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

入夏前,皇子劉沐的蒙師人選終是擇定,皇帝劉徹頗爲重視其教育,自不吝於爲其開蒙傾注雄厚的教育資源,費心勞神的爲他挑選授業蒙師。

依往例,即便是大漢太子,其真正的授業恩師也多不過兩位,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昔年呂后請得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太子劉盈,四位大賢的名義也僅爲輔佐太子的門客幕僚,而非爲其傳道授業解惑的太子師。

然劉徹卻特意爲自家傻兒子在未央中宮劃設蒙館,並延請六位良師,分別教授他君子六藝,蒙師的數量比他的伴讀還多。

君子六藝早在周朝,就已定爲官學必修,乃是貴胄子弟需儘量掌握的六大重要素養,即禮、樂、射、御、書、數。

後世華夏的中小學教材中,每每有古文詩詞鑑賞,最常見的磚家叫獸們的評註之語,是爲“只可惜作者受限於所處時代,沒擺脫封建禮教的桎梏看待問題”。

哇塞,看着就覺得華夏的磚家叫獸們站得高望的遠,角度開闊得緊,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其實此類人多爲無甚真才實學的渣滓,懂個屁的封建禮教,更不懂自身此等以偏概全的無知纔是阻止社會進步的桎梏!

封建禮教就必然是糟粕麼?

君子六藝只是統稱,還可細分爲五禮、六樂、五射,五御、六書、九數,六藝經傳以千萬數,常人累世不可通其學,真真正正是活到老學到老。

不學書數,無以修身齊家;不識禮樂,無以治國善政;不精射御,無以保境安民平天下!

在先秦及漢初,華夏的士大夫階層涌現出多少“無雙國士”,是我等華夏後人沒能傳承先祖遺風,有甚麼資格扭臉對慘遭後世朝代不斷曲解乃至閹割的所謂“封建禮教”語帶輕蔑?

若先人穿越而來,到得現今這老人倒地都沒人敢上前攙扶且笑貧不笑娼(倡伎優伶)的年月,只怕會捶胸頓足的哀嘆此等“禮崩樂壞”!

劉徹就覺着君子六藝不錯,壓根不似後世磚家叫獸所鄙薄的那般模樣,譬如那禮法也真不是側重在強調和劃分“等級制度”,而是教導和規範爲人處世所需注重的禮數。

五禮者,即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

“吉禮”是在指祭祀禮儀;“凶禮”是指喪禮;“軍禮”是指軍中的禮儀;“賓禮”是指接待賓客的禮儀,然多用於君王;“嘉禮”則是指各式喜宴的禮儀。

這不該好好學麼?

六書也頗純粹,無非練習書寫識字及行文手法,譬如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等,也沒真非逼着去苦讀甚麼經史子集,先秦和漢初也沒太過講究儒家所謂的甚麼“三綱九常”。

六樂提高素養,陶冶情操;五射和五御教授縱馬御車,控弦彎弓;九數更乃生活必需的術數理學。

所以說,君子六藝堪稱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式,雖在術數方面定是比不上後世的數理化填鴨式教育,但那特麼關“封建禮教”甚麼事?

奉勸編寫中小學教材的磚家們摸摸良心,莫再胡言亂語毒害下一代了。

作者君也不是在跪舔封建禮法,然說話撰文要實事求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懂麼,懂不懂就談甚麼“封建禮教桎梏”,每本教材都是複製粘貼,你們拿着編寫稿費睡得安穩?

一邊想着復興華夏民族,一邊在教科書裡大肆貶抑華夏禮法,這特麼是腦子“瓦特”了?

劉徹覺着依君子六藝給自家傻兒子開蒙挺好,不必特立獨行的搞甚麼“素質教育”,小劉沐也不需要“課業減負”。

男孩子,小時候不吃苦磨礪,長大了豈不是要成娘炮?

正是出於此等考量,劉徹爲兒子延請的六位蒙師,除卻擔任“六樂蒙師”大長秋卓文君,旁的皆是猛人。

五禮蒙師是爲前任丞相袁盎,六書蒙師是爲太學祭酒衛綰,兩位四朝元老皆是年過花甲,衛綰更爲今上“帝師”,小劉沐若敢犯渾,絕對戒尺啪啪抽手心,訓誡到徹底老實爲止。

五射和五御乃是武課,恰好左右中郎署負責輪番宿衛宮禁,且趙立和李鬆這兩大中郎將皆出身羽林衛,向來忠心耿耿,故皇帝劉徹讓他們也擔任蒙師教導小劉沐武課。

刀劍不長眼,且歷朝歷代摔馬而亡的皇子皇孫屢見不鮮,據野史傳聞,唐太宗的嫡長子李承乾也是幼年摔馬,這才瘸了腿。

劉徹雖想讓兒子吃些苦,可沒想讓他去玩命,整出甚麼不幸的意外之事。

倒是九數蒙師乃是與小劉沐頗爲親近的清河王劉乘,皇帝劉徹就想着自身盡心竭力將這廝培養成帝國科學院的主事者,現下也該讓他稍微“投桃報李”,把那些跨時代的數理化知識傳授給小劉沐。

這對叔侄向來處得好,劉乘應是曉得如何讓小劉沐乖乖聽課的。

小劉沐已冊文王爵,是爲沐王,故此六位授業蒙師皆可視爲“王傅”。

沐王殿下的王傅人選落定後,大漢羣臣皆是眼神發亮,心裡真打算盤。

瞧這架勢,皇帝陛下貌似真有心將沐王作爲儲君般栽培,否則豈會費心延請這些重臣爲其開蒙?

