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章 軍務

“官家,澶國公、亳國公來了,正在帳外求見!”御帳內,劉承祐仍舊伏首御案,批示着來自東京的一些緊要奏章。戰事激烈時,無心他顧,戰爭一收尾,他立刻將心思放回國內了。

對於東京宰臣們的能力,劉承祐是十分認可了,作爲主宰朝局十多年的一片幹臣,在控制全國局面方面是沒有任何問題。更何況,接下來整個國家將從戰時軌道上下來,罷兵休戰,休養生息,這對與朝廷而言,會從容得多。

如今已進入暮春,劉承祐估計,東京的大臣們,收到北伐功成,王師凱旋的消息,會大鬆一口氣,甚至載歌載舞。

“臣柴榮(趙匡胤)參見陛下!”柴趙二人入內,躬身行禮。

“不必拘禮!坐!”劉承祐放下硃筆,擡眼看着二人,鬆了鬆手指關節,輕笑道。

“陛下有何吩咐?”柴榮問道。

“石守信與郭崇威軍至何處了?”劉承祐問。

“根據前報,已過長城口,估其腳程,今日當歸雲中!”柴榮說道。

劉承祐吩咐着:“讓營中準備一下,他們出塞,也是連續作戰,轉戰數百里,頗爲辛苦,好生犒勞!”

“是!”

“撤軍事宜,安排如何?”

“前軍已然準備妥當,隨時可以出發,由高都帥統領,同時放還河東所徵民夫!“柴榮稟道。

聞之,劉承祐點了點頭:“明日就開始,正式撤軍吧!”

這話一出,劉承祐自己,都不由心中一鬆。顯然,北伐以來,表面是自信泰然,但他內心所承受的壓力,可是一點都不小。

“河北軍民,就放在第二批吧,東進走居庸關,先至幽州,由慕容延釗統領統率!”劉承祐吩咐着。

“是!臣等稍後即商議安排!”

“朕召二位來,是有兩項安排,一時拿不定主意,你們給朕參詳參詳!”看着二人,劉承祐輕聲道。

“陛下請講!”柴趙二人聞言,都打起來了精神。

劉承祐道:“山陽這邊,邊備調整,諸軍軍使,多有任命,唯缺一統籌之人,朕思慮不定,二卿可有人選可薦?”

“陛下,山陽新下之地,情況複雜,直面契丹,需以一智勇兼備的宿將!”趙匡胤說道。

“那你說說看,誰能當此重任?”劉承祐看着他。

趙匡胤也擡了下眼,少做斟酌,說:“楊業久鎮雁門,統軍經驗豐富,又熟悉當地風情,瞭解遼軍,是最合適的人選!”

聞言,劉承祐搖了搖頭:“楊業能力自然是足夠的,但畢竟太年輕了,怕還難以擔任方面之任!”

劉承祐這話,是言不由衷了,他劉皇帝從來不是個看中年齡、出身、資歷的人,說到底,對楊業,是另有想法。

被否定建議,趙匡胤又道:“飛狐軍使王審琦,其同樣久鎮邊關,戎事練達,臣發兵蔚州之時,觀其厚重而有謀略,是大將之才,可委重任!”

瞟了趙匡胤一眼,若沒有記錯的話,這王審琦可是“義社十兄弟”之一。早年,發於禁軍,作爲青年俊傑受到提拔,後來調任邊關,一直同楊業在搭檔,與趙匡胤沒什麼交際。如今看來,二者又聯繫上了,這就是所謂的歷史慣性?

偶然的雜念迅速被摒除,劉承祐仍舊搖搖頭:“王審琦當調入禁軍任職!”

接連被否定兩個人選,趙匡胤不說話,他所提的,都是軍中的青壯,楊業方過而立,王審琦不過三十四歲。他不由得猜想,莫非皇帝還是更傾向於老將?

柴榮也開口了:“莫若以代國公統兵事?”

代國公,是折德扆,論身份、資歷、能力,也確實可爲之。不過,劉承祐還是乾脆地道:“代公,久駐保德府,櫛風沐雨,爲國戍邊,朕此前答應過折妃,召其入京任職!”

