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9章 生財之道

第1759章 生財之道

“這一路海浪裡來,舟船顛簸,我都不勝疲憊,困頓不已,怎麼不休息休息,莫非難以適應這裡的牀榻?”張宜年語氣溫和地說道,對張朝光這個宗家子弟,他心裡還是比較滿意的,沒有多少浮躁,對他也足夠尊重。

“多謝二伯關懷!”張朝光笑道:“侄兒年輕,這點風浪不值一提,何況也休息了兩個多時辰,府中的軟榻也十分舒適。只是,侄兒心血來潮,念頭不斷,難以入眠,想耽誤二伯片刻時間以求解惑!”

“一家人,不必這麼客氣!你爹把你交給我,自然要好生照顧!”張宜年應道,朝外拍了拍手:“來人,上點酒,再備些菜!”

並沒有等多久,有兩名侍女已然端着酒水與酒器入內侍候,伯侄倆換個位置,對面而坐,張宜年道:“嘗一嘗這當地的椰子酒,解解乏,別有一番風味!”

張朝光立刻來了興趣,笑道:“那侄兒便不客氣,二伯請,我敬你一杯!”

大概是覺得味不錯,一杯飲罷,讓侍女滿上,又飲一杯,張朝光方吁了一口氣。見狀,張宜年擺擺手:“伱們退下,這裡不用伺候!”

兩名侍女盈盈彎腰,緩緩退去,給二人留下談話的空間。

迎着張宜年的目光,張朝光稍微醞釀了下,說道:“二伯,我此番出海,本是爲闖蕩一番,經營一些產業,賺些錢財。這一路同行,確實大漲見識,也學到了許多。只是,侄兒有些迷茫,具體當如何開始,又該從事哪方面生意,還請二伯賜教!”

“這是着急了啊!”張宜年笑了笑,道:“我當年初下海,也只是弄了兩條船,招了些鄉鄰、水手,從江南販些瓷器、絲綢、茶葉,從南洋換得他們的金銀銅鐵,先跑安南,後是占城、真臘,逐步向南。後來香料大熱,自然參與進去,如今,南洋航線上,千帆競渡,商品貿易仍舊是主流,可獲重利!

不過,海上奔波勞苦,也危險重重,不大適合你,但這香料貿易,你卻可以參與進去。既爲闖蕩,我可以介紹幾個香料商給你,與他們一起收購南洋香料,轉運回國內售賣.”

“香料確實一個好生意,只是,如今從事的人太多了!”張朝光想了想,說道:“何況,這樣的事,二伯手下任意一管事都能做.”

聞言,張宜年莞爾一笑,道:“香料的競爭,確實愈趨激烈了,整個南洋的香料,大頭都被幾大家族壟斷了,我張家就是其一,一般人只是分些湯湯水水,於你而言,確實沒有太大挑戰!”

頓了下,張宜年又道:“木材生意可有興趣?”

“木材?”張朝光愣了下,疑惑道:“大漢地大物博,還能缺木材?何況,從南洋千里迢迢往國內運木材,其中能有利可圖?”

“若是無利可圖,我怎會提它?”張宜年淡淡道:“我所言自然不是普通木材,而是船木,在南洋這片寶地,數百年成材遍地皆是,似鐵梨木、柚木,品質上等,都是絕佳的造船原料,也是國內大小船廠鐘意的。你道我爲何以區區兩萬貫便能購得海豐號?除了錢,我還往潤州船場奉送了五百株八百年鐵木!”

說到這兒,張宜年也不禁露出點得意之色:“潤州場造的寶船,可不是誰都能買的,也不是誰都有資格去花那兩萬貫!”

看着張朝光若有所思,張宜年指着屋內的那方大案,道:“還是那些楠木、檀木,就是國內也不常見,都是名貴木料,可以賣給那些傢俱工場,他們也樂得開高價購買!

運輸問題,容易解決,困難只在採伐,但是在南洋,遍地土著,用這些蠻夷採伐,代價可謂低微。張家在東面的勃泥國,就有幾個合作的土著部落,從他們手中購買良木,更加省便!”

聽張宜年這麼說,張朝光有所意動,但是想了想,又道:“不知還有無其它生意?”

聞言,張宜年仍舊一副淡定的模樣,道:“自然是有。良平島每年都有大量的大食、天竺商人前來,他往往帶有西方的貨物,很多東西,就是在國內也頗受歡迎。他們中,有不少到良平島爲止,你可以同他們進行交易。此事,同樣不困難.”

