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

“殿下,還有一事!”折御卿留了下來,拱手向劉昉,欲言又止。

見狀,劉昉揮了下手:“何事?講啊!”

折御卿道:“十三皇子,今日又打傷了幾名衛士!”

聞言,劉昉表情微滯,臉色沉了下來,很快露出一抹頭疼之色,問道:“他人呢?”

“恐怕還在後園,同衛士習武!”折御卿道。

“去看看!”劉昉嘆了口氣,擡腳便走。

帥府後園佔地極廣,不只有假山奇石,碧湖涼亭,還有各種帶有中原風格的建築,突出一個壯觀。畢竟此前是王侁的府邸,而王侁在個人享受上,從來不會虧待自己,在這貧瘠的大西北,建造這樣一座奢華府邸,顯然花費不菲。

園中的甘草地上,正響起一陣陣激情的碰撞聲,十三皇子劉曄正與一些衛士比試着,拳腳功夫,拳拳到肉,空氣似乎都伴隨着擊打在震顫。

衛士們穿着武服,劉曄上身只着一件馬甲,頭髮用絲帶簡單地纏着,看起來簡練無比。不過,此時劉曄流露出的氣質,卻讓人不免畏懼。

始終繃着一張臉,不帶絲毫感情,嘴中除了喘息,沒有發出任何雜聲,伴隨着的是拳腳的碰撞,以及那些被打傷的衛士的哀吟。

劉曄從小習武,體格鍛鍊地極爲精壯,衛士們雖然都是精挑細選,但正面對決,還真未必是劉曄的對手,再加上身份的壓制,不敢全力出手,只能被動應付。

於是一個個,接連被劉曄打倒,邊上,站着一排衛士,個個鼻青臉腫,顯然都已經遭過罪了。場中,隨着一拳一腳擊中,又是兩名衛士被打倒,一時難起,立刻有人上前將二人扶到一邊。

劉曄則面無表情,朝着候着的那些衛士,終於出聲:“再來兩個!”

觀其表現,不是在練武,而是在發泄。劉昉駐足一旁,沒有打擾,到此刻,才終於開口呵止:“夠了!”

這一發聲,立刻引來注意,一干衛士,趕忙行禮。劉昉慢步近前,威嚴的目光在衆人身上掃視而過,擺擺手,吩咐道:“你們都退下治傷!各賞錢十貫!”

“謝殿下!”一干衛士,頓時鬆了一口氣,甚至面露感激之色,相互攙扶着,前去療傷。

而劉曄見到劉昉,終於恢復了些常態,站在那兒,氣喘吁吁,愣神半晌,方纔低聲喚道:“四哥!”

劉曄英武依舊,只是眉宇之間彷彿籠罩着一層怎麼也化不開的陰霾,劉昉心中默然一嘆,從僕侍手中接過毛巾遞給他:“擦一擦再說!”

劉曄點了下頭,默不作聲地擦着頭上的汗,順便把手上的磕傷包裹一番。劉昉則走道甘草地旁的湖畔,背手而立。

劉曄見狀,走了上去,又低聲喚一句:“四哥!”

劉昉並不看他,沉吟了下,道:“你收拾收拾,我派人送你回東京!”

一聽這話,有些消沉的劉曄頓時來了精神,道:“不!我不回去!”

“你現在不適合待在榆林!”劉昉淡淡道。

“我”劉曄有些啞口無言,對於自己如今的狀態,他自己也明白。

劉曄顯然是受刺激了,此前躊躇滿志,隨着田重進北上,意欲一展武功,報效劉皇帝與朝廷。他的表現,也確實不錯,在擊破袁恪叛軍的戰鬥中,也在陣中,並且還請了一支兵馬,親自帶領參與戰鬥,指揮作戰。

但是,隨後而來的榆林大清洗,確讓劉曄頗感不適。戰場上的屍骸遍野,劉曄並不畏懼,但是,戰場外的人頭滾滾,卻大大地突破了他的心理防線。並且,他還親自參與其中。

一段時間下來,劉曄這精神狀態就有些不對勁了。劉曄畢竟還年輕,沒有經歷過什麼事,見識也少,而榆林這邊發生的事情,對他而言,太血腥,也太殘酷,甚至突破了一些爲人的底線。

對於劉曄而言,親身經歷之後,方纔知,過往的憧憬,只是一些童話般的想象,現實是慘痛的,是鮮血淋漓的,沒有那麼多蕩氣迴腸,他看到的,只有無盡的殺戮與死亡。

“我沒事!”支支吾吾片刻,劉曄有些心虛道。

聞言,劉昉終於偏過頭,看着劉曄,道:“你現在知道,獵物與獵人兩者之間的區別了?”

劉曄年輕的面龐上露出一抹苦笑,點頭:“以往,還是我太天真了!”

