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乾祐滅佛

忻北代南一域,五峰聳立,直出雲表,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稱五臺。

綿延峰嶺之間,佛韻昌然,作爲佛門聖地,釋教名山,彌千載之風雲變幻,盛衰興替,始終屹立不倒,地位超然。

中唐時期,五臺佛寺昌盛之極峰臺之間,大小佛寺數百,僧尼逾萬。即便因晚唐亂世,有所損折,單仍舊不妨礙“佛主五臺”。

僅官府可察僧衆,便有三千餘,若再加上私度、遊方寄宿之僧,則更衆,還不論依附山寺的民戶,僧農。五臺周遭,山多地平,田畝甚廣,故受諸寺佔據的人口,土地,產業,是筆巨大的財富,尤其對於辛苦恢復發展的北漢王朝而言,則更顯得誘人。

而自大漢皇帝劉承祐決議行“滅佛”之事後,五臺山系諸寺,便不可避免地成爲了朝廷的重點“關照”對象。

就在月前,經過長時間的調查準佈置準備,劉承祐於崇元大朝,正式下詔,於對全國佛寺庵廟,行禁抑整飭之事。

此舉,明顯有異於前番小規模針對性的處置,這是一次全面性的打擊滅佛。即便劉承祐對中樞的掌控日漸加深,但朝堂仍舊不是他的一言堂,針對此事,有不少朝臣都提出異議,向劉承祐進諫,勸他慎重,有甚者直接勸他收回成命。

佛門在中外、朝野,還是有不小的影響力。即便各地方鎮,那些殺人如麻的武夫節度,也有不少人篤信釋家,或許意欲以佛法洗刷身上的血腥,當然,此類人,大部分,還是手執血刃,口唸慈悲。

不過,縱使朝中非議頗多,在劉承祐決議推行之下,一切阻礙都不是大問題。而況,爲行抑佛,劉承祐準備也非一兩日,自西平河中李守貞叛亂起,前後歷時也近兩年,耗費了不少的人物力。

而朝中諸軍政重權部門,早早地便通過氣,並迅速達成共識,站在皇帝這一邊。

三司主管國家財計,從來拮据;樞密院統籌兵馬、軍仗,兵將調動升賞,還有南攻淮南的計劃也已提上日程,都需要錢糧;殿前、侍衛兩司的統帥將領們,則更簡單,國家財政寬裕了,纔好供養他們;而地方上諸道州、節度、防禦、團練,明顯有利可圖,能夠分一杯更,又豈會拒絕,並且,縱使引起民怨甚至民亂,也有天子與朝廷背鍋,他們是執行中樞的制令……

是故,在皇帝大令下達後,一場自上而下,從中樞到地方,針對全國佛寺的打擊與掠奪行動,很快便轟轟烈烈地展開。

劉承祐行“滅佛”之事,本質上是爲了解放人口、土地,發展經濟,順便爲朝廷創一筆巨大的收入,以供大業。

但行此事卻不能太過“直白”,得師出有名,即便這就是一場赤裸裸的掠奪行爲。在官面上,皇帝的詔意,以及朝廷的制令,都以“舉舊章、革前弊”爲中心,反覆提及“整飭”二字。

並且,還很自然地覓到“良機”,爾後操作此事。那是初夏之時,天子劉承祐爲盡孝心,專門陪同太后李氏出宮,前往東京城內的相國寺禮佛。

天子第一次表露出求佛之意,讓早感山雨瀕臨的佛門大喜,相國闔寺上下格外重視,舉衆相迎。

然後,便出問題了。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先是劉承祐耐不住好奇心,“隨便”挑選一接駕大僧背誦一段經文,不會,帝后頓時不悅。

是時,又有寺周閭左之貧民,冒死闖關謁見,上告佛寺侵佔財產,奴役男女,劉承祐接見之,大憤。

即遣軍圍寺,控制中人,着控鶴軍都指揮使李崇矩清查佛寺。作爲皇帝侍衛出身的心腹將領,體上心,很輕鬆便查出了問題。在相國寺僧衆之間,清查出了數名軍中逃逸士卒。

聞知結果,皇帝怒極。

接下來,針對相國寺的一系列嚴重、徹底的整飭動作,順理成章地便進行下去。收其田畝,奪其財產,散其僧衆,懲其不法,未至鼎盛時期的相國寺,就這般被豎起了典型,成爲“滅佛”的犧牲品。

其後,是一番小題大做的操作,數日之間,東京及各道州府,紛紛上奏,以天下佛寺,創修繁多,私度僧尼,日增猥雜,託庇奸惡......總之,劉承祐收到的奏聞,國內佛寺,彷彿全部被形容成藏污納垢之所,亟待整頓。

在一系列的前期籌備之下,滅佛之政,勢在必行,並且逐漸波及天下!

