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實戰 (1)

三月二日,新鄭。

近日縣城內的氣氛有些緊張,河南布政司通報,有一股小小的闖匪正向這裡流竄,人數大約五、六萬,根據一貫的經驗,這意味着闖賊的實際人數大約在七、八千左右。這麼小的一支流寇,新鄭官府並不認爲有實際威脅,從人數上看他們屬於闖王李自成戰鬥部隊的可能性都很小,大約只是一支剛剛從洛陽離開的流民隊伍。

不過,新鄭縣令還是號召縉紳捐款,並組織了更多的徵糧隊和徵丁隊,雖然這隊闖賊不會有什麼戰鬥力,但新鄭官員都知道他們現在就處於火上口上。經過去歲的橫徵暴斂,百姓已經到了造反的臨界點,所以即使是闖王東進的謠言,也可能會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

守夜的門子老李,百無聊賴看着門口的火炬出神,寒風把這些守夜人都逼到了門洞裡。老李已經很困了,他只有豎着耳朵,期盼着更夫報時聲的傳來,老李羨慕地看着呼呼大睡的同伴,在心裡寬慰着:“很快就輪到我去了。”

突然,一隻手毫無徵兆地捂住老李的嘴,同時一把明晃晃的匕首勒在了老李的脖子上,嚴厲的低語聲從耳邊傳來:“我不想殺人,不要折騰。”似乎是爲了強化這句話的說服力,那聲音略一停頓後補充道:“我們不是山賊,我們是闖賊。”

這句話中蘊含着的威懾力和意味讓老李放棄了抵抗,他看見又是幾個人躡手躡腳地走入門洞中,把老李的門子同伴們一一制服於睡夢中。

等幾個明軍守門人都就擒後,老李背後的那隻手鬆開了,放在他脖子上的匕首也消失不見,隨即老李感到有人在他肩頭輕輕一把將他推向縮在牆角邊的同伴們:“兄弟,別逞英雄,別爲狗官賣命。”

老李一聲不吭地走到其他幾個明軍身邊蹲下,回過頭,接着火炬的光亮,他認出襲擊自己的人就是兩天前押送幾輛大車入城的鏢師,現在圍在這些俘虜身邊的是跟着他一起進城的夥計,當時老李他們還狠狠地敲了這個鏢師五兩銀子。當時這個鏢師臉上又心疼又無可奈何的表情老李現在仍記憶猶新,讓他不禁有些緊張起來,身後的一個“夥計”把老李三下五除二地綁起來。

對到目前爲止的行動,許平很滿意,城上的人沒有被驚動,接下來需要將城門神不知、鬼不覺地打開。新鄭是從剛剛從大周山躍出的闖軍第一座要攻打的縣城,許平認爲完全不必強攻,定下了利用官府麻痹大意偷開城門的計策。

當時許平環顧左右,發覺自己沒有得力的部下能夠承擔混入城中的任務,黑保一自不必提,無論是餘深河、沈雲衝,還是顧夢留這樣的新軍軍官,隨即應變的能力都還沒有經歷過考驗。許平擔心他們萬一露出馬腳,不但會白白折損得力干將,更會影響自己的計策。至於許平親自帶十個人進城,部下當然極力反對,但經過事先的幾次演習後,許平信心十足,最後仍決定親自入城。

留下幾個人監視俘虜,許平就讓剩下的人去開城門,這時他聽見一聲低語傳來:“好漢。”

許平轉頭看去,剛纔那個被他親手製住的明軍正蹲在地上仰起頭,看向自己,小聲說道:“這位好漢,門不能這麼開,會鬧出很大動靜的。”

“有勞掛懷。”許平微笑着說道,這時他的手下已經開始下門閂,這幾個被專門挑選出來的闖軍,在整個開門的過程幾乎沒有發出任何響動。

沉重的城門被靜悄悄地打開,許平拔劍在手,目光從周圍十個部下身上一一掃過——他們也都做好了戰鬥的準備。許平點點頭,立刻有一個人跳到門邊,把早就準備好的響箭向漆黑的夜幕中射出。

