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

大漢立朝至今,能在長樂宮行百日禮的翁主,唯桑無憂此女,便是皇后阿嬌昔年尚爲堂邑翁主時,也無此殊榮,甚至笄禮都沒能在宮裡辦。

太后王娡對這外孫女如此看重,受邀的各家宗婦和貴女皆是不敢輕忽,紛紛備了豐厚的賀禮,在上元佳節早早入宮觀禮。

太上皇已提前爲她賜名,皇帝也早已破例將她封了翁主,故所謂的命名禮和認舅禮皆是省了,只由太后和皇后爲之主禮,卻已然是榮寵至極。

泰安公主感念父母兄嫂的關愛之心,端是淚眼漣漣,身爲婆婆的桑府老夫人在喜不自勝之餘,心裡亦不免犯怵,好在兒媳婦誕下女嬰後,她沒露出過半分失望之意,否則怕是要惹得天家不喜了。

天家若是不喜,桑家還能好過麼?

古往今來,婆媳關係最是難處,然也要分情形的,似泰安公主這般身份的兒媳婦,桑老夫人只要腦子沒抽風,對她時時噓寒問暖都嫌不夠,更遑論給她氣受。

泰安公主本就性情溫馴,甚至有些怯懦,饒是婆婆對她好,她也不至恃寵而驕的蹬鼻子上臉,故這對婆媳倒是處得不錯,雖談不上太過親近,然好歹是彼此以禮相待,如此也就足夠了。

兒媳婦終歸是外人,能將之視若親生女兒疼愛的婆婆,實在不多的,奢求不來。

賢王嗣子劉建的長女劉細君乃前年十月降生,已虛年三歲,然依着後世週歲,卻尚不足一歲半,只是牙牙學語的年歲,趴在阿母吳氏的懷裡,好奇的打量着襁褓裡的桑無憂,奶聲奶氣的連聲叫着“姑母”。

衆人皆是忍俊不禁,誇吳氏教得好,桑無憂雖不曉事,聞得衆人笑聲也是咯咯笑出聲來,顯是喜歡熱鬧不怕生的脾性,想來不會是阿母泰安公主那般的畏怯脾性。

劉細君可不曉得“姑母”是甚意思,只是見得襁褓中的桑無憂咧嘴而笑,便更是歡喜的叫着,亦是跟着咯咯咯的笑。

嬰孩的笑聲實是稱不得甜美悅耳的,很傻很魔性,然正是此等發自內心而毫無做作的稚嫩笑聲,往往能直抵人心深處,讓人不禁隨之歡喜。

衆人只顧看着兩位小翁主傻樂,卻未注意到有位大翁主正急得抓耳撓腮,都顧不得在意儀態了。

現今大漢有三位翁主最得天家恩寵,劉細君,桑無憂和劉徵臣,其中唯有劉徵臣是正經百八的諸侯王女,桑無憂只爲公主之女,劉細君更只是諸侯王的孫女。

劉徵臣百思不得其解,皇帝叔父爲何對她的侄女劉細君格外恩寵,非但破例爲細君敕封翁主,更讓皇后叔母下了懿旨,言稱在細君及笄前,賢王府不得擅自爲其議親,待其長成,將由皇后爲其擇婿,且得合她心意,不得有半分逼迫於她。

“除卻不可族內通婚的劉氏宗親,細君將來看上哪家小子,就嫁哪家小子,不娶也得娶!”

這是皇后叔母的原話,劉徵臣卻曉得乃是出自皇帝叔父的授意。

如此霸道的宣示無疑是要越俎代庖,以聖意凌駕“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給予了細君將來自行擇婿的權利。

天曉得,現今的劉徵臣是何等的豔羨自家小侄女,若能求到同樣的懿旨,那她也能嫁給心儀之人了。

賢王妃楊綺羅卻是時時緊盯自家這“不孝女”,所謂母女連心,她隱隱覺着女兒今日怕是有甚麼盤算,宮裡不同王府,在王府哭鬧就算了,若在這長樂宮胡鬧生事,惹惱了太后可如何了得?

太后終究不是賢王劉非的生母,劉徵臣若是太沒規矩,劉非夫婦替她想求情都有些難以開口。

楊綺羅本打算以劉徵臣染了風寒爲由,不讓她入宮觀禮,奈何宦官前來傳諭時,特意替皇后問話,爲何多日不見劉徵臣入宮問安。

說實話,尋常的宗室女豈能隨意入宮,皇后更不是想見就能見到的,要去問安也要看皇后稀不稀罕搭理你,似劉徵臣這般被皇后掛念在心的,實在少之又少,可見她是何等受寵。

過往多年來,楊綺羅皆爲此歡喜,覺着自家女兒得皇后恩寵乃是天大好事,然此時卻真希望皇后暫且不要想起她來。

奈何宦官乃替皇后問話,楊綺羅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用女兒染病的由頭誆騙皇后,一旦謊言戳破,即便不至下獄治罪,宗正府也會出手嚴懲於她,指不定還要牽累自家夫君。

無奈之下,楊綺羅也只能讓劉徵臣在今日入宮觀禮,卻也再三警醒她,莫在宮裡鬧出甚麼事來,非但有損賢王府的顏面,更是會害了自個。

劉徵臣好不容易等到今日機會,又豈會輕易放棄?

