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

暖室如春,馨香瀰漫,牀榻之上,臨淄王或者說是荊王殿下劉文濟,活似一個彌留之際的病人,氣色凝沉,精神不爽,鬚髮凌亂,連眼神都帶有一種自然的難言其妙的“病態”。

劉文濟這幾年一直在養病,斷斷續續,反反覆覆,而病情加重,也就在近幾個月間,準確地講,是太子劉繼業夭折之後。卡在這麼個時間節點,多少有那麼些意味深長。

當然,若是沒有榻前沉靜侍候着的三名僚屬,劉文濟的病狀或許要顯得更加真實些。

榻前三人,分別爲長史曹利用,司馬蕭恭,以及典軍蕭惠,都是可託腹心的股肱之臣。

蕭惠此前有提,可是被蕭太妃調教過的年輕人才,到江南後便被劉文濟委以重任,負責王府衛隊訓練及守備事宜。

蕭恭同樣是蕭氏族人出身,長於中原,幼習漢書,雍熙十年進士科十七名,曾擔任三原知縣、耀州判官,頗有政績。後調到劉文濟身邊任職,以其器識深遠,很受劉文濟看重,出入禁從,參謀機要,十分倚仗。

至於曹利用,其父曹諫曾在理藩院蕭思溫手下任職,結下了一份香火情,後以此投效劉文濟,爲其所納。其人能言善辯,慷慨而有大志,幹才甚著。

過去的這些年,不聲不響間,劉文濟已經構建屬於自己的核心人才班底,低調並不張揚,規模雖不大,但悉具幹才。而這樣沉於水面下的延攬人才,積蓄力量,所謀者,顯然不可能是爲出海就國做準備。(劉文濟的封地,也在菲律賓羣島)

如果說起初,只是因爲一種不甘的心理,抑或是一種潛意識裡的行爲,那麼這些年下來,當大漢帝國走到平康六年了,以劉文濟爲核心的這個政治團體,其目標已然很清晰了。

不管是朝堂的局勢變化,還是皇帝的任性怠政,不管是帝室的人員結構,還是皇帝的血脈情況.有太多的因素,促使着劉文濟以及他的僚屬們往那不可、不敢、不該想象的方向去思考。

不管是劉文濟本身,還是蕭恭、曹利用、蕭惠這些臣僚,都是有識之士,多年下來,早已形成了一種共識,天子任性如此,必難以守國。

若今上失國,那麼誰能得國,這一個問題,是毋庸置疑的,放眼天下,唯臨淄王也。

因此,當兩歲的太子劉繼業薨逝的消息傳到江南後,劉文濟病情加重了,而蕭恭等人則振奮不已,如曹利用者,甚至直接向劉文濟表示,此爲天授大王之機遇。

此時,就在這西湖之畔的別館內,劉文濟已然收到了冊封荊王以及巡撫湖廣的詔書,主臣幾人,自然難免就此事進行一番討論。

然而仔細想想,對劉文濟等人來說,實則並沒有多少討論的空間,因爲不管皇帝耍什麼花樣,他們能做的實則不多,只能見招拆招,迂迴防守,正面對抗是排除在可做選項之外的。

而皇帝的用意,對身在局中的劉文濟來說,可謂直白了.

就和在外人面前一般,劉文濟面上依舊沒有什麼波瀾,一對凝目沉靜如水。手裡拿着詔書,思索良久,方擡首吩咐着:“子敬,你替我擬一道謝表,同時,以疾病深重,難以視事,婉拒湖廣之任!”

“是!”透着一股方正之氣的蕭恭從容應道。

劉文濟又看向蕭惠,道:“伯仁,你召集人手,準備前往湖廣,不許張揚,隨衆不宜太多,百人上下即可!另外,給我尋一艘大船,做特殊改革裝飾,要適合重病之人乘坐”

對此,蕭惠微訝,不禁擡頭看了劉文濟一眼,但見他神色平靜,腦筋一轉,有所恍然,抱拳道:“是!臣即刻去辦!”

“用之,你留守江南,通知諸位僚屬、舊吏,小心行事,專心治學、理政,效忠朝廷!”劉文濟瞧向留着三綹鬍鬚的曹利用,做出指示:“把婁江學院給我看好,餘者順其自然!”

“是!”曹利用此時也不像平日那般伶牙俐齒,只是恭謹地應道。

在掌院王學新等人的悉心經營下,以及劉文濟的暗中支持,婁江學院已然步入正軌,雖然每年收取的學生人數依舊不多,但都是稟賦上佳之人,當然,這個稟賦包含先天以及後天。

同時,隨着一批批學生畢業,被舉薦到蘇、秀、上三地以及其他州縣任職,“婁江派”也開始在東南官場上慢慢崛起了,前前後後,共有八百餘人,成功被各地官府錄取。

雖然只是一干下吏,但結合起來劉文濟的身份與影響力,足以撬動江南政壇,至少蘇、秀、上三地足夠。同時,這幫子“學院派”職吏,也成爲江南政壇上的一股清流,極受劉文濟的重視,甚至倚爲根基。

“大王!”議事畢,在看了看劉文濟臉色,經過一份斟酌之後,曹利用還是主動提醒道:“太醫朱宏是個紕漏,不得不防,還請慎之!”

聞言,劉文濟臉上終於浮現出少許波瀾,看着他,問道:“你有何建議?”

曹利用面上露出一抹狠色,拱手道:“不若除之!”

