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

bookmark

陰山山脈以北是爲高原地帶,這片廣袤高原東起大鮮卑山,西至阿爾泰山,北抵翰海。漠南草原位於這片高原的南端,與漠北隔着遼闊的大漠戈壁。

高原的西北部多山地,東部則爲大片丘陵,緊挨着大鮮卑山脈。

匈奴左部王庭所在的狼居胥山就位於高原東部的丘陵地帶,山勢呈南北走向,餘吾水和弓盧水皆源出此山。餘吾水向西北蜿蜒流淌千餘里,匯入浩渺的翰海;弓盧水則向東流入大鮮卑山脈深處。

狼居胥山以西的遼闊漠北皆爲匈奴單于庭屬地,狼居胥山以東則爲匈奴左部屬地,沿着大鮮卑山西麓向南延伸到漠南草原。

故在匈奴最爲強盛時,曾宣稱大漠戈壁東邊凡有牧草生長之處,皆爲匈奴左部屬地,外族不得踏足半步。

然而在今年秋冬之際,這片長着牧草的地界,卻成了匈奴左部諸多附屬部族的墓地。

難以計數的烏桓騎射呼嘯而來,銳利的箭矢不斷射殺着匈奴牧民,妻女被凌辱,帳篷被焚燒,牲畜和財物被盡數擄掠。

烏桓人自知難以帶着俘虜趕路,便只得忍着肉痛,將遇着的匈奴人盡皆斬殺,不留半個活口。

若能全數押爲奴隸,將之賣給漢國商賈,能換來多少好貨啊?

烏桓將士們宰殺牲畜,吃飽喝足後,帶着搶到的財物復又啓程,找尋四處遊牧的匈奴部落。

自匈奴左賢王從漠南草原撤軍北返後,烏桓貴族們領着二十萬騎射一路銜尾追擊,直接衝到弓盧水畔,卻沒敢再冒然進入狼居胥山所處的丘陵地帶。

他們依着漢使宋遠的計策,讓麾下的烏桓將士盡皆分散,命其四處殺戮劫掠匈奴左部的附屬部族。

待得匈奴鐵騎在左部王庭休整好,左賢王欲重新整軍,大舉反擊時,卻再尋不到烏桓大軍。

不斷有僥倖逃生的匈奴牧民前來求援,左賢王才知自個的屬地已是處處烽火,險些氣得暈厥過去。他豈會猜不透烏桓人的盤算,分明就與過往匈奴南侵漢國,在漢地四處打草谷的情形如出一轍。

堂堂匈奴左賢王,竟被那些烏桓豬玀打了草谷,這口惡氣怎生吞得下?

他命麾下諸將即刻率各自部衆,前往各處駐牧地剿滅烏桓騎射。

匈奴鐵騎固然彪悍,但奈何烏桓將士壓根不與他們硬拼,見得大隊匈奴騎兵便是縱馬奔逃。

皆是馬背上長起來的,匈奴人的騎術又能比烏桓人強到哪去?

