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十年之約(第一更)

既然已經繼任泉州刺史,而越州兵一時也不會南下,王延興在福州也不再久待。辭別了王潮,王延興率部回了泉州。

回到刺史府後,先去後院拜見祖母,又見過幾位姨娘:福州的觀察使府還是一片廢墟,這些女眷自然只能先在泉州住着。

要等過幾個月,到過年的時候,觀察使府整修完畢後,王延興再送他們去福州,與王潮匯合。

老太太無所謂住在哪裡。兒子對她孝順,孫兒現在也有出息了。福州、泉州都好。

那幾個姨娘,對王延興卻是有些懼怕,尤其是章氏。

王延興假裝不知道,隨口敷衍幾句,又給了幾枚金銀錢給弟弟和妹妹玩,便出了後院。

從後院出來,經過一個迴廊,再左轉,便是自己的院子。

踏入院門,又走了幾步,看到院子一側背手站着一個道士。高大的身形,揹着一把長劍,淺灰色道袍,一絲不苟。看這背影,怎麼有點像是一個大號的呂奇?

這道士有是誰?

王延興朝那道士拱了拱手:“這位道長,延興有禮了!不知道長是來找延興的嗎?”

那道士聽到王延興的聲音,才緩緩地轉過身來,冷冷地問道:“你便是王延興?”

“小子正是王延興!”王延興見他轉過身來,一邊回答,一面想看清楚這道士的面貌,可也不知怎麼回事,明明看清楚了,一搭眼皮,又不記得模樣了。

“那你爲何要將一些三教九流的東西,僞稱天道?”那道士厲聲質問道。

“僞稱天道?”王延興愣了愣,馬上想到了,肯定是自己在小溪場傳授出去的數理化,他哈哈一笑,“何爲天道?這天地建可有哪裡天生地造出一段文字,告訴世人,天道是什麼嗎?”

“無非是人們看着時間變化,看着人情冷暖,所悟到的一些道理。”

“是以,道家有道家所稱的天道,儒家有儒家的天道,釋家有釋家的天道……難不成,別人跟道長感受不一致,便是僞稱?”

“一派胡言!”那道士卻不爲所動,“既然你也知道,這只是你的感悟,卻將你的感悟說成天道,這不是僞稱是什麼?”

“哦?那某倒是要問一聲,道長,何爲天道?”

“道可道,非常道,即是天道,豈可爲你等凡人可知?”

“哈哈……道長自己悟不出這天道爲何物,卻說別人的是僞的。那小子在小溪場所說只言論那麼多,道長可否指正一番,哪條、哪點是錯的了?”

那道士一聽,爲之語結,他一見到王延興傳授出去的東西,便覺得粗鄙不堪,尚未細看,便一股腦兒否決了。現在王延興要求指出具體哪一點是錯的,便開始回憶……

可王延興在小溪場傳授的知識,都是些數學、物理方面的東西。最終,也都體現在實物上。

讓一個道士去證明這些東西是錯的,如何可能?

果然,那道士細細想來,竟然找不出一點兒明顯的錯處來,反倒是越想,越覺得有幾分道理。

不由得心中大駭,掐指一推算,愈發覺得這些歪門邪道若是流傳開來,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他臉色一寒:“倒是沒想到,你這些歪理邪說,竟然能自圓其說……越是這樣,貧道越是不能容你了!”

說罷,只見他背上突然迸發出劇烈的黃光,一直背在背上的長劍竟然一聲龍吟,從鞘中飛起,竄入半空後,化爲一條蛟龍發出耀眼的黃色光芒,張開血盆大口,朝自己咬來。

這道士怎麼這麼不講道理呢?一個念頭才閃過,那黃色的光芒已經近在咫尺,一個碩大的龍頭,已經到了王延興頭頂,巨大的嘴巴,朝王延興的腦袋一口咬下。

就在這一瞬間,從王延興體內突然冒出一團綠色的毫光,形成一個蛋型的光暈,將王延興護在當中。

那蛟龍一口咬在綠色的毫光上,鋒利的牙齒,竟然被這光暈生生地抵住。

繼而,那光暈又往外一擴,將那蛟龍彈了回去。

“紫薇親臨符?”那道士驚道,“你身上怎麼會有此等寶物?”

