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

翌日。

老天很給面子,天氣很好,雖已至秋暮,但風輕雲淡,又有秋陽籠照,得益於準備充分、調度有序、執行有力,就如王峻前夜所說那般,一日之間,而全軍盡渡。

北渡之後,劉知遠有意地放慢了行軍的速度,以日行六十里的速度,穩穩當當地向鄴都進發。

至於劉承祐,則暫時脫離了大軍,率領一部騎兵,向西往永濟渠巡查。卻是前線反應,軍需供饋近來不夠及時,水路轉運使王景崇報,言河道不暢,影響了糧械轉運效果。

圍城至今,鄴都城下的漢軍供給,大部分都來源於水路轉運,陸上雖然也有車馬輸送,但費時費力,且效率低下,只是作爲補充手段。運河溝通東京與鄴都,此次平叛戰役,自相持以後,通濟——黃河——永濟這段河渠發揮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可以說是補給命脈。聽說這裡出了問題,劉知遠格外關心,派劉承祐前往察看情況。

劉承祐呢,也正想去瞧瞧看,點了一營馬軍隨行,營指揮楊業。

“楊業,近來你在護聖軍中的名聲卻是越發響亮了!”途中住馬歇息時,劉承祐把楊業叫到身邊,以一種調侃的語氣對許久沒有正面交流的楊業說道。

聞言,楊業剛毅的臉上不由露出了點尷尬:“殿下,您就別取笑末將了。”

前番整編禁軍時,侍衛司下護聖馬軍,糅合諸馬卒,共整合出兩萬馬軍。分左右兩廂,下轄十軍二十營指揮。楊業呢,遷調至護聖左廂,爲其中一營指揮。

原本,以楊業的資歷與年紀,哪怕跟着劉承祐在河北立了些戰功,卻也還不夠資格爲二十指揮之一的,但是,上頭有人提攜啊。

軍中老人甚多,整編的同時,也是分蛋糕的時機。他們都不夠分,突然冒出楊業這麼個小輩,自然多有不服。在軍中,除了軍法兵規之外,沒有什麼是真正公平的,老人欺負新人,是常有的事,哪怕他是周王殿下的人。

但是,楊業是那麼好欺負的嗎?年輕的楊業,哪怕在軍隊中打磨多年,身上的“任俠”之氣依舊旺盛,負氣逞勇,不肯吃虧,向以強硬示人。一來二去的,護聖軍中都知道了,楊重貴,那是個刺頭,不好惹。

事實上,若不是劉承祐在上頭時不時地維護着楊業,他早被“社會毒打”,不知發配到哪兒犄角旮旯去自閉了。即便如此,也屢受排擠,明虧不吃,但暗虧吃了不少,劉承祐也不可能事事都回護他。

相較之下,同分在護聖軍中韓通,就要圓滑得多了,他乃護聖十軍指揮之一,雖然性情同樣烈性,但總歸年紀在那兒,資歷見識,都足以讓他在禁軍中站穩腳跟。

楊業,終究還是太年輕了。

瞥了他一眼,劉承祐淡淡地說道:“軍中的關係,還是要處理好,可年輕氣盛,驕狂卻是要不得!”

聽劉承祐這麼說,楊業臉上是沉穩像,語氣中卻透着淡淡的不屑:“軍中多庸才,徒以資歷凌人,恥與之爲伍!”

聞言,劉承祐眉頭微蹙,楊無敵年輕時候,這麼狂的嗎,還是被自己帶偏了?

抽了口氣,劉承祐以一種告誡的口吻對他說道:“就是你這性情,必須收斂,否則,縱孤護得了你一時,日後終將要吃大虧!”

略作沉吟,又補充道,語氣有些嚴厲:“軍中或有弊病陋習,但對同袍,豈可長期負氣用剛。何爲同袍,上了戰場,那是可以寄託性命的。你自問,護聖軍中,有多少人,是你可以生死相托的?”

“末將麾下弟兄!”楊業語氣肯定,但是聲音不自覺地低了些,彷彿底氣不足一般。

劉承祐緊跟着,扭頭盯着他問到:“你準備一輩子,就當這一營指揮?”

聽劉承祐這麼一說,楊業沉默了,慢慢地垂下頭,神情間的漫不經心徹底消散,轉而替代的,是認真思索的表情。

場面看起來稍顯怪異,明明劉承祐比楊業還小,但被其教訓,楊業規矩極了,老實聽訓,一點也沒有在軍中的那等意氣。

經過長時間的建設,劉承祐這威嚴肅重的形象已然深入人心,不只是楊業,許多人都已經從潛意識裡忽略了他的年紀。包括史弘肇,在東京時,他可從來沒有再敢如當初在晉陽時那般,小覷劉承祐,把他當個黃口小兒。

楊業稍稍琢磨了下,似有所悟,很快回過神來,鄭重地向劉承祐抱拳道:“多謝殿下教誨,末將會注意的!”

觀其態度,劉承祐的表情慢慢地舒展開來,恢復了平淡。

劉承祐清楚,楊業並不是跋扈之人,在軍中,很多情況,楊業是有點委屈的,但是,劉承祐還是忍不住想打壓一番。

要論委屈,他周王殿下這一路來,受了那麼多氣,都沒多說什麼,你一個小小的營指揮,哪兒來的那麼多驕氣。

受“楊令公”的影響,雖然沒有去“舔”楊業,但對他的看重卻是做不得假的,且經過這半年多觀察,劉承祐發現楊業也確實很有潛力,就算能力不如演義中那般誇張,但絕對是上人之資。

慕容延釗當初,就悄悄給劉承祐提過,說楊業有將帥之才,只是年紀尚輕,欠缺打磨歷練。慕容延釗都這麼看好楊業,那麼劉承祐則更沒有必要對自己的眼光表示懷疑了。

不過近來,聞得楊業在護聖軍中的情況,劉承祐心裡卻是泛起了嘀咕。經過他的提拔,楊業這半年以來可謂是少年得意,他有些顧慮,是否會揠苗助長?