打不過總逃得掉的。

於是乎,在遼闊的匈奴左部屬地內,匈奴鐵騎如同驅趕麻雀般,顧得東邊顧不得西邊,北邊的剛趕跑,南邊的又來了。

畢竟烏桓騎射足有二十萬,即便分散爲數百隊伍,每隊仍有數百人,足以輕鬆剿滅散居四處的匈奴遊牧部落。

匈奴鐵騎累得人困馬乏,卻依舊拿滑溜難纏的烏桓騎射毫無辦法。

左賢王聞訊,雖惱怒萬分,卻也知曉若再如此下去,匈奴左部就徹底完了,忙是傳令麾下諸將,將僥倖未被殃及的附屬部族盡數聚集起來,護送其遷到狼居胥山附近的丘陵地帶。

即已入冬,索性讓附屬部族都遷回來越冬,明年開春再向烏桓人復仇雪恥。

左賢王如是想。

偏生搶瘋了的烏桓將士們不讓他輕易如願,見得再無散居部落可搶,又察覺許多匈奴部落似乎正向某些地點聚集,自不會輕易放過。

烏桓將士自幼生在在山林谷地,皆是打獵的好手,搜尋獵物的行蹤自是輕鬆,一路追尋着蹤跡跟了上去。

同樣想法的烏桓將領自是不少,於是原本分散的烏桓小隊漸漸匯聚,人數不斷飆升,就如平日大夥在山中齊力圍獵般,默契的將獵物團團圍住。

即便見得那些匈奴部落有匈奴鐵騎護送,烏桓將士也不再似過往般畏懼了。

去年他們攻陷了匈奴左谷蠹王庭,匈奴人認慫了!

今年匈奴左賢王興兵來犯,反被他們一路追殺回老巢,也算是慫了!

匈奴人壓根不似烏桓長輩們說的那般強大,那般不可戰勝,何況他們的兵力比匈奴人多,還怕甚麼?

事實證明,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

左賢王及其麾下的匈奴將士大意了,只道烏桓人是不敢正面迎戰的廢物,見了匈奴鐵騎只會逃,故而派去護送附屬部族的兵力並不多。畢竟左部屬地太過遼闊,十五萬匈奴鐵騎要分散到各處駐牧地,兵力自然單薄。

當烏桓將士們彙集超過萬人時,他們終是開始襲擊護送牧民的匈奴騎兵了。戰果自是喜人,匈奴鐵騎再強,也不足以一當十,千餘騎的匈奴大隊瞬間便被烏桓將士的利箭盡皆射成了刺蝟,慘遭全殲。

餘下的就是殺戮和搶掠那些聚集起來的匈奴牧民了,這對烏桓將士而言,簡直是場狂歡的盛宴。

食髓知味的烏桓人不再分散兵力,四處去費力找尋幾乎絕跡的匈奴牧民,而是探尋着他們聚集的地點,不斷進行圍獵似的剿殺。

待得左賢王得知這般情形,已有十餘支千人騎隊慘遭圍殲,傷亡近兩萬匈奴鐵騎。

左賢王只覺天旋地轉,恨聲道:“烏桓竟有這等驚世帥才,將本王玩弄與股掌之上!”

他自是不知,後世俚語有言,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烏桓將士們雖不懂甚麼兵法謀略,但他們會打獵啊,而且個個皆是好獵手,自幼結伴入山獵熊打虎,圍獵之時自是分外默契。

總之烏桓將士們是徹底打瘋了,膽子愈發的大,聚攏的兵力也愈發的多。

烏桓各部首領已先行返回烏桓山脈,籌備族人的越冬所需,自是不曉得麾下年輕氣盛的兒郎們非但未依言且殺且退,更是重新聚集起大軍,直接堵在在狼居胥山外截殺匯聚而來的匈奴部落。

左賢王再是忍無可忍,傳令麾下諸將,盡數聚集到丘陵地帶西南側的實顏山口。

十月初十,立冬,大雪夜。

匈奴左賢王親率十萬匈奴鐵騎,從實顏山出丘陵,繞道北上,從後方奇襲堵在狼居胥山口的八萬餘烏桓騎射。

烏桓騎射猝不及防下,自是一觸即潰,四散奔逃,匈奴大軍銜尾追殺數百里,滾燙的鮮血染紅蒼茫雪原,融化積雪,匯成涓涓紅色細流,未及滲入凍得分外硬實的土壤裡,便被凍做殷紅的冰凌,被漫天飄落的鵝毛大雪盡數掩蓋。

“待得來年冰雪融化時,這片沃土應能長出更爲茂盛的牧草。”

大漢安夷將軍公孫歂放眼北望,搖頭嘆息道。

他領着八千胡騎前來此處,本想半途劫些烏桓的散兵遊勇,通過威逼利誘將其收編,萬沒料到會見着這般慘烈的景象。

“小兄弟,餓了麼?”

