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

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

回到榮國公府,兄弟倆徑入書房,趙匡胤顯然有些疲憊了,不知是否太冷的緣故,整個人縮束着,直到僕役端進火盆,就着炭火的熱量,整個人的狀態方纔好轉一些。

“郭侗可惜了!”飲了幾口熱酒,趙匡義主動感慨道。

“既在其任,自當其責,沒什麼可惜的!”趙匡胤想了想,道:“只是,邢公走得太不巧了!”

“未必不巧!”趙匡義搖了搖頭:“若邢公在,那麼陛下嚴懲問責,也不稀奇,邢公既去,即便顧念老臣之誼,陛下也不得不高舉輕放。據我所知,陛下原本打算將郭侗、王侁檻車還京,如今,只是召回了!”

聽趙匡義說得輕鬆,趙匡胤烤着手琢磨了一會兒,又抿了一口酒,道:“陛下雖然剛忌雄猜,但從近些年看來,確實越發念舊了,這對我們趙家,也是好事!陛下,終究也老了啊.”

趙匡義點點頭,有些認可,但表情顯得有些深沉,顯然,趙匡胤的一些體會,也不是趙匡義能夠感同身受的。

“你如今在政事堂,協助太子理政,當更加謹慎小心,萬事求妥!”趙匡胤語重心長地道:“以前趙普在,上上下下都盯着他,如今,只怕朝臣們的目光,有一大部分都放在你身上了!比起郭家,我們趙家的未來,纔是禍福難料、縹緲難定啊!”

提及此,趙匡義眉頭皺了下,沉思幾許,道:“東宮的確有些不尋常,太孫未立,文渙的地位並不穩,太子對那蕭妃,很是寵幸,不可不防!”

說着,趙匡義不禁嘆道:“當初太子妃要收養文渙,我是十分贊同的,只是侄女做那意氣之爭,斷了這條路。否則,有我們兩家聯手,文渙便無懼任何威脅,何來今日尷尬的境地!”

聽趙匡義這麼說,趙匡胤卻沒有呵斥什麼,這畢竟是兄弟倆之間的私密談話,不過,看他那一臉可惜的表情,趙匡胤搖頭道:“如今再說這些,已然晚了!再者,陛下也未必會同意。

陛下對我們這些勳貴外戚,既防且用,尤好分化,怎會容許慕容、趙氏兩家聯合,倘若此,只怕打壓之降臨,便在不測之間,後果,可不是匡美那件事能比擬的!”

“話雖如此,思之仍覺可惜!”趙匡義道:“陛下與太子對兩子雖然不偏不倚,但越是如此,越叫人不放心。蕭氏契丹之類,如今卻堂而皇之,僭居高位,簡直沐猴而冠。如今,有人將蕭氏之子與文渙同列,罔顧族裔血脈之別,實在值得警惕!”

看趙匡義越說越沒邊,趙匡胤不得不發話斥止他了:“慎言!慎言吶!”

看兄長甚至有些氣急,趙匡義趕忙上前,把他手裡酒壺搶過,探手輕撫着他後背,道:“我明白,這等交心之談,也只有在二哥面前,能放得開了。”

趙匡胤緩了緩,輕聲道:“在繼嗣之君的問題上,陛下向來主意堅定,不容外人插嘴。看那些皇子,都是不凡之輩,過去這些年,雖少不了暗涌,但奪嫡之爭始終難起,可見陛下之堅決了。

秦王、晉王、趙王,哪個不是驚才絕豔之輩,寧肯置於邊鄙,也不讓他們在朝中起事。繼世之君的考慮上如此,隔代之君亦然。

陛下這些年,屢屢召二皇孫進宮,除了享受天倫,只怕也存在考量的意思。諸皇子都是這般,在太孫的斟酌上,最終拿主意的,恐怕是在陛下的心思。

在此事上,我們能做的不多,你也實在不該干涉太深。如伱方纔所言,若慕容、趙氏兩家聯合,干預太孫的確立,只怕不是富貴榮華,而是彌天之禍啊!”

趙匡胤這番分析,已經算是深刻,對劉皇帝也看得清楚,趙匡義也承認。然而,沉吟幾許,還是忍不住道:“二哥考慮,深得要旨,只是,趙家已入局中,如何能置身事外?”