袁盎已告老致仕,每日除卻在府中含飴弄孫,便是頂着光祿大夫的名頭,偶爾去太壽宮與太上皇追憶往昔崢嶸歲月,搞甚麼憶苦思甜。

要請他再來教導年幼的皇子,着實不容易,劉徹這皇帝也是再三延請,他着實推拒不過,方纔應下的。

實話實說,袁盎曾爲百官之首,卸任後又得封候,此生已是無憾,且隨着年歲漸高,更有些無慾無求的意思。

莫說劉沐現今未得冊爲太子,即便他得爲儲君,袁盎也沒甚麼“從龍之心”,反倒更不情願牽涉到天家之事來。

多少權貴想做那“從龍之臣”,然袁盎過往都做到丞相了,家中子嗣也沒甚麼可堪造就之人,步入朝堂有弊無利,倒不如靠着袁盎的廕庇,外放他處踏踏實實做小官小吏來得好。

故而爲小劉沐授業之事,對袁盎而言實是瞧不出沒甚麼好處。

衛綰的情形與袁盎也是差不多,爲讓兩人應下此事,劉徹是連太上皇老爹都擡出來了,這才得以如願。

不曉內情的諸多權貴見得沐王的六位蒙師並舉,皆是覺着袁盎和衛綰有些折節委屈,那趙立和李鬆未到而立之年,卓文君更是宮中內宰,憑甚麼與兩位數朝元老並舉?

說難聽點,清河王劉乘雖身份尊貴,然袁盎和衛綰爲今上師長,其地位何其超然,劉乘這未曾及冠的少年親王見了他們也得先作揖見禮纔是。

此乃禮法,逢得重要節慶,便連天子都多會親自登門拜謁師長,作揖見拜皆是常見之事。

然大漢權貴們卻不知曉,六位蒙師非但並舉,且是往宮邸蒙館爲五個孩童授業,而不僅是專門教授小劉沐。

正因皇帝劉徹特意言明,袁盎和衛綰才勉強接這差事,這與是否中心無關,純粹是兩位老人家不願再捲入到權力角逐的旋渦中。

劉徹也是理解他們的想法,故非僅對他二人,便是對其餘四位蒙師也是坦言明言,他們只需去宮邸蒙館教授蒙學,待小劉沐過些年習罷蒙課,會爲他另擇王傅。

劉徹的意思很明顯,讓這六位蒙師與劉沐之間關係類似後世中小學的師生,而非彼此榮辱休慼相關的傳道恩師及座下弟子。

蒙師們皆是聰明人,若非如此也不可能官居高位,故都領會了皇帝陛下的意思,也皆應諾會盡量對宮邸蒙館內的貴胄子弟一視同仁。

劉徹對他們的表態頗是滿意,這宮邸蒙館雖因小劉沐而創設,然若效果不錯,將來的皇子和公主們也都可入此蒙館,獲得更爲系統及優質的啓蒙教育,還可接觸更多的貴胄子弟乃至世家貴女。

天家子女雖自幼錦衣玉食,然因養在深宮內苑,往往與社會脫節,甚至會產生不小的隔閡與鴻溝,不知民間疾苦,問百姓何不食肉糜的君王,歷朝歷代還少麼?

秦國之所以能六合諸侯,大部分功勞實則也不該算到秦始皇頭上,蓋因他僅是“奮六世之餘烈”,承接了六世秦國聖君爲其留下的雄秦,而此六位秦君皆曾歷盡磨難,被放逐,被送去敵國爲質,乃至與饑民和野狗爭食。

劉徹瞧着自家那傻兒子已隱隱現出暴烈兇悍的脾性,倒也沒覺得有甚麼不好的。

教以禮法,讓他懂得恩義,不做白眼狼;教以待人接物,讓他懂得凝聚人心,不做孤狼。

狼,兇狠卻又狡詐,狂傲卻又團結。

想要傳承大漢社稷,就要習得狼性,懂得如何做好頭狼,領着大漢臣民將外族蠻夷盡皆撕碎,吞食入腹。

奔突四野是爲狼,承歡膝下多爲犬!

至於少數高舉普世價值大旗的聖母表,具體是甚麼物種,本書就不多討論了,免得再被舉報,遭了封禁。

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
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