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

淒冷的冬風,帶着江水的潮氣,通過門窗瓦檐的縫隙瘋狂地鑽入澄心堂內,給聚在此處的江南主臣提神醒腦。然而,冬風的溼冷,終究不如心中寒涼,尤其在徐鉉帶回漢帝嚴厲而決絕的答覆之後。

時局滑落到如今這個局面,哪怕一直主戰的陳喬,一時之間,都不知該說些什麼,來繼續鼓動李煜,激勵他繼續堅持下去了。

在場的這些金陵朝臣,說到底,也只是一個文人,勉強稱得上是政客,根本沒有一個政治家。讓他們治國,尚需謹慎,而況於這等危亡之際,讓他們挽救,那確實是爲難他們了。

“國主,漢帝統一之志,堅不可折,臣無能,難挽其意!”徐鉉再度開口,打破了沉悶,做出東京一行的總結。

聞之,李煜倒也表現出他的大度,說道:“遣徐公北上,本是無奈之舉,權作嘗試,今漢軍圍城,又豈有罷兵可能?”

停頓了一下,李煜看着徐鉉,問:“徐公,以你之見,當何去何從?”

聞問,徐鉉先是默然,而後擡首,鄭重地對李煜道:“臣,誓死追隨國主,擁護國主決議!”

嗯,徐公這話,就說得比較聰明瞭,在李煜面前,反倒沒有對話劉皇帝與李谷時那般強硬,針鋒相對,志不可奪。徐鉉的意思,也很明顯,是戰是降,他都追隨李煜。

文人吶,有的時候就是矯情。

又是一陣沉默,李煜嘆了口氣,拿起案上的那份李谷手書,對羣臣道:“今漢軍主帥修書一封,讓我投降,諸卿以爲如何?”

衆人互相看了看,表情眼神都很豐富,不過就是沒人主動發表意見,似乎都等着其他人接茬。過了好一會兒,在李煜年輕的面龐間越顯苦澀之時,鍾謨主動站了出來,並且言辭肯定,毫不廢話:“國主,臣以爲,當降!”

此言落,其他人瞧向鍾謨,都露出相似的神情:果然是你,鍾謨!

當漢軍兵臨城下之後,鍾謨的聲音也開始高了起來,也開始活躍起來。在與漢軍取得聯繫時,也在聚攏同志,爲迎接大軍入城做準備,乃至考慮到戰後協助朝廷穩定江南政務民生。當然,如果能夠鼓動李煜出降,免一場攻防戰禍,於鍾謨而言,就是一份功勞了。

“國主萬不可聽鍾謨之言,輕易放棄!”陳喬也站了出來:“祖父創業不易,守業尤艱,子孫後輩,如何輕言捨棄,做那不孝之君?”

聽陳喬這麼說,鍾謨忍不住嗤笑一聲,反駁道:“今大軍臨城,金陵危如累卵,城內人心惶惶,軍心動搖,以孱兵弱旅,如何能抗中原強兵?

國主若降,尚不失王侯之位,若負隅頑抗,強兵破城,不止傷及黎民,國主安危亦難預料!若宗廟盡毀,李氏絕嗣,他日父祖,無人祭祀,可是孝義?”

鍾謨言落,李煜下意識地哆嗦了一下,他的想象力是豐富的,腦中自動勾勒出宮城告破、強兵肆虐的場景來,簡直是不寒而慄。

說到底,李煜只是個文弱書生,在錯誤的時間待在錯誤的位置上,也沒有真正經歷過什麼挫折,遭遇這等危局,是難以從容應對,也容易受人影響左右。

而面對鍾謨的駁斥,陳喬則是瞪大雙眼,朝着李煜,慨然勸道:“自古無不亡之國,降亦無由得全,徒取辱耳,請背城一戰。”

動嘴皮子,是不需要什麼成本的,陳喬對江南,也算是一片丹心了。情緒有些激動,直接朝李煜建議道:“鍾謨乃背主之徒,請殺之祭旗,以表抗擊之心!”

此言罷,鍾謨頓時一個激靈,心中大罵的同時,面上也是撕破臉皮,向李煜道:“國主,陳喬爲一己之志,而欲陷國主及數十萬軍民於死地,此誠爲奸臣,請殺之,以表臣服之意,保闔城安寧!”

