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如此對手

收到消息時,南粵援軍已經到達韶州以南的英州境內,然而其最終抵至韶州的日期,比潘美預料的還要晚,一直到十月初八,方纔慢慢吞吞地出現在曲江城南。粵軍一路遲緩,日行不過五十里,並非出於小心謹慎的心理,而在於軍心不附,再加上被拜爲北面招討使的許彥真的“不慌不忙”。

據說,許彥真此番領軍出征,不像是北上禦敵的,更像是一場遊行,一場示威,一路上是耀武揚威,既索要賄賂,也讓地方官民進獻方物。並縱容其子,四處抄掠,說是爲供應大軍抵禦漢軍,實則大部分財物都進了他們父子官囊。同時,大肆宣揚,他率大軍北上,定能擊破漢軍,打入湖南。有的時候,很多人的腦回路都是不一般的,再荒唐、再愚蠢的事情都能做得出來,並且非常人所能度之。

另外,此人既不騎馬,也不乘車,而是命人打造了一牀大轎,由三十六名壯士擡行,派頭十足,一路招搖,數萬粵軍將士竟成一閹宦的背景陪襯。

一系列的因素,不只影響了其進軍速度,也預示着這支軍隊最終的結局。其一路所過,哪怕是最普通的百姓,都不覺得,這樣的軍隊,能夠打勝仗,會是如狼似虎的漢軍的對手。事實上,皇帝派宦官爲帥,還不算出奇,畢竟有先例,但如果是當初但吳懷恩那樣的也就罷了,粵主之用人,可見一斑。如此君主,如此國度,豈能不亡,不亡纔是沒有天理。

而在曲江,潘美得到援軍的確切情況與狀態後,他都一度反思,面對這樣的敵手,他那般小心謹慎,勞神謀算,是不是高看敵軍了。

在許彥真領軍姍姍來遲之時,潘美也稍微更改了作戰計劃,爲了給許彥真長長信心,助漲其驕氣,還派了一直軍隊,大搖大擺地進攻曲江城,也是一次試探性進攻。事實證明,當只靠刺史陸光圖與將軍植廷曉守備之時,韶州的守軍是能夠展示出一定防禦能力,尤其是抵抗意志。

強攻,以漢軍強悍的將士,與堅利的武器,是能夠打破的,就是一個傷亡問題。曲江夾兩水而建,地形問題也嚴重製約了漢軍兵力的展開,這也是潘美顧慮的原因,當然,也是他放眼全局,想要打一場完勝的仗。得知粵主以許彥真爲主將北上救援後,就已經籌謀好破敵之法了。

給足了許彥真面子,在其軍靠近曲江之後,就把佯攻的軍隊撤下來,鳴金還營。然後,許彥真得到的情況是,他大軍一到,漢軍因爲忌憚,主動放棄進攻。

是以,等援軍至,刺史陸光圖與一衆守城將士開城迎接,面對的是許彥真趾高氣揚的嘴臉。一場入城儀式之中,陸光圖與植廷曉這一文一武站在一塊兒,看着許彥真的排場,二者臉色都十分難看,對視一眼,陸光圖是憂慮,植廷曉是憤忿。

在南漢的官僚中,陸光圖算是難得的忠臣、良臣了,對於巫宦也素來不瞞,劉鋹繼位之後,荒淫殘暴,朝政混亂,既見不得那些荒唐,也未免波及自身,主動遠離番禺,到韶州來當刺史。因爲他有賢名,得人心,到任之後,也是治良政,寬百姓,練士卒,加強防禦,抵抗北軍,一直以來,很有成效。

至於植廷曉,也是南漢軍中剩下少有的將才,頗有庸略。但是,相比於陸光圖,對於這個南粵,對於劉鋹,他心裡是十分不滿,早有辭官回鄉之心,若不是陸光圖勸解,他早就解職,於江湖坐看南粵的敗亡了。

因此,韶州之所以能阻漢軍,除了潘美沒動真格之外,也在於有這二者,陸光圖能安人,植廷曉能馭兵,韶州軍民能夠聽其號令,爲其效命,與漢軍周旋。

相較於陸光圖的憂慮,植廷曉的態度可謂鮮明,走向官衙的途中,聲音低沉卻格外憤怒:“興王府用此閹宦爲帥,韶州豈能得守?嶺南可還有救?嗯?陸公,再堅持下去,你我終將被漢軍俘虜!”

若是往常,對植廷曉此等言論,陸光圖或許會出言寬慰安撫,但如今,神色幾度變換,終究化作一縷嘆息,陸光圖那儒和地面目間流露出一絲疲態,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如是而已。國若不得保,非我等不盡力!”

韶州官衙內,許彥真正身在座,其他軍政官員則分兩列候在下邊。論擺架子,在場或許沒人能比得上他,環視一圈,許彥真道:“本帥奉王命,率大軍北御漢軍,還勞諸位,全力輔助。韶州以南,就是我大粵千里江山,必不能讓漢軍跨過,我等雙肩都當如負千鈞萬擔,拱衛社稷,保衛黎民!本帥與諸位共勉!”

話,許彥真還是很會說的,然而,對士氣的提振,顯然不大。他這一路的表現,豈能瞞得了人,說這套冠冕堂皇的話,也沒人會當真。

而見得到了的迴應不大,許彥真有些不樂意,目光掃了掃,落在陸光圖身上:“陸使君,城防如何啊?漢軍情況如何啊?”

