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4章 雄才難制

第1754章 雄才難制

“你去吧,我困了,需要去睡上一覺!”說了太多話,劉皇帝也有些疲憊了,再無談興,朝劉暘擺擺手,慢悠悠回崇政殿去了。

劉暘在後,恭敬地彎腰行禮,只是擡眼之時,望着劉皇帝那明顯佝僂了些背影,面上露出少許疑慮。適才劉皇帝在提到安東之時,明顯欲言又止,究竟想說什麼呢?劉暘暗暗琢磨着,但不管是什麼,顯然與劉煦有關。

回殿的同時,劉皇帝也是一臉惆悵,眉頭擰在一起,突出一個糾結。他原本想要問問,把安東地區獨立出來,賜與劉煦,建立安東國,這個念頭在他腦海裡盤旋許久了,想就此問問劉暘的想法。

但是話到喉頭,又生生忍住了,因爲對於此事,他自身都有所疑慮。安東固然偏遠苦寒,但在東北開發的基策之下,作爲整個東北邊防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立出來,難免形成與朝廷之間的割裂。

並且,這也屬於大陸板塊,劉皇帝大一統的情結同樣深重,如果僅僅是爲了方便安東的治理,節省朝廷的負擔,就開這麼一個頭,其中利害如何,劉皇帝自己都有些把握不住。

分封的念頭,劉皇帝一直都有,但要不要在大陸的這些邊邊角角進行切割,他也是心存猶豫的。如今的安東,在劉皇帝的放權之下,劉煦大刀闊斧,善加經營,已有國中之國的跡象。

但是,朝廷對當地的影響還是巨大的,安東受限於先天的不足條件,對朝廷的依賴同樣是巨大的。再加上當地輪換的戍卒與將領,輔以遼東爲憑,控制力還是很強的。

雖然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朝廷的負擔,但基本的平衡是實現了的。這樣的平衡,要不要打破它,打破之後,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劉皇帝同樣拿不準。

當然,更重要的,劉皇帝得顧及劉暘的想法,他一方面想給劉煦分一個基本盤,但另一方面又擔心這樣的舉措,會給兄弟之間,在朝廷與安東之間帶來進一步的疏離。

劉皇帝自然是自信的,只要他想做,沒人能阻止,就是劉暘也得俯首聽命,但是,他敢肯定,持反對態度的大臣絕對不少,尤其是太子的那些支持者們。

畢竟,時至如今,對劉暘太子之位有威脅的,還得是劉煦。不只是因爲他皇長子、秦王的身份,還因爲他在這些年表現出的能力與擔當,以親王之尊在安東堅守十年,篳路藍縷,風雨無悔,毫無疑問,這給劉煦帶來了巨大的威望。

縱觀史冊,如此尊貴的身份,能做到這一步的,屈指可數,甚至找不到能與之比擬的。就是劉暘,也不得不承認劉煦對大漢、對東北的功績,更別提其他普通人的。

但越是如此,越表現出才幹與能力,就越容易引人忌憚。劉暘性情寬厚,度量也夠,足以容之,但太子的那些支持者們,卻忍不住爲主分憂,爲主着急。有的人想通過進言提醒太子,有的人則從其他方面,通過各種手段,對安東進行限制打壓,這些情況,都是難以避免的。

就如此番劉煦往安東招攬西北難民,即便得到了劉暘的許可,並安排人負責,但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也沒少掣肘與拖後腿的情況。

自古以來,對於那些傑出的帝室能才,都難免有個“雄才難制”的帽子扣在頭上,才能卓著,有的時候本身就是一種罪過。

劉暘的寬厚大度是朝野聞名的,但在涉及根本利益衝突的情況下,也難保心態不起變化。否則,當年登聞鼓案發生時,察覺到那些蛛絲馬跡之後,也不會那般尋根究底,想要調查清楚背後的隱情。

當初,劉皇帝把劉煦放到安東,近乎與貶逐,但在安東那等簡陋的條件下,仍舊幹出了一番事業,可見劉煦的不凡之處。

而從劉煦離京開始,似乎已經奠定了一切,劉皇帝的態度再度直白地擺在檯面上,對劉暘太子之位有威脅的,他首先就給解決掉了。

按理說,當劉煦遠走安東,劉晞、劉昉這兩個年長的皇子也被外放,坐鎮一方,剩下的皇子對劉暘的威脅幾乎沒有,他的地位穩了,兄弟之間直接衝突的可能大大降低,關係總能較好地維持下去了吧。

