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遺奏十條

堂間,哭聲大作,劉皇帝仍蹲着身體,平靜地註釋着已然沒了氣息的王樸,一股名爲悲愴的情緒,在心胸之間堆積、醞釀。王樸走得很安詳,甚至可以說,是種解脫。

深深地出了一口氣,劉承祐將王樸的手輕輕地放到腹上,站起身來,蹲久了的緣故,頭腦感到一陣眩暈,身形搖晃嚇了喦脫一大跳,趕忙攙住,緊張地關心道:“官家!”

緩了緩,劉承祐抑制住心頭的悲傷,擺脫喦脫的攙扶,再看了眼王樸的遺容,轉身走到滿臉悲切的王侁面前停下腳步,吩咐道:“好生料理你父後事!”

“是!”王侁是涕泗橫流。

懷着一悲痛的心情,離開王府,腳步沉重而緩慢,隨着步伐,面上的悲傷之情也逐漸外露。這些年來,劉皇帝經歷了太多賢臣良將的離世,也有不少令他感懷的人,高行周、折從阮、趙暉、景範......

但不得不說的是,從沒有一個比王樸之逝,更讓劉皇帝覺得感傷。說句不孝的話,當年高祖劉知遠駕崩時,他都沒有如此哀傷與不捨。

“傳朕口諭,王樸身前之功名、德行,該當有個定論,由魏相公負責。讓薛居正,親自給王樸作傳,書寫神道碑文!”登車回宮之前,劉承祐對喦脫吩咐着。

“陛下!”呂胤趕了上來,雙手捧着一道文書。注意到劉皇帝的目光,呂胤主動稟道:“這是王侁代呈,王公辭世前的遺表!”

聞言,劉皇帝直接探手接過,並吩咐着:“回宮!”

寬大的御駕,在大內侍衛們緊密的保護下,返皇城而去,儀仗威嚴,氣氛肅穆。鑾駕內,微靠着車廂,劉承祐打開王樸遺表,默默地閱讀着。

在這篇遺奏中,王樸沒有一字一句,提自己身前功勞與身後之名,所考慮的,仍是大漢,仍舊是朝廷,仍是天下子民。王樸首先肯定了乾祐十五年所取得的成就,然後就開始對劉皇帝示警了,其核心思想只有一條,那就是乾祐之治,雖然天下向安,趨於治世,但終究還是亂世,還是一個平定天下的過程,而南北一統之後,不論治國、治兵、治民,政策上都需有所更改,乾祐時期的政策方針需要根據時局變遷、人心變化,加以調整。

可以說,王樸思路與意識,是與劉皇帝一致的。具體的治國之策,王樸沒提,用他的話來講,朝中賢才幹吏甚多,只要善加委用,必定能治理好大漢。

最後,對於大漢所存在的問題,王樸倒針對性地提出了幾條。

其一,冗官冗員問題,朝廷上下,中樞地方,所養閒差太多,人員臃腫,既費國家錢糧,也阻礙行政效率;

其二,稅制問題,承襲自中唐的兩稅法,雖然推行了兩百年,但其所帶來的問題已經很突出了,貧富差距日益加大,而貧富分擔稅收的原則卻難以貫徹落實,如果不加以改革調整,開源節流,終有一日,國家財政將積貧;

其三,官營產業問題,朝廷官營所涉過廣,民間怨言頗多,當適當開放酒、糖等產業,與民自由;

其四,功臣問題,賞賜過重,待遇過優,勳臣過多,勳爵體系混亂,如不加調整,這將給朝廷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

其五,土地問題,朝廷雖然制定了一些抑制兼併的政策,但終究治標不治本,只要不禁止土地的自由買賣,隨着人口激增,社會矛盾必然會爆發出來,大漢勳貴、官僚廣置土地者甚衆,不可不慮;

其六,官制問題,從中央到地方,矛盾處甚多,權責不明處也不少,需要做一次整體梳理,官吏的選拔、教育、培養制度,還當進一步完善;

