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如此安慰

開封南郊,頌公亭。

這乾右年間以及開寶初期,有太多朝廷的高官重臣,在或貶或遷的調動之中,都會選擇此亭作爲駐留別離之地。

涉及到的背景環境不同,個人際遇也有差異,但相同的,許多人都對此流連不已。在此亭留下過痕跡的,都非籍籍無名之輩,簡單地羅列一番,便有趙瑩、邊歸讜、韓通、李濤、範質等。

時隔近二十年,當初李濤罷相時所寫的那首詩仍舊停留在石壁上,哪怕經過了歲月的侵蝕,那句“生涯一樽酒,名利不關心”依舊清晰可見。

如今,循着前輩們的故事,李昉也於此同親友作別。

在開封過去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城池內外修建了大量的建築,或官或民或商,而城市圈的擴張,業已蔓延到了這十餘里開外的地方。

與時間靠近的那些建築不同,興修於乾右三年的頌公亭,已然顯得有些落後,再加上這本就是在舊亭的基礎上進行翻新的,經過這麼多年的風吹雨打,此亭更透着一種化不開的古舊。

檐角是灰敗的,但在夏陽的照射下,卻耀着些奪目光彩。周遭也多了些民居,不再是一座孤亭,小路平坦,直通官道,在隔着不遠處的汴河邊上,添了一座碼頭,投入使用已有快十年了,那是專門做客運之用。

因爲濱臨汴河,夏風顯得十分和煦,卷帶而來的潮氣也讓人感到舒爽。初夏時節,河水見涌,正是汴河水運步入繁忙的時候,此時的汴水之上,也十分熱鬧,哨聲不斷,人貨船爭渡,彷佛在爭相訴說着汴京永不褪色的繁榮。

道邊楊柳依依,垂下的柳條在輕風中搖曳,李昉與劉暘並立亭中,縱目遠眺着汴水之上的夏景。似乎爲盛景所吸引,久久不語,而在亭前亭後,除了東宮的侍衛,便是一干親友同僚。

其中有李昉的忘年交、有名的天才學士賈黃中,也有李昉的四個兒子。不過,一干人等都有意地避開,給那君臣師生敘話的空間。

經過登聞鼓桉,哪怕經太子親自調查,證明其清白,但李昉仍舊難免受到影響,或許,也正是劉暘主持調查處置的原因。

劉皇帝讓劉暘代爲安慰受了委屈的李昉,而結果則是,外放。

與前一次外放,就任荊湖南道不同,這一回,因爲無辜受累的緣故,意興儼然不高。此次,同樣是去南方,就任荊湖北道布政使。

不過,心頭雖有所憋屈,聲譽也受到影響,但在法理上,自己還是清白,這一點也算安慰了。

見身邊的太子殿下表情沉悶,還是李昉輕聲笑了笑,說:“殿下不必介懷,如此結果,卻也不失爲一件好事,比起老臣預期,已然幸運了!”

“我明白!”見其豁達,劉暘平靜地點了點頭:“只是,李師傅受此無妄之過,其意難平啊!”

“殿下切莫如此!”聽此言,李昉表情變得肅重,沉聲道:“殿下關懷之心,老臣感激涕零,沒有牽累殿下,纔是最重要的,至於老朽之榮辱,不足爲道。”

“李師傅放心,且在地方少住時日,將來還有還朝之期!”劉暘像是允諾一般說道。

李昉笑了,慨然道:“殿下親自相送,老臣心滿意足,就此別過,還請還宮!”

劉暘也不矯情,手一招,侍衛捧着酒上前,師生二人接過,一飲而盡。放下酒杯,劉暘說:“此去江陵千里之遙,一路順風,南方不比中原氣候,還當身體!”

李昉灑然道:“殿下莫不是忘了,老臣在湖南可待過幾年,湖北與我,也算個不錯的去處!”

聞之,劉暘表情也釋然許多,輕笑道:“如此,我也放心了。兩湖如今也是朝廷重點開發之地,李師傅赴任,於湖北百姓而言,實爲幸事。

那裡正適合用才施展,相信,有江陵地區的底蘊,再以師傅之政才,用不了兩年,湖北會有更好的發展,一如當初之湖南!”

劉暘這話,算是自己人之間的恭維與褒獎了,湖南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已然從一片廢墟中重建了,並在大漢的道州之中,也佔據了一定地位,經濟文化都在快速發展,上下一片生機,就連過去最爲嚴重的人口短缺問題也在多年的養息之中得到了緩解。

而湖南能有如今的氣象,也是經過歷任主官的辛苦治理,但硬要立個功德碑,真正的功勞,還得掛到奠基與發展的邊歸讜、昝居潤二公身上。

至於李昉,或許當初在湖南有過些政績與建樹,但與前兩者,是完全不能比的。李昉大抵心中也明白,面對太子的誇獎,還是一臉坦然地謙虛不受。

就眼下來說,趙匡義治湖南,李昉治湖北,從朝廷的用人來看,對於兩湖地區發展的重視,已是可窺其貌。

與太子惜別,又向前來送行的親友表示感謝,最後,李昉招來自己的長子李宗訥,交待道:“你留在京邑,當安分守己,修身養性,照顧好府上,對諸弟的教育,也要起到榜樣作用!”

