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

時入仲秋,瓜熟蒂落,田畝豐收之際,大地萬物被秋意渲染成金黃色調。東京城中,又有秋果新品上市,百業興旺。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每逢秋季,劉承祐心情都不錯,畢竟收穫的季節,氣候爽人。劉承祐精神爽朗,翻閱刑刑部所呈,秋決名單。

“這是入秋以來,第二批,共計九十七人,皆已經刑部查檔,大理覈驗,罪證確鑿,判罰無異!”李昉簡單解釋着。

“違背朝廷禁令,走私牟利者,倒是不少嘛!”事關人命,劉承祐看得比較細,擡頭問:“僅販賣私鹽者,便有三十多人?”

感受到天子的疑惑,李昉說道:“此爲淮南鹽案,揚州商賈,與鹽場職吏,內外勾結,爲布政使王公所覺,一網成擒,按律當死,定案上呈,等候批決!”

王樸在揚州,上上下下,辦了不少事。

“思及國初之時,民有犯私鹽、酒麴者,無問多少,悉抵死。朕以此法過厲,是故詔令,以儘量論罪量刑,使其有差!”劉承祐說道:“卻沒想,如此一來,走私者不加少,甚至有變本加厲,內外勾結,盜賣國財,以牟私利!”

“陛下立法懷仁,奸吏商民不感其恩,心生貪慾,觸犯法紀,只需依律處置即可,陛下不必過於介懷!”大抵以爲皇帝心裡不痛快,李昉開解道。

但是,劉承祐哪裡來的憂懷傷感,直接硃筆一批,冷冷道:“發還刑部,一應罪犯,皆按律處置!法不容情,更不容此等奸邪之輩!”

“是!”

“這是禮部和尚書所報,今歲制舉,進京的參考的士人名單,請陛下御覽!”頓了下,李昉嘴銜笑意,向劉承祐呈報。

隨着改制集權,轟轟烈烈展開,爲彌補大漢朝廷上下,道府州縣的缺額,劉承祐南征回京之後,便下詔,再於東京開制舉,選拔人才。

自乾祐初年以來,只有乾祐三年沒有,餘者幾乎每歲一舉。不過,隨着地方學政的展開與恢復,自明年開始,屬於大漢朝的三級科考,也可正式展開。對天下的讀書人而言,也算是歸制前最後一年的紅利了,這些年所錄取的才士,不管大小,基本都是直接授予官職的。

如乾祐元年的進士,如王樸、王溥者,已爲道府大吏。而最受讀書人所期望的,若能高中,入天子之眼,侍奉於御前,那可就平步青雲,前途無量了。似此前的王溥、王著、李昉,給所有人都做了個榜樣與目標。

是故,今秋制考,是開國以來,人數最多,規模最大。劉承祐以集賢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和凝知貢舉。

“人數不少嘛,天南海北,連淮南、坊州,都有人來!”劉承祐輕笑道:“今秋制考,讀書人很積極,熱情高漲嘛!”

“大漢開國六載,局勢日趨穩定,聖主臨朝,欲廣召賢才以興國。陛下撥亂反治,重視士人,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天下賢才,豈能不欣然嚮往,投效朝廷!”李昉回答道。

“開國以來,通過制舉,所選才士,已有一千多人了吧!”劉承祐撫須問道。

“正是!”李昉說。

“去,讓吏部將制舉官員,選其履歷考評上等者,給朕看看!”劉承祐吩咐着:“這麼多人,朕倒要看看,究竟有多少人,是歷練出來了!”

“是!”李昉應道,同時心中也暗附,天子重視讀書人不假,更加看重實才啊。

若是劉承祐知曉李昉的想法,只怕會發自內心地一哂,他不是重視讀書人,只是重視有利於他皇朝統治的力量,讀書人,只是其中一股罷了。

“開考在即,需請陛下,儘快擬定題目!”李昉又道。

“嗯,朕知道了,你去忙吧!”

......

乾祐五年,八月十日,隨着時間消耗結束,貢院的靜謐被打破,參考的士人們,孑然一身,陸續走出威嚴大氣的貢院。近兩千人,同時考試在京考試,對於大漢朝而言,還是頭一次。

議論聲不止,三五成羣,各尋交好者,同伴而行。無論何時何代,剛考完的人,所談論者,無過於試題。

如往歲一樣,大部分的士人都是報考進士科,並且比例逐年上升。幾名年輕的士子,聯袂而行,一路暢談。

大都面色愁苦,顯然,今年的試題,很讓人着惱。制舉一律從簡,按照劉承祐的心意,除了考驗基本素質的書文之外言韻之外,便是劉承祐最重視的實務與策問。

“熟記《孟子》的考生,此番幸運了,四書之文考題,大多出於此!”一人感慨道:“早知如此,定當強記一遍。”

“四書五經,我等多通讀,填空補闕,倒也不難!”另外一人搖搖頭,說:“倒是那實務,更讓人頭疼。我抽中的題目,是列一案件,令寫出審斷流程,所依律例。這分明是明法科的題目嘛!”