一聽這話,劉文濟的眉頭不禁蹙起,埋頭琢磨少許,問蕭恭道:“子敬以爲如何?” 和曹利用的狠決一般,蕭恭的態度也很堅決,應道:“臣以爲不可!於大王而言,最危險的時候乃是朱宏診病之後、彙報之前,當下,其若敢反覆,本身欺君之罪難逃。

何況,太妃娘娘早有勸告,大王當守靜、持重,於此事上,更當如此。若有貿動,反而容易招致懷疑。”

見蕭恭竟然反駁自己,曹利用不樂意了,當即道:“豈可置大王安危於不測之人?”

蕭恭沉穩,曹利用性烈,二人見解分歧,在劉文濟面前爭執已不是一次兩次了。

眼看二人又要爭論,劉文濟這回沒有坐聽,擺手止住他們,琢磨了下,語氣堅定地道:“世事無常,人心難測。然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欲謀大事,豈能不擔風險。

此事,不必再提!”

“大王英明!”蕭恭拱手一拜,想了想,又建議道:“朱宏以恩遇彙報大王,大王當再施恩典,籠絡之!”

太醫朱宏與劉文濟之間,本是沒有什麼聯繫的,若不是此番被皇帝派來給劉文濟診病,是怎麼都不可能發生交集的。

而朱宏之所以願意爲劉文濟打掩護,原因也很簡單,報恩,報早年蕭太妃在宮中的維護之恩。或許於蕭太妃只是順手而爲的事,甚至早已忘記,但朱宏卻始終銘記於心。

而出發前,皇帝“特意”的一番交待,讓朱宏驚心之餘,也欣喜報恩的時候到了,沒有什麼猶豫,堅定的選擇維護劉文濟,並將皇帝的授意合盤托出。

自助者,天助之!有朱宏的配合,自然也給劉文濟省了大麻煩,而蕭太妃對他的幫助,顯然也是全方位的。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大漢帝國統治下的杭州,絕不負此譽名。不算遼闊的西湖,像一顆明珠鑲嵌在城外,城市的周邊,河流像絲帶一般交錯纏繞,帶來發達的水利,便捷的水路交通。

城市周遭的山林並不高,都是些低矮的山丘,處在豐收階段的梯田,從山腳蔓延到山頭,一切的一切,都透着“物阜民豐”的氣質。

就是這樣繁榮富強的國度,卻統治在劉文澎這樣的荒唐皇帝手中,作爲太宗之子,劉文濟既不服氣,也更覺心疼。世祖、太宗兩代辛苦創業、守業,即便國家再富足,又能經得起多久的敗壞?

因此,劉文濟是打心裡認爲,他所謀者,不是個人的野心與奢望,而是爲了大漢帝國的江山,爲了祖宗的基業。

欲成大事者,首先得把自己都欺騙過去!

即便秋時,西湖邊也是遊人如織,劉文濟坐在一架步輦上,目光悽迷地觀察着有些淒涼的西湖秋景。

而身邊,則陪着一名身份特殊的客人,兩浙道布政使陳堯佐。淡然而坐,同賞秋景,陳堯佐的餘光卻始終觀察着劉文濟這個新晉的荊王,心中竟然莫名地感到緊張。

“陳使君!”

聞喚,陳堯佐當即拱手道:“不敢當!大王有何吩咐?”

“吩咐不敢當!”陳堯佐客氣,劉文濟同樣很矜持,沉吟少許,問道:“你老實告訴孤,此次迎駕,兩浙道司耗費了多少錢財?”

“這”陳堯佐眉頭緊緊的皺起,略帶疑惑地打量着劉文濟。

察覺到陳堯佐的遲疑,劉文濟咳嗽了兩聲,換了個方式問道:“迎駕所費,可否將江干大堤再加固一道?錢塘諸塘,再清理擴寬一遍?”

聽劉文濟這麼發問,陳堯佐老臉上不由露出一抹尷尬,思吟少許,看着氣色不佳的劉文濟,悵然道:“大王此問,下官汗顏!”

平康六年秋八月,荊王劉文濟自杭州動身,乘船西行,前往兩湖。

就和預期的一般,皇帝並沒有同意劉文濟的謙辭,仍以湖廣巡撫使之職相托,讓他到江陵去休養、履職,爲國謀事。

至於皇帝劉文澎自己,則在東南待到七年仲春,逛遍了,玩累了,方纔起駕北歸。

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347章 割韭菜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40章 荒唐太子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177章 耶律妃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43章 “梳理”、“優化”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22章 荊南既定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31章 送行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96章 橐駝兒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59章 不知死第446章 流光園第38章 殿議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32章 進宮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99章 出宮第82章 不手軟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304章 楚州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98章 封禪之議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5章 堂議第416章 面試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41章 雌威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04章 在真定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61章 晉陽來人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297章 怪圈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74章 萬歲呼聲第29章 勸諫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264章 孺魏王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64章 郭威支持穩
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347章 割韭菜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40章 荒唐太子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177章 耶律妃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43章 “梳理”、“優化”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22章 荊南既定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31章 送行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96章 橐駝兒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59章 不知死第446章 流光園第38章 殿議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32章 進宮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99章 出宮第82章 不手軟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304章 楚州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98章 封禪之議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5章 堂議第416章 面試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41章 雌威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04章 在真定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61章 晉陽來人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297章 怪圈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74章 萬歲呼聲第29章 勸諫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264章 孺魏王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64章 郭威支持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