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

bookmark

恆水,身毒人將之視爲孕育衆生的聖河,雅利安人雖爲外來征服者,卻也在千餘年的漫長時光中,將對恆水的崇慕感恩鐫刻入血脈骨髓。

從古至今,佔據着恆水流域的國度,皆是名副其實的身毒霸主,摩揭陀國,難陀王朝,孔雀王朝,及至現今的巽加王朝,皆不外如是。

恆水的入海口,位於巽加王朝的東南端,含沙量不小的河水沖積出諸多島嶼。

從後世的角度看,巽加王朝是實實在在的陸權國度,故雖兵員衆多,卻從未真正大力組建近海舟兵,若非爲了掌控住恆水入海口,或許他們壓根就不會佔據這些沖積島嶼。

在現今的身毒四大國中,巽加王朝區區千餘里的海岸線是最短的,便連國力日漸衰微的羯陵伽國,其海戰實力都比巽加王朝稍稍強些。

當然,海戰實力弱也不影響巽加王朝在身毒的霸主地位,在這年月,身毒諸國彼此交戰時,靠的從來不是舟兵。

陸權思維和海權思維的差異,主要衍生自所屬地域的不同,古希臘人沒生活在廣袤大陸上,自然要絞盡腦汁造船,若換在身毒,就算有數以十萬計的舟兵,攻佔了敵國的沿海地帶,也壓根沒辦法讓敵國傷筋動骨的,實在是戰略縱深太大。

昔年凱撒大帝麾下的馬其頓大軍何其剽悍,連波斯帝國都覆滅了,卻硬是啃不下身毒這片遍地是黃金和香料的寶地。

或許,正因受限於過往經驗,巽加君臣竟是同意仰光和約中的條款,非但向大漢軍民解除海禁,更是在恆河入海口的部分大島興建碼頭和坊市,劃爲兩國通商之地,且准予大漢“租借”其中最大的波拉島。

大漢水師在波拉島的南端興建海陸碼頭,用以停靠戰艦,以及從島上補給淡水。

波拉島的中部修築則有大型坊市區,供各國商賈通商之用,巽加王朝雖已在島嶼北端修築了水陸碼頭,用以運送往來財貨,然無論何人,只要踏上波拉島,就的嚴守漢律,卻無須顧忌巽加律法。

wWW▪tt kan▪℃ O

波拉島被“租借”給大漢了,且是無償無限期的租借,大漢水師的戰艦羣還不斷在近海巡弋,巽加王朝實質上是失去了東部出海口。

巽加君臣就算再蠢,也覺察到不太對勁,不免對大漢多作提防,在恆水中下游流域部屬重兵,唯恐大漢水師沿恆水溯流而上,侵入巽加腹地,甚至奇襲傍水而建的巽加國都華氏城。

巽加儲君普林達卡卻對漢人沒太大敵意,尤是與漢廷派駐巽加國都的大行丞竇蟠往來密切。

說到這竇蟠,還真有些來頭。

皇帝劉徹即位後,積極推動外戚轉型,讓其族人皆棄政從商,逐步退出朝堂。

竇蟠乃是竇氏外戚的旁支子弟,昔年竇氏家主竇浚爲大行令,將不少竇氏子弟拔擢到大行府任官,竇蟠亦在其中。

及至竇浚告老致仕,竇氏子弟也紛紛辭官,大漢朝堂上已鮮少見得竇氏族人的身影,然接任大行令的張騫,特意懇請皇帝陛下讓竇蟠留在大行府,甚至還舉薦他從行人令升任大行丞。

大行丞是爲大行令的輔官,官秩雖僅爲千石,卻也是實打實的朝臣。

朝臣們原以爲張騫是存着要給竇氏個人情,才拔擢其旁支子弟竇蟠,然待得大漢與巽加王朝簽定仰光和約,張騫竟再度舉薦竇蟠,讓他執節出使並常駐巽加王都,朝臣們才覺着張騫確是因着惜才而拔擢竇蟠的。

要曉得,大行府現下有六位輔助張騫的大行丞,然唯有宋遠和竇蟠得以外放,且宋遠雖掌烏桓等北地外族事,卻是常駐在漢境內的右北平郡治平剛城,真正執節出使外邦的大行丞唯有竇蟠。

執節出使遠隔數萬裡的巽加王朝,竇蟠的言行在某種層度上代表着漢廷和皇帝的態度,且其影響力更不限於巽加王朝,畢竟大漢派駐在大夏,大宛和大月氏的使臣,其官位也僅爲行人令,若遇緊急情勢,竇蟠是可憑御賜符節,轄制他們的。

在後世的角度,竇蟠可視爲漢廷在中亞和南亞的全權特使,仰光太守無法轄制輪駐在仰光軍港的漢軍水師,竇蟠卻可尋求漢軍水師的協助。

此番百乘王朝派遣舟兵劫掠漢商船隊,屠戮漢人,最先得到消息的正是竇蟠。

隨着大漢不斷拓展對外商道,漢商的足跡已遍佈諸多外邦,派駐外邦的大行府諸官,除卻要鞏固邦誼,保護漢人在外邦的生命財產安全亦是要務,日後返京覆命,向公府述職,評鑑的政績中必不可少了此項。

正因如此,竇蟠聞得此事時,險些氣瘋了!

