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

雖然嘴裡說着,朕信任劉公的眼光之類的話,但背後,劉承祐還是很謹慎地召來範質,諮之以景範其人。巧的是,範質對景範,還真有所瞭解,倒不用劉承祐特地發信往東京查問。

景範於後唐年間,以明經科舉擢第,入仕十數年,輾轉地方,爲吏掾令,每任職,則政治清明,屬內肅然。不過,在這個“武道昌盛”的時代,縱使有幹才,也如大部分的文人一般,能才得不到施展,並且此君爲政爲人,都太強勢了。一路也得罪了不少人,已經四十多歲了,而今仍在東京混着個秋曹郎的官位。

“聽你這麼說來,這景範還是個強幹之才。”劉承祐雙手合十,看着範質說道,神情間微微放鬆。

劉審交、範質相繼言此人有才,那麼兼聽之下,劉承祐盡去心中疑慮。

範質則表情平淡,又以一種客觀的態度,改變口風,說道:“景範厚重剛正,勤奮廉潔,無所屈撓,確有幹才。然就臣所觀,此人長於大局,理繁治劇,非其所長。”

“你的意思,是景範不適合委鄭州軍政?”劉承祐問道。

範質搖頭:“臣非此意,只是將臣所知,悉以告知,以便陛下參考罷了。”

劉承祐緩緩地點了下頭,劉承祐說道:“而今天下難治,便是缺少強幹之才,以治州郡。若得吏政清明,境內肅然,民心穩定,朕又何慮繁劇之事,難以理治?鄭州已有劉公打好的基礎,若得這景範,肅清吏治,那纔算徹底歸治!”

劉承祐出此言,也就基本代表着,劉承祐欲用景範之心。事實上,聽範質描述,最打動劉承祐的,還是“強幹”二字。

不過,略微沉吟過後,劉承祐還是吩咐道:“發朕詔令往東京,命景範西來御營,朕要親自接見他!”

“是!”聽劉承祐這最後一句話,範質的神情間,明顯流露出了一抹讚許之色。

既然重視鄭州,對於其防禦使職,又豈能不慎重,僅憑兒臣的進言推薦便草草委任。只是,心中有所偏向罷了。

放下了心頭一樁事,劉承祐看着已坐於案旁,動筆書寫起詔旨來。

要說強幹之才,這範質,也能算一個。別看此人此時沉毅,但他實則性烈急,爲政處事,嚴肅強勢,在中樞的時候,有不同意見,敢與楊邠正面爭論衝突。若不是劉承祐迴護着,早不知被貶到哪裡去了。

英才還得遇明主,方有揮灑才華之地。劉承祐臉皮不厚,卻也自認明主。

發好詔令之後,劉承祐趁着談興正濃,命人奉上茶食,與其討論起時弊。僅以鄭州論,雖然在劉審交此前的治理下,整體上還算穩定,但吏政,當真不算清明。僅以一老臣,又哪裡能做到盡善盡美。

天下吏治,崩壞太久了,久到大夥都已經習慣了,對“大治”的標準,都放得格外低了。基本上,無動亂,少匪禍,也就差不多了......

範質給劉承祐的建議,如欲盡去煩弊,一切還得從制度律法上,約束天下。但是,想要朝廷重新樹立起一套管理天下的制度,首先得有那個權威與實力。二者何來,談到最後,又將目光放到禁軍上了......

軍制、官制、法制,都需要改革。縱使任重而道遠,卻不妨礙劉承祐早做準備,以範質審刑明法,興頭上,劉承祐直接給了他一個任務,等還東京之後,召集三館學士,主持重新編制出一套大漢刑律來。對此重任,範質慨而應詔。

“官家。”見到劉承祐漫步而來,伺候在皇后身邊的侍御趕緊行禮,有些緊張。

夜漸深,劉承祐難得地沒有熬夜,在東京已經夠勤政了,西巡以來這幾日,也是夠辛苦了,沒必要繼續苦着自己。

劉承祐瞥了侍御一眼,這是大符的陪嫁媵妾,得封侍御,長得不錯,胸也還可以,夠挺。可惜,劉承祐眼下的興趣,並不在其身上。

“皇后呢?”劉承祐問道。

在劉承祐目光打量着自己的時候,女侍御既欣喜又緊張,但在他挪開關注之後,又兩眼之中又難掩失望。聞問,立刻收拾心情,回答道:“聖人正在沐浴。要不要貧妾前往通報?”

“看來朕來得不巧啊。”劉承祐嘆了一句,不過卻很自然地往裡闖。

簾帳層層的屋內,已經白汽籠罩,水霧氤氳,溼潤的空氣中散發着一股勾人心絃的香氣,一道婀娜的身影,正在戲水。

不讓女侍通報,吩咐着讓解去身上袞袍,劉承祐赤條條地搞了一個突然襲擊,內裡很快響起了一聲清脆的驚呼,在一陣纏人耳朵的動靜過後,緊跟着的是啪啪的聲響,恰似中流擊水......

