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

壽春四門陸續落入漢軍掌控,城池的陷落,並不代表戰亂的結束,兵荒馬亂,在長達一個時辰的時間內,兵荒馬亂,仍舊是城池內外的真實寫照。

北漢屯師城下近三月,三軍可謂是吃盡了苦頭,上下將士心中或多或少,都憋着一股怒氣,終於破城,不少士卒都將這個怒氣,發泄在城中守卒與士民身上。

城破之際,往往是一切規制被打破的時刻,秩序的紊亂,帶來的往往是災難,而這災難註定只能由壽春城中的數萬軍民來承受。再加進城的漢軍太多,人員太雜,諸軍之中,因前故,爭功的情況也在發生,使得城中的混亂持續了近一個時辰。

雖然漢軍軍紀嚴苛,但在這種破城立國的戰爭之中,想要完全約束住,也是不切實際的,畢竟趁亂之際,還有個“法不責衆”的說法。

得知城中的情況,劉承祐又補下一道嚴令,着諸軍指揮,嚴厲約束士卒,不得擾民,又以陶谷權壽春府事,進城張示皇榜,安撫百姓,亂象方纔緩解。

隨着壽春城內局勢漸穩,除了讓龍棲、護聖、小底三軍,各留一部士卒,守備城池及關防要地之外,剩下的漢軍悉數撤除,仍駐城外。而唐軍約以一萬三千餘俘虜,也都繳了械,押赴城外軍營,羈押看守。

“陛下,壽春城內已肅清結束,士民已安,陶舍人遣人報,已做好迎駕準備,陛下可移駕了!”御帳內,劉承祐一封一封,批示着奏章,潘美前來稟報。

劉承祐直接吩咐着:“傳令李繼勳,率奉宸營護衛進城即可!”

“是!”

“仲詢!”潘美轉身即去傳令,被劉承祐喚住了。

“陛下有何吩咐?”潘美又轉過身來。

劉承祐擡指說道:“壽春既下,接下來便是我漢軍攻城略地,席捲淮南州縣的時候了!張永德已先行奪取了合肥,顯然連敗之後,僞唐在江北,已無多少餘力,可擋我大軍,纓我兵鋒!”

從劉承祐之言,潘美意識到了什麼,拱手道:“請陛下吩咐!”

對於潘美這清慎氣度下的機敏,劉承祐向來欣賞,直接吩咐道:“朕自奉國軍中調遣五營士卒,再兼懷德軍中抽調一千人,與你統領,先行南下合肥。抵達合肥後,繼續南進,張永德攻和州,你帶軍略舒州!”

“陛下,末將資歷尚淺,此前也未有單獨領軍的經驗,更無尺寸之功,何以獨領一軍,恐難服人心!”面對劉承祐委以重任,潘美未見驚喜,反顯謹慎地問道。

見狀,劉承祐說道:“你潘美的才能,朕難道還看不出來嗎?無功,所以纔給你立功的機會!大丈夫在世,何以如此瞻前顧後,豈非讓人小視?朕且問你,有無信心,替朕拿下舒州?”

“謝陛下信任!必不負使命!”皇帝都這般說了,潘美又豈無意氣,當即單膝跪倒在地,十分感動地應道。對於天子的提攜與信重之恩,潘美是發自肺腑地感激。

若僅以資歷、功勞論,潘美當然是不夠格的,行營之中,有太多老將。但是,仰賴皇帝信任,喜歡提拔青年,並且,就衝其在劉承祐身邊的宿衛履歷,便有那個資格了。

王漢倫、趙匡胤、高懷德、趙延進、張永德等人,這些年輕將校,可都有殿前宿衛的經歷,這些人,或外放一州,或獨領一軍,總之,掛着“御前班直”這塊金字招牌,就足以抵擋一大部分非議。剩下的,就看各自的表現。

而就目前的形式來看,宿衛之將,無庸人。

“朕尋後,率大軍南下,而你們當作爲三軍前哨,席捲州縣,震動兩江!”劉承祐直視着潘美,平淡而不失霸氣:“將馬仁瑀也帶上吧,朕與他一營指揮,部卒就從懷德軍中挑揀!”

