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bookmark

巍巍恆山,沿雁門郡北境逶迤綿延。

雁門是塞外遊牧民族入侵內部的渠道,自古爲邊防戍守要地。戰國時期,趙國大將李牧常駐雁門,憑藉關城之險,慎重防守,擊敗匈奴十萬人馬,其後十餘年,匈奴不敢寇趙。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更是派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從雁門出塞,“北擊胡,悉收河南之地”,把匈奴趕到陰山以北,並且修築了萬里長城。

雄關鼎寧雁,山連紫塞長,地控黃河北,金城鞏晉強。

天下九塞,雁門爲首。

雁門塞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附近峰巒錯聳,峭壑陰森,中有路,盤旋幽曲,穿塞城而過。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地勢十分險要。

雁門塞城週二裡餘,牆高兩丈,石條座底,上砌城磚。塞城僅有東、西二門,皆以巨磚疊砌,過雁穿雲,氣度軒昂。東門之上築有樓臺,名曰雁樓,關牆上雉堞密集,烽堠遙相呼應。城內築有練兵校場、營房、馬廄,爲守關屯兵之所。城外還築大石牆三道,小石牆二十五道,隘口十八個,以增強防禦力量。

數年前,大漢派出公主和親,開邊禁,與匈奴通市後,雁門邊塞出現了“遙城晏閉,牛馬布野,夜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然而,自從現任雁門郡太守郅都到任後,隨即整頓邊軍防務,嚴格盤查進出關的符券(不是路引,後世的路引只能用於國內)。

符券有兩份,一份在旅人手裡,另一份由官府送至關卡,旅客拿出正符,關卡的守吏拿出副符,它們都有刻痕,刻痕對上了,可能還要字跡對上,驗明旅客手裡的正符不是僞造的,方可放行。

最近數日,雁門塞更是緊閉關門,嚴禁通行,城內閒雜漢人一律驅逐,匈奴人全部逮捕下獄。哪怕是一些手持諸侯王所頒符券的大商人,都被擋在西門外,連塞城都沒進去,更別妄想從東門出塞了。

雁門郡郡治善無城中,鄭徠坐在酒肆內,皺着眉頭,品了口碗中的麥酒,滿嘴苦澀。

作爲一個身家鉅萬的淮南富商,他從來都只喝醴(古代啤酒),何曾喝過低劣的麥酒。此番鄭徠原打算出關前往塞外行商,誰知卻是黴運連連。

先是月餘前雁門塞城要求查看通關符券,他不得不向當地官府繳納了十萬錢,購買了新的符券。等了足足一個月,符券纔剛剛批覆下來,這塞城竟然完全關閉了,這讓他欲哭無淚。

從到善無城開始,鄭徠已經逗留此地月餘,隨身的酒醴早已經喝光,在雁門這樣窮山惡水的邊郡,想要找到好酒,只有當地權貴豪門家裡纔有。如今商人的地位極低,權貴家的僕人和奴隸纔會行商,又怎麼會打開門招待鄭徠這樣的外地商人?

當然,如果鄭徠捨得花上一大筆錢財,還是可以辦到的,但恐怕會把這次行商的本錢全都摺進去,實在得不償失。

嗜酒如命的鄭徠實在難受,只好強忍劣質麥酒的苦澀口感,每日到這酒肆裡喝上幾碗。

哪怕如此,他也沒有打算放棄出塞的渺茫機會。商人不許乘車或騎馬,外出行商一次很不容易,他此番從九江到善無,跋山涉水數千裡,可是花了整整數月的時間。

鄭徠此次從九江帶了幾十車的釉陶,淮南國的釉陶比北方諸郡的陶器色澤好上許多,做工也更爲精細,深得匈奴貴族的喜歡。只要運出關外,送到雲中出售,轉手就是幾番的厚利。

如今雁門塞就在前方,讓鄭徠放棄出塞,將釉陶在北方郡縣低價售出,實在是比在他的心頭剜肉還要疼的事。

正在鄭徠愁緒滿腹之時,一個虎背熊腰的男子走進酒肆,緩緩來到他的身邊,低聲問道:“你可是淮商鄭徠?手上有大量的釉陶?”