於此同時,老李看到那個“鏢師”轉過身,衝着他們這幾個明軍俘虜笑道,“諸位莫要多事,我不欲多有殺傷。”言語間充滿了自信。

隨着那記響箭發出,老李立刻聽到頭頂上傳來一陣響動,接着就有嚴厲的喝問聲傳來。

老李看到那個年輕鏢師和他的手下一聲不吭地分頭站好,已經擺出一個小小的防禦陣勢,他們武器上的寒光刺得老李一陣心悸。

城樓上的喝問聲變得更加嚴厲,老李看到幾個敵人還是毫無回答的意思,做出一副死守門洞的姿態,他突然把心一橫,大叫道:“自己人的事!”

聽到這聲叫喊後,許平掃了那個發出喊叫的明軍士兵一眼,仍穩穩地握着手中的劍,準備迎接守軍的逆襲。

上面又是一聲問話,而那個明軍則發出了一聲大罵。

“這個變化挺有意思的。”許平在心裡想到,他沒有堵那些明軍的嘴,是想靠他們的嘴喊出“闖賊殺進城了”之類的話,許平覺得從熟人口中聽到這個消息,比自己大聲報出家門對守軍更有震撼效果;他同樣還想利用這些俘虜來勸守軍爲了自己的性命放下武器;而自己的虛實,許平覺得就算俘虜喊,對方慌亂之間也未必在意,而且自己一夥兒全躲在這個小門洞裡,如果守軍有心本也瞞不住。

這時急促的馬蹄聲已經在黑夜中響起,城樓上傳來的語氣也變得越發不善,那個答話的明軍俘虜索性坐倒在地,背靠在牆上罵罵咧咧地喊着回答:“外面的都是成大人的兄弟,姓王的你有種就攔一個試試!”

許平不知道俘虜口中的成大人是誰,也不知道在樓上叫罵的軍官是誰,不過顯然那個軍官比這個俘虜的地位要高很多,現在他的口氣已經不再像一開始那麼慌亂,而是夾雜着憤怒和吃驚。這個軍官一邊大罵守門的人竟敢爲了走私夜開城門,一邊揚言他一定會將此事上報,在這個軍官喝令手下下城攔人、捉贓的時候,遲樹德已經一馬當先衝到許平面前:“大將軍安好?”

由於比預料的損失還要小,十分高興的許平先是衝遲樹德輕喝一聲:“圍着我幹什麼?還不快去抓狗官。”

接着,許平衝那個明軍俘虜鼓勵性地笑了一笑,蜂擁下樓來拿人的明軍,在見到涌入城門的騎兵後無不目瞪口呆,城樓上也終於爆發出一片大亂:“闖賊啊!”

“坐者免死!”

許平才一開頭,幾個明軍俘虜——不僅僅只是那一個了,就和其他闖軍士兵齊聲吆喝起來。

遲樹德活捉新鄭縣令李朝霖,城內官兵民丁非叛即降。

城內百姓戶戶緊閉大門,在衝着街道的門前放着一個香案,許平見狀就下令近衛營主力不要入城,都在城外休息。在縣衙大堂見到遲樹得後,許平第一句話就問道:“遲兄弟,傷亡如何?”

“傷了兩個弟兄,”遲樹得道:“衝進縣衙時有一個弟兄被狗官養的狗咬傷了,還有一個跳牆時把腿摔斷了。”

幾個守門的兵丁被帶來見許平,他們都被鬆綁,自稱已經欠餉十個月,所以聽說闖營大軍殺來時,不願再爲朝廷喪命,而縣令組織的團丁也沒有進行任何抵抗,看到闖軍入城就自行回家或者乾脆加入到許平這邊。數日來,四鄉哄傳有百萬闖軍前來,兵丁們希望許平看在新鄭不抵抗的情況下不要洗城,許平聞言就下令抄沒縣令的家財給兵丁發餉,再在新鄭縣城上懸掛起“殺一人如殺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的橫幅。

