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告一段落

順着曲折曼回的廊道邁步,手裡拿着一疊奏章,那是天子批覆過的政務,需下傳處置。

範質一身紫服,姿儀端正,然而臉色生硬,神情沈肅,分外威嚴。年近四十,範質也越發透着些“老古板”的氣質,又抑或是身居高位,分執相權的緣故,使得他對自己立人行事有更多的約束與要求。

腳步顯得有些匆急,步步生風,帶動衣袂,就如範質向來偏急的性格一般,惹得伴其側,王溥得亦步亦趨地跟着。比起範質,王溥的氣度看起來,則明顯有活力多了,青年俊士,不外如此。

瞥着身邊的緋袍青年,範質心裡也難免有些羨慕與嫉妒的情緒。他自後唐年間入仕,在這亂世變遷中,歷三朝六代,直到碰到劉承祐,才得以厚積薄發,馭文執政,撰史修法,揮灑其能。及居相位,人生抱負,才得以初現。

而王溥,未到而立之年,遇制舉則進士及第,若非有王樸,必是狀元。入仕便逢明君,爲近臣,常議軍國大事。朝廷才士漸多,少壯之臣崛起,但王溥比起其他人,起點明顯高了一大步。

見王溥跟得有些侷促,範質放慢了腳步,想了想,說道:“齊物,陛下向來重視你之才幹,佛寺監察條制,我看就勞你多多費心了,老夫爲輔。”

聽範質這麼講,王溥有些不解,拱手錶示謙遜道:“有相公在,下官豈敢用事。《大漢刑統》尚且出於相公之手,區區條制......”

不待王溥說完,範質接話道:“你也知區區條制,耗費不了多少精力,只需對症下藥,因情制宜,考慮周全即可。”

頓了一下,範質又道:“‘滅佛’之事,持續不了多久,即將收尾。此事乃陛下與朝廷大計,必定不能有始無終,而此後妥善收場,便在這一份規範條制的基礎上。此番滅佛,上下盡力者,皆是追隨陛下的忠敢之臣,陛下這是欲讓你我也出一份力。然而老夫卻也知曉,陛下更想熬煉你的資歷......”

“相公是否過慮了?”聞其言,王溥嘴角仍掛着一道溫和笑容。他的話,翻譯過來就是,範相公你也許想多了!

“齊物入朝有兩年了吧!”見狀,範質突然轉變話題。

王溥點頭,兩眼分外清明:“乾祐元年中秋制舉,而今正兩年有餘!”

停下腳步,同王溥於宮苑內一角亭暫坐,範質遙望重重宮闈,說道:“而今朝廷,老臣隱退,權歸中樞,諸部司職位,*****仍衆。陛下御臨以來,銳意進取,厲行革興,選賢舉能,你我皆在此列。這兩年制、常舉,雖然也選拔了一些人才,但相較於朝中的情況,仍屬後繼乏人。這些情況,以你王齊物的見識眼光,想必也能看出幾分吧。”

“老夫作爲旁觀者,也能看出來,陛下對你王齊物,是寄予厚望的。假以時日,政事堂必有你一方席位......”

一番論談,讓王溥沉默了一陣,爾後方緩緩起身,朝範質鄭一禮:“下官多謝相公教誨!”

旋即,又朝向崇政殿方向,鄭重一拜。

範質這番說辭,看起來,倒是有點爲了撂事與王溥,而作忽悠的意味......

見王溥的反應,範質捋須,生硬的面龐上,多出了一道笑容,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

閒談幾許,範質當先,返政事堂而去,而今的範相公,已成爲政事堂中的骨幹之臣,肩挑時務,權柄日重,威望漸隆。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

秋去冬來,隨着天氣漸涼,動物收起了爪牙,朝廷也漸息大政,前後持續了四個月的“整佛治法”,在乾祐三年冬至日這一天,由皇帝下詔,中樞宣發,正式結束。

在這場名整飭、實滅佛的運動中,共廢置墮毀大小佛寺計三萬三千七百三十所,釋放丁口約以二十三萬人,另緝捕查究犯法忘逸之淄徒七千餘人,僅各地上報,收繳土地七百六十餘萬畝。

