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啓蒙 (2)

“有一個穿綢緞的人,因爲家境富裕、樂善好施,還常常賙濟布衣之輩,在這些站起來反抗兇徒的布衣之衆裡,還有人曾受過他的恩惠,”顧炎武問道:“若許將軍剛好是這羣布衣的首領,會把這個善人也一起打倒麼?”

“當然不會。”許平大聲說道。

“假如許將軍一個沒留神,許將軍一個手下衝過去把這個人善人打倒,許將軍會制止麼?若是許將軍的這個手下將善人打死,許將軍會懲罰他麼?”

“當然。”許平幾乎又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那麼,假如這個穿綢緞的人沒有做過任何善事,但也沒有毆打過許將軍的手下,他有很多糧食,而許將軍的手下很餓;他有很多的衣服,而許將軍的手下很冷;有一個人是許將軍的好友,甚至救過許將軍的命,他把那個無辜者殺了,分了他的家財。那麼許將軍會懲罰你的恩人,爲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鳴冤,保護他的遺族麼?”顧炎武問道:“許將軍不要急着回答,請許將軍務必真的把自己設想在這個地位上,認真地想一想,然後再回答這個問題。”

許平沉默了很久還是沒有回答,顧炎武又追問道:“許將軍,你會爲無辜者揮淚斬馬謖麼?”

“顧先生這個問題難倒我了”

“那好,”顧炎武飛快地說道:“那我換一個問題,假如許將軍不是這羣布衣之衆的首領,首領另有其人,當許將軍終於和兄弟們把持棍行兇的惡徒打倒後,領頭者指着旁邊一個同樣穿着綢緞的人大喊:‘兄弟們啊,他也是我們仇人一夥的啊’,而許將軍知道他其實是個無辜的人,那麼許將軍會攔住首領,並勸兄弟們放過這個無辜者麼?”

“當然。”許平又一次能夠流利地與顧炎武對答。

“當許將軍攔在這個無辜者和兄弟們之間時,看到昔日同生共死的兄弟們投來懷疑的目光,曾經的救命恩人痛心疾首地質問許將軍:‘你爲什麼要背叛兄弟們?’,而首領則把一把刀塞在許將軍手裡,說;‘你去砍第一刀,這樣我們還當你是兄弟。’。站在許將軍面前的,都是同生共死過的兄弟,許將軍背後的那個人,只是一個素不相識的無辜者。”顧炎武追問道:“許將軍會怎麼辦?”

很久沒能聽到許平回答,顧炎武再次逼問道:“許將軍會去砍第一刀麼?”

“我想”剛纔許平回憶起山東的往事,他輕輕搖頭:“我想我不會一錯再錯,我不會動手的。”

顧炎武盯着許平的臉看了一會兒,嘆道:“知易行難,許將軍說的真是輕巧啊。中流之鯽,身不由己,雖然不知道日後許將軍在驚濤駭浪之前到底會如何行事,但今天許將軍心裡的這絲仁愛之念,就是我們二人來河南的理由了。”

“顧先生高義,”許平長出一口氣,感到額頭上已經滲出汗水:“在下還從未見過有士人如此評價賊寇。”

“許將軍過獎了,我們是聖人門生,不是甘爲****爪牙的法家信徒,”顧炎武擺擺手:“我們士人生活優裕,平時無須勞作還可以泛舟江湖,而農人一年四季不得閒,一輩子也不識得一個字。我們士人寫的文章可以流傳後代,哪怕只是關於風花雪月,而農人能留下只有血汗,就是被迫揭竿而起時,留下的多半也不過是一聲吶喊。但他們便是不識字、不會寫文章、不深明大義,他們也是我們的同胞兄弟而不是蠻夷野獸。便是黃巢之亂那樣的海內浩劫,我想知道的也是:到底是什麼樣的罪孽惡行,把我們膽小怕事的兄弟變成了食人禽獸。”

明白這兩人不是做着白衣卿相的大夢來投奔闖營的後,許平問道:“那兩位想在河南做什麼呢?”