公孫歂見得前方又有烏桓殘兵的戰馬倒斃,便是縱馬上前,拍拍馬背上的乾糧袋,俯視着那烏桓少年,勾脣問道。

瞧着情形,收編六千餘烏桓騎射應是不難,或許不需用到殿下的計策。

公孫歂如是想。

十一月廿六,冬至。

依禮制,大漢的藩屬國每歲皆有賀冬至、賀正朔、賀聖節、納歲幣的四次固定朝貢。

今歲冬至唯有東甌國和閩越國的使臣上殿朝貢,南越國沒派來使臣,朝鮮國雖派了使臣,監國的太子劉徹卻權當不曉得還有個朝鮮國,見都懶得見。

大行令竇浚瞧出皇帝和太子是想徹底滅了朝鮮,便是沒敢再收朝鮮使臣送來的孝敬,命行人將他們安置在蠻夷邸的館舍內,便不再過問了。

所謂蠻夷邸,是大漢供來朝鄰族和鄰國的使者所住的館舍,位於未央宮北門附近的藁街,緊挨着北闕甲第。

因着近年大漢愈發強盛,除了藩屬國外,尚有不少外族乃至西域諸國會派出使者前來長安,尋求與大漢通商或對其提供庇護。

皇帝和太子自不會紆尊降貴的接見他們,多是有大行府的屬官接待,洽談些通商和開放邊市之類的事宜,至於提供庇護甚麼的,自是免談的。

近年大漢對外用兵連戰連捷,武將們皆想着開疆拓土,建功立業,壓得主和派在朝堂上都不敢吭氣。

朝鮮近來不斷遣使求和,甘願稱臣,納貢,和親,乃至將朝鮮太子送來長安作爲質子,就差割地獻城了。

爲此事,太子劉徹在朝堂上對大行令竇浚吩咐道:“讓衛右渠給孤王滾來長安,跪着自稱兒臣,以父禮事孤王,再將王儉城以北的所有城池作爲孝敬,且每歲前來向孤王賀壽,獻上壽禮,方可休兵止戈!”

“……”

朝臣們皆是額角冒汗,衛右渠真若能應下這些,他那朝鮮王還做得下去?

太子殿下這番話迅速傳遍長安城,宿在蠻夷邸的諸多外族使者自也得以聽聞,心道大漢君臣近年戾氣頗重,朝鮮國怕是真要被滅了。他們碰到朝鮮使者便似見了瘟神般,遠遠躲開,即便不至引火燒身,沾了晦氣也不好。

劉徹倒是不急着滅掉朝鮮,爲了減少漢軍將士的傷亡,讓朝鮮君臣多餓上幾年也無不可。

他之所以心有不悅,實因據郅都呈報,逃入遼東地界的朝鮮難民太少,遠比比預期的少得多。

鋪設中的燕北大道還缺大量的奴隸,本是想着讓郅都使些手段,引誘飢寒交迫的朝鮮難民前來投奔,來年開春便押去修路的,豈料卻是失算了。

衛右渠那貨寧可讓他的子民去三韓逃難,也不肯讓他們投奔大漢啊。

朝鮮和三韓堪稱世仇,朝鮮百姓前往三韓,下場可想而知。

大漢對奴隸雖是殘暴,但還是會像對牲口般,好好餵飽他們,讓他們有力氣幹活,可三韓那些蠻夷對奴隸就沒那麼寬容了,絕對是往死裡使喚的。

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啊!

劉徹想到那些去三韓白白送死的朝鮮棒子們,心頭都在滴血,如今漢境內每口精壯奴隸的要價已近兩萬錢,卻仍是供不應求。

衛右渠啊衛右渠,你讓孤王憑白損失了數億錢,你特麼要怎麼賠?

太子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劉徹以皇帝老爹的名義頒佈旨意,命琅邪水師至遼東的海陸碼頭待命,待冰訊過後便即前往朝鮮沿岸巡海,將膽敢出海捕魚的朝鮮舟楫盡數撞沉,徹底餓死那羣傻棒子。

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出差結束,坐高鐵回家,估計晚上才能更新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
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出差結束,坐高鐵回家,估計晚上才能更新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