堂堂的楊令公,若是被他給養殘了,可就罪過了。故,今日劉承祐特意將其拎來,多說了些話。結果,楊業的反應讓劉承祐很滿意,他若是敢表露出一點不耐煩抑或是不以爲然之類的態度,哪怕他叫楊業,劉承祐這邊也要重新審視了。

“殿下,末將能否問您一件事?”楊業突然對劉承祐說道。

劉承祐擺了擺手:“你都開口了,孤還能不聽嗎?說吧。”

“嗯......”楊業沉吟,組織了一會兒語言,方纔看向劉承祐,目光中帶着探尋:“末將受殿下簡拔於卒伍,屢有提攜迴護,心中實是萬分感激。雖自認有幾分粗勇,但也未有異於常人之處。心中實在好奇,您爲何對末將,如此看重?”

聞問,劉承祐詫異地看轉過頭,注意到他眼中的好奇,估計這個問題,楊業埋在心底很久了。

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呢?劉承祐臉上浮現過一些微的異樣,總不能告訴楊業,自己是聽着楊家將的故事長大的吧。也不好如當初回答張彥威那邊,對楊業說,我喜歡你吧......

琢磨了下,劉承祐不答反問:“你覺得自己,有名將之姿嗎?”

楊業認真地想了想,恍惚間,腦海中又浮現出當初年少時,走馬畋獵,與徒附少年發出的意氣之言。嘴角泛起一點自信的笑容,楊業答劉承祐道:“我他日爲將用兵,猶用鷹犬逐雉兔爾!”

此言,當初在晉陽,劉承祐第一次接見楊業時,還拿此事相詢,那個時候,楊業的答覆謙虛而矜持。如今,卻已能自信複述,而心態如常。

“這,便足夠了!”劉承祐淡然道:“孤相信你,也相信自己的眼光。但願,你不會讓孤看走了眼!”

楊業沒有出聲,只是退後一步,十分鄭重地給劉承祐行了個禮,躬腰九十度。

“走吧!”

出現問題的那段運河,在內黃縣境內,距離德勝城也不遠,不足百里的路程。輕騎趕到。

在內黃縣西北永濟河段,漕渠上漂泊着十幾艘滿載的軍需船隻。每條船身上,都鎖掛着上百條粗緊的纖繩,岸上,則是一排排縴夫,嘴裡高聲地喊着號子,吃力拉拽着,同時,船身吃力向東北航行着。

轉運使王景崇帶着數百護船兵卒在陸上,既做監督,也做護衛。

“殿......殿下。”見劉承祐帶人前來巡視,王景崇親自前來迎接,表情很是不自然。

畢竟,當初在朝上,他還當了一次劉承祐的“擁躉”。

“孤奉詔來察問,物料轉運怎麼回事?”劉承祐只在他身體停了一下,面無表情,拿出公事公辦的態度。

王景崇鬆了口氣的同時,也不禁忐忑地稟道:“這一段永濟河渠,年久唯有疏浚,河渠下泥沙淤積,這一批軍需至此,突然擱淺。”

這一次,有楊邠的推薦,被委以水路轉運使之職,王景崇是喜而赴任,幹勁十足,欲在平叛戰事中,賺得功勳。誰料,在內黃航道突然出了這等岔子。

要是因爲此事,影響到了前線戰事,別說功勞了,能否保住命都得看楊邠還願不願意保他了。

但見劉承祐冷漠着一張臉,王景崇又趕緊彙報道:“得知此況,下官立刻帶人前來處理,臨時疏浚河道來不及,故徵集了一批縴夫,前來牽引......”

“需要多長時間?”劉承祐打斷他,直接問。

秋冷,但王景崇額頭上卻忍不住冒汗,卻不敢打保票,只能低着頭說:“下官一定盡力!”

“孤不需要你盡力,只要你儘快將軍需運往鄴都!”劉承祐冷淡地說。

麪皮抽搐了一下,王景崇深吸一口氣,頭埋得更低,咬牙道:“最遲明日,下官一定輸送到前線!”

瞥了王景崇一眼,劉承祐引着人,去觀察起永濟渠的情況來。

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693章 安西王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457章 鄭州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20章 威臨荊南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52章 聯姻第1811章 歸來第243章 總結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54章 絕不姑息278章 軍務第104章 平息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章 乾祐滅佛第370章 劉鋹第200章 禦敵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82章 不手軟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2052章 回京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26章 問罪第36章 虒亭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93章 完了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403章 抓起來!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162章 薨逝第157章 提親第120章 折家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59章 明貶實升第145章 了結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40章 開拓之志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51章 聽政2第216章 馬政第241章 “戲言”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132章 做媒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313章 晉王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章 乾祐滅佛第49章 南國風起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35章 楊村第115章 瀛州第63章 夜訪人妻郭
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693章 安西王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457章 鄭州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20章 威臨荊南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52章 聯姻第1811章 歸來第243章 總結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54章 絕不姑息278章 軍務第104章 平息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章 乾祐滅佛第370章 劉鋹第200章 禦敵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82章 不手軟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2052章 回京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26章 問罪第36章 虒亭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93章 完了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403章 抓起來!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162章 薨逝第157章 提親第120章 折家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59章 明貶實升第145章 了結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40章 開拓之志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51章 聽政2第216章 馬政第241章 “戲言”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132章 做媒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313章 晉王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章 乾祐滅佛第49章 南國風起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35章 楊村第115章 瀛州第63章 夜訪人妻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