闖營的一貫政策就是追贓助餉,許平自然仍奉行這一命令。闖軍規定:凡是城內的官宦人家、有舉人功名的人,家財一律抄沒。

“從戶籍上看,新鄭縣應該有兩萬男丁,”參謀向許平報告道:“可去年秋收時,全縣只剩下了二百六十七個男丁。”

根據最新的考成法,新鄭縣令需要保證交納九成的稅賦,因此他給每個留下沒有逃荒的人定下了一百七十兩銀子的稅額,如果交不起稅,就拆他的屋、扒他的祖墳、賣他妻兒最後二百六十七名因爲家境比較富裕,自以爲能夠交納上常例而沒有逃荒的人中,存活者不過二十二人。

現在,縣衙外面還是一排排的站籠,那些逃荒者回家過年後,新鄭縣令一反歷年新年不算舊歲帳的傳統,把這些人統統抓來逼稅——因爲他也知道,明年逃荒必然比今年更嚴重,恐怕一家都不會留下。

“讓他們的家人把死者都認回去吧,每戶給五兩燒埋銀子。”從縣令家裡抄出一萬兩銀子的細軟,許平怕部下們忘記,補充道:“那些絕戶了的,讓近衛營動手,給他們修墳,那些祖墳被挖開的,我們給掩上、重新立碑。”

以流民爲主力的闖營攻城能力非常差,每次官兵據城死守時都會給闖營造成重大傷亡,按照慣例,接下來的一步就是拆毀新鄭的城牆。此外闖營的政策還包括把庫房的銀子盡數搬走,儲存的糧食分一半給百姓,另外一半則充足軍糧。

但是許平這次有不同的打算,他沒有下令拆城也沒有下令搬糧。黑保一對此頗有疑慮,擔心闖營軍隊一走新鄭就會又重回到明廷治下。許平對此不以爲然:“我上萬軍隊就在不遠,他們哪裡有這個膽子?”

“可是等到朝廷大軍一來”

“黑兄弟,我此番入開封府界,就是要守土不失,若是朝廷大軍前來我們也要與其交戰。”許平不打算拆城牆也是爲了安定人心。以往拆除城牆後,商隊畏懼盜賊就不敢在城內停留,城內的商販也會離開縣城前往更安全的地方。李自成給的命令是不許向農民徵糧,可不是不許徵稅。眼下河南大亂,商隊很多都給土匪保護費以求平安。許平把幾個打開城門的頭目找來,沒讓他們加入闖軍,而是留在縣城內保護城牆,如果有商隊想停留在牆內就收集一些銀錢。

許平下命令的時候,遲樹得沒有和他爭論,不過等幾個頭目離開後,他們又開始表達不滿,總之就是讓外人控制縣城,闖營未必能得到多少好處。但如果他們做壞事的話,又會讓闖營蒙羞。最後一條就是,闖營一向是要發糧給周圍饑民的。

“你們說的我都想過了,所以我要留人做新鄭縣令。”

