關係,不知覺間,便拉近了許多。

“這是懷德軍副使韓繼勳!”向訓又指着一名身體緊繃着的老將,說道。

劉承祐將目光落在這名後蜀降將身上,韓繼勳明顯是等候多時了,起身便道:“末將韓繼勳,參見陛下。末將前者不識天數,不知天威,竟然率軍,抗擊天兵,思之不勝汗顏,愧悔無地。歸漢以來,賴陛下與朝廷不計前嫌,以兵事委任,未曾進京,覲拜於陛前,今得見天顏,聞聖音,實乃三生之幸......”

相較於其他漢將的坦蕩自然,韓繼勳要緊張些,也更在意些,不過,劉承祐也能理解,畢竟降將,此前率軍抵抗伐蜀大軍,雖然黃牛寨一戰,成就了王仁贍與李彥的威名。

察其狀,劉承祐也未區別對待,態度親和依舊,寬慰道:“韓將軍不必緊張,往者不論,既已歸漢,自爲大漢將臣,朕當一視同仁,你心裡,不必有負擔!”

聞言,韓繼勳頓時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言語哽咽,長身拜倒:“陛下如此胸懷,末將唯有結草銜環,誓死以報天恩!異日伐蜀,末將請爲先鋒!”

“哈哈!”對其賭誓,劉承祐爽朗一笑,對向訓說:“星民,這韓將軍壯心可嘉獎,你以爲如何啊?”

向訓看了眼韓繼勳,對劉承祐恭敬答道:“還需陛下點將!”

收回目光,劉承祐對韓繼勳說:“韓將軍平身吧!你能有此保國盡忠之心,甚感欣慰!”

這邊,向訓的介紹,仍在繼續:“至於高都監、韓重贇、慕容承泰、馬仁瑀等將,陛下早已識之......”

點了點頭,劉承祐瞧嚮慕容承泰:“承泰,朕當初把你貶到西南,受其苦楚,可還有怨氣啊?”

“末將不敢!”聞問,慕容承泰有點不好意思,說:“末將自幼好武,能夠從軍,建功報國,實欣然往之。比起在東京,飛鷹走馬,無所事事,還是在軍中磨礪,更酬抱負!”

“看來,從軍四載,確實成長了!你父親聽說你在軍中的事蹟,可是十分開懷啊!”劉承祐對向訓說:“星民,你調教得好啊!”

說着,又看向馬仁瑀,笑容益盛:“小馬將軍的名氣,朕已是如雷貫耳了......”

“......”

光是在接見、熟悉西南邊將,前後便花費了一個時辰,會談完畢,劉承祐又招呼着衆將,前往王府大堂,舉行酒宴。王府這邊,早已準備好了一席豐盛的酒菜,算是一場盛會,隨駕的后妃、皇子、文武以及關中夠格的職吏,悉在其列。

宴席結束後,劉承祐談興猶濃,沒有召后妃侍寢,而是叫上向訓,君臣密談。

“朕知道你,連日急行,東來長安,一路辛苦,本該讓你好生休息一夜的,不過,朕這心裡,牽掛着西南兵事,伐蜀事宜,有些按捺不住。星民,可別怪朕不體恤下情啊......”君臣對座,喝着醒酒的清茶,劉承祐語態輕鬆,對向訓道。

“臣東來之前,亦準備了一些西南兵情,欲向陛下稟報!”皇帝都這麼說了,向訓當然得擡着,應和着。

自懷中,掏出了一張軍事地圖,攤開在劉承祐面前,比照着地圖,向訓對他講解起來:“陛下,自前年伐蜀,盡取秦鳳、漢中之後,包括後續整編的蜀軍降卒在內,西南全軍,如今共計有四萬兩千餘人,其中馬軍五千,諸類步軍三萬七千餘衆。

分屯於漢中、鳳州、成階、鳳翔、秦隴。其中,依漢蜀和議,南鄭駐軍五千,成階、鳳州一萬,餘者,悉在秦隴、鳳翔。

同時,依照朝廷的制命,在秦隴、涇渭、鳳翔、漢中諸地實行軍屯,半耕半戍,如今已經墾得田地近七十萬畝......”