“你這還算好的,我所答題,竟是問粟米之耕種,這讓農人來答,豈不更好?”一人語氣中盡是哀嘆。

“我抽中的是稅收問題,需以術數覈算......”

“原以爲,最難的當屬策問,卻不想,這實務,如此刁鑽偏狹!”一名士子看起來,沒有答好,滿是哀嘆。

“我等遠者千里來京,只爲投效朝廷,爲國效力。沒曾想,所學幾無用於試題,朝廷豈不是刻意刁難?”此人已然心懷不滿,就衝此見識,落第不遠。

“李兄不可妄言,據說此番制舉,是當今天子,親自出題,那實務,有別於常例,只怕也出自天子只妙想!”有機敏之人,趕忙勸道。

說着,瞟向旁邊一名,風度翩翩,嘴銜笑意的青年,問:“盧郎君,觀你氣定神閒,從容不迫,想來是成竹在胸了?”

姓盧的士子,年級很輕,即便用少年來形容,也沒什麼問題。其他人,也不由將目光投到他身上,只見他嘴角微微勾起,透着一股傲氣,說:“從天子所出之題來看,皆是事關國計民生,治政典事,所求者,如其名,需實務之才。天子要的,不只是讀書人。爾等若覺不公,未顯能長,或自覺文采斐然,就不當報進士科......”

其言落,有人恍然,有人心生不滿,只覺其傲慢。倒是發起問題的那名士子,看起來沉穩些,開口緩和氣氛,問道:“不知策問,盧郎君選的什麼題。是平蜀策,還是南北戰略?”

盧郎君笑笑,並未作答,背手而行,滿臉自信,逼氣迫人。

漢宮之中,已然籌備着中秋節慶,劉承祐履至集賢殿,這裡是集中批閱考卷的地方。批閱的考官,除了主考和凝以及兩名翰林之外,都是自題涉司衙抽調來的幹吏,各審其題,按照十分制打分。

兩千份試題,夜以繼日,不到兩日,便解決了。劉承祐至時,十名閱卷官吏,都滿臉倦容,蓬頭垢面,十分狼狽,畢竟吃喝拉撒都被約束在殿中。

劉承祐隨手拿起一張實務卷子,看了看,關於刑案的,回答了很多,書法漂亮,引經據典,內容詳實,總結而來,就是一個詞:依律判刑。然而,就是不落到實處,如何依律,依哪條律,判案流程,注意事項等,一字未提。

“讓這些讀書人,答此類題,是否太爲難他們了?”劉承祐問和凝。

和凝顯然深明聖意,答道:“若只知死讀書,則非視事之才。縱刀筆文吏,亦需熟悉律例典制!”

當然,此番取才,實務題,只作嘗試,屬加分項,真正作排名錄用依據的,還在書文與策問。這一次,對於讀書人在實務上的要求不高,那畢竟可通過學習歷練得來。但是之後,就不一樣了,他也是想通過此次制舉,開一次風氣,爲天下士人點名一個方向,實務興國。

“可曾判出頭名?”劉承祐問和凝。

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381章 功臣閣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5章 春闈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41章 探監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75章 敖萊小城第492章 事發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34章 驚陶谷第141章 納降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8章 瓊林宴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9章 公府密議第120章 折家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06章 誘惑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51章 以鎰稱銖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73章 西北隱患第52章 巫宦之國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417章 輕狂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49章 南國風起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4章 武夫軍閥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32章 做媒第24章 巡遊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08 狀元第31章 邊公在任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404章 冬夜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62章 禍福之間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362章 分封?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42章 李郡公一怒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756章 海豐號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118章 商賈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37章 覆滅在即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165章 舊邸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
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381章 功臣閣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5章 春闈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41章 探監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75章 敖萊小城第492章 事發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34章 驚陶谷第141章 納降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8章 瓊林宴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9章 公府密議第120章 折家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06章 誘惑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51章 以鎰稱銖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73章 西北隱患第52章 巫宦之國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417章 輕狂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49章 南國風起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4章 武夫軍閥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32章 做媒第24章 巡遊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08 狀元第31章 邊公在任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404章 冬夜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62章 禍福之間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362章 分封?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42章 李郡公一怒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756章 海豐號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118章 商賈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37章 覆滅在即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165章 舊邸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