“這兩日,漢軍嘗試攻城,都被擊退了,招討使領軍來,已經鳴金還營!”陸光圖平靜地應道。

嘴裡輕哼了一聲,許彥真道:“聽聞漢軍只有三萬,得知我援軍到來,焉敢再攻?否則,我大軍發起突襲,漢軍也不能擋!”

“招討使似乎把漢軍看得太簡單了!”見其張揚,植廷曉忍不住反駁了一句。

“植將軍倒是高看漢軍,因而一直畏敵如虎,龜縮城中,任漢軍凌辱?”許彥真瞥了植廷曉一眼。

聞之,植廷曉面上怒色有些掛不住了,正欲爭辯,被陸光圖輕輕拉住了,這才作罷。許彥真則道:“本帥此來,可不只是防禦韶州,還當設法,擊破漢軍,解決北患。多派人手,探查漢軍動向,待抓住戰機,當果斷出擊......”

接下來,幾乎是許彥真的一言堂,容不得別人插嘴,等他過完劉嘴癮,方纔散議。許招討使呢,則因爲一路累了,要好生休息休息。

“朗伯,小人終不可得罪啊!若觸怒了他,向朝廷進讒,妨礙的也是御漢大事,還當以大局爲重啊!”退下之後,陸光圖對悶悶不樂的植廷曉道。

“陸公說得是,我又何必同一閹人計較!”朝着陸光圖一禮,植廷曉應道:“唉,我去查看一遍城防!”

“辛苦了!”

面上如此,植廷曉心情卻十分複雜,陸公是個衆正之士,願意爲那昏君、爲這亂國殉葬,他植廷曉可不願意。陸光圖因爲不怎麼通軍事,沒察覺危險,植廷曉卻聽出了許彥真話裡的意思,主動出擊與漢軍野戰?那不是找死?

翌日一大早,許彥真收到了緊急軍報,漢軍拔營而起,向北撤退了。得知此消息,許彥真頓時一喜,覺得是漢軍得知城中兵衆,畏他軍威,不敢再臨城下寨。於是召集衆人,當即宣佈,要率軍追擊。

這一個提議,頓時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對,韶州的守軍覺得,敵情不明,出城追敵是冒險的舉動,收益不大,但風險不小,這是忠言,但被許彥真批爲畏敵。

隨他北上將領,以援軍初至,將士疲憊,尚未休息恢復,不當出擊。許彥真覺得,此前每日行軍不足五十里,何談辛苦,拿疲憊來說事,是怯戰。

在討論間,斥候再度傳來了最新的消息,漢軍北撤二十里後就停下了,就地駐紮,正在安營紮寨。得知此消息,許彥真大喜過望,直言這是戰機,可趁漢軍紮營之際,發起突襲。其後,不顧勸阻,決議進軍。

而在許彥真決定出擊之後,南粵軍中,有一人鬆了口氣,隨行的內常侍陳延壽,他可是身負“使命”的。許彥真主動出擊,也有他在背後影響推動。

自從當年出使開封返回,陳延壽就成爲大漢的密諜,後來因爲大太監林延遇的推薦,手中權勢漸盛,一度讓他有不搭理朝廷的心思。

不過,在劉鋹繼位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巫宦之國,巫逐漸變成了樊鬍子,宦則是龔澄樞,陳延壽也逐漸失勢了,隨着時間的推移,也就不得不老實地效忠朝廷,通報諜情。

當然,在南粵的宦官集團中,也是有鬥爭的,比如龔澄樞與許彥真之間,就有爭權奪利的鬥爭,因此,許彥真被派來領軍,也是各有考量的。龔澄樞覺得,許彥真若敗了,那就可以藉此好生炮製他。許彥真則存着打敗漢軍,而後攜勝利之威還朝,把持權力......

聽起來很荒誕可笑的事情,但總是存在。

而陳延壽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在關鍵時候,促進南粵軍犯錯,這也是潘美自信的地方。在潘美南鎮的那些年中,劉承祐特意讓張德鈞,把潘美、陳延壽二人聯絡上,方便交流。

而在許彥真催促着軍隊出城,進擊漢軍之時,消息則早早地傳至潘美處。整個過程中,陸光圖憂慮不已,植廷曉緘默不語。

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12章 整風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403章 抓起來!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196章 橐駝兒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336章 橐相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3章 市井之聲第49章 醫政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9章 武夫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91章 王峻驕狂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9章 太后的病第46章 郭榮奏事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6章 相形見絀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433章 聖訓第13章 考校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31章 進軍令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50章 聽政第35章 坐不住了第1764章 禁轎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89章 談話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361章 “龍宮”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76章 雍王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3章 取士不公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08 狀元第351章 南粵,危!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775章 調整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15章 漸不自知第48章 耿崇美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194章 減稅難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418章 洗禮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150章 聽政第17章 附議第257章 龍舟第117章 機會第76章 太子還京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87章 兄弟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198章 秋獵
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12章 整風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403章 抓起來!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196章 橐駝兒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336章 橐相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3章 市井之聲第49章 醫政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9章 武夫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91章 王峻驕狂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9章 太后的病第46章 郭榮奏事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6章 相形見絀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433章 聖訓第13章 考校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31章 進軍令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50章 聽政第35章 坐不住了第1764章 禁轎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89章 談話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361章 “龍宮”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76章 雍王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3章 取士不公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08 狀元第351章 南粵,危!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775章 調整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15章 漸不自知第48章 耿崇美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194章 減稅難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418章 洗禮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150章 聽政第17章 附議第257章 龍舟第117章 機會第76章 太子還京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87章 兄弟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198章 秋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