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當今羣雄(五十四)

漢興五年七月初七,陽光明媚,萬物生長繁盛,欣欣向榮。

大太監楊公公這兩年突然間就老了,不僅眼花,腿腳也不利索,侯大勇特意命他在宮裡好好養老,身前侍候之事也就免了,可是今天,聽聞柳賢妃就要生產,他也顧不得享福,來到了賢妃宮中,進宮之時,就見到符英臉色蒼白地站在院外,其餘的嬪妃緊張地望着屋裡。

太醫韓淇和他的數名大弟子,還有京城有名的陶七郎也站在院外,他們伸長的脖子,尖着耳朵,聽着屋內的動靜。

屋內傳來了陣陣地痛苦的叫聲,楊公公寬慰道:“皇后,不必着急,柳賢妃吉人天相,相信很快就能生出來。”

自從侯大勇親自編寫了《接生之十二規矩》以後,大梁城內嬰兒死亡率就直線下降,侯大勇請來大梁城最好的接生婆,專門培訓三名聰慧的宮女,時刻準備爲嬪妃們接生,還讓精於婦科的陶七郎進了太醫,親自指導這三名宮女學習婦科病的治療方法。

有這三名宮女守在宮中,當柳江婕臨產之際,侯大勇也就心安了許多。放心地去新建的政德大殿,親切接見了南唐前國主李煜。對於一位皇帝來說,這是最大的榮耀,也有着極強地滿足感、成功感。

滅掉南漢以後,大周軍過於疲勞,也就停下了前進的步伐,開始了爲期近一年半地休整和輪訓。

新組建的六萬黑雕軍。加緊了戰前訓練,各部配備了侯家刀、青黨甲、圓桶地雷、沖天炮、投石車、五虎上將弩和西蜀連弩及戰車等等黑雕軍制式武器,中低級軍官也到嵩山學院進行了半年短訓。

整訓完畢,新黑雕軍達到了十五萬人。這也是大周朝財力所能承受的最大裝備量。

黑雕軍分爲水陸兩部,陸軍由虎威軍、豹威軍、狼威軍、熊威軍、獅威軍和龍威軍六部組成,每軍兩萬人,下面分爲左右兩廂。每廂爲一萬人。

龍威軍原來是水軍,此時已變成了徹底的馬步軍,水軍就由汴河水師、長江水師和海洋水師三部構成,汴河水師兩萬人。大小戰船三百艘,長江水師兩萬人,大小戰船四百搜,海洋水師是清一色的大型玄龍船,每艘最大運兵量爲兩千人,合計十五艘這種大船,水手及戰鬥兵一萬人。

黑雕軍都指揮使由郭炯擔任,下設副都指揮使三人。一爲山宗元,兼任靈州節度使;二爲時英,兼任汴河水軍都指揮使;三爲匡操,兼任大梁城城守,鐵川源爲副城守,兼任宮中侍衛統領,劉黑彀任侍衛副統領。

軍需官爲白霖華,軍需副官爲李漫。

新近崛起的儒將劉成通任虎威軍都指揮使,左廂軍都指揮使由周青擔任,義州大捷地指揮官王江任左廂副都指揮使,右廂軍都指揮使由伍家強擔任,党項人房當支金任右廂副都指揮使;