然而,事情從來沒有這麼絕對的。至少,在這些年,劉暘難以避免地收到一些消息。如果說安東那邊,劉煦的那些動作,那些培植勢力的舉措,尚在劉暘的接受範圍之內,甚至能一笑了之。

但有些傳言,卻難以讓他心如止水了。有這麼些傳言,很多人都爲劉煦感到可惜,尤其是那些去安東淘金闖蕩的勳貴子弟以及民間商民。

他們認爲,秦王殿下最大的缺陷就在出身上,倘若他也是嫡子,倘若早年的時候老皇帝立耿宸妃爲皇后,倘若帝位承繼以賢不以嫡.那麼,秦王的機會要更大。

雖然事實就是事實,沒有那麼多假設前提,但劉暘聽到這些傳言,其中滋味如何,心裡如何想,也是難以爲外人知曉的。

至少,心態是不會那麼平和的,任性從來都是複雜的,用皇位來考驗人性,換誰都難以心如止水。

劉暘不是那麼容易猜忌的人,但面對這樣的聲音,也難免心存疑慮。而東京能出現那樣的流言,本身就意味着不正常,背後若無人推動,僅靠臣民自發的感受,顯是不可能的。

爲此,劉暘還特地遣人調查過,目標直指安東。可想而知,東京都能出現此類流言,那秦王經營已久的安東,又是怎樣一番輿情,對劉暘來說,也不會太樂觀。

與劉暘的糾結類似,劉暘心中顯然也顧慮着,不過,也沒有表現出來。回到政事堂,一切如常,照常處置實務,將劉皇帝交待的那些事情與宋琪、趙匡義等臣商討,一件件地找人安排下去。

一直到傍晚,回到東宮之後,劉暘特意命人將時任京畿道副都指揮使的舅舅符昭願請來。

弘德殿,符昭願覲見行禮:“不知殿下召臣,有何吩咐?”

符昭願是符彥卿的次子,輩分上雖比劉暘大,但實屬同齡人,從小交際頗多,關係頗深,畢竟那層關係是十分牢靠的。

看着符昭願,劉暘也不客氣,直接說道:“陛下有意將扶風郡公馬懷遇召還東京,安東那邊需要有人接任,主持輪戍禁軍事務,我屬意你,不知你可願往安東一行。”

符昭願聞言,稍微愣了下,不過很快就反應了過來,擡眼望着劉暘,見他一臉凝沉,心中也是念頭起伏。

同樣沒有多少猶豫,拱手應道:“臣願往!”

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337章 特權第37章 回鶻使者第375章 少林寺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40章 潞州三傑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346章 底層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81章 下蔡大捷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76章 視察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53章 兵制改革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76章 視察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052章 回京第96章 言官第52章 幽燕變故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101章 大整軍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7章 小張探花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38章 回宮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07章 還京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397章 鹽事暫定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80章 京觀第362章 分封?第13章 楊業述職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368章 榮寵第314章 還京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64章 楊業卻敵第51章 以鎰稱銖第311章 舊識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21章 西巡第118章 蒲陰第66章 兄弟之國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8章 下獄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半島史話·奇葩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159章 亂情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365章 看衰第331章 泰來樓
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337章 特權第37章 回鶻使者第375章 少林寺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40章 潞州三傑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346章 底層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81章 下蔡大捷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76章 視察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53章 兵制改革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76章 視察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052章 回京第96章 言官第52章 幽燕變故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101章 大整軍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7章 小張探花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38章 回宮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07章 還京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397章 鹽事暫定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80章 京觀第362章 分封?第13章 楊業述職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368章 榮寵第314章 還京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64章 楊業卻敵第51章 以鎰稱銖第311章 舊識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21章 西巡第118章 蒲陰第66章 兄弟之國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8章 下獄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半島史話·奇葩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159章 亂情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365章 看衰第331章 泰來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