其七,開邊問題,當下國家當以休養生息,發展國力爲主,對外用兵,當謹慎爲之,不要好大喜功,盲目擴張;

其八,黃汴淮水患問題,水務河工,務必重視;

其九,南方問題,南方尤其是江浙,已爲朝廷最主要的財稅之地,務必更除舊弊;

其十,都城問題,開封當南北要衝,是南北聯繫的樞紐,且朝廷深根於此,不宜貿然遷都。

“身處病榻,猶不忘憂國,心懷天下事,有這樣的臣子,是我榮幸!”收起這份遺奏,劉承祐發出一陣深沉的嘆息:“只可惜,上天不仁,奪此良臣,殊爲可惜!”

總的而言,王樸所奏十條,涉及到目前大漢的方方面面,有些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有些劉皇帝已經着手在調整了,大部分還是很中他意的。因此,對這份遺奏,劉皇帝感慨之餘,也尤爲重視。

除此十條之外,王樸只在最後向劉皇帝提醒了一下,大意是,自己的幾個兒子,除了長子王侁外,都沒什麼突出的才幹,而王侁性鄙,不堪爲良臣,不要因爲他這個已逝之人,過於重用提拔他......

對於王樸這樣的臣子,對他的離逝,劉承祐的內心,除了悲傷不捨之外,更增一種感動之情。雖然,在乾祐年的十五載中,王樸並不是久居中樞,宰執天下的人物,沒有那麼多赫赫功名,崇高威望,甚至屢次爲人所攻訐,但他的作爲,他對大漢的忠誠與成績,卻是實實在在的。在大漢掃平天下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大臣,必有王樸一席之地。

到其逝世爲止的表現來看,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當皇帝抱有這樣的心態,去看待、評價王樸時,國家對於王樸自然是格外尊崇。追封太師、侍中,加特進,爵賜兗國公,給王樸的定諡,也是文臣最高等級的文貞。

在朝廷梳理乾祐功臣的當下,王樸算是第一個被“蓋棺定論”的。

劉皇帝宣佈,輟朝三日,以示哀悼,連上元節當日的家宴,都簡單地過了,對於回京的太子與皇長子,都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喜悅。

不過,在給王樸治喪的過程中,所發生的事情,卻讓劉皇帝心裡略感彆扭。原因無他,王侁將喪事搞得太隆重了,隆重得讓劉皇帝覺得,有些玷污了王樸的名聲,不過,他終究沒對此事發表別的看法,畢竟你前者還對王樸表以最崇高的禮敬,如果只因爲其後人在喪事的規模上搞得隆重了些,便出言申斥乃至譴責,那也不妥。

因此,該給王樸的待遇,劉皇帝還是一點不吝嗇的,除了以上尊榮外,還以王侁襲其爵,給其加官。同時,這樣的決定,也給許多文武功臣吃了顆定心丸,畢竟因爲前者重定功臣爵祿的詔書,可引起了一陣波瀾。

王樸的後事,至少證明,皇帝不會苛待功臣。

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62章 奸宦昏主第404章 冬夜第483章 南巡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85章 浮雕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75章 在滑州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83章 惠妃母子第27章 謀算無用,危278章 軍務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20章 折家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80章 博弈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58章 正面互懟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18章 查抄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99章 出宮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60章 狠狠敲打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346章 底層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268章 西縣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18章 蒲陰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24章 人事調整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18章 請願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27章 父子座談世宗篇47 封禪
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62章 奸宦昏主第404章 冬夜第483章 南巡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85章 浮雕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75章 在滑州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83章 惠妃母子第27章 謀算無用,危278章 軍務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20章 折家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80章 博弈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58章 正面互懟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18章 查抄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99章 出宮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60章 狠狠敲打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346章 底層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268章 西縣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18章 蒲陰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24章 人事調整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18章 請願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27章 父子座談世宗篇47 封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