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是非

劉承祐這邊,待在團池村,安安穩穩地睡了一覺,養足了精神,等拂曉時分,方纔在親軍扈從的護衛下,翻山南下。

一路上,前方的戰情接續不斷地傳來,可謂喜訊不斷,讓劉承祐這心情分外愉悅。穿山越嶺,翠林一片,哪怕沿途斷劍殘刃,屍橫於野,也未受一點影響。

等劉承祐出得山口,趕到耿崇美殞命之地時,戰鬥早已結束。燕兵大部被俘,老老實實地當着階下囚。河東各軍就地紮營休整,清理戰場,救助傷員,統計戰損。

這一仗打得很容易,死傷倒也不算多,且戰果破豐,整片營地沉寂在一片輕鬆的氛圍中。

劉承祐至,諸軍將校,率衆相迎,人面皆銜樂色。

“將士們辛苦了!”營前下馬,劉承祐溫和的態度,顯示着他不錯的心情。

“皆賴殿下指揮若定,運籌帷幄,方得此勝!”張彥威站在最前面,眼中臉上嘴裡全是喜意,舔得很開心。

“孤豈可與將士們爭功,爾等拼死亡危而戰,追亡逐北,孤皆記在心中!”劉承祐擺了擺手:“走,進營敘話。”

進營察看間,各軍、營將士,見到劉承祐,不知誰帶頭,高呼起“萬勝”,山呼之聲,持續了許久方纔散去。

“這便是耿崇美?”軍帳中,劉承祐大馬金刀坐下,指着張彥威獻上的首級,隨口道。

“回殿下。正是!”張彥威稟道。

“真黑啊!”劉承祐稍微打量了一番,一副“老酋”的醜陋模樣,擺手命人撤下,隨意地感慨一句:“原本,我還欲從其口中,探探契丹人的虛實,現在看來,卻是沒機會了。罷了!”

“殿下,經過統計,自昨夜戰起,遼軍三千餘兵,被斬殺上千,俘虜一千六百餘人,餘者逃亡逸散。繳獲甲械數千,戰馬一百餘匹......另肅銳李將軍所部,南下之後,斬獲亦有不少。各軍損益,還需細細統計,詳具成表。”坐定,郭榮起身幹練地朝劉承祐稟道。

“看來,此戰收穫卻也不少。”劉承祐點頭,略作沉吟,轉向李萬超,說道:“此戰我軍得此完勝,將軍率衆迂迴,截敵後路,不辭辛苦,甘冒奇險,當爲首功!”

劉承祐此言一落,諸軍將校都不由將目光投到了李萬超這個新附只將身上,不過卻也沒人表示異議,偏師襲後,是個苦活,大家都知道。

李萬超倒甚感意外,不過迎着劉承祐的目光,咧嘴一笑,順服地拜道:“還是殿下謀劃有方,末將只是依令而行罷了。”

劉承祐嘴角難得地翹了翹,環視一圈,沉聲說道:“至於其他各軍營將士,都記錄在冊,他日依功敘賞!”

“謝殿下!”

“收拾妥當,全軍繼續南下,至高平下寨,休整!”

“是!”

“殿下!”這場軍議,本該在和悅的氣氛中結束,然而,還是發生了點不和諧。

站出來的,是第二軍指揮使孫立,只見其板着一張臉,向劉承祐道:“末將有下情上稟。”

稍微有些意外,劉承祐擡手示意:“孫將軍請講。”

“末將狀告都頭楊業,驕橫狂傲,跋扈難制。爲爭軍功,搶奪耿崇美頭顱,竟不惜動手,重傷袍澤......”孫指揮使一張嘴,便義憤填膺地倒着苦水。

聽其眼,劉承祐臉色一下子便冷了下來,嚴肅地看着孫立:“同袍互戕,依照軍法,可是死罪,孫將軍,你出此言,可要慎重!”

“末將如有虛言,願擔軍法!”孫立拱手,一副恨有底氣的樣子:“被傷弟兄,就在帳外,殿下不妨召來,當面對質!”