拼命將何五郎任豹威軍都指揮使,陳猛爲左廂軍都指揮使,王彥超的兒子王藍田任副都指揮使,段無畏爲右廂軍都指揮使,悍將王彥升爲右廂軍副都指揮使。

王騰驤從靈州調回擔任狼威軍都指揮使,向山行爲左廂軍都指揮使,羅青松爲副都指揮使,光紫陀爲右廂軍都指揮使,張解爲右廂軍副都指揮使。

滅蜀功臣曹彬任熊威軍都指揮使,胡立任左廂軍都指揮使,曹翰任右廂軍都指揮使,馬仁瑀任右廂軍副都指揮使。

伏虎將姜暉任獅威軍都指揮使,柳江清任左廂軍都指揮使,慎於行爲左廂軍副都指揮使,蘇文森爲右廂軍都指揮使,楊天畔任右廂軍副都指揮使。

胡立任龍威軍都指揮使,潘美任左廂軍都指揮使,沙洲人曹仁達爲左廂軍副都指揮使,裡奇諸子之一的吳歸思爲右廂軍都指揮使,投降黑雕軍的荊湖勇將張景定爲右廂軍都指揮使。

大周朝地絕對主力就是這十五萬黑雕軍,黑雕軍中將領皆爲侯大勇嫡系,柴榮時代的老將們漸漸淡出了大周軍界。

休整一年半以後,漢興四年七月,養精蓄銳的黑雕軍向南唐發起了全面進攻。

進攻前,錢向南向侯大勇獻上了反間之計,用以除掉南唐名將林仁肈。林仁肇在南唐的地位,就如南漢地潘崇徹,可謂國之長城,只是這些君主們都沒有把他們當作長城而已。

錢向南派人買通了林仁肇的侍從,偷到他的畫像,然後懸掛在宮中的偏殿之中,隨後精心設計,故意讓南唐使者看到這幅畫,並且在大梁城外一座豪宅大門上掛上林將軍府的牌匾。這個計謀雖然簡單,但是李煜在大周軍威之下,早就被嚇破了膽,反應過敏,舉止失措,殺掉了林仁肇,上了一大當。林仁肇一死,石虎就親率長江水師、獅威軍、龍威軍,加上楚州、壽州等地方部隊,合計十萬人馬,沿着長江一線,向南唐發起了全面進攻。

七月十日,石虎率領長江水師,沿長江北岸順流而下,南唐守軍居然以爲長江水師是例行巡江,不聞不理,等發覺情況不對之時,已經失去了先機,長江水師輕易地突破了南唐十萬大軍防守的要地湖口,襲佔了峽口寨。池州守將棄城投降。

攻佔池州以後,石虎採用了楊樂和建議。把長江水師的十艘玄龍戰船連接成一座浮橋,然後全軍揮師東下,攻佔了銅陵、蕪湖、當塗,進至採石。

採石是長江下游地重要渡口,也是金陵西方的門戶,南唐在此有兩萬駐軍。楊樂和率領長江水師夜襲了採石,採石兩萬水軍望風而逃,將採石丟給了長江水師。長江水師就將由玄龍船連成浮橋移至採石,再經過隨軍地土木專家霍知行指揮。連接長江兩岸的浮橋搭建成功。

南唐水軍沒有想到大周軍居然能搭成浮橋,等到一夜醒來,發現浮橋已經出現在江邊之時,黑雕軍步騎已經迅速地渡過江來。戰至十月,黑雕軍已經攻佔了金陵西南的新林寨、白州和新林港口,十月底,攻佔了金陵南地漂水。全殲唐軍二萬多人。

十一月,發起了對金陵的進攻。

圍攻金陵三個月之後,南唐軍數次救援皆被打退,李煜見突圍無望,被迫向石虎投降。李煜及小周後被押解至大梁時,正好是七月初七。

雖然侯大勇是軍人出身,對文學史詩並不熟悉,可是對於李煜。他卻並不陌生,主要原因是李煜地詞太過出名。最熟悉地就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這首詞,在另一個世界曾被譜成了歌曲,侯大勇的妻子小琳也很喜歡這首歌。

奇異地到了這個世界,原版作者居然成了侯大勇的階下囚,這種事情,有時讓侯大勇覺得即使是最大膽最離奇的玄幻故事,也沒有真實生活那樣離奇。

李煜垂頭喪氣地坐在下首,他頭戴着小圓帽子,這是江南士子地常見的帽子,留着短鬚,微胖,神情間有着說不出的委屈和哀怨,坐在了一旁的小周後衣着極爲樸素,所有貴重飾品全部摘去,素面朝天,身形纖瘦,倒應了“好看不過素打扮”地俗話,給人清麗脫俗之美感。