王延興還沒搞清楚情況,一個聲音,突然從院子的另一側傳來:“繼之之道,雖文法上與某道家經文不一致,然而,尋求道的方向卻是相同的,是以,某特將此符贈予他!”

王延興回頭看去,見院子裡面不知何時,竟然又出現了一個黃袍道士。

“原來是茅真人……你將祖傳至寶,隨手給了一個不相干的人,就不怕日後見了祖宗,無法交代嗎?”灰袍道士指着黃袍道士怒道。

這個被稱爲茅真人的黃袍道人卻不怒不錯:“一言不合,便揮劍傷人,呂岩!某看你纔是忘了根本!”

原來這灰袍道人就是呂岩,呂奇的師父?

呂岩指着王延興:“此人所傳之歪理邪說,有悖人倫,若是廣爲世人所學,道家之學說便要毀在他手中了!某自然容不得他。”

“某看你,卻是連你弟子還不如!”那茅真人搖頭道,“道家真諦根基,乃老君五千文。之後的衆多經書,不過是後來人所鑽研所得之記錄……”

“這些經文,可有哪一本,能經得起推敲而任能自圓其說的?”

“道家之學說,在西漢之出,尚能爲國秉政之道,到了東漢之末,卻只能爲山野愚夫畫符驅鬼,爲何?”

“依某之見,你、某,以及這天下衆多道士之所學,纔是錯了!”

茅真人一字一句地說着,卻讓呂岩心中不由地觸動。他修行這麼多年了,道家經書,早就誦讀了不知道多少遍,自然知道其中不完備之處。

“那你便準備讓他以天道之名,四處招搖撞騙?”

“你與某,都早就落入前人窠臼之中,如何還能不帶偏見地尋求道的真解?何不,任繼之發揮?”

“任其發揮?他若是錯了,這天下百姓無數,可就都要爲他禍害了!”

“禍害?不如這般吧,以十年爲期,讓他在嶺南、福建等人口稀少之地,去踐行他的道。十年後,若是這些地方政通人和,便可知,他的道可行。”

“若是十年之內,他主政之處,民不聊生,危害也不過天下一隅。到時候,呂真人出手也不算遲,如何?”

呂岩思索了片刻,才終於點了點頭:“那就這般……”

說完,兩個道士才齊齊地看向王延興:“某等所議之事,你可願意?”

王延興無奈地聳聳肩:“你們都決定好了,小子也就不多說了,以十年爲期,某定然是要讓某轄下之所,人們安居樂業!”

“若是延興做不到,無論是呂道長還是茅道長,儘管來去延興項上人頭吧!”

“貧道自然是信得過繼之……只是,這位呂道長卻是心裡有些懷疑。”那茅真人呵呵地笑道,“要不,貧道做個見證,你們二位打個賭,十年之後,若是繼之不能治理好地方,百姓流離失所,便呂真人贏,呂真人便來取了繼之首級!貧道絕不阻擋。”

“可若十年之後,繼之治下,人們安居樂業,便算繼之贏,呂真人,你便將你背後這柄黃龍劍,送與繼之,讓他也多個護身之物……”

“你們意下如何?”

這茅真人還真是個秒人,竟然這也能打賭?雖然賭的是自己的腦袋,不過,王延興卻有十足的信心能治理自己的地盤,滿口就答應了。

輪到呂岩了,誰知呂岩伸手將背上的劍連鞘一起摘了下來,揮指一彈,那劍竟然直接飛到了王延興懷裡:“哼,不就嫌某沒有給東西嗎,何必如此遮遮掩掩?某這劍便先放在王延興這裡,十年之後,你若是昏聵不堪,某自會找你!”