“是!”潘美短短的一個字,鏗鏘有力。

傍晚時分,壽春北城,吊橋落下,搭在甕城前幾乎已填平的護城河上。城垣上下的屍身,早已被分開清理,比起漢卒與漢民的收容、記錄、火葬,作爲戰敗者,唐卒只是在城左挖了個大坑,亂葬之。

在前些日子,突襲掙扎失敗後,做好死守準備,何敬洙乾脆將壽春四門,用砂石、木料堵死。倒是給善後的漢軍造成了些麻煩,費了不少時間,隨着最後一點沙土被民夫清理乾淨,換上軍容整齊的龍棲軍士。

一切都像模像樣後,在王峻、慕容延釗、陶谷三人的率領下,恭迎御駕。初佔之城,輕慢不得,劉承祐選擇搭乘車駕,在大內侍衛以及奉宸軍卒密不透風的護衛下,從容進城。

整座城池,是難以在半日的時間內便清理乾淨了,沿途所過,戰火的瘡痍,隨處可見。鑾駕所行路線,盡是漢卒崗哨,所過街坊,有不少城中百姓,只能聽到點街道上馬車行進的動靜,緊閉門窗,連一絲縫隙都不敢留出。漢軍已沿途宣告,門窗敢有不閉者,以刺駕論處。

壽州節度衙門前,劉承祐下得鑾駕,正式以一個征服者與勝利者的身份,踏上這座阻他近三個月的淮南堅城的地面。要說有多激動,那是不可能的,除了稍稍放鬆之外,劉承祐心裡幾無波動。

“你叫韓重贇吧!”劉承祐看着守在衙前的龍棲營指揮。

“正是末將!”迎着天子的目光,韓重贇有些驚喜,下意識地應道。

“登城之戰,打得不錯!”劉承祐並沒有多說什麼,露出一抹矜持的笑容,當先朝衙內而去。

雖然只是簡單地誇獎了一句,但對於韓重贇而言,卻不啻嘉音,對戰後,有了更多的期待。

進堂,當中正坐,接受文武之朝拜。

“陛下,壽州諸署、倉廩,都已派兵駐守,城中職吏悉數投誠,戶籍圖冊,亦俱接收。”陶谷則起身,彙報着城中的情況:“壽春城內,原有軍民近七萬,不過經此戰後,除卻俘虜之軍卒、役夫,預計已不足四萬。臣安民之時,發現人皆有飢色,腳步虛浮。

圍城之後,糧道斷絕,城中米粟經不起闔城軍民之消耗,何敬洙又搜刮黎民家蓄以充軍用,導致冬季以來,城中凍餓而亡尤多。

壽春官廩之中,經臣清點,錢糧軍械,也未有多少米粟餘存。自古孤城難守,而況糧絕,事實上,用不了半月的時間,壽春便將糧盡,不攻自破!”

聽完陶谷的彙報,劉承祐臉上沒有多少動容,略作考慮,朝陶谷吩咐道:“將壽春府庫中餘糧、布匹,全部拿出來,設寮搭篷,賙濟壽春士民!”

“遵命!”

劉承祐這是慷壽春之慨,看起來倒是大方,傳出去也是“漢帝破城,盡發府庫以濟民”,而事實上,幾乎不需動用大營之糧。而招撫安民的效果,絕對不會差。

“陛下,臣查看壽春囹圄,發現有囚犯上千人,其中大部都是反對何敬洙窮兵黷武,而被無辜下獄者,其中有不少州衙職吏及富賈名望!”陶谷又道:“以臣之見,或可盡釋之,以昭陛下仁慈,彼輩出獄之後,也可傳頌陛下恩威!”