侯大勇不禁多看了小周皇后兩眼,在黃宮中,符英是將門之女,阿濟格和師高月明是騎馬弄箭的胡女,柳江婕雖然不是胡女卻是武舉出身,勝似胡女,只有秋菊稍稍柔弱一些,但是她從小爲使女,做慣了體力活,也有幾分體力。而眼前,這小周皇后有着柔若無骨的腰身,我見猶憐的神情,吹彈可破地肌膚,她將女人的柔與順發揮到了極致,與符英等人自是大不相同。

李煜深愛着小周皇后,他極爲敏感地注意到侯大勇停留在小周皇后身上的目光,內心的恐懼讓他身體開始顫抖起來:江山已失,如果小周皇后又被侯大勇奪去,那活着還有什麼意思。

所幸侯大勇很快將目光轉向了李煜,他饒有興趣又神情複雜地盯着李煜看了一會,過了良久,才道:“蓮峰居士飄逸俊朗,當真名不虛傳。”李煜沒有想到侯大勇說出這樣一句不鹹不淡的話,他愣了愣,不知應該如何對這位剿滅了自己國家的皇帝,嘴角抽了抽,低聲道:“陛下雄才大略,是真正的明主,臣率軍抵抗大軍,罪該萬死。”

李煜雖然是亡國之君,可是他並不是窮兇極惡的君主,也沒有惡跡,侯大勇滅掉南唐,並不準備殺掉這位被俘地知名文學家,微微笑了笑,道:“聽說蓮峰居士並不想成爲江南國主,可有此事?”

李煜是六子,由於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長兄李弘冀爲皇太子時,其爲事實上地第二子,皇太子李弘冀爲人猜忌嚴苛,時爲安定公的李煜不敢參與政事,每天只是讀書爲樂。李煜登基之時,南唐在大周軍的逼迫之下,已經面臨着巨大的危機,就如一艘大船,已經到了快要沉沒的邊緣,李煜算是歷史上的一個異類,真心寓情于山水,對於繼位是一百個不情願,可是大勢如此,身爲皇子,他哪裡有選擇的權利。

猜不透侯大勇的心思,李煜心思一轉,道:“臣是山水散人,原本就沒有治國之能,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侯大勇對李煜的性格有大致的判斷。就笑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唐傾覆,大周興起,上天使然,非人力所能抗拒。”他指着小周皇后,笑道:“據說天下最美地女人有兩個。一是花蕊夫人,一是小周皇后,如今花蕊夫人陪着孟昶,天天吟誦唐人輝煌的詩章。小周皇后就陪着蓮峰居士,好好地寫一些長短句,歌頌大周地文治武功。”

李煜才情出衆,若他不是一國之君。或許還能在歷史上留下更多的美名。只可惜,他誤生在皇家,背上了如山般的重負。這才落得個囚徒下場。此時,面對着侯大勇的揮灑自如,李煜這個內心極爲敏感的詩人,受到了深深的創傷,他忽然有些分神,腦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離開宮中地淒涼情景,一些詞句就如無孔不入的細雨,漸漸地淋溼了他的眼睛:“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獨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看着李煜暗淡的神情。侯大勇道:“劉長無德,已經在漢白玉石碑前伏誅,向天下人謝罪,孟昶和你,治下百姓生活困苦,算不得好國君,但是你們倆人沒有惡行,性命無憂,朕還要封你爲順命侯,好好在大梁住着,等到朕擊敗契丹那一天,替朕填一首絕妙好詞。”

李煜得知姓名保了下來,心中一鬆,他和小周皇后對視一眼,嚴重露出了逃脫大難地片刻輕鬆。

正在這時,師高月明急匆匆地趕了過來,她臉色驚慌地對道:“陛下,柳賢妃,柳賢妃還沒有生下來?”侯大勇到大殿接見江南國主李煜之時,柳江婕肚子就隱隱有些發作了,想到宮中有訓練有素的三名接生宮女,他就放心地出去公幹,此時看到師高月明的神情,侯大勇立刻知道遇到麻煩事,急道:“陶七何在,韓淇何在?”師高月明忙道:“在。”

“陶七爲何不進屋?”