“是!”李宗訥還年輕,看起來就風度翩翩,很有涵養的樣子,顯然家教不錯。

劉暘雖與李昉關係親厚,但對其府上情況,倒確實沒有多熟悉,此時間李宗訥那持重恭敬的模樣,不由有些欣賞,說:“有子如此,李師傅傳家有人啊!”

......

黃綢裝飾的車駕,緩緩行駛在官道上,踏上返城的路程,車內,劉暘微閉目,似在養神,只是看其情緒,不甚高昂。

慕容德豐坐在一旁陪着,一時不便打擾,過了一會兒,終於開口:“殿下還在爲李公外放事不平嗎?”

劉暘睜開了眼,看了看慕容德豐,有神的兩眼中實無多少愁思,輕聲道:“事已至此,不平又有何用?再者,登聞鼓桉的影響,短時間內是無法消除的,留在京中,時時受人非議,反倒不如退一步,江陵也是富庶之地,不失爲一個好去處。陛下如此,也未嘗沒有保護李師傅的意思。”

聽劉暘這麼說,慕容德豐有些訝異了,道:“殿下既然看得明白,爲何仍舊愁眉不展?”

劉暘笑了笑,突然問道:“事情查得如何,可有進展?”

一聽此問,慕容德豐立刻嚴肅了起來,嘆息一聲,搖頭說:“尚無進展,幾無所得。經過這幾日的探查,只知曉,在放榜之後,徐士廉便已然鬱憤不已,口出狂言。

線索則指向南城永平坊的摘花樓,徐士廉與一干士子聚會,議論試舉結果,李公取士用情的流言就是從那時傳出,而徐士廉當場表示,要登聞上告揭發。

臣暗中詢問過在場的幾人,據他們說,當時只當徐士廉是醉言,未曾想,陛下還京後,他當真去了,還鬧出瞭如此大的風波......”

“以臣之見,倘若有人暗中挑撥是非,必是當日摘花樓在場之人,只是,當時人員混雜,想要確定是何人,有些困難!”慕容德豐似乎有些頭疼:“另外,徐士廉離京前,臣去見過他,據所說,當日喝了不少酒,只知有人提了句李公與武濟川同鄉關係,後來又曝出武濟川曾攜禮拜訪的事,這才引得他憤而上告......”

聽此言,劉暘不禁感慨了一句:“這個徐士廉,他能記住旁人的挑撥之言,卻記不住挑撥之人?”

慕容德豐語氣中帶有少許的不屑:“殿下,以臣之見,此人心胸有些狹隘,自然也只能記住那些中傷言論了!”

“罷了!”劉暘擺擺手:“此事就不必繼續查了!”

慕容德豐疑惑道:“殿下,雖然有些困難,但繼續追查下去,未必不能揪出幕後主使。”

劉暘還是搖頭,目光則顯出幾分迷離:“查出來又如何......”

劉暘實則也清楚,這件事,真有人在背後挑撥的話,有動機的,大概也只有那麼少許人了。而即便追查下去,恐怕也不會有更進一步的結果了,這樣的事情,是很難證據確鑿的,手腳也容易清理。

況且,哪怕真的調查出來,又能如何,都沒有定罪的可能。事情是由徐士廉而發,暗處的動作,也只是起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縷嘆息自劉暘口中發出,人是越來越成熟了,地位也越發穩固了,但是,煩惱也如潮水般不斷侵襲而來,很多過去從未考慮過的麻煩也隨之而來。

太子又如何,來自陰影角落處的暗箭,針對的就是太子!

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70章 同州之戰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4章 外戚第1765章 三郡公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48章 教誨第1764章 禁轎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93章 噩耗連連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192章 劉銖案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215章 郭、李之爭無題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30章 “寬刑簡政”第185章 賜宴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351章 南粵,危!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這纔是感言第38章 濮州案(1)第40章 濮州案(3)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87章 兄弟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81章 廝殺漢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76章 王峻用兵第327章 派系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95章 玩陰謀第46章 糧與錢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295章 難第84章 示警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21章 西巡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694章 鹽州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1790章 憂勞第127章 皇城司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720章 靜默第433章 聖訓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376章 拷問第364章 過韓府第59章 不知死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32章 進宮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49章 求援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世宗篇終 駕崩第4章 君臣同心第364章 皇子戍邊
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70章 同州之戰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4章 外戚第1765章 三郡公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48章 教誨第1764章 禁轎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93章 噩耗連連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192章 劉銖案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215章 郭、李之爭無題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30章 “寬刑簡政”第185章 賜宴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351章 南粵,危!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這纔是感言第38章 濮州案(1)第40章 濮州案(3)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87章 兄弟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81章 廝殺漢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76章 王峻用兵第327章 派系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95章 玩陰謀第46章 糧與錢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295章 難第84章 示警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21章 西巡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694章 鹽州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1790章 憂勞第127章 皇城司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720章 靜默第433章 聖訓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376章 拷問第364章 過韓府第59章 不知死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32章 進宮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49章 求援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世宗篇終 駕崩第4章 君臣同心第364章 皇子戍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