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濮州案(1)

“臣與那張建雄有舊,張建雄被殺後,是他的僮僕,快馬南來東京,告與臣知!”面對劉承祐的問話,李業目光有些躲閃。

劉承祐不由面露哂意,陰陽怪氣的:“看來舅舅與張建雄何止是有舊啊,生死大事,首告與你,這速度,也是夠迅捷啊!”

被劉承祐嗆得,有些憋悶,李業臉色也不好看了,只覺得這個外甥,並不尊重自己。

殿外晨曦初露,柔和的光芒揮灑而下,美好的清晨,美好的心情,被李業這番上稟彈劾,給打擾了。

就“郭榮殺濮州刺史”的消息,劉承祐面色沉凝,大腦中快速轉動着。隱約有所感,此事,應當屬實。而他想要搞清楚的是,到底是什麼情況,而他這舅舅,不務正業地摻和其中,又是什麼緣故,只因爲那“故舊”之情?

見天子那滿臉漠然的表情,李業在下,眼珠子轉悠了幾圈,還是有些忍不住,道:“官家,臣雖顧念故舊之情,爲張建雄陳情相告,但郭榮殺他,確係屬實。他郭榮仗着陛下所賜信任與權柄,耀武揚威於地方,竟敢擅殺一州使君,置國法刑統於何地......”

看李業這急不可耐,想要自己處置郭榮的樣子,劉承祐有點懷疑,郭榮什麼時候得罪他了。語氣淡漠應道:“朕說了,先把事情搞清楚。還有,縱有其事,也不是宣徽使職責以內事!”

劉承祐這話,已經很不客氣了,看得出來,對於這個舅舅,他當真不是很待見,而此番進言,從一開始,就讓劉承祐心裡不舒服。

對於心高氣傲的李國舅而言,心頭的難堪,已顯於臉上了,十分羞憤,他可是抱着一顆“拳拳忠心”來的。但再不痛快,還得忍着,而今在朝中,已基本沒有人敢在皇帝面前撒潑放肆了。

很快,張德鈞自政事堂歸,隨行而來的,是宰臣李濤與範質。

劉承祐問其事,二臣對視一眼,由李濤拿出一封冊頁,謹慎地呈上:“陛下,確有其事。這是今晨收到的鎮寧軍節度的奏冊,節度使郭榮上報,濮州刺史破壞大漢法統,不尊朝廷政令,苛捐雜稅,殘虐生民,怒而殺之。郭榮知其罪,已自下濮州獄,請朝廷處置!”

“大膽!好大的膽子!”聞言,劉承祐頓時便怒了,目光一掃,氣勢駭人。

“我素知郭榮肅重而性情剛烈,卻如何也想不到他會如此莽撞。那張建雄,縱有千刀萬剮之罪,也輪不到他來殺!他這般做,又視朝廷法度爲何物?”劉承祐長嘆一聲:“郭榮有負朕望啊!”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陛下息怒!”平時是少見天子有如此激動的表現,李濤、範質趕忙勸解道。

迅速地平復下情緒,起身,在殿中緩緩地踱起步子,劉承祐轉身問道:“兩位相公以爲,對於郭榮之事,當如何處置?”

聞問,還是範質上前一步,揖手道:“陛下,郭榮在鎮寧軍任上三年有餘,爲政清肅,士民得安,可稱上品,人皆稱道之,對於國家,是有大功的。臣也知道,陛下素來看重其才。”

“然如陛下之言,國朝初立,經綸初構,法度條制都在不斷完善中以約束天下,這等時候,身爲朝廷重臣,更不能帶頭破壞法度。”

“是故,論功,當賞拔;論罪,當重罰。以臣之見,當對郭榮,嚴厲懲處,以儆效尤。讓天下節度都看看,警醒其行爲!”

大漢第一代《刑統》是由範質牽頭窮一年之宮編纂的,對於此法典,自是要極力維護。是故,即便知道自己的話,會得罪朝中權勢極重的郭氏一族,也不加猶豫,大膽進言。

別看這幾月,郭威抱病在家,郭氏的權勢,有所受抑,但聰明人,絕不會因此而輕視他們。

“官家,臣以爲範相公乃秉公執言,甚是有理!”李業在旁聽到了,趕忙道。

對於李業的積極,劉承祐終於點了點頭,又看向李濤:“李卿以爲如何?”

