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封禪的餘韻

開寶十一年,暮春三月,並沒有在兗州多待,隔日便宣佈起駕還京,匆匆逃離岱嶽鎮。或許沒有掩面拂袖那麼生動形象,但劉皇帝自我認知,就是逃離, 有種羞見兗州父老的感覺。

當然,不論是隨駕是貴族,還是觀禮的臣民,都還在回味那場建國以來的第一盛禮,除了覺得皇帝陛下返京有些倉促之外,並沒有更多異樣的感觸。

而參與到封禪大典前前後後的上下各級官僚職吏們, 也隨着大典的落幕得以喘息, 對於他們而言,這就是一場攸關仕途名利的考驗。

過程很辛苦,很艱難,但結果顯然是好的,至少沒有碰到什麼大問題,功勳、履歷、政績,算是收囊中了。

並且,很快得到了兌現。在踏上返京旅程的第二日,劉皇帝便召來劉暘與趙普,經過與二人的簡單交流,便定下了對封禪過程中出工出力的上下僚屬的封賞事項。雖然劉皇帝心中有些自責,有些不痛快,但過錯不在臣僚,忙前忙後那麼久, 該有的回報並不吝嗇。

或升職,或加俸,惠及數百名官僚職吏。當然,大部分人, 還是從俸祿上考慮,大規模的升職加官,在劉皇帝這裡也通不過。

但是,基本所有人,在履歷上,都增添了光輝的一筆,更多的也更值得在意的好處,或許在將來的仕途生涯中能夠再度得到體現。

幾個主要的官員也各有功勞,劉皇帝感趙普的辛苦,加其俸五百貫,從少府支出。張齊賢的苦勞更多,因爲升任兗州府本就是越級提拔了,在職位上沒有體現,但是,職俸、榮譽一樣不缺,劉皇帝還讓趙普特地擬製褒獎。

可以預見的,等張齊賢在兗州任上再待個幾年,沉澱一番,道司級的高官要職是必然,未來可期。

當然, 留張齊賢繼續在兗州, 還有一個目的, 就是收拾兗州民政。有一個沒法掩飾的問題便是,哪怕朝廷有大筆的支援,但在籌備封禪的過程中,兗州府不論民力、財力還物力,都有過度的消耗,大典過後,岱嶽那邊留下的也是一片狼藉,這些都需要張齊賢去收拾規整。

這,同樣是個政治任務。畢竟,封禪不能有污點,劉皇帝名聲也不能受損。

其餘人等,包括雍王劉承勳、殿帥楊業這樣參與度不是很高的文武,同樣得到了數目不等的賞賜。

可以說,爲了這場封禪,從前期複雜細緻的籌備開始,到中期規模浩大的執行,再到結束大方的賞賜,朝廷投入頗多。

若真細細得統計總結一番,僅支出錢款一項,恐怕五百萬貫都打不住。當然,財政那邊肯定會有彙報上奏的,只是不知道,屆時“清醒”過來的劉皇帝,會有多尷尬。

再是冠冕堂皇,劉皇帝已然自我認定是封禪是爲一己之私慾,這樣的情況,換作十年前,都是不敢想象的。

甚至於,劉皇帝已在想象,要是王溥、沈義倫他們,拿封禪的耗費再來向自己借錢,還能大義凜然、堅定決然地拒絕嗎?

暮春的中原大地,四處都煥發着勃勃生機,空氣中,也開始瀰漫着淡淡的熱意。不過,這小股炎熱並沒有持續太久,便被一場春雨給澆滅了,還是一連三日的雨水,導致回京的行程都被耽擱,不得不在濟州暫作停留。

不過,駐停濟州鉅野縣的這幾日間,劉皇帝倒也收到了一些好消息,比如當地的饑荒在朝廷派糧救賑下已然平穩過渡了。爲此,劉皇帝還惺惺作態地找趙匡胤多喝了幾杯酒,以示高興。

沒錯,在劉皇帝封禪期間,大漢也不完全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中原大地,濟、宋、亳等州縣,都有或多或少的饑荒,還是去年大災造成的影響。只是,被壓制住了,朝廷也積極調糧,用以賑濟。

行在內,劉皇帝正與晉王劉晞下着棋,嗯,象棋。一臉認真像,眉頭微皺,冥思苦想,手裡拿着顆“車”舉棋不定,躊躇萬分,顯然棋面的形勢不妙。

周宜妃眼眸如水,優柔地在旁侍候着。焦躁的情緒被隱藏得很好,但擡眼瞧向劉晞的眼神,卻彷彿在說:你這個逆子,也不知道讓着點你老子。

劉晞似乎也感受到了,略顯尷尬地笑了笑,很快變得面無表情,心中也琢磨着,接下來該怎麼讓近來棋癮漸大的劉皇帝。

太子的到來,解了劉皇帝圍,順勢把棋子放回原位,很是自然衝一旁的喦脫吩咐道:“把殘局記下來,改日再繼續!”

劉皇帝不尷尬,在場的人也都順從,見到劉暘,劉晞趕忙起身參拜,周宜妃也盈盈見禮。

“有何事?”吩咐看座,劉皇帝一本正經關心着劉暘的來意。

目光敏銳地捕捉到了現場的情況,劉暘也很配合,拱手道:“有幾項事務,需要請得您的意見!”

“還有什麼是你與趙普處理不了的?”劉皇帝表示意外,道:“說來聽聽!”

