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得封高官

大唐天子李曄,手中拿起手中的南詔玉璽,細細地看了又看,心裡一陣激動:這可是平滅了一個國家啊!此等大事,從大唐建國後開始算起,也次數不多的!

若是在以往,那足以讓天子詔告天下,祭祀太廟……那是真正的大事!

然而,當他看到手中的這枚玉璽上面,刻着的八個字時,他突然想到了李唐的傳國寶璽……

大唐的傳國玉璽可不是跟南詔的玉璽,可不是一個級別的東西……

就玉的材質來說,也許南詔國璽所用的翠玉更好,可大唐的傳國寶璽,卻是以先秦時,楚國重寶和氏璧爲原料,李斯手書,秦始皇下令所刻。

一方寶璽,經歷了秦、兩漢、魏、兩晉、南朝、隋……常達千年的傳續,是真正的傳國寶璽!

而寶璽上面的字,也正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不用說,南詔人也是想着,用最好的玉,造一塊,可以用來傳遞國運的寶璽。然而,這塊寶璽,現在卻落在了李曄之手。

不得不說,南詔人的這個夢,破碎得有點可笑。

然而,李曄想到的,卻是,大唐天子所掌控的傳國玉璽,不也是從前朝手中所得?

而他更進一步想到的,卻是,也許不用多久,自己手中的傳國玉璽,也要被別人握在手中把玩了吧……

想到這裡,他不禁手上一陣發抖,而那枚玉璽,也掉落了下去……

啪……一聲清脆的聲音傳來,玉璽砸在了地上。

所有人都在想,壞了,玉的質地太脆,只怕是被磕壞了。這玉璽纔到長安,第一天就被砸碎了,兆頭可不太好啊!

然而,他們卻不知道,這翠玉,卻不是中原產的藍田玉,也不是西域產的和田玉,而是後世所稱的翡翠,是此前蒲甘國挖出來的,一種質地非常結實的硬玉。

而玉璽又是一個實心的一坨,這般掉下去,在地上滾了幾下,然後再撿起來,竟然一點事都沒有。

李溪見狀,連忙躬身拜倒:“陛下!此玉璽摔而不碎,實乃是上天的預示:大唐國運堅實啊!”

李曄失手將玉璽掉落,也以爲這玉璽就算是不被摔得四分五裂,那也是要磕掉幾塊去,誰想,竟然一點傷痕都沒出現,不由得,便信了李溪的言辭,大喜道:“那王延興爲朕立下如此大功,該如何封賞?”

如何封賞?韋昭度和李溪在心中都是一陣無語,這賞就算了,現在天子連飯錢都缺,拿什麼去賞……不過封倒是可以商量商量。

韋昭度道:“王使君爲天子立下大功,理應封賞,不如,就進其爲西南諸道行營都統,中書令,封隴西郡王?”

西南諸道行營都統、中書令、隴西郡王……李曄唸了念幾個頭銜,這可都是極爲重要的官職啊!若是以往,豈會這般隨便就封出去?可這兩年,這等封賞,已經見怪不怪了,便隨口應道:“準!”然後又不禁嘆息一聲,“王卿滿門忠良,只可惜,遠了一些……”

從李曄有感而發的語氣中,可以看得出來,他是真心有此想法。

可若是王延興聽到天子這般評價自己,卻不知道會不會笑掉大牙?現在大唐最大的軍閥,可就是王延興了!

只不過,王延興掌握了各地的實權,卻沒有去動天子所認可的官員。

比如,江西團練使的名字還是鍾傳,湖南軍節度使,也掛着馬殷的名字,另外,廣州還有一個清海軍節度使李知柔,當然,福建的威武軍節度使是王潮,跟王延興也不是同一個人不是?

在天子看來,王延興的地盤,也就是安南三州和剛剛打下來的南詔罷了。而安南窮困,南詔新奪,其兵力定然是不能遠離……

有這種種遺憾,而不能拿來教訓李茂貞,自然是可惜了。

韋昭度聽到天子的話語,自然能猜到天子的心意,他拱手道:“天子若是覺得他太遠了些,何不再封他一州?讓他靠長安近一些?”