對於陶谷的建議,劉承祐眉頭皺了下,先是勉勵了一番陶谷接手州治之完備,然後說道:“上千囚犯中,總不至於盡是無辜者吧,難保沒有犯法觸律之徒。當依《刑統》,先行區分臧否,斟酌善惡之後,無罪者釋放,有罪者加刑!此事,就有陶卿處置!”

說句腹黑的話,陶谷口中被何敬洙監押起來的人,什麼時候,都是禍亂分子,入大漢一樣。若是漢城被圍,這些人又當如何反對窮兵黷武。是故。對於這些人,劉承祐並不會有什麼好感。

“是!”見天子反應,陶谷當即應道:“陛下考慮完備,是臣所思不周了!”

“那何敬洙呢?”劉承祐想到,問。

聞問,孫立嘿嘿一笑,獻寶似的取出何敬洙首級,敬拜道:“那老賊的寧死不降,自刎而亡,臣斬其首級而獻!”

劉承祐掃了兩眼,血淋淋的,有些殘忍。不過殘忍的人事,他可見多了,可謂習以爲常。鬚髮皓白,染着血污,面孔甚醜,竟至可怖。

高懷德在下,忍不住起身道:“陛下,末將詢得,何敬洙早已疾病纏身,是帶病頑抗,城破之日,面南而自刎。其有親隨數十人,衛護其屍身,拼殺至死。末將以爲,老將雖則愚頑,然不失爲英雄,請全其屍!”

“彼之英雄,我之仇讎!”劉承祐一句話,讓高懷德臉色變了變。

“然而,藏用有此仁道之心,殊爲難得!”劉承祐起身,說道:“破城之前,朕對何敬洙,可謂恨之入骨,直欲將之挫骨揚灰。然破城以後,聞其事蹟,也不免爲之惋嘆,老將難得啊。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罷了,死者爲大,將何敬洙屍首收容,葬於城郊,爲其立一英雄冢,酬其忠勇。護衛其屍身的那幾十名唐卒,與之合葬,千百年後,若有後人傳唱此事,也算一段佳話了。

另,待朕盡取淮南,其後人歸治,地方官府,當善待之!”

“陛下仁慈!”堂上文武,頓時齊拜。

劉承祐這番安排,不只是爲了恩遇何敬洙後事,更重要的,還是爲了宣揚他這個大漢天子的仁德。這等作秀,還是很有必要。

就如他此前和陶谷所說的,他已然在考慮戰後事宜。大漢南征,給淮南生民帶來的,自然是戰亂與殺戮,也不用渴望,淮南百姓會對漢軍有多歡迎。

戰爭期間,都無所謂,但是戰後,千里土地、州鎮,百萬戶民,都將歸治,如何將淮民,納爲漢民,便是劉承祐不得不考慮的。

人心的收拾,並不難,略施仁政,用不了幾年,便可使黔首忘記這戰爭的創傷。

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77章 耶律妃第12章 如此安慰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45章 治安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365章 看衰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497章 重拾第287章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8章 瓊林宴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391章 暗箭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119章 回京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251章 壽國公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96章 言官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218章 走私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76章 去鄴都第297章 新山陽第93章 升遷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406章 調任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65章 決議南征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291章 酬功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85章 少壯派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29章 太后的病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9章 新官上任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03章 郭王會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21章 西巡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10章 老將出馬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98章 山道
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77章 耶律妃第12章 如此安慰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45章 治安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365章 看衰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497章 重拾第287章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8章 瓊林宴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391章 暗箭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119章 回京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251章 壽國公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96章 言官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218章 走私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76章 去鄴都第297章 新山陽第93章 升遷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406章 調任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65章 決議南征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291章 酬功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85章 少壯派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29章 太后的病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9章 新官上任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03章 郭王會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21章 西巡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10章 老將出馬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98章 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