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

在北方局勢陡變,漢遼衝突,乃至交兵,使得本就脆弱的漢遼和平瞬間支離破碎,回顧之下,七年的安定有如泡影,所謂的和議更是笑話。

因爲遼軍突然兵寇雁門關,引得東京朝堂上下,羣議紛紛,不論文武,皆覺慨然,那是種被冒犯了的感覺。

此時,大漢的君臣們,正投入在進軍江表、一統南方的熱情中。而雁門的戰事,就像一抔冷水,當頭澆下,雖然水不多,但足夠涼,涼至心底,並且足以將劉承祐的注意力再度牽扯回北方,而這一回,可就沒有那麼容易挪開目光了。

事實上,對於遼國這突然的發難,還是有些意外加疑惑的,意外其翻臉之快,疑惑他就派一萬步騎。

所幸,大漢這些年在對遼方面的情報工作還是有不小的成果的,經過一番周折,軍情司那邊上報了。雖然沒有過於詳細的情況,但明確一點,北歸的遼使蕭護思向遼主彙報了些什麼,在其覲見的第二日,遼軍便南下了。

以大漢君臣的聰穎,自然第一時間把目光鎖定在蕭護思身上,並作出判斷。劉承祐即令武德使李崇矩去調查,從與蕭護思有接觸的職吏口中,得知了蕭護思南下的表現,分明就是秘密刺探大漢的虛實。

同樣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眼中,看出的結果也是不同的。作爲遼國的北樞密,蕭護思當然是有一定眼光的人,是以從其一路見聞中感受到了大漢的威脅,而遼帝也認可了此點,乃有後邊的舉動。

瞭解到此事,劉承祐心生慍怒,當即下令,將接待蕭護思的官吏及軍官,一併削職罷免,同時,武德司內部,監視蕭護思的探事也做了處置。他們都是與蕭護思接觸最近的人,竟然對其異動,沒有絲毫察覺,即便有“遊山玩水、縱覽風物”的理由作掩護。

嗯,那些被牽連的官吏,或許會感到委屈,畢竟此前爲了維繫漢遼之間的融洽關係,皇帝曾降諭,好生招待,禮遇遼使。他們雖有失察之嫌,不智表現,但終究還是被劉承祐遷怒了。

同時,回憶起蕭護思在東京之時,幾次與自己直接交流,都是相談甚歡,誰曾想,在那張和善謙恭的面龐下,竟然含有如此機心與敵意,關鍵自己還沒有什麼察覺。

說到底,還是自己的注意力都在南面事務上,對於北方的遼國,雖說始終保持着警惕,並不時提醒自己,但又怎麼可能真得做到時時將那種警惕記掛在心頭?再加上,這些年,契丹人也確實稱得上“安分”。

有劉承祐的思考,再輔以宰臣們的分析,很快就把情況基本搞清楚了。而萬卒寇代的舉動,雖然從中感受到了少許異樣,但也暫時只能用“試探”來解釋其舉動。

楊業的勝利,使得積壓在劉承祐心頭的少許鬱悶釋放了許多,對於他的大膽出擊,以少敵多,並戰而勝之,劉承祐表現得十分高興,並說道:“楊重貴果成名於此!”

斬首1879顆,其中契丹人就有728人,其餘殺傷還不算在其中,而自身傷亡,則在千人以內,加上俘虜,加上繳獲,實實在在的一場大勝,酣暢淋漓。大漢朝廷,乃至東京士民,多感振奮,對之都是多加褒揚,在皇帝的授意下,宣慰司也出來幹活了。

不過,這種氛圍下,還是有人站出來掃興,說楊業貿然出擊,有失守關城的風險,以麾下性命成就自己功勳,大殺遼兵恐引起兩國大戰......

對於這等言論,都不需劉承祐發話,樞密使柴榮當衆就將那進言的御史給大罵了一頓。其後,左都御史崔周度,迫於羣情,主動將那下屬直接貶到地方上去了。

對此,劉承祐只是感慨,這世間終究還是愚者多,智者少,不識時務,自以爲是的人,更比比皆是。

對於雁門大捷的有功將士,劉承祐自是不吝賞賜,楊業的爵位沒有提升,仍爲崞侯,不過加了“開國”,並提升祿粟,同時將其妻馮氏賜五品誥命,其長子楊延昭賜勳職,讓楊業成功實現封妻廕子。

至於其下的康延澤等將校,也都是厚賞,傷亡優恤,功狗恩賜,用最直接的行爲,彰顯皇帝對於此戰有功將士的態度。

恩詔一下,東京朝堂又起波瀾,在京的武臣及禁軍將校,紛紛上表,請求皇帝出兵北伐,請戰奏表幾乎堆滿崇政殿的御案。

漢將們,有的是功業心作祟,有的是受楊業的勝績所感染,統一戰爭雖然重要,同是功勞,但自古以來,還是對外戰爭、開疆拓土,更能激發有志之士的熱血與豪情,更何況此次是契丹人主動搞事,而對於北面的強敵,上下也都抱有一定復仇雪恥的心理,畢竟任其在北疆猖狂幾十年了。

有的人呢,則純粹是湊熱鬧了。而禁軍的高級將帥中,也多有下場表態的,比如韓通、孫立、李重進、李繼勳等人。

包括賦閒多年的前侍衛司副帥王殷,也主動向劉承祐上表,希望能北伐從徵。當年何福進病逝,朝廷選派北面都帥,任命都已經下達了,可惜王殷得意猖狂,行爲放肆,爲人彈劾,也觸怒了劉承祐,直接被一擼到底,不只丟了北面都部署的帥位,還把侍衛副帥的軍職也給丟了。