劉暘道:“適才高麗太子王伷求見,言高麗王王昭有意親子來京,覲見朝貢!”

“哦?”劉皇帝來了些興趣,眼神流露出短暫的思索,而後輕輕一笑:“這王昭也在位二十多年了,過去那麼多年,不論與朝廷親近還是疏遠,都安居半島,如今怎麼想着挪窩,親自來京了?”

“據王伷的說法,王昭心慕陛下,渴見天顏,想要親自聆聽天子教誨!”劉暘也輕輕地笑了笑,似乎覺得有趣。

想了想,劉皇帝問:“高麗國內的亂事如何了?”

劉暘答:“我察問過,據說,經過這兩年的焦灼,叛軍早已不支,前不久,經徐熙分化離間,叛衆內訌,自相殘殺,爲高麗官軍所定。高麗國內,雖有餘亂未已,但大局已定!”

聽劉暘這麼說,劉皇帝嘆道:“這個徐熙,當初決然回國,果是讓他建功了。叛亂既定,這大概也是王昭來京的緣故了,不過,他的目的,是來向朕服軟還是揚威的?”

劉皇帝語氣中帶着明顯的調侃之意思,劉暘一本正經道:“自開寶八年高麗爲王師所破以來,高麗國內便紛擾不休,經過這些年的內耗,早已大傷元氣。

如今亂事方休,其國也是一片疲敝,王昭想來也沒有膽量向朝廷示威。以兒之見,王昭此來,還是向朝廷表示臣服之意,希望能夠求得爹的原諒,親自來京,也是未來表示誠意!

高麗國內的亂事,不乏朝廷的推動,這一點,高麗君臣,想來也是心知肚明的。朝廷若不放手,他們也難安心休養!”

劉皇帝點了點頭,對劉暘分析表示認可,也沒有過多思考,擺手道:“來者是客,讓禮部做好接待準備吧,至於其他,等王昭到了再說!”

“是!”

“還有何事?”

一般而言,除了特殊或重大事件,劉暘都會選擇將事情整理好,一齊上報。

劉暘則繼續道:“這兩日,兒收到了不少奏章,都言二事,都非兒與趙公所能自決!其一,臣僚們認爲,封禪大典之後,朝廷該大赦天下,釋放囚徒,以示天恩浩蕩!”

“朕已經不止一次表示過,永不大赦!”一聽此言,劉皇帝便粗暴地打斷他,強硬地道:“那些服刑的罪人,值得朝廷寬免嗎?你去傳話,若是有人覺得囚犯當赦,不忍其受苦,那便自請相替,誰願意替代囚犯去礦山、邊疆服刑,朕成全他!”

對劉皇帝堅決的態度,劉暘並不意外,然而,給出這樣的反應,還是讓他有些意外,臉上也露出了點古怪之色。

當然,劉皇帝的諭令還是要忠實地傳達到位的,只是對於那些上奏請命的官員而言,恐怕就不怎麼友好。

而劉皇帝還有些意氣難平,繼續道:“這些人,有空去憐憫那些罪徒,爲何不去關心關心遭遇饑荒的良民百姓?”

“是!兒一定將訓示傳達到位!”見狀,劉暘立刻表態,心中則微嘆。

劉皇帝這麼一番話傳開,恐怕朝廷內部對於某些事項的聲音又要歸於沉寂,那些想借着劉皇帝封禪對一些政策進行勸諫的人,又要大失所望了。並且,可以肯定,今後只要劉皇帝還在位,就不會有人再爲刑徒們說話了,除非不自在想要找罵。

“還有一事呢?”

劉暘迅速收起心思,稟報道:“若依前例,不少臣僚認爲,封禪之後,該當改元,以應新時!”

對於此議,劉皇帝倒沒有直接表態,而是陷入了認真的思考,並且神情逐漸嚴肅。斟酌了好一會兒,劉皇帝悠悠道:“還記得當年改元開寶的初衷是什麼?”

不待劉暘答話,劉皇帝便自顧自地說道:“直白地講,就是未來追趕乃至超越的李隆基的開元天寶之治,打造大漢的開寶盛世,你們覺得,這個目標,如今達到了嗎?

唐末以來,天下亂了上百年,大漢立國纔多久,天下由亂轉治又纔多久?不是進行一場封禪,就代表盛世降臨,可以安享太平了!”

“兒明白了!”聽劉皇帝這番話,劉暘拱手錶示道,顯然,這改元的進言,又被否了。

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46章 驕將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14章 大論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5章 漸不自知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109章 在長安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49章 南國風起第416章 面試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86章 籠絡人心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1章 請教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67章 遺表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1765章 三郡公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52章 對峙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26章 冬至宴2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42章 難得積極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2052章 回京第106章 倒趙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36章 趙都帥第362章 分封?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95章 掘地求生第298章 事泄了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482章 李氏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99章 北使南歸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287章 趙普使蜀1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21章 登乾元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92章 定州事
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46章 驕將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14章 大論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5章 漸不自知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109章 在長安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49章 南國風起第416章 面試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86章 籠絡人心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1章 請教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67章 遺表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1765章 三郡公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52章 對峙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26章 冬至宴2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42章 難得積極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2052章 回京第106章 倒趙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36章 趙都帥第362章 分封?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95章 掘地求生第298章 事泄了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482章 李氏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99章 北使南歸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287章 趙普使蜀1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21章 登乾元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92章 定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