第307章 鞠躬盡瘁 (1)第259章 志向 (1)第40章 疑雲 (1)第339章 交易第317章 失敗 (1)第176章 啓蒙 (1)第481章 曲終 (2)第322章 功高 (1)第268章 賭博 (2)第330章 反應第545章 口實 (2)第73章 山口第50章 條例 (3)第310章 等待 (2)第163章 總結 (2)第277章 朝堂 (2)第375章 東征第238章 矛盾 (1)第383章 忻州 (1)第161章 善後 (2)第133章 爭奪 (2)第583章 開始 (2)第449章 軍校第212章 譁變 (1)第534章 換帥 (1)第319章 決鬥 (1)第540章 缺口 (1)第48章 條例 (1)第16章 轉折 (1)第225章 戰俘 (2)第175章 新政 (2)第324章 天平 (1)第361章 剿匪第335章 對話第512章 家書 (1)第94章 救民 (2)第578章 淮安 (2)第180章 司獄 (1)第134章 回憶 (1)第425章 渡江第26章 遺物 (1)第572章 返京 (1)第31章 乾孃 (2)第44章 迷惑 (1)第359章 追擊第415章 治國第475章 逆流第377章 攤牌 (2)第557章 亂麻 (2)第94章 救民 (2)第39章 邀請 (2)第473章 輪迴 (1)第549章 批判 (2)第566章 論述 (1)第520章 架空 (1)第484章 叛徒 (1)第177章 啓蒙 (2)第101章 鷹營 (1)第458章 風氣第348章 撈費第25章 世子 (2)第338章 勸降第354章 帝國第113章 借兵 (1)第70章 意外 (2)第339章 交易第533章 落馬 (2)第405章 召見第99章 募兵 (1)第303章 保守 (1)第306章 進步 (2)第563章 黨務 (2)第555章 退縮 (2)第299章 拐點 (1)第281章 近戰 (2)第52章 將門 (2)第351章 末世第397章 拉鋸第83章 脫身 (2)第3章 自薦 (1)第24章 世子 (1)第61章 撫民 (1)第331章 重逢 (1)第199章 僵持 (2)第328章 誤判 (1)第350章 遣散第172章 基業 (1)第176章 啓蒙 (1)第559章 上院 (2)第360章 守夜第132章 爭奪 (1)第552章 勾心 (1)第118章 交易 (2)第393章 靜坐第505章 道義 (2)第236章 潛流 (1)第541章 缺口 (2)第163章 總結 (2)第235章 前路 (2)第209章 大勢 (2)
第307章 鞠躬盡瘁 (1)第259章 志向 (1)第40章 疑雲 (1)第339章 交易第317章 失敗 (1)第176章 啓蒙 (1)第481章 曲終 (2)第322章 功高 (1)第268章 賭博 (2)第330章 反應第545章 口實 (2)第73章 山口第50章 條例 (3)第310章 等待 (2)第163章 總結 (2)第277章 朝堂 (2)第375章 東征第238章 矛盾 (1)第383章 忻州 (1)第161章 善後 (2)第133章 爭奪 (2)第583章 開始 (2)第449章 軍校第212章 譁變 (1)第534章 換帥 (1)第319章 決鬥 (1)第540章 缺口 (1)第48章 條例 (1)第16章 轉折 (1)第225章 戰俘 (2)第175章 新政 (2)第324章 天平 (1)第361章 剿匪第335章 對話第512章 家書 (1)第94章 救民 (2)第578章 淮安 (2)第180章 司獄 (1)第134章 回憶 (1)第425章 渡江第26章 遺物 (1)第572章 返京 (1)第31章 乾孃 (2)第44章 迷惑 (1)第359章 追擊第415章 治國第475章 逆流第377章 攤牌 (2)第557章 亂麻 (2)第94章 救民 (2)第39章 邀請 (2)第473章 輪迴 (1)第549章 批判 (2)第566章 論述 (1)第520章 架空 (1)第484章 叛徒 (1)第177章 啓蒙 (2)第101章 鷹營 (1)第458章 風氣第348章 撈費第25章 世子 (2)第338章 勸降第354章 帝國第113章 借兵 (1)第70章 意外 (2)第339章 交易第533章 落馬 (2)第405章 召見第99章 募兵 (1)第303章 保守 (1)第306章 進步 (2)第563章 黨務 (2)第555章 退縮 (2)第299章 拐點 (1)第281章 近戰 (2)第52章 將門 (2)第351章 末世第397章 拉鋸第83章 脫身 (2)第3章 自薦 (1)第24章 世子 (1)第61章 撫民 (1)第331章 重逢 (1)第199章 僵持 (2)第328章 誤判 (1)第350章 遣散第172章 基業 (1)第176章 啓蒙 (1)第559章 上院 (2)第360章 守夜第132章 爭奪 (1)第552章 勾心 (1)第118章 交易 (2)第393章 靜坐第505章 道義 (2)第236章 潛流 (1)第541章 缺口 (2)第163章 總結 (2)第235章 前路 (2)第209章 大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