師高月明有些爲難地道:“賢妃生產,如何能讓陶七去接生。”侯大勇打斷她,道:“這個時侯,誰管得了這些。”師高月明又道:“我剛纔也問過,陶七郎雖然長於治病,卻兵沒有接生過小孩子,他不如三個宮女。”

侯大勇想了想,確實也是這個道理,道:“囉嗦什麼,還不馬上過去。”他從龍椅上站起來,走到了李煜面前,李煜早已站了起來,侯大勇一米八二,身材魁梧,而李煜不過一米六五,就如讀書人一樣弱不禁風,小周皇后雖然心知侯大勇作爲一國之君,不會在堂上殺人,可是侯大勇身上彷彿帶着股殺氣,忍不住腿一軟,坐回在胡椅之上。“

侯大勇瞟了一眼這位弱不禁風的美人,沒來由有些厭惡,他對李煜道:“朕有事先走,有空再請順命侯和從命侯,對了,朕封孟昶爲從命侯,你們老老實實,自然無事,若與原屬地外臣勾搭,斬無赦。“

李煜被侯大勇又哄又嚇,已如一團被搓揉了許久地面團,看着侯大勇快步走出了大殿,渾身早已溼透了,他一屁股坐在了胡椅之上,與小周皇后面面相覷。

來到了柳賢妃宮中,侯大勇立刻感受到了賢妃宮中的緊張氣氛,他問師高月明,“符英在哪裡?”師高月明有些緊張地道:“剛纔在院裡,估計進屋了。”

侯大勇沒有再說,擡頭向主屋走去,就聽到裡面傳來了“哇”的一聲清脆啼哭,侯大勇以及屋外所有的人都鬆了一口氣,進了屋,侯大勇就見到一個宮女小心翼翼地抱着一個淺紅色地小孩子,就問道:“男的還是女的。”宮女面露驚色,道:“陛下,是小公主。”

侯大勇沒有想到她是這樣的表情,心中一抖,就看到了符英呆呆地站在牀前,臉色呈奇怪的綠色。

“小婕。”侯大勇看到牀前凌亂的血色,以及一動不動、臉色白得嚇人的柳江婕,心猛得往下沉,“小婕,你怎麼了,說話,你看看孩子,漂亮的小公主。”

柳江婕卻永遠不會迴應侯大勇地呼喚,靜靜地躺着,就如在沙場上經過了一場苦戰,累了,睡了。

柳江婕進宮已有兩年,這兩年裡,她一直就想要一個孩子,肚子卻總是不見響動,好不容易懷上了,誰知,孩子出生之日,卻是母女永別之日。

侯大勇跪在胡牀邊,他低沉而嚴厲地道:“出去,你們全部都出去。”等到宮女、符英、小公主都退了出去,他便俯在柳江婕身上,低聲地嗚咽起來,淚水在臉上縱橫着。也不知過了多久,他才擡起頭來,仍然還握着柳江婕的已沒有生氣地手。

自從當了皇帝,侯大勇幾乎是無所不能,可是,柳江婕的去世,除了讓他悲痛莫名以外,更讓他產生了深深的無力感,縱使當上皇帝又如何,縱然有移山填海的權利,也救不回柳江婕年輕的生命。

侯大勇想到了另一個世界,若是依照那裡的醫術,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隨即,他又極爲怨恨李煜,若不是他們恰恰今天被押到了大梁,他就會守在柳江婕宮中,若是他讓靈州學派的醫生們也學習剖腹產,若是……。

韓淇、陶七郎以及符英、師高月明都守在院內,他們心情複雜地等着侯大勇,在大周朝,生小孩就如過鬼門關,難產而死並不是個小數,但是,柳江婕竟然如此迅速地離大家而去,這個事實讓在場的所有人都萬分緊張。