шωш▪ttka n▪c○

李曄一聽,大受啓發:“韋卿所言極是!確實應當如此!”不過,說完,又泛起了難,這長安周遭,哪裡還有哪一州可以封給王延興?關內的,大多被李茂貞佔了,而關外的,則大多被朱溫和李克用所瓜分。

見天子面露難色,韋昭度,壓低聲音,開始說起悄悄話來……

這宰相跟天子的悄悄話,雖然聲音小,可其內容,卻絕對小不了。所以,當他們在說的時候,他們身邊的內侍們,已經在豎起耳朵,一個字一個字地聽着,一個字一個字都沒有漏過……

當然,他們所談論的主人公,也就是即將要被加封高官的王延興,此刻,卻在寶安,帶着口罩子,帶着幾個人,守着幾個燒杯,眼睛都不眨地盯着。

燒杯裡面,下面是沉着一層流動的水銀,在杯子裡滾來滾去,象是荷葉上露珠一般,很是好看……當然,汞蒸氣可是有毒的,這美麗的東西,可不太友好。

然後,再倒進去一小半杯淡黃色的刺鼻的液體……若是後世的中學生們剛從化學實驗課下課的話,肯定對這氣味十分熟悉:硝酸,而且是濃硝酸!當然,以王延興現在的手段來製得的硝酸,就算是濃硝酸,也濃度有限。