“有星民在,西南可安,朕亦放心啊!”默默地聽着向訓的介紹,劉承祐感慨道。

“王景此番未至,他那邊情況如何?”劉承祐問。

“王公這兩年,鎮守秦州,負責西部的開拓與鎮戍,轄兵三十營。兩年間,王公遣兵西向,軍堡已西築至古舊狄道,收攏漢民,剿撫吐蕃,擴地盡三百里!”向訓說着,眉宇之間,都不禁露出些興奮的神采。

對於他這樣的有志之士而言,開疆拓土,收拾舊河山,乃是志趣所在,心嚮往之,也是最容易留名青史,爲後人所傳頌的事業。

雖然,大漢還未大舉西進,打出收復河隴的旗號,但是西面諸邊戍軍,都默默地擴地,加強擴地。遠及史弘肇所鎮靈州,王彥升所戍鹽州,這些年,都在向大唐舊地,擴充影響,築堡樹旗。

而南邊,在收復秦州後,有了西進的基地,就屬王景這邊,進展最爲迅速,最爲疾進。

“王景那邊,還需收一收啊!”劉承祐道。

“近年來,王公正致力於鞏固新復之土,另,還需朝廷派遣官吏,重設官府,構建制度,使之真正成爲大漢治下之土!”向訓說道。

劉承祐考慮了一會兒,道:“以西南現如今的形勢,兵力雖衆,但要鞏固邊防,秦隴、涇渭的兵馬,不能多動。如欲伐蜀,真正能動用的兵馬,只怕也不多吧!”

“臣籌謀過,在維持邊州穩定的情況下,可起步騎三萬南下!”向訓語氣肯定。

“如北路就以你口中這三萬步騎,可足用?”劉承祐問。

向訓想了想,道:“如輔以一定的民夫,勉強足用!”

“你都說勉強了,將來朕還需調撥禁軍啊......”劉承祐笑了。

微微一嘆,劉承祐略顯嚴肅地道:“星民,伐蜀的時間,需要往後壓一壓了!”

“因爲關中之亂?”向訓試探問道。

“這只是原因之一!朕這個幾個月,在北方走了一大圈,察看吏治、軍情、民生,所獲頗多,也感觸甚深,朕,確實應當多給大漢官府、軍隊、百姓一些休整的時間!”劉承祐解釋道。

聞言,向訓說:“臣明白了!”

突然地,劉承祐扭頭直視向訓:“朕多給你一年的時間,養精蓄銳,秣馬厲兵,來年伐蜀,一舉破之!”

向訓身形微震,抱拳鄭重道:“臣願立軍令狀!”

“朕相信你!”開顏一笑,劉承祐拍了拍其肩膀,說:“好了,你乏了,朕也醉了,就不留你了,到賓館好好休息休息。此番,在長安多待幾日,我們君臣二人,難得機會,還需多敘舊情......”

“臣告退!”

第164章 監國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121章 大朝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323章 鬥法第49章 求援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3章 市井之聲第4章 君臣同心第488章 真實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167章 請辭第60章 都安心了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19章 幸西京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85章 異心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38章 破寨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159章 亂情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465章 “教匪”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96章 橐駝兒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33章 兩廣運動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336章 橐相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45章 治安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75章 恩威齊下這纔是感言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361章 “龍宮”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87章 瑣屑第265章 楊無敵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28章 澧陽之戰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83章 惠妃母子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328章 改革深入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380章 開寶第175章 在滑州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82章 殺俘第450章 落幕第188章 後續第82章 殺俘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39章 濮州案(2)第316章 不裝了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131章 鳴沙匪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342章 殺肥第336章 橐相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370章 國法爲大
第164章 監國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121章 大朝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323章 鬥法第49章 求援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3章 市井之聲第4章 君臣同心第488章 真實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167章 請辭第60章 都安心了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19章 幸西京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85章 異心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38章 破寨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159章 亂情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465章 “教匪”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96章 橐駝兒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33章 兩廣運動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336章 橐相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45章 治安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75章 恩威齊下這纔是感言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361章 “龍宮”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87章 瑣屑第265章 楊無敵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28章 澧陽之戰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83章 惠妃母子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328章 改革深入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380章 開寶第175章 在滑州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82章 殺俘第450章 落幕第188章 後續第82章 殺俘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39章 濮州案(2)第316章 不裝了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131章 鳴沙匪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342章 殺肥第336章 橐相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370章 國法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