趁着在場衆人皆紛紛圍着泰安公主,齊聲誇讚襁褓中的無憂翁主,並祈願其長命百歲時,劉徵臣咬了咬牙,頂着母妃楊綺羅刀子般的凌厲眼神,趨步行至皇后叔母身側,欠身行禮便是低聲說了幾句。

楊綺羅又氣又急,卻也不敢上前阻止,只能眼睜睜瞧着皇后稟過太后,便是領着劉徵臣往側殿行去。

皇后先行離去倒也不算突兀,蓋因這百歲禮乃是太后和皇后主禮,待得正殿禮畢,衆人還要移步側殿饗宴用膳,賀禮都收了還能不管飯麼?

衆人皆以爲皇后提早前往偏殿看看筵席佈置,故在恭送後也就沒在意了,唯獨楊綺羅和兒媳婦吳氏知曉內情,卻又不敢跟上去,只能在心裡暗自焦急。

待得正殿禮畢,已然又是小半個時辰過去,衆人跟隨太后移步側殿時,皇后果已在此等候。

楊綺羅狠狠剜了眼垂首跟着皇后來迎的劉徵臣,待見得她隱隱發紅的眼角,真真又是氣惱又是心疼。

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成仇啊!

賢王嗣子妃吳氏偷偷打量皇后神情,見得無甚異樣,這才長疏口氣,至少自家小姑子沒惹惱了皇后,不管她適才向皇后說了甚麼,依着現下情形來看,終歸留着事後回寰的機會。

吳氏的出身與婆婆楊綺羅較爲相像,皆是吳地大族的嫡女,其父族也是數代都沒出過公卿將相,也就是所謂的“貴而無權”。

老吳家出了個嗣子妃,是光耀門楣的大好事,更指望着賢王嗣子劉建得襲王爵後,吳氏能順勢得爲王妃。

吳氏未曾一胎得男,本不免失望,所幸皇帝陛下對女兒細君格外恩寵,公婆對這嫡長孫女亦是疼愛得緊,她才稍微安心些。

要曉得,夫君劉建喜好女色,納了不少貌美姬妾,若在未有嫡子前,先得庶子,怕不要威脅到她這正妻麼?

好在皇親苑在天子眼皮子底下,宗正府更對劉氏宗親嚴加管束,對驕奢意淫和欺男霸女等有損天家顏面的惡事皆是出手懲治,不斷增修的劉氏族規甚至比漢律還嚴苛幾分,更遑論“寵妾滅妻”的悖倫之舉。

正如皇帝陛下常言,律法乃是道德的最底限,不求劉氏宗親皆爲堂皇君子,然至少要遵政令律法,守禮**常,如若不然,則宜逐出宗室。

皇帝陛下可不是說笑的,近年因觸犯律法族規而被貶爲庶民的劉氏宗親爲數不少,宗正府更會剝奪其劉姓,將之從族譜徹底勾銷,幾無再復之日了。

賢王嗣子劉建雖好女色,卻也不敢鬧出甚麼荒淫之事,連窯館都不敢踏足,而是老老實實的納妾,至於納多少,只要不寵妾滅妻,倒也沒人去管。

至於賢王劉非有意讓他學着打理皇室實業,皇帝和諸位親王也沒反對,只是默默旁觀,畢竟營商和好色是兩碼事,只要劉建真有營商才能且能用心打理好皇室實業,甚或讓皇室實業愈發掙錢,那將來讓他接掌也沒甚不妥。

就如同嗜吃如命的趙王劉彭祖,不也將分掌的那些商務打理得有聲有色麼?

唯纔是舉,唯纔是舉,對有真才實學之人,稍微私德有虧,只要不至違法悖倫,也就無須太過計較了。

食,色,性也。

劉徹雖不沉溺食色,卻也能理解和包容他人的天性喜好,沒必要裝作道貌岸然的聖母,站在所謂的道德制高點對人指手劃腳。

況且,劉徹本就不是正人君子啊。

正因如此,吳氏的嗣子妃位還是較爲穩當的,將來的王妃之位想來也跑不了,她自是不樂見賢王府出事,唯恐小姑子劉徵臣做出甚麼傻事來,故先前才刻意抱着女兒細君去親近無憂小翁主,以免有人察覺出小姑子的異樣來。

雖說婆婆終歸沒攔住她去尋皇后說話,然現下情形已是讓吳氏安心不少。

世人只見大族宗婦坐享榮華,卻不知宗婦何其難爲。

供神祭祖,孝順公婆,相夫教子,修身養性,執掌中饋,管教下人,哪樣是輕省的?

姑,嫂,妯,娌,哪有好應付的?

說實話,吳氏是頗爲羨慕自家小姑子的,這敢愛敢恨的決絕性情,是依仗着劉氏皇族的強悍出身和天家長輩的嬌縱寵溺才養成的,似吳氏這般尋常世家女可不敢學,也學不來。

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十七章 御賜盛宴 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三百章 採菊東籬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
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十七章 御賜盛宴 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三百章 採菊東籬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