這些年,朝廷不論是取荊湖,還是滅蜀,王殷都曾主動請求出徵,不過都被劉承祐給拒絕了,一是大漢不缺將校,何須他這個花甲老將,二則是,當年的不矩行爲給劉承祐印象實在太差了。

這一次,也是王殷最後一次主動請命了,如果再不能給機會,他也就不作他想,憂憂鬱鬱地去過他的晚年了。

剩下的將帥中,慕容延釗、向訓、趙匡胤也都沒有輕易表態,這是三名政治成熟的將帥,心裡清楚,下面鬧得再積極,還得看皇帝的態度。而北伐的決策,可是朝廷頭等的大事,需要朝廷諸公仔細討論,全面籌算,不是輕易可下決定。

這些,都還是在京的將帥,而地方的將領們,尤其是河北的邊軍,雖奏表未至,但劉承祐已能料想到彼輩躍躍欲試之志,拳拳報國之心。

將帥請命的背景下,是一場事關大漢戰略的爭論,南北之爭,這幾乎是貫穿開國以來大漢戰略方向的議題。

早年的時候,基本沒有太大的爭議,當時國家實力不足,戰略環境也談不上好,四面皆敵,且漏洞不少,那樣的情況下,選擇攻取南方,是最合理、風險最小、收益最高的選擇。

即便如此,在乾祐四年,南征在即,遼軍聚大兵南下,火神澱之亂,當時就有不少人提議北伐。爲何,還是北塞殘破的局面下,大漢上至君臣,下至軍民,安全感不足。

在拓地淮南,西收秦鳳後,國力漸富,兵勢漸強,又有人向劉承祐建議北伐。當時遼國雖然也恢復了幾年,但政治不穩定,宗室貴族叛亂不休,讓人看到了機會。

不過,稍加思量後,劉承祐還是拒絕了,仍舊堅持南攻北守的戰略,北面既能維持基本的和平,給足了空間,那便按照既定的戰略走下去。

其後,收荊湖,平孟蜀,及至如今。如果北面邊情不變,那麼接下來一舉平定江南,仍是堅持不可動搖的戰略。

但是,這一次不同了,遼國主動改變,掀起戰爭,將漢遼之間脆弱的平衡地打破。平衡一破,劉承祐不得不嚴肅北顧,不是心志的動搖,而是來自北面的威脅不得不重視。

朝廷之中,再度掀起了南北戰略之爭,並且這一回,並不侷限於少數的股肱文武。在5月7日這一天,劉承祐乾脆下詔,命在京五品以上文武,各上策略,討論南下北上事。

這封詔書,也反應了劉承祐內心的糾結。在羣臣各抒己見的浪潮中,劉承祐對近臣發表了一番感慨:“都乾祐11年了,朕還在爲南北戰略頭疼!”

議潮之中,劉承祐也不由思索,原來的歷史上,北宋平定南方,一直到吳越獻土,遼國都沒有如此大的反應,爲何?

思慮良久,雖未徹底洞悉其情由,終是有所得。

如果說正史中,五代亂世的結束,從後周的建立開始正式奠基,走上統一的快車道。而今的大漢與之相較,只是在各方面提前了三年,但是這三年的內功修煉,發展到後面,其間的差距可就不止是區區三年了。

中間少了三叛連橫之害,少了王朝更替的混亂,又沒有北漢的掣肘,徵淮半載而定......這些使得王朝的元氣得到了極大保存,恢復發展的速度更不可同日而語。再加劉承祐苦心孤詣的勵精圖治,以致大漢國力軍力之強,遠邁“同期”,帶給遼國君臣的壓力當然也是不可同日而語。

而正史上,等北宋發展到如今大漢的程度,遼國也同樣安穩積蓄近二十載,又沒有欒城之戰的重大損失,自然安穩些。並且,進入到耶律璟後期之後,遼國的政治環境,也確實有些混亂,國內矛盾也重複劇烈,對宋事務也有心無力。

而如今,大漢帶給遼國的壓力感太強了,倘若遼國君臣有憂患意識,就絕不會面對大漢平南而無動於衷。

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45章 治安第62章 二代勳貴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207章 還京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380章 開寶第65章 決議南征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39章 韓常案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269章 愛將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78章 滄州府第455章 見聞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158章 善後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118章 棉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26章 問罪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772章 處置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32章 天子上門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98章 追捕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29章 獨眠孤館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417章 輕狂第99章 又窮了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66章 陷河陽第82章 矛盾第452章 皇孫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283章 降將第483章 南巡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145章 了結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227章 延州事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97章 怪圈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67章 請辭第45章 同樣的選擇
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45章 治安第62章 二代勳貴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207章 還京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380章 開寶第65章 決議南征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39章 韓常案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269章 愛將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78章 滄州府第455章 見聞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158章 善後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118章 棉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26章 問罪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772章 處置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32章 天子上門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98章 追捕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29章 獨眠孤館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417章 輕狂第99章 又窮了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66章 陷河陽第82章 矛盾第452章 皇孫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283章 降將第483章 南巡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145章 了結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227章 延州事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97章 怪圈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67章 請辭第45章 同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