佛光寺,比起五峰之廟,只能算是五臺山諸寺之中普通一所,然寺抱青山而立,其間巨木參天,殿堂巍峨,一派名剎風光。

然而在這乾祐三年初秋之際,山間樹葉纔剛剛泛黃,佛寺卻已籠罩在一片淒冷蕭索之中。

山寺內外,爲一小隊官兵與十數名衙役所佔據,另有一波黑服着裝的人,散發着生人勿近的氣息,冷漠嗤然地打量着這座佛寺。

大小老幼數十名僧人,在官兵的看守下,拿着包裹,挪動着悽悽慘慘的腳步,離寺而去。

劉承祐滅佛,並非要徹底消滅佛門,因爲不現實,主要以打擊限制爲手段。五臺山諸佛寺,按照朝廷的規定,經過辨別臧否,遴選功德之後,只留大小二十座,已然算是滅頂之災。其他的寺廟,悉數停廢,乃至拆毀,佔據五臺主峰的諸大寺,皆難逃厄運。

而佛光寺,顯然並不在那二十座保留名目之中。

一名小沙彌,在老僧的牽引下,一步一回頭,望着對於他而言高高山門,淚眼模糊,滿是不捨。

老僧輕撫其腦袋,形容憔悴,掃着周遭的官兵,鋥亮的槍矛閃着寒光,令人心悸。

重重一嘆,只覺心神俱壞。佛光寺建寺的時間並不算太長,恰趕上了唐時佛門大發展時期,不過,在唐武宗會昌年間,那場“武宗滅法”,被毀。後經重建,而今不足百年,又逢大變,有墮寺之厄。

站在高處,在幾名黑袍屬下的跟隨下,王景崇靜靜地看着腳下的遷佛動靜,那等悲傷光景,反使其嘴角掛上了淺淺的笑意。

一招手,王景崇直接吩咐着:“差不多了,讓五臺縣官府收尾,寺下土地人口,分撥妥當,所有僧人,盡數還俗,安置監視,不得怠慢......”

隨後又走向官兵的領頭隊長,說道:“寺內銅像、法器,讓軍士們拆除,着人運輸下山,集中送往東京,上繳朝廷!”

“是!”

“寺內財產,仔細清查,避免有隱蔽之所,清點結束後,將此寺,給我拆了......”冷幽幽地,王景崇又下一令。

五臺山佛寺太多,影響太廣,爲保證“滅佛”之政順利施行,朝廷需遣得力之人。而作爲武德副使,在乾祐三年中迅速崛起的政治明星,皇帝的“忠犬”,王景崇被派來河東,處置此事,而王景崇,顯然樂此不疲,視爲政治生涯再進一步的契機,幹勁十足。

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67章 劉煦娶親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240章 城塌了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376章 對策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416章 面試第365章 看衰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9章 王峻歸來第189章 趙大述職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7章 武德司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15章 襄陽第79章 滏陽之捷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51章 聽政2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236章 母、妻、子第2053章 終章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67章 宿州一線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15章 馬楚內亂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89章 威壓王帥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26章 潘美守城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471章 另起爐竈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459章 挫折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286章 宗室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334章 交待第410章 剋制第198章 秋獵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60章 皇后進言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381章 功臣閣第379章 蕭思溫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25章 頌公亭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348章 老皇帝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49章 醫政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章 揚州的風波
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67章 劉煦娶親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240章 城塌了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376章 對策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416章 面試第365章 看衰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9章 王峻歸來第189章 趙大述職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7章 武德司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15章 襄陽第79章 滏陽之捷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51章 聽政2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236章 母、妻、子第2053章 終章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67章 宿州一線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15章 馬楚內亂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89章 威壓王帥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26章 潘美守城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471章 另起爐竈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459章 挫折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286章 宗室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334章 交待第410章 剋制第198章 秋獵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60章 皇后進言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381章 功臣閣第379章 蕭思溫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25章 頌公亭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348章 老皇帝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49章 醫政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章 揚州的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