當然,張宜年嘴裡的不困難,也只是針對他們這樣的大家族而言。頓了下,又道:“還有當地的真珠、瑪瑙、玳瑁,甚至一些新奇動物,都可以售賣去國內。甚至是海鹽,那勃泥國,善煮海鹽,雖然品質一般,但鹽的利益,想來你也清楚!”

“鹽!”張朝光兩眼一亮,但很快露出一抹遲疑:“二伯,國內雖然放開了鹽的轉運售賣,但各大鹽場還是官營,嚴格控制!以海外鹽輸國內,其中風險.”

“你能意識到此點,很好!”張宜年微微一笑,讚許道:“我們張家,自然不能同那些鹽梟一樣,可以同國內的鹽場合作,我一直有這個意向,還未啓動,你若是有心,可做嘗試。我估計,盯上這樁生意的人,已不在少數了!”

張朝光點點頭,陷入了思索。見狀,張宜年繼續把肚子裡的“貨”往外掏,慢悠悠道:“至不濟,你也可以效仿一些人,在諸島國內圈些土地,僱些人手,開墾種糧。南洋的土地氣候條件,想來你也有所耳聞,這一年來,大漢的糧價正在逐步上漲,雖然遠了些,還是有利可圖。何況,糧食乃民之根本,這樁生意,即便獲利少些,但價值特殊!”

沉默了一下,張朝光擰着眉,望向張宜年,咬牙道:“敢問二伯,南洋貿易,獲利最高者,是什麼?”

聞問,張宜年淡淡一笑:“你若是不怕危險,可以帶些人,去開礦!金礦,銀礦,若說利益,恐怕沒有能超過此項的了!不過,找礦不是件易事,充滿危險,且不提那些惡劣的環境,深山老林,蛇蟲鼠蟻,動輒要人命。

還有,礦山所在,很可能處在地域深處,被蠻夷所包圍,時時有被襲擊的風險,甚至本國的淘金者間,相互攻擊者,也屬尋常。來南洋淘金的,都是亡命徒,也不會管你是什麼身份,出身何等家族”

張宜年剛說完,酒杯端到嘴間,便見張朝光滿臉堅定地道:“二伯,我願去淘金,還請支持!”

見其表態,張宜年不免意外:“你確認!”

張朝光鄭重地點點頭:“既然下南洋,自然要做那十倍、百倍利益的生意!”

張宜年卻遲疑了,想了想,道:“其實,你若還有意仕途,可以在這海外想想辦法。你看良平縣,連區區一個留氏的旁支,都能位居縣尊之位,你若是想”

不待張宜年說完,張朝光便道:“二伯,我決定了!”

見勸不了,張宜年只能感慨道:“我怎麼也沒想到,你要選擇這條路,淘金路的盡頭或許燦爛輝煌,但那一路上,可是荊棘遍地,屍骨盈野啊.不過,你既然意願堅決,我自然全力支持!”

“謝二伯!”張朝光起身,鄭重一禮。

“還有一點,你要明白!”張宜年點點頭,稍顯鄭重道:“爲什麼那麼多勳貴家族踊躍南下,不只是南洋能給他們提供財富,更因爲,在這海外蠻荒之地,一切都是野蠻生長,沒有國內那麼多條條框框,在國內不能使用的手段,在海外毫無限制,在國內殺頭死罪,在海外卻能升官發財,這纔是南洋的魅力所在.”

第240章 家宴第47章 誘其北上第37章 新政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714章 百姓苦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70章 同州之戰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104章 在真定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67章 請辭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117章 機會第24章 人事調整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240章 家宴第196章 橐駝兒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38章 任其紛擾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60章 “暴斃”第314章 還京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41章 小風波第95章 掘地求生第15章 襄陽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304章 楚州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6章 進士樓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25章 李史合謀第40章 濮州案(3)第108 狀元第313章 晉王第398章 虞美人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27章 西京風波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3章 舉城同歡第4章 君臣同心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43章 事畢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46章 郭榮奏事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381章 功臣閣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83章 遼帝之亡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45章 治安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85章 少壯派
第240章 家宴第47章 誘其北上第37章 新政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714章 百姓苦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70章 同州之戰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104章 在真定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67章 請辭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117章 機會第24章 人事調整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240章 家宴第196章 橐駝兒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38章 任其紛擾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60章 “暴斃”第314章 還京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41章 小風波第95章 掘地求生第15章 襄陽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304章 楚州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6章 進士樓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25章 李史合謀第40章 濮州案(3)第108 狀元第313章 晉王第398章 虞美人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27章 西京風波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3章 舉城同歡第4章 君臣同心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43章 事畢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46章 郭榮奏事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381章 功臣閣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83章 遼帝之亡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45章 治安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85章 少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