說罷,呂岩一轉身,提腳踩在空中,卻像是登上了臺階一般,一步一步地登到了高處,然後,又如閒庭信步一般,往遠處走去,幾個彈指,便不見了蹤跡。

而那茅真人見呂奇走了,朝王延興拱了拱手:“如此,貧道便不再打擾……”

說話間,人影漸漸地模糊,直到,完全消失不見。

“道長……道長……”王延興連忙着急地想追問這茅真人爲何要助自己。可哪裡還有迴應?

就在此時,耳畔忽然響起一個熟悉的叫聲:“大哥兒、大哥兒……道長不是在等你嗎?”

“道長在等某?”王延興心裡一動,哪個道長在等?這個熟悉的聲音又是誰呀?王延興忍不住偏過頭去看……

睜開眼睛一看,發現自己怎麼靠着柱子,坐在迴廊裡了?不是已經回到院子了嗎?剛剛又做夢了嗎?

而一旁叫着大哥兒的,卻正是劉伴興。

“某這是怎麼啦?”王延興揉了揉太陽穴。

“大哥兒從內院出來之後,說有點累,便在這裡稍事歇息。結果,大哥兒你又睡着了。”劉伴興走過去,去扶着王延興,“剛剛聽到大哥兒在叫道長,是又做夢了嗎?”

“嗯……應該是把。”原來是一場夢啊,王延興搭着劉伴興的手,站了起來。

“啪……”他剛一起身,就聽到身後一樣東西掉落下來。

回首看去,竟然是一把劍!看劍的樣式,竟然就是呂岩背上的那一把。抓住劍柄,噌地一聲,將劍拔出來少許,見劍身竟然閃着黃色的寒光。

王延興心中一顫:這,到底是真是假?

劉伴興卻是一臉驚奇:“剛纔還沒見這裡有劍呢!”

王延興苦笑道:“這劍啊……是一個道長所贈。”

一提到道長,突然想起,確實還有一個道士需要見。

又是道士……自己跟道士是結了緣嗎?