劉承祐西巡還要帶上大符與高懷瑾,所謂何事?除了裝點場面,以示寵愛之外,自然免不了生理需求了。自登基以來,劉承祐的壓力很大,身心都是,於是出巡的這幾日間,劉承祐是打算輪番在後、妃的協助下卸壓。

再者,爲皇室添枝散葉,也是劉承祐的重要職責。此前,劉承祐實則也是有些冷落後宮的......

過鄭州之後,劉承祐基本難保持神秘好臉色了,雖然他的臉色本就很少有好看的時候。事實證明,中牟乃至鄭州的情況,於整個大漢天下而言,只是例外。貪官廢政,污吏猖獗,而致民生疲敝,纔是真實的寫照。

劉承祐此前所下之詔,對於縣鎮一級,似乎沒有太大的作用。苛政猶在,雜稅照收,欺民之事常存。農墾之事,倒沒有刻意去禍害,畢竟朝廷幾番嚴令,再加農民不種出糧食來,怎麼去壓榨。但是,若以彼輩行什麼積極的勸農政策舉措,卻也是困難。官吏若此,民間豈得安生?

地方上縣、鎮將吏,實則也多由武人擔任,或以軍功升遷,或以節度、觀察等上官委私,剩下的,或走中樞大臣的關係,還有不少地方豪強、地主靠行賄之類的手段,謀得職司。真正由朝廷量才任用的,那當真是鳳毛麟角......

照理說,皇帝出巡,縱使境內再不堪,你造個假,弄個形象場面也好。然而地方上的官吏們,似乎無動於衷。說到底,還是皇權不振,對於地方上的官吏們而言,天子的威嚴太虛了,說不準,什麼時候又換了呢?

結果便是,沿途所過,但有怠政不法之官吏,盡數免除,有貪暴餐殘虐者,還被劉承祐下令摘了腦袋,不管什麼身份,不管其後臺是誰,斷不容情。御駕過處,可謂是官不聊生,一片哀洪,而民氣大振。

自鄭州至洛陽,兩百來裡的路程,所過州縣鎮,未有一州一縣,無官吏爲劉承祐整治。

兩京之地,本爲朝廷直轄,其吏況民治尚且如此,而況於那些仍掌握着地方軍政大權的節度方鎮?這由不得劉承祐不如坐鍼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

一番嚴厲的懲治手段過後,劉承祐是痛快了,但問題又出現了。免了那麼多官員,誰人繼之,短時間內哪裡去找那麼多人來彌補空缺。世上不會缺少做官的人,這話是不假,但隨便一個阿貓阿狗又豈能爲政一方?

事實上,短時間內,劉承祐還真只能由地方上的“阿貓阿狗”們暫代其職。

科舉選材,一下子充斥在劉承祐的腦袋,這天下,還得確實還得靠文人來治,靠由朝廷選拔的文人。同時,劉承祐心中暗下決定,回朝之後,他得將而今朝堂上養着的那些虛職文臣,外放一些到地方任職。

都說腐儒無能,但以如今的國情,劉承祐倒不需要地方文官有什麼驚世的理政才能,只要求得安穩,勿擾黎民,即可。甚至於,哪怕無爲而治,放民自養,也比一干武夫亂政來得好。

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41章 高麗國王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60章 家事、國事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9章 王峻歸來第106章 倒趙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8章 瓊林宴第368章 榮寵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270章 立場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165章 舊邸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27章 不允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84章 示警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197章 財計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465章 遼奸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5章 春闈第167章彈冠相慶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41章 探監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47章 戰略所向第55章 符氏姐妹第265章 楊無敵第47章 戰略所向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71章 六合堤上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90章 安全脫身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313章 晉王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49章 南國風起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79章 長教訓第27章 西京風波第6章 告一段落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83章 遼帝之亡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281章 使君赴任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316章 不裝了第75章 敖萊小城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60章 “暴斃”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790章 憂勞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102章 絕境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
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41章 高麗國王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60章 家事、國事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9章 王峻歸來第106章 倒趙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8章 瓊林宴第368章 榮寵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270章 立場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165章 舊邸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27章 不允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84章 示警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197章 財計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465章 遼奸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5章 春闈第167章彈冠相慶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41章 探監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47章 戰略所向第55章 符氏姐妹第265章 楊無敵第47章 戰略所向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71章 六合堤上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90章 安全脫身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313章 晉王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49章 南國風起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79章 長教訓第27章 西京風波第6章 告一段落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83章 遼帝之亡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281章 使君赴任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316章 不裝了第75章 敖萊小城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60章 “暴斃”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790章 憂勞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102章 絕境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