“臣以爲,當降!”

“鍾尚書所言甚是,陳喬當殺!”

“臣附議!”

“......”

這一回,直接亮明旗幟,支持鍾謨的人多了起來,在場直接跳出了十多名朝臣。都到這個時候了,再不表明態度,擺好姿勢,投向朝廷,可就真晚了。

見這場面,鍾謨稍微鬆了口氣,陳喬的面容眼見着擰在一起難看至極,李煜的臉色實則也不怎麼好看。要說心情最複雜的,還要屬他這個國主。

李煜這個國主,做得再不到位,那也是南面稱尊的一國之君,哪怕山窮水盡,投降的決定,也不是輕易就能做出來的。更何況,於金陵而言,還沒到真正意義的窮途末路,城池尚且堅固,守軍還有數萬,民衆還有數十萬,糧食軍械暫時也不缺。

遲疑幾許,李煜看向馮延魯:“馮卿,你以爲如何?”

馮延魯也是神情肅然,略作沉吟,拱手道:“天下大勢如此,億兆子民皆向統而望安,真主既出,逆勢而爲,終不可取。臣深受與主上厚恩,今國家危難,別無他求,唯全力追隨國主!”

馮延魯的意思,也表達得很明白,天下一統,勢不可阻,投降是唯一的出路,他馮延魯願意追隨國主投降。

李煜當然不是個笨人,也聽得明白,考慮了一會兒,意興闌珊地說道:“今日就議到這裡,降與不降,我還需請示國母,祭告宗廟!”

一場朝會,再度在一種壓抑的氣氛中結束,並且到了也沒得出個結果,不過,就今日的內容而言,可謂是重大突破。至少,在此前的諸多議論中,沒有這麼多人大聲喊出“投降”二字。

散會之後,李煜直接找到其母,言辭悲切地道明如今的情況,希望能從母親這裡得到支持,投降的支持。鐘太後賢慈溫婉,只是個相夫教子的女人,也從不幹政,李煜以此問她,哪裡能夠得到什麼有力的支持。

說到底,還得靠李煜自己決斷。在漢軍正式發起進攻,破城之前,他都還有些時間考慮。

相較於李煜的糾結、遲疑、恐懼、無助,鍾謨這邊,出宮之後,卻是輕鬆了許多。有一干朝臣,直接聚到他家裡,舉行了一場宴會,沒錯,哪怕漢師圍城,對於這些官僚而言,歌舞飲宴,仍是常備活動,似乎絲毫不受影響。

不過,稍微小心點的是,鍾謨先是私下裡與幾名關係親厚的官員說道:“事已至此,依殿上情況來看,國主已有投降之心,只是尚在猶豫,非陳喬之流所能勸阻。接下來,我們當於金陵百姓之中,散佈流言,鼓動投誠,只要民意主降,國主也可順應天時人心,開城歸降!”

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15章 馬楚內亂第39章 連夜南進第54章 病虎獠牙第67章 劉煦娶親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37章 整編事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11章 動心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6章 先安排着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27章 不允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68章 湖南亂第339章 那一腳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121章 登乾元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22章 “鄭州站”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81章 兩日而克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195章 遼帝第199章 出宮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487章 “驚喜”第27章 郭威病了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34章 苦難第141章 納降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66章 朕要親征第480章 “新對策”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41章 探監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6章 異見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13章 考校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64章 邊事不寧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7章 小張探花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25章 李史合謀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304章 楚州第33章 豪強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2章 方略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5章 王樸走了第287章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34章 亡國之族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461章 癲狂?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1811章 歸來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
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15章 馬楚內亂第39章 連夜南進第54章 病虎獠牙第67章 劉煦娶親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37章 整編事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11章 動心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6章 先安排着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27章 不允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68章 湖南亂第339章 那一腳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121章 登乾元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22章 “鄭州站”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81章 兩日而克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195章 遼帝第199章 出宮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487章 “驚喜”第27章 郭威病了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34章 苦難第141章 納降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66章 朕要親征第480章 “新對策”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41章 探監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6章 異見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13章 考校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64章 邊事不寧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7章 小張探花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25章 李史合謀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304章 楚州第33章 豪強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2章 方略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5章 王樸走了第287章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34章 亡國之族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461章 癲狂?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1811章 歸來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