第十三章 第一滴血(第三更)第三十五章 採兒升官(第一更)第三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四更)第二百一十二章 堅城難下第九十章 美人獻策第十六章 封州劉隱(第一更)第八十七章 死要面子第一百零九章 南詔晚鐘第十八章 大收成(第一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鄭氏末日第六十四章 染指百越第十二章 新的抉擇(第三更)第四十一章 鋼臂弩第二十七章 新式快船(第一更)第一百零五章 兵陷絕地第三十八章 寧死不降第六十七章 棉紡織場第九十一章 生死兩難第六章 草還丹第七十五章 圍追堵截第十一章 求教第一百八十五章 親臨靶場第二百章 李振勸進第三十一章 儋州賽歌(第三更)第二章 瞞天過海第九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六十七章 天朝戰記第十三章 廣州亂局第三十一章 鴻門宴(第二更)第七十五章 文題武鬥第三十七章 設立錢莊第二百一十章 前敵會議第九章 謀奪寶安第三十二章 望江樓(第三更)第二百二十一章 說降蘇州第四十八章 世交之後第四十章 可鍛鑄鐵第二十七章 新式快船(第一更)第一百三十章 得封高官第四十二章 分別圖之第五十七章 不良帥第一十七章 章家有難第三十章 一夜暫歇第三章 東窗事發第四十六章 有買有賣第二十二章 被逐離家第二十一章 斷後疑雲第五十四章 垂死反撲第五十二章 五島揚威第六十四章 豐收季節第九十三章 雛兒將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洪水猛獸第五十章 假戲真做第七十五章 文題武鬥第二十九章 分別圖之第二百二十章 小生馮道第一百零一章 飲鴆止渴第一百零四章 蹊蹺設伏第十五章 血色黃昏(第一更)第一百六十章 進軍長安第一百八十六章 新炮妙用第七章 北去海州第六十四章 海鹽販子第五十九章 廣州漩渦第一百九十二章 南下難題第十九章 水力第五十九章 誘餌(第二更)第四十三章 合營第五十八章 南詔國運第一百七十三章 百般阻撓第三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四更)第七十二章 蒙藹送信第十七章 同路人(第三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問策劉隱第八十八章 久候來客第一百五十八章 悲喜兩難第七十六章 寶庫之謎第二百二十六章 行程變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河之隔第六十七章 李藐勸降第一章 初入水寨第一百九十一章 分化之策第五十一章 盧琚殞命第五十章 品茶第一百四十二章 外通藩鎮第三十六章 何去何從第一十八章 中風之症第七十五章 文題武鬥第五十章 朝令夕改第九十七章 不修口德第四十九章 計將安出第一十二章 他鄉故知第四十九章 重陽見禮第九十四章 血洗驩州第二百零四章 是戰是和第一百零五章 兵陷絕地第六十二章 團結力量(第五更)第九十七章 不修口德第六十八章 晴天霹靂第四十章 老道獻寶(第一更)
第十三章 第一滴血(第三更)第三十五章 採兒升官(第一更)第三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四更)第二百一十二章 堅城難下第九十章 美人獻策第十六章 封州劉隱(第一更)第八十七章 死要面子第一百零九章 南詔晚鐘第十八章 大收成(第一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鄭氏末日第六十四章 染指百越第十二章 新的抉擇(第三更)第四十一章 鋼臂弩第二十七章 新式快船(第一更)第一百零五章 兵陷絕地第三十八章 寧死不降第六十七章 棉紡織場第九十一章 生死兩難第六章 草還丹第七十五章 圍追堵截第十一章 求教第一百八十五章 親臨靶場第二百章 李振勸進第三十一章 儋州賽歌(第三更)第二章 瞞天過海第九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六十七章 天朝戰記第十三章 廣州亂局第三十一章 鴻門宴(第二更)第七十五章 文題武鬥第三十七章 設立錢莊第二百一十章 前敵會議第九章 謀奪寶安第三十二章 望江樓(第三更)第二百二十一章 說降蘇州第四十八章 世交之後第四十章 可鍛鑄鐵第二十七章 新式快船(第一更)第一百三十章 得封高官第四十二章 分別圖之第五十七章 不良帥第一十七章 章家有難第三十章 一夜暫歇第三章 東窗事發第四十六章 有買有賣第二十二章 被逐離家第二十一章 斷後疑雲第五十四章 垂死反撲第五十二章 五島揚威第六十四章 豐收季節第九十三章 雛兒將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洪水猛獸第五十章 假戲真做第七十五章 文題武鬥第二十九章 分別圖之第二百二十章 小生馮道第一百零一章 飲鴆止渴第一百零四章 蹊蹺設伏第十五章 血色黃昏(第一更)第一百六十章 進軍長安第一百八十六章 新炮妙用第七章 北去海州第六十四章 海鹽販子第五十九章 廣州漩渦第一百九十二章 南下難題第十九章 水力第五十九章 誘餌(第二更)第四十三章 合營第五十八章 南詔國運第一百七十三章 百般阻撓第三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四更)第七十二章 蒙藹送信第十七章 同路人(第三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問策劉隱第八十八章 久候來客第一百五十八章 悲喜兩難第七十六章 寶庫之謎第二百二十六章 行程變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河之隔第六十七章 李藐勸降第一章 初入水寨第一百九十一章 分化之策第五十一章 盧琚殞命第五十章 品茶第一百四十二章 外通藩鎮第三十六章 何去何從第一十八章 中風之症第七十五章 文題武鬥第五十章 朝令夕改第九十七章 不修口德第四十九章 計將安出第一十二章 他鄉故知第四十九章 重陽見禮第九十四章 血洗驩州第二百零四章 是戰是和第一百零五章 兵陷絕地第六十二章 團結力量(第五更)第九十七章 不修口德第六十八章 晴天霹靂第四十章 老道獻寶(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