天黑以後,侯大勇才從小屋出來,他神色已經如常,對守在一旁的老太監楊公公道:“案例辦吧,不要再惜銀錢。”

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327章 蕩盡羣雄(四)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109章 清水河畔(六)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287章 南下之路(二)第125章 經營同心(十一)第1章 侯府話別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203章 廟堂之高(三十三)第7章 跬跳行動(二)第5章 中元節日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337章 蕩盡羣雄(十四)第238章 決戰幽雲(二十九)第333章 蕩盡羣雄(十)第369章 蕩盡羣雄(四十七)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5章 道士陳摶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300章 南下之路(十五)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三)第242章 鹿死誰手(四)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45章 獅熊爭霸(二)第294章 南下之路(九)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176章 廟堂之高(三)第12章 拒捕出城第263章 鹿死誰手(二十六)第300章 南下之路(十五)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135章 經營同心(二十一)第197章 廟堂之高(二十七)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373章 蕩盡羣雄(五十三)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2章 黑雕新軍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3章 符家說客第16章 人事安排第37章 節度三州(一)第286章 南下之路(一)第231章 決戰幽雲(二十二)第240章 鹿死誰手(四十三)第250章 鹿死誰手(十三)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176章 廟堂之高(三)第245章 鹿死誰手(七)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231章 決戰幽雲(二十二)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274章 鹿死誰手(三十七)第259章 鹿死誰手(二十二)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63章 奇襲隴西(三)第289章 南下之路(四)第249章 鹿死誰手(十二)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340章 蕩盡羣雄(十七)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17章 路過大梁第159章 爭奪河套(二十四)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303章 南下之路(十八)第293章 南下之路(八)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14章 攻城爲下(二)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183章 廟堂之高(十一)第262章 鹿死誰手(二十五)第206章 廟堂之高(三十六)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89章 鏖戰西北(二)第140章 爭奪河套(五)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148章 爭奪河套(十三)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214章 決戰幽雲(五)第91章 鏖戰西北(四)第14章 攻下滄州第223章 決戰幽雲(十四)第297章 南下之路(十二)第3章 烽火熄滅
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327章 蕩盡羣雄(四)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109章 清水河畔(六)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287章 南下之路(二)第125章 經營同心(十一)第1章 侯府話別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203章 廟堂之高(三十三)第7章 跬跳行動(二)第5章 中元節日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337章 蕩盡羣雄(十四)第238章 決戰幽雲(二十九)第333章 蕩盡羣雄(十)第369章 蕩盡羣雄(四十七)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5章 道士陳摶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300章 南下之路(十五)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三)第242章 鹿死誰手(四)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45章 獅熊爭霸(二)第294章 南下之路(九)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176章 廟堂之高(三)第12章 拒捕出城第263章 鹿死誰手(二十六)第300章 南下之路(十五)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135章 經營同心(二十一)第197章 廟堂之高(二十七)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373章 蕩盡羣雄(五十三)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2章 黑雕新軍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3章 符家說客第16章 人事安排第37章 節度三州(一)第286章 南下之路(一)第231章 決戰幽雲(二十二)第240章 鹿死誰手(四十三)第250章 鹿死誰手(十三)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176章 廟堂之高(三)第245章 鹿死誰手(七)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231章 決戰幽雲(二十二)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274章 鹿死誰手(三十七)第259章 鹿死誰手(二十二)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63章 奇襲隴西(三)第289章 南下之路(四)第249章 鹿死誰手(十二)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340章 蕩盡羣雄(十七)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17章 路過大梁第159章 爭奪河套(二十四)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303章 南下之路(十八)第293章 南下之路(八)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14章 攻城爲下(二)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183章 廟堂之高(十一)第262章 鹿死誰手(二十五)第206章 廟堂之高(三十六)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89章 鏖戰西北(二)第140章 爭奪河套(五)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148章 爭奪河套(十三)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214章 決戰幽雲(五)第91章 鏖戰西北(四)第14章 攻下滄州第223章 決戰幽雲(十四)第297章 南下之路(十二)第3章 烽火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