當硝酸和水銀混合在一起之後,便開始攪拌……攪拌……

硝酸和水銀會發生反應,生產硝酸汞。

等裡面的水銀漸漸消失後,再往裡面加入酒精……

這個酒精的純度倒是還可以,當然,這是用釀造酒精提純後製的。若是在後世,拿這種酒精來做試驗,那是要被罵成敗家子的。

可王延興手裡,也只有這種酒精可以用。

當酒精跟伴着硝酸汞的硝酸溶液混合後,再繼續攪拌、攪拌、攪拌……

其實王延興也不知道要攪多久,總之,要攪得足夠久、足夠久。

等他手都攪酸了,然後,再拍拍腦袋,覺得,應該差不多了,便讓人拿去做低溫低壓蒸餾。

等液體全都幹了之後,一些灰撲撲的象細沙子一樣的小顆粒,出現在了衆人的面前……

第一百六十八章 祖孫閒聊第八十章 追敵失蹤第六十五章 偶遇佳人第三十八章 寒士之心第十四章 切入點第四十六章 隴西郡王(第四更)第一百八十章 仿製難題第九十四章 嫁妝幾何第二百零五章 北伐前夕第九章 謀奪寶安第一百章 路遇軍寨第一章 一線天機(第三更)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賞之下第一十四章 帳中奪權第五十二章 五島揚威第二十章 生如夏花第九十四章 血洗驩州第二章 血色抉擇第八十一章 借你一物第二十七章 炮車(第三更)第六章 急變第八十九章 高舉義旗第一百九十七章 兵指梁州第三十三章 新年致辭第一百五十四章 反覆爭奪第九章 實事求是第七十六章 語出害人第八十一章 狼窩虎穴第八十四章 重述官職第五十四章 秀兒心計第四十五章 明暗鬥第一百五十五章 被迫南逃第八十二章 不自量力第二十章 海闊天空(第三更)第一十五章 小溪場第十三章 廣州亂局第一十八章 後路恐失第一百一十四章 寶庫疑雲第一百八十二章 立軍令狀第四十二章 分別圖之第七十五章 文題武鬥第二百二十二章 技術進步第四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五十三章 狼窩虎穴(第一更)第六十八章 晴天霹靂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二十二章 又見紫微(第二更)第一百零六章 心存僥倖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中測繪第一百五十八章 悲喜兩難第二十章 勿忘初心(第三更)第三十四章 全年收成第九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二百零五章 北伐前夕第二十二章 被逐離家第二十一章 技術擴散第一百二十五章 月黑風高第七十三章 算是識字第二十三章 煮硝棚(第三更)第一百八十五章 親臨靶場第七十六章 利令智昏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中測繪第三章 內外隔絕第十六章 土人之災第七十章 美味佳餚第二十四章 精鹽(第四更)第二十三章 杜二回家第二十五章 草市第八章 屯門駐兵第二百零四章 是戰是和第一百七十三章 百般阻撓第六十六章 血腥之路第四十七章 交易流程第五十六章 一語驚人第一章 偶遇知己第八十一章 狼窩虎穴第四十七章 編戶齊民第四十三章 合營第一十四章 屠幺露陷第二百一十二章 堅城難下第二十八章 解散私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坐地升官第六十八章 歹毒之策第二章 血色抉擇第二十章 勿忘初心(第三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吏治之道第二十六章 國民經濟第一百一十章 鄭氏孤兒第十三章 獻醜藏拙第九十八章 另闢蹊徑第八十三章 鄭府論戰第九章 錦囊妙計第八章 屯門駐兵第六十章 密謀貢品第四十四章 提議表決第五十章 朝令夕改第六十三章 歧路亡羊第一十五章 父子相爭第五十八章 南詔國運第六十三章 暗藏深意
第一百六十八章 祖孫閒聊第八十章 追敵失蹤第六十五章 偶遇佳人第三十八章 寒士之心第十四章 切入點第四十六章 隴西郡王(第四更)第一百八十章 仿製難題第九十四章 嫁妝幾何第二百零五章 北伐前夕第九章 謀奪寶安第一百章 路遇軍寨第一章 一線天機(第三更)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賞之下第一十四章 帳中奪權第五十二章 五島揚威第二十章 生如夏花第九十四章 血洗驩州第二章 血色抉擇第八十一章 借你一物第二十七章 炮車(第三更)第六章 急變第八十九章 高舉義旗第一百九十七章 兵指梁州第三十三章 新年致辭第一百五十四章 反覆爭奪第九章 實事求是第七十六章 語出害人第八十一章 狼窩虎穴第八十四章 重述官職第五十四章 秀兒心計第四十五章 明暗鬥第一百五十五章 被迫南逃第八十二章 不自量力第二十章 海闊天空(第三更)第一十五章 小溪場第十三章 廣州亂局第一十八章 後路恐失第一百一十四章 寶庫疑雲第一百八十二章 立軍令狀第四十二章 分別圖之第七十五章 文題武鬥第二百二十二章 技術進步第四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五十三章 狼窩虎穴(第一更)第六十八章 晴天霹靂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二十二章 又見紫微(第二更)第一百零六章 心存僥倖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中測繪第一百五十八章 悲喜兩難第二十章 勿忘初心(第三更)第三十四章 全年收成第九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二百零五章 北伐前夕第二十二章 被逐離家第二十一章 技術擴散第一百二十五章 月黑風高第七十三章 算是識字第二十三章 煮硝棚(第三更)第一百八十五章 親臨靶場第七十六章 利令智昏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中測繪第三章 內外隔絕第十六章 土人之災第七十章 美味佳餚第二十四章 精鹽(第四更)第二十三章 杜二回家第二十五章 草市第八章 屯門駐兵第二百零四章 是戰是和第一百七十三章 百般阻撓第六十六章 血腥之路第四十七章 交易流程第五十六章 一語驚人第一章 偶遇知己第八十一章 狼窩虎穴第四十七章 編戶齊民第四十三章 合營第一十四章 屠幺露陷第二百一十二章 堅城難下第二十八章 解散私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坐地升官第六十八章 歹毒之策第二章 血色抉擇第二十章 勿忘初心(第三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吏治之道第二十六章 國民經濟第一百一十章 鄭氏孤兒第十三章 獻醜藏拙第九十八章 另闢蹊徑第八十三章 鄭府論戰第九章 錦囊妙計第八章 屯門駐兵第六十章 密謀貢品第四十四章 提議表決第五十章 朝令夕改第六十三章 歧路亡羊第一十五章 父子相爭第五十八章 南詔國運第六十三章 暗藏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