李濤也有所考慮,但幾乎是猜測着劉承祐的心思,謹慎道:“臣,附議!”

想了想,劉承祐直接道:“去,讓御史中丞趙礪去一趟濮州,將事情調查清楚。至於郭榮,先行押回東京,容後處置!”

“是!”

待幾臣退下之後,劉承祐臉色平靜了下來,眼神深沉如潭。聞濮州事,劉承祐初有些驚訝,但如論情緒,並沒有在李濤、範質幾人面前表現的那麼憤怒。

事情已然發生,劉承祐此時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善後問題。擅殺一州大吏,上綱上線的話,是要論死的。但是,殺郭榮,在劉承祐,是不可能的,至少在如今這個階段。

具體如何善後,劉承祐腦子裡只有一些籠統的念頭,還未成型。但是如範質之言,藉機維護朝廷法制,警示天下節度,約束方鎮行爲,這樣的效果,是可以實現的。

濮州刺史張建雄,劉承祐這邊是有些印象的,因爲這幾年下來,濮州每歲對朝廷的貢賦,從來都超過標準,侍奉異常恭順。

但濮州刺史的位置,是張建雄趁漢興之年,殺契丹人委任之刺史,自專其事,效順漢廷,高祖劉知遠接納之。

從那之後,濮州刺史的位置便沒變過,劉承祐繼位以後,按其尿性,是該有所變動的,尤其在濮州這等中原州縣。但是,張建雄對朝廷也確實是恭敬臣服,也就沒顧得上。

至於郭榮爲何會與張建雄對上,劉承祐也有少許的猜測。依朝廷州鎮劃分,鎮寧軍下轄澶、濮二州,濮州屬於支郡。

以郭榮的性格,在澶州三年,治其軍政,又豈能容忍下屬的濮州長期被張建雄把持着。矛盾的產生,是可以想見的事情,只是讓劉承祐想不到的是,郭榮會以這樣激烈的手段來應對。

深思幾許,劉承祐心有計議,命人傳召武德副使王景崇。

王景崇奉詔覲見,劉承祐沒有廢話,直接吩咐着:“郭榮殺張建雄一事,你親自去一趟濮州,將此案前因後果,給朕調查清楚。有些事情,御史是看不到的!”

“臣奉命!”見天子語氣鄭重,王景崇當即應道。

“另外!”劉承祐沉吟了一下,補一道命令:“順便查查,宣徽使李業在其中,到底有何關係。還有,他是如何得知的,竟然比朝廷還快!武德司對此事,爲何沒有察覺,爲何沒有消息上報!”

聞此令,王景崇心中略驚,能夠感覺得到,天子似乎對武德司的辦事,有些不滿了。

不敢怠慢,躬身道:“是!臣立刻去辦。”

待王景崇退下後,劉承祐稍微琢磨了下,又朝張德鈞吩咐着:“派人,去郭府,將濮州之事,通報與邢國公!”

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283章 降將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21章 黃袍加身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0章 契丹亂政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708章 格局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11章 大典日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77章 吏職變動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49章 南國風起第227章 延州事第15章 漸不自知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49章 降表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98章 山道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58章 正面互懟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65章 君臣相宜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09章 在長安第58章 回師第401章 老郭威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65章 選擇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56章 彌月之喜第53章 兵制改革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297章 怪圈第331章 泰來樓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120章 折家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59章 病榻陳情第480章 “新對策”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7章 恩賞問題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74章 根由在朝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51章 以鎰稱銖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79章 大獲全勝第60章 家事、國事第268章 西縣
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283章 降將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21章 黃袍加身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0章 契丹亂政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708章 格局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11章 大典日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77章 吏職變動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49章 南國風起第227章 延州事第15章 漸不自知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49章 降表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98章 山道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58章 正面互懟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65章 君臣相宜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09章 在長安第58章 回師第401章 老郭威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65章 選擇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56章 彌月之喜第53章 兵制改革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297章 怪圈第331章 泰來樓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120章 折家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59章 病榻陳情第480章 “新對策”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7章 恩賞問題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74章 根由在朝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51章 以鎰稱銖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79章 大獲全勝第60章 家事、國事第268章 西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