鄭徠聞言擡起頭,打量着眼前的男子,確定自己與他素不相識,站起身來,疑惑的問道:“正是在下,不知壯士尋某有何事?”

男子掃了一眼四周,見無人注意此處,悄悄拿出一塊腰牌,展示在鄭徠眼前,正面是“雁門賊曹”,背面是“許馭”。

鄭徠面露訝異,賊曹可是太守府上的侍衛,怎麼身着平民服飾,還來找他這個低賤的商人?雖然心中疑惑,但腰牌騙不了人,沒人敢冒夷族的大罪僞造這種腰牌。

鄭徠隨即倒退一步,和起雙手,正欲躬身行禮,卻被男子死死按住肩膀,低聲道:“莫要多禮,且隨我來。”

說完,他挽着鄭徠的肩膀,恍如攙扶喝醉的酒友一般,將鄭徠帶出了酒肆。兩人走到街角處,許馭才鬆開了鐵箍般的手臂,雙手抱拳道:“得罪了。”

鄭徠深深吸了口氣,這才緩過神來,隨然肩膀仍然痠痛不已,但哪敢託大,忙躬身行禮恭敬道:“許賊曹莫要折煞小人,賊曹但有差遣,小人莫敢不從!”

許馭擺手道:“無需多禮,俺本就是個粗人,今日是給你尋了條出路,且看你走不走了。”

鄭徠心中咯噔一下,卻絲毫不敢怠慢:“賊曹若是手頭緊,小人在客棧尚有數十金,可盡數奉上……”

許馭眉頭緊皺,低聲呵斥道:“你是想要了俺的性命嗎?!誰不知道郅都太守禦下嚴苛,莫說數十金,就是隻收了你一銖錢,俺的腦袋明天就會掛上城頭!”

鄭徠哭喪着臉連聲告罪,心中暗自懊悔不已。他到這善無城月餘,哪還不知道太守郅都“蒼鷹”的名頭?

郅都上任伊始,就整頓邊務,上至權貴,下至商人,但有違法,無不嚴辦。短短月餘,數百顆人頭就掛滿了善無的城頭。數日前,即便他下令實施邊禁,偌大的雁門郡竟無一人出言反對,更無邊軍敢私自放人通關,足可見兇威之盛。

許馭見他識趣,繼續道:“太守知道你們行商不易,若想出塞也不是不行,但需得遵照一些章程。”

鄭徠聞言大喜,照他看來,所謂的“章程”不過是繳納一些錢財罷了。只要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大問題嘛。即使最後不能成行,能用錢搭上太守府的關係,也是極划算的買賣。

只是這郅都太守不是歷來執法嚴苛嗎?

鄭徠雖覺得有些迷糊,但還是高興的答道:“如此實在是天大的好事,只是不知是何章程?”

許馭撓了撓頭,憨厚的道:“俺也不知曉,這話是都賊曹交代下來的,說若是你答應了,就讓俺帶你去見他,若不答應,俺就自個回去覆命。”

鄭徠聞言,更是興奮不已。

督賊曹是太守的侍衛統領,也是最爲心腹之人。他的承諾,比許馭這樣的一般賊曹要靠譜得多,幾乎等同於太守本人的親口許諾。

鄭徠隨着許馭來到城西一個不起眼的小院落,心中不由有些疑慮,不明白爲何要這般隱秘。

當他走進正堂後,卻驚訝的張大了嘴巴,這幾日滯留在善無城的各大行商全都匯聚一堂,竟無一遺漏。熟識的行商們相互打着招呼,眼中都有些急迫和焦慮,顯然是在等着主人的出現。

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一百三十五章 隴西豪強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三百九十章 大戰終結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四百三十六章 臘月返京第三十六章 背後真相 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
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一百三十五章 隴西豪強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三百九十章 大戰終結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四百三十六章 臘月返京第三十六章 背後真相 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