劉承祐這話,有些言不由衷了,他相信折氏一門的恭順與忠誠,但爲國家計,是不能僅以感情用事的。折氏在原府、麟地區的影響,太深了,又有這十來年外戚身份助漲聲勢,其勢更盛。所謂盛極必衰,稍微壓制一下,也是爲了折家好,劉承祐大概是這麼想的。

連續幾個人選,都被劉承祐否了,柴趙二人也不得不承認,確實不好選,一時間不好貿然接話了。然而,大漢可不缺可用將才,琢磨了一會兒的趙匡胤,拱手向劉承祐道出一個名字:王彥超。

給出的理由也很充分,其少年從容,歷任多方,履歷豐富,擔任河東都指揮使多年,御下有方,頗得軍心,對於以安養撫軍爲主的新山陽軍事,是個不錯的人選。

對此,稍加考慮,劉承祐也同意了。不過,投向趙匡胤的目光,卻難免訝異。趙匡胤與王彥超早年的那段軼事,也算有名了,能夠主動舉薦王彥超,可見趙匡胤的氣度確實不一般。

“那便以王彥超,調任山陽都部署,總督諸軍!”劉承祐吩咐道。

“是!”

“還有,關於山陽、燕南都指揮司的搭設構制,也要着手了。雖爲新納之地,但當與朝廷一同,該有的制度,不能短少。不過,也該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調整!”劉承祐看着柴榮:“這事,還有由柴卿主持!”

“另外,此番調整及增設諸軍,其人員調配,還需加快,在朕起駕南返前,要安排妥善,另,這些人中,北伐有功者,即行犒賞,以安其心!”劉承祐又吩咐道。

“是!”

說完,停頓了一下,劉承祐猶豫了下,又道:“關於山陽的防禦,你們可還有什麼補充的地方?”

聞問,趙匡胤拱手應道:“陛下,盡復幽雲後,大漢北方防禦劣勢得到徹底扭轉,雲中乃可恃之堅城。然僅依仗此地,仍顯被動。臣以爲,可趁遼國重創,軍力大損,勢力北縮,無力南顧之時,將防線繼續向外推進。”

“你具體說說看,怎樣一種措施?”劉承祐目光炯炯地地看着趙匡胤。

見狀,趙匡胤清楚,自己應該是押中聖心了,起身,比對着地圖,利落地道:“無需大發兵馬,只需遣一大將,分一勁旅,西進將原勝州、豐州地區收復。以遼國如今的情況,必難相阻。

如能將豐、勝二州拿下,不只可以收復唐時舊土,對遼防禦,則可依仗黃河,與之周旋,並藉此繼續打壓遼軍勢力。

並且,可與河西鄭國公相勾通,整個河套之地,亦在大漢領土之內,添一牧養之所。同時,夏綏的定難軍,也將進一步置於朝廷影響控制之中!”

聽趙匡胤這麼說,劉承祐露出了開懷的笑容,顯然,他的建議,深合他意。對於奪取豐、勝之地,劉承祐是考慮多時了。

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461章 癲狂?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26章 冬至宴2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44章 太后相召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96章 言官第40章 潞州三傑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8章 侯益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327章 派系第77章 安陽之殤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374章 善待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127章 冬至宴3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311章 舊識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7章 鼓譟第123章 幽燕事了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94章 汝公出山第174章 帝崩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85章 賜宴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93章 噩耗連連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216章 馬政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180章 博弈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4章 中原易主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60章 皇后進言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41章 雌威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444章 揣測者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39章 濮州案(2)第13章 楊業述職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87章 秋後算賬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134章 東路軍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34章 東路軍第80章 京觀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78章 帥府籌謀
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461章 癲狂?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26章 冬至宴2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44章 太后相召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96章 言官第40章 潞州三傑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8章 侯益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327章 派系第77章 安陽之殤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374章 善待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127章 冬至宴3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311章 舊識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7章 鼓譟第123章 幽燕事了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94章 汝公出山第174章 帝崩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85章 賜宴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93章 噩耗連連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216章 馬政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180章 博弈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4章 中原易主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60章 皇后進言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41章 雌威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444章 揣測者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39章 濮州案(2)第13章 楊業述職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87章 秋後算賬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134章 東路軍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34章 東路軍第80章 京觀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78章 帥府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