帳中的氣氛,一下子變得有些凝重了,諸將校互相望了望,戰場上的那場爭鬥,大都有所耳聞。

“傳他進來!”劉承祐擺了擺手。

很快,一名身材壯碩,都頭穿着的軍漢,走了進來。不過形象有點慘,身上掛了好幾處彩,包紮處。見到劉承祐,直接拜倒行禮。

“這些傷,都是楊業造成的?”劉承祐眉頭凝起,懷疑的目光,掃在其人身上。

孫立主動接過了話,對於此點,倒沒敢瞎扯,說:“這些傷,都是在他衝鋒陷陣,激戰之中所受。似這樣敢戰、善戰的壯士,竟爲楊業所欺,請殿下做主。”

“你說說看,怎麼回事?”劉承祐收回目光,問那都頭。

此人看起來不善言辭,說話吞吞吐吐的,但終究將事情說明白了。大概是,他先帶人找到耿崇美的屍體,楊業後至,爲爭斬首之功,與楊業起了矛盾,拳腳相向,吃了虧,受了內傷。還特意強調,是楊業先動的手......

聽其敘述,劉承祐暗自琢磨了一下,瞥了孫立一眼。又想了想,擡眼看向一直沒有作話的慕容延釗:“慕容將軍,楊業是你第四軍的人,你對此事,可有個說法?”

面對劉承祐的質詢,慕容延釗上前一步,謹聲答道:“爭功之事,卻有其事;拳腳相向,也是不假。楊業動手,卻卻當罪責,然矛盾究竟因何而起,還請殿下詳查!”

慕容延釗說話間,目光平靜地往孫指揮身上瞥,顯然話裡有話。

“殿下!”這個時候,郭榮主動站了出來,平淡地說:“既要當面對質,豈可聽一家之言。不妨叫來楊業,聽聽他又是什麼說法!”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此言有理!”劉承祐立刻出聲表態。

頓了頓,劉承祐又說:“不過,卻也不必了。郭巡檢,此事就由你去調查詳細,孤與你全權處置!”

聞令,郭榮當即應命:“是!”

“是非曲直,自有說法,都散了吧!”深吸了一口氣,劉承祐揮了揮手,說話間,瞟了孫立與那都頭一眼。

“郭將軍,您一向秉公執法,此事處置,斷然不會有所偏頗吧......”散帳之後,孫立卻主動尋到郭榮,眼神壓迫向他,“提醒”道。

郭榮何許人也,根本不怵他,嘴角微微笑,淡淡然地迴應他:“請孫指揮使放心!”

......

大軍集合,很快押着俘虜,帶着戰利品,南至高平休整。

“怎麼樣,結果如何?”傍晚時分,高平縣衙的二堂中,劉承祐問前來稟報的郭榮。

郭榮表情平靜,不偏不倚地回答說:“末將已一一查問過,先動手的確實是楊業,不過挑起爭鬥的卻是那孫含!”

“如何處置的?”

“楊業以此戰功勞充抵,免死罪,降三級,杖二十,調往騎兵都餵馬;孫含,降一級,免功;其餘參與鬥毆的士卒,杖十,全數調往夥營!”郭榮答道。

“唔!”劉承祐輕輕地應了聲,算是認可的郭榮的處置。

也許其中,還另有隱情,但是,也不重要了。率先對袍澤動手,這已然犯了大忌,就算是楊業,也得處罰。

“那孫含,與孫立是什麼關係?”沉吟幾許,劉承祐突然幽幽問道。

“是孫指揮使內侄......”

“哦......”

第372章 封王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27章 出兵爭論第92章 定州事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109章 在長安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98章 轉折點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19章 回京第95章 大洗牌第9章 公府密議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世宗篇47 封禪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488章 真實第126章 冬至宴2第15章 襄陽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92章 金陵冬寒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216章 初夏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321章 矛盾第131章 鳴沙匪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201章 捐資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327章 派系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28章 澧陽之戰第1765章 三郡公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84章 示警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387章 就國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408章 蠢兒子第474章 補漏匠第60章 家事、國事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138章 回宮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164章蜀臣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90章 交趾收復第25章 李史合謀第1713章 機遇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264章 孺魏王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385 禮賓館
第372章 封王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27章 出兵爭論第92章 定州事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109章 在長安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98章 轉折點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19章 回京第95章 大洗牌第9章 公府密議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世宗篇47 封禪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488章 真實第126章 冬至宴2第15章 襄陽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92章 金陵冬寒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216章 初夏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321章 矛盾第131章 鳴沙匪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201章 捐資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327章 派系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28章 澧陽之戰第1765章 三郡公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84章 示警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387章 就國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408章 蠢兒子第474章 補漏匠第60章 家事、國事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138章 回宮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164章蜀臣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90章 交趾收復第25章 李史合謀第1713章 機遇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264章 孺魏王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385 禮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