對此,趙匡胤也不禁沉默了,頭腦雖然清晰,道理也想得明白,更知其中風險,但時勢如此,親疏關係擺在那裡,避是避不過的,也根本沒有置身事外的可能。

更何況,在太孫這個問題上,趙匡胤怎麼可能不支持自己的外孫。倘若要確立名份,那麼趙匡胤也絕對會毫不猶豫地發動所有能用的資源去運作支持,在此事上,沒有任何退避的理由。

然而,認識越是清楚,心情才越是矛盾,在這個權力場中,越往上,越是有進無退,即便以他榮國公的顯貴,也有萬般無奈,也有不得不爲。

看兄長一臉沉凝,趙匡義的表情卻逐漸輕鬆起來,輕笑着寬慰道:“當然,陛下在,無人可逆。但,陛下已然老了,也終有山崩的一日。陛下御體狀況如何,不得而知,然陛下近些年,日顯蒼老,卻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的。

即便有所作爲,也在將來,太子與陛下,終究是不同的,最終還得看太子的態度。而我們,即便不做近憂,也當做遠慮!

只要文渙的地位確立了,那我趙家可享富貴五十年,甚至做到真正的與國休慼!”

說到這兒的時候,趙匡義深沉的雙目中甚至煥發出一道亮彩,表情也略顯興奮。而聽他說得如此露骨,趙匡胤一時也沒有呵止。

過了好一會兒,情緒也漸漸沉澱下來了,趙匡胤又奪回了酒壺,抱在懷中,炭火照耀下的老臉陰晴不定。

烈酒辣喉,似乎讓趙匡胤清醒了些,擡眼看着趙匡義:“匡義,我未必能看到那一日,趙家的未來,着落在文渙身上,但你這個叔祖,卻要盡力扶持。日後趙家能負重擔者,還得是你。我知道你素有見識手段,但我能給你的建議,只有四個字,小心切切!”

“二哥放心!”聽趙匡胤這麼說,趙匡義臉上露出了笑容,自信道:“我豈是不知分寸之人?東宮之事,我絕不敢逾越干涉,但朝廷之事,職責所在,自當銳意進取。”

說這話時,趙匡義眼中閃過一絲危險的光芒,眼見蕭思溫這契丹老酋在朝廷越站越穩,以前是未視作威脅,如今,卻必須要防備起來了。

“二哥,還是少飲酒釀啊!”見趙匡胤又拿着酒壺往嘴裡灌,趙匡義勸道。

趙匡胤搖頭,灑然笑道:“我若飲酒,或許夭壽,但若是不飲,數日之間便爲酒癮折磨死”

當然,這話也就是自我調侃,趙匡胤確實好酒,幾十年來無酒不歡,但隨着年紀上來,疾病屢屢造訪,比起過去已然剋制了許多,只是,有些習慣是不能改的,至少在旁人看來,榮國公惡習難改。

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77章 嚇人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37章 新政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364章 沉默第170章 御宴第16章 軍中俊才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46章 驕將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480章 “新對策”第22章 稱帝第370章 劉鋹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36章 虒亭第287章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33章 延禧驛第62章 難得遲疑第77章 間策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82章 不手軟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385 禮賓館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08章 井陘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79章 父子問對第75章 敖萊小城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1740章 農民苦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336章 怪圈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4章 中原易主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118章 棉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64章 楊業卻敵第397章 指點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133章 西征!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429章 向南!第88章 天子金令第15章 漸不自知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43章 事畢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251章 壽國公第136章 趙都帥第243章 不自知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
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77章 嚇人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37章 新政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364章 沉默第170章 御宴第16章 軍中俊才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46章 驕將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480章 “新對策”第22章 稱帝第370章 劉鋹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36章 虒亭第287章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33章 延禧驛第62章 難得遲疑第77章 間策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82章 不手軟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385 禮賓館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08章 井陘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79章 父子問對第75章 敖萊小城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1740章 農民苦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336章 怪圈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4章 中原易主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118章 棉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64章 楊業卻敵第397章 指點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133章 西征!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429章 向南!第88章 天子金令第15章 漸不自知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43章 事畢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251章 壽國公第136章 趙都帥第243章 不自知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