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

當然,大漢國內安穩下來的時間還不算長,劉承祐意志雖則堅決,卻也不願因此引發更大的動亂。想了想,朝馮道吩咐着:“傳詔諸道州節度、觀察、防禦、團練、刺史,加強治境管控,確保佛寺整頓,如制施行。僧尼有歹心外露,百姓有不明是非,聚衆生亂者,即行鎮壓,厲執國法!”

劉承祐的話裡,透着股狠辣,殿中寥寥幾名臣子聞之,都不由肌體生寒。天子此詔一下,民間免不了再多漂血了。

劉承祐也是無奈,他意志堅決,滅佛之事,誓必一路走到底,盡除其弊。此詔雖顯冷酷,但兩害相權取其輕,只有以最強硬的態度、最嚴厲的手段,方可震懾四方愚民。

變亂或不可避免,劉承祐此意,是欲將之控制在最小的烈度,如此,也是爲了避免流更多的血。

沉吟一陣,劉承祐道:“河東那邊,整飭之事辦得不錯,皇叔、王景崇與楊業終究沒有讓朕失望,詔令嘉獎,通報天下,讓其餘諸鎮節度、將吏效之!”

“遵命!”馮道應道,老眉之上跳躍着喜色,畢竟,楊業可是其孫女婿。

提及河東之事,想到了他的愛將,劉承祐神色變得平和,說道:“崞縣之亂,楊業一日而定,行動果斷,處置得當,深孚朕心。馮卿覺得,朕當如何嘉賞?”

“這......”心中雖然爲孫女婿感到欣喜,但以向來謹慎的習性,馮道下意識地瞥皇帝一眼:“陛下,楊業與老臣的關係,老臣實在不便於此事上開口。”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誒......”劉承祐似乎很有興致的樣子,揚手拂袖道:“古人有言,內舉不避親。朕秉執軍政,向來賞罰分明,正道湯湯,無可避忌者,楊業既有功,自當賞。我以馮卿斷賞,堂堂正正,自無徇私的道理!”

即便聽天子這麼說,馮老相公仍舊搖頭,不願落人口實。見其狀,劉承祐不由笑了:“既然如此,朕也勉強老相公了。唔......以楊業這兩年所積之功,便復代州爲防禦州,以楊業爲防禦使吧!”

“還請陛下收回成命!”欲降厚恩,卻不想馮道令人意外地表示反對。

迎着天子審視的目光,馮道揖手解釋說:“楊業終究年輕,資歷能力皆有不足,居一州團練,已是少年高位,而況防禦一州。臣知陛下親愛楊業,賞識其能,也爲其向陛下表示感激與忠誠,只是,老臣以爲,過快的提拔,不啻揠苗助長,對楊業並非好事。還是讓其在邊郡,多加磨礪一番,激勵其能,方便於日後更好地爲陛下與朝廷效力盡忠......”

聽馮道這一番論述,劉承祐直感難得,大抵也只有在親近之人的問題上,老狐狸纔會這般賣力。

體諒馮道愛護之心,又考慮到他的思量也確實有些道理,大漢中外軍隊系統中,以楊業的年紀確實升得有些快了。劉承祐雖然喜用年輕人,提拔青俊,但同樣需要遵守基本法,還得讓楊業多打打基礎。

心中定議,劉承祐從諫如流,直接道:“馮卿的考慮,甚是有理。然有功必賞,楊業平崞縣之亂,便晉其爲崞侯吧,食邑五百戶,實封百戶,另賞絲綢二十匹,錢十萬,嗯......賜其妻五品誥命!”

“謝陛下厚恩!”馮道直接替自家後輩謝恩。

“聽聞楊業新得一子,卻是要恭喜了!”殿中的氣氛變得有些奇怪,劉承祐竟與馮道拉起了家常。

馮道只能隨機從變,回答道:“正是!前番代州來信報喜,老臣取名延昭......”

“楊延昭?”劉承祐忍不住笑了:“甚好!”

心中暗思,這是楊六郎變楊大郎了?眼色一閃,看着馮道,劉承祐說:“你家孫女隨楊業戍代,近兩載了,爺孫隔關山千里不能相見,料想也十分掛念。這樣,朕再賜你家一份恩典,待忻代之地局勢穩定,讓楊業攜妻子回東京省親!”

“謝陛下!”馮道當即拜謝,一副動容的樣子。

薛居正在旁見這君臣問對,心中默默記錄着,他文才出衆,也身負修撰《國史》的任務,對於當朝之事,也是廣採逸聞。今日殿中之事,今後若是作傳楊業,或可簡敘之以作補充,天子尤愛楊業!

同時,也爲天子收買人心的手腕感到佩服。以薛居正看來,召楊業回京,聽其述職大抵纔是主要目的,而自劉承祐口中說出,便成爲天子體恤臣子的恩典......而馮道與楊業,還真得表示感激。

“陛下,若無他事,臣等這便告退了!”又簡單地問對了些朝中政務,馮道二人主動告退。

未多留,任其退去。再度孤身伏於御案,命人鋪開一張白紙,劉承祐提筆,寫上一個“佛”字,盯着瞧得出身,表情恢復嚴肅,認真地思量了許久,有執硃筆劃了一道,力透紙背。

“來人,傳中書侍郎範質、給事中王溥!”又沉吟良久,劉承祐命人傳命。

很快,範、王二人,殿前覲見。

劉承祐很乾脆,直露心意:“殿中也無他人,二位乃朕股肱之臣,朕且直言。此次滅佛,朕非爲絕釋宗道統,只因其隱匿人口,佔據土地,聚斂財富,早成弊病,實不利朝廷統治與大漢國力恢復。”

“時下,中外滅佛之事,已至一定程度。然佛門於民間,影響着實不小,各地小民受惑生亂,近來屢發不止。到如今這個地步,也該考慮收尾事宜了!”

範質與王溥對視一眼,由範質拜道:“陛下聖明!請陛下示下!”

他二人,卻也早有此意,只是此前摸不清皇帝的心思,不敢隨便進諫。

“佛門助世勸善,其利甚優。此前糜爛,蓋無科禁,將隆教法,須辨否臧,此事之後,‘舉舊章,革前弊’的大旗仍舊不能放下。對於天下寺院,仍不得放任,需以條例約束,以免日久之後,舊態復萌。你們回去,召集僚屬,集思擬一條制,用以規範,以爲常制!”

兩個人都是才士,很輕鬆地明辨聖意,齊聲應命:“是!”

第79章 勢孤危第1736章 試炮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18章 查抄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186章 賜死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236章 母、妻、子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46章 郭榮奏事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694章 鹽州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675章 血戰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391章 暗箭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416章 面試第457章 鄭州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297章 新山陽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465章 “教匪”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35章 東歸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29章 叔父第33章 兩廣運動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417章 輕狂第10章 老將出馬第20章 屯務廢改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752章 放手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84章 夏州降第98章 溫柔鄉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56章 彌月之喜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5章 馬楚內亂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36章 奉宸營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128章 治安問題
第79章 勢孤危第1736章 試炮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18章 查抄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186章 賜死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236章 母、妻、子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46章 郭榮奏事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694章 鹽州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675章 血戰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391章 暗箭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416章 面試第457章 鄭州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297章 新山陽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465章 “教匪”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35章 東歸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29章 叔父第33章 兩廣運動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417章 輕狂第10章 老將出馬第20章 屯務廢改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752章 放手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84章 夏州降第98章 溫柔鄉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56章 彌月之喜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5章 馬楚內亂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36章 奉宸營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128章 治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