他雖出身竇氏,卻非竇氏本家的嫡系子弟,這是不幸也是大幸。

不幸,是過往沒得家主竇浚太多關照,在大行府待了十餘載,也不過是區區行人令,且專事打理蠻夷邸,不是外放撈油水的那種肥缺。

大幸,是後來竇氏嫡系子弟紛紛被迫辭官,反倒是他這血脈淡薄的旁支子弟因禍得福,蒙新任大行令張騫看重,端是平步青雲。

俗話說得好,造化弄人,若非在蠻夷邸呆了十餘載,竇蟠接觸了諸多外邦使臣,又因個人興致,學了不少外邦語言,探聽到諸多外邦民情,他也不會被張騫看重的。

“陛下常言,機會總是留給做好準備之人!”

張騫曾拍着他的肩膀,如是道。

竇蟠是個識時務的,且曾蹉跎十餘載,一路行來不容易,懂得惜福,懂得要兢兢業業的忠君任事,以免官位不保。

出使巽加王朝之前,大行令張騫已是言明,派駐巽加的漢使也是採輪駐制,一任五載,屆滿即返京覆命,若有功績,則可由公府呈請皇帝陛下賜爵。

封侯雖是不太現實,然若得賜高爵,那也可蔭妻蔽子,富貴傳家了。

駐任巽加國都年餘,竇蟠向來謹言慎行,又刻意結交衆多巽加權貴,便連巽加儲君普林達卡都視他爲知交好友。

在他的不懈斡旋下,漢商在巽加王朝端是暢行無阻,如少府和四大商團等商界巨擘更是靠他引見,在巽加交通權貴,甚至是官商勾結……這在大漢境內是大忌,在外邦卻是司空見慣了。

去歲竇蟠曾循例向大行府呈回的述職文書,皇帝陛下閱後大爲滿意,特意讓尚書檯撰寫諭旨,大爲褒獎了他的。

竇蟠自是欣喜若狂,曉得只要繼續如此行事,待得日後屆滿返京,加官進爵絕非奢望啊!

豈料百乘王朝竟犯下如此暴行,赤果果的挑釁大漢,若教皇帝陛下聞之此事,在盛怒之餘,怕是要責備他竇蟠怠惰,究不察之罪,讓百餘大漢子民憑白在外邦丟了性命。

斷人官路,無異殺人父母,此仇不共戴天!

外交乃軍事的延伸,弱國無外交,此乃皇帝陛下讓大行府諸官熟記在心的至理名言。

竇蟠非但遣親衛前往仰光軍港,向大漢水師傳訊求援,更是求見巽加儲君普林達卡,向他講述百乘王朝的野蠻暴行。

“王子殿下,在下多有聽聞,那些案達羅人本是服膺孔雀王朝,然待得巽加推翻腐朽的孔雀王朝,取而代之,案達羅人竟藉機自立,自號百乘王朝。非但如此,他們還只敬佛陀,不敬梵天,不供奉毗溼奴和溼婆神,更不願向巽加王進貢。”

竇蟠面色沉凝,毫不掩飾自身對案達羅人的憤恨:“在下本以爲巽加未出兵征討這些異教徒,乃是出於仁慈,不願見得生靈塗炭,然而此番案達羅人擄我漢船,屠我漢人,可見他們皆是些未開化的兇殘蠻夷,與禽獸無疑,巽加爲何還要放任他們爲禍世人?”

普林達卡可不傻,淡淡笑道:“使臣也無須出言激我,想讓我巽加出兵替那些漢民復仇,父王怕是不會準允的,然若能讓婆羅門聖僧出面,號召教衆屠戮佛門信衆,倒也非不可,只是……”

“前些時候,有漢商送來百餘箱福壽膏,想託在下供奉給梵天,今日正好帶來,還煩勞殿下轉呈諸位聖僧。”

竇蟠不怒反笑,他最喜歡普林達卡無恥得如此坦率的性格,復又故作嘆息道:“若是天神真能庇佑漢商,使他們免遭橫禍,或許他們會更不吝於供奉吧?”

“不錯,你們漢人是我們巽加人的好兄弟,焚天也會庇佑你們的!”

普林達卡兩眼放光,拍着胸脯擔保到,要曉得,那能讓人慾仙欲死的福壽膏深受巽加貴族的追捧,婆羅門僧侶們更將之視爲有利於修行的聖藥,福壽膏價比等重的黃金,且是有價無市的。

唯有極少漢商能弄來福壽膏,且這些漢商都是行蹤不定,頗爲神秘,故想獲得福壽膏最便捷的途徑,就是透過竇蟠這位大漢使臣了。

竇蟠微是頜首,意有所指道:“那甚麼百乘王朝較之我大漢和巽加,無異螻蟻般的存在,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強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普林達卡聳聳肩:“使臣也勿要太過強求,此事父王確是不會應允的……然諸位聖僧若知佛門信衆如此卑劣兇殘,或會號召婆羅門教衆興戰……”

竇蟠會意,躬身道:“即是如此,就煩勞殿下了!”

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種子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
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種子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