至於財貨、糧食之類,看得着的眼前利益,則更豐富。作爲這場饕餮盛宴中佔大頭着,輸往東京的銅料便有上千萬斤,至於金銀、錢糧更是無算,總之是肥了一波,陸續輸入東京的巨大滅佛紅利,早已讓一干朝臣安心了。雖然,總少不了人閒言碎語,把“暴政”、“苛舉”拿來說事,爲此,武德司已教彼輩做人了。

此變之後,大漢全國寺院,僅餘三千餘座,系籍僧尼不足六萬,大漢佛宗發展,遭到重創。

當然,巨大的收益背後,沒能避免禍患。在這數月之中,諸道州共生民亂四十餘起,民亂雖分大小,然地方將吏平亂亦有效率高低,手段差異,與亂之民死傷逾兩萬。並且河南之地,有不少僧尼偷偷逃亡南唐、荊南避難,雖然朝廷及時發令遣兵攔截,仍舊造成了不小的人口流失。

當然,南唐佛道益昌,這些寧肯遠避他國的僧人,向佛意志顯然堅韌,這些人到南唐,對於大漢而言,倒也並非完全壞事。

而受皇帝命,範質與王溥召集一干學士,就佛寺及僧尼的管理制定出了一套比較全面的制度,曰《大漢乾祐中外寺院僧尼管理條制》。

首先是寺院的存廢,諸道州縣鎮,皆有敕額,以“功德”及戶籍人數定之,無敕額而私建者,法辦。

其次,僧尼系籍,需在官府登記,上報中央祠部,統一管理。系籍僧尼,定期考覈。

第三,出家剃度,男女有年歲限制,男年十五,女年十三,另需家中父母、祖父母同意,已孤者需同居伯叔兄處分,即便如此,還需官府考驗經文。全部符合條件,方與系籍。

第四,便是繼續發展度牒制度了,對於往朝度牒,盡數廢棄,而現存寺院之僧尼,需在一年之內向官府申領受牒,當然,免不了再被刮一層油水,畢竟官府也是有行政成本的。

至於其他,則是一些補充細條,禁絕先時僧尼聚衆眩惑流俗之舉,如戲弄道具、符禁左道、妄稱變現還魂坐化、聖水聖燈妖幻之類,另增觸例懲戒法辦之條例。

這些條制,無異於對佛門的發展,再增加一層限制,劉承祐粗觀而從之,沒有更多計較,甚至對於這些條制,也並不是特別在意。此次滅佛,在他心裡,實則屬於一錘子買賣,抑佛發展,終究不是他最終目的。

他也不認爲,靠着這麼些條制,便能真正限制佛門的發展,釋宗的生命力,實在太頑強了。他這一朝,或能壓制,繼世之君呢?隔世之皇呢?

在劉承祐看來,只要對他的宏圖大業有利,國情發展,時世現狀,需要他滅佛,他就做了,就是這麼簡單!

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85章 異心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98章 追捕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33章 西巡結束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33章 豪強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261章 大捷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79章 勢孤危第99章 又窮了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78章 火油彈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38章 濮州案(1)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50章 聽政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7章 恩賞問題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790章 憂勞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63章 朝廷應對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69章 張彥威之死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334章 交待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54章 滅門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22章 睡仙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139章 韓常案第176章 雍王第11章 請教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474章 補漏匠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37章 新政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372章 封王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75章 高貴妃
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85章 異心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98章 追捕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33章 西巡結束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33章 豪強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261章 大捷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79章 勢孤危第99章 又窮了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78章 火油彈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38章 濮州案(1)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50章 聽政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7章 恩賞問題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790章 憂勞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63章 朝廷應對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69章 張彥威之死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334章 交待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54章 滅門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22章 睡仙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139章 韓常案第176章 雍王第11章 請教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474章 補漏匠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37章 新政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372章 封王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75章 高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