“我也十分好奇,向來勇敢無畏的十三郎,竟會如此心慈手軟?我可聽說了,你在戰場上,殺起叛賊來,可是毫不留情!”劉昉道。

聞言,劉曄又沉默了下,而後嚴肅地道:“四哥,對那些叛賊,自然當斬盡殺絕,不容留情。但那些平民百姓,老弱婦孺呢?他們也是朝廷的敵人嗎?”

劉昉微微一笑,指出:“顯然,你對榆林的叛亂的情況,並沒有深入瞭解學習啊!榆林之亂,不在那些叛賊亂匪,而在党項,這是族羣之間的戰爭,是一個民族征服另一個民族的使命,不只是擊破那些舉旗叛亂賊子!”

“即便如此,需要把所有党項人都殺光嗎?”劉曄問道。

“朝廷收復榆林,已有二十餘年,過去對當地,已經足夠寬容,欲同而化之。”劉昉平靜地道:“然而,二十年之功,卻釀成了一場大叛亂,爲何,党項不服啊!

他們不願臣服朝廷,不願融入大漢,他們還想據榆林之地而自立。朝廷能夠容許嗎?倘若有更好的辦法,也不會行此下策,這也是無奈爲之。

雖然劇烈殘酷,但是可保長治久安。這些事情,等你經歷多了,會明白的!”

劉曄又沉默了,過了一會兒,又道:“那些漢民呢?難道他們也全是叛賊,全部背棄朝廷?”

這下,劉昉也沉默了,思吟片刻,方以一種從容的語氣,給了一個簡潔的回答:“這就是戰爭!”

看劉曄站在那兒,臉色變幻不定,劉昉也不免心軟,擡手拍了拍還殘留着汗漬的肩膀,道:“事已矣,你就不要囿於其中了,凡是總有取捨,爲了國家安定,爲了西北的長治久安,縱然血流成河,屠屍百萬,又能如何?爹征伐天下,打下如今的康平盛世,死難者,又何止百萬,有些必爲之事,不得不爲!”

感受到兄長的關懷,劉曄臉上露出少許悵惘之色,道:“四哥,我其實不是完全不明白,只是有些不忍啊!尤其是,看着那些半大少年兒童,老人婦孺,也被斬下頭顱,我這心中,總覺不安啊!

我是不是太軟弱了?”

“不!”劉昉搖了搖頭,卻沒有再解釋什麼。

想了想,看着劉曄,劉昉道:“你若要從事武功,死亡是避免不了的事,軍令如山,有令則行。你可以同情,但不能去質疑命令,否則,我奉勸你放棄!”

聽劉昉這麼說,劉曄張了張嘴,化作一縷嘆息:“我明白了!”

“榆林戰事已了,撤兵在即,你先回東京!”劉昉道。

不過,劉曄仍舊搖搖頭:“我不回去!”

劉昉眉頭微皺,盯着劉曄。

劉曄深吸一口氣,拱手道:“我要在西北歷練,我自京中長大,見慣了浮華安康,卻也困於其中,我需要增廣見識!”

見劉曄一臉堅定,劉昉想了想,露出點笑容:“如此也好!若能跨過這道檻,將來,你接我的班,坐鎮西北,也無不可!”

第2章 分食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50章 蜀亡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92章 大調整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51章 聽政2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90章 老將可用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64章 楊業卻敵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313章 日常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22章 稱帝第1771章 襄陽王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95章 玩陰謀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66章 請辭?不許!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413章 分食第56章 彌月之喜第185章 趙礪案第130章 陳橋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2章 登聞鼓響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10章 坦白第452章 皇孫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49章 南國風起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380章 饒樂國第1779章 四王畢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14章 大論第36章 李業告狀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78章 火油彈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387章 就國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96章 壽春城內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76章 接風洗塵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7章 風波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218章 進兵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53章 遁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488章 真實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1773章 質問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765章 三郡公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243章 總結第7章 風波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79章 “撫遠之戰”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17章 輕取江陵1半島史話·安平公主
第2章 分食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50章 蜀亡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92章 大調整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51章 聽政2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90章 老將可用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64章 楊業卻敵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313章 日常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22章 稱帝第1771章 襄陽王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95章 玩陰謀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66章 請辭?不許!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413章 分食第56章 彌月之喜第185章 趙礪案第130章 陳橋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2章 登聞鼓響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10章 坦白第452章 皇孫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49章 南國風起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380章 饒樂國第1779章 四王畢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14章 大論第36章 李業告狀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78章 火油彈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387章 就國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96章 壽春城內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76章 接風洗塵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7章 風波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218章 進兵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53章 遁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488章 真實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1773章 質問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765章 三郡公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243章 總結第7章 風波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79章 “撫遠之戰”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17章 輕取江陵1半島史話·安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