“許將軍,你可懂得畫?”一直在旁聽的夏完淳突然問道。

許平連連搖頭:“在下一竅不通。”

“哦,那便長話短說吧。”夏完淳也開始講故事:“有一個畫師善作魚蝦,其筆下之蝦,必用八筆而成,極具靈動曼妙之姿,觀者無不大愛之,師門無出其右者,正所謂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成名之後他離開師門開宗授徒,其弟子雖衆,但畫蝦時無論賢愚皆用八筆而成。若干年後,出了一個少年人,以九筆作一蝦,別有一番滋味,可找到同門長輩怒叱:九筆成蝦,可謂蝦乎?因其標新立異而羣起攻之,以致逐出師門,若許將軍是這位名家,若是深愛這位後生晚輩之才,會解散宗門,驅逐徒衆麼?”

許平反問道:“夏先生是在寬解在下麼?”

夏完淳不答,只是微笑着又問了一遍:“許將軍會解散苦心建立的宗門,遣散徒衆以追回那位少年麼?”

許平冷冷答道:“不會。”

“好!”夏完淳拍手笑道:“這位少年離開師門後,發奮努力,以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師門固步自封、人才竭厥,終於有一天這位少年成爲一代宗師,聲勢之盛更在師門之上,可謂揚眉吐氣也。但就在此時,宗門下一個新入弟子頗有才情,以十筆成一蝦,徒衆羣起攻之:十筆成蝦,可謂蝦乎?將其逐出師門,以捍道統。敢問許將軍若是這位新宗主的話,回憶往昔,會離解宗門、遣散徒衆,以追新秀之心麼?”

許平再次啞口無言。

“積重難返,治亂循環,非一國之獨有,這就是我們來河南許將軍這裡的用意。”夏完淳和顧炎武都是東林人士,東林的浮沉給他們的感觸都非常的深:“晚生和黃候有過一面之緣,在京師也待了些時日,以我之見,黃候已經深陷其中、難以自拔。今日河南的許將軍就好似昔日在長生島的黃候,內憂外患、步步艱辛,故能上下一心,銳意進取。不過治亂循環,無人能逃。許將軍異日若是能更進一步,黃候今天遇到的問題,我猜許將軍一樣也少不了。”

許平擡手一禮:“願夏先生有以教我,不勝感激。”

“我教不了許將軍,因爲我不知道如何擺脫治亂循環,這就是爲什麼我的書第三卷寫不出來,”可夏完淳堅信這是可以避免的,他和顧炎武約定不但現在隱姓埋名,將來也要功成身退不貪慕富貴:“這也是我們爲什麼要來河南,我們希望能找到跳出治亂循環之路,這條路我們聖人門生已經找了好幾千年了。這不但對中華大有利,對許將軍、對闖營也是有利的,我們若是找不到的話,許將軍的這支軍隊,爾主李自成的基業,終歸逃不出治亂循環,總有天也會化爲飛灰。”

許平站起身:“兩位當世鴻儒,在下自愧不如。”

顧炎武道:“許將軍不必如此。明道救世、開太平大同,是我們的職責而不關你們武人的事,許將軍你只要盡好武人的本份便很好了。”

“在下敢請顧先生賜教。”

“因爲聖人名教宣揚民貴君輕、天子一爵,子弟門生探求事世救民之路,所以想驅使黔首如羣羊的****要坑我們的同門,要燒我們的書籍,要用儒皮法骨來惑亂名教,要用八股之法來禁錮名教。”顧炎武道:“請許將軍握緊手中的劍,今天,保護河南黎庶,保衛歸德新政;異日若爾主李自成能更進一步的話,請許將軍保衛天下蒼生,保衛聖人名教。”

許平雙手抱拳向着顧炎武一躬倒地:“謹受命。”——

筆者按:明末啓蒙思想已經出現,這是建立在儒學長期發展的基礎上,比如顧炎武先生的:國家興衰,自有其君臣肉食者謀之,中華天下之事,匹夫有責。明末先賢已經能夠開始把民族、人民、國家和皇帝、朝廷區分開。

筆者以爲,雖然蒙元時期將儒生貶爲第九等,但和滿清不同,終元一代對思想的摧殘並不徹底,詩詞之中腥臊、夷狄時常可見,而蒙元的統治者對此的反應也和滿清大不相同,稱這種表達亡國之恨的情緒“豈不容於堂堂天朝?”。

筆者以爲,經歷元代亡國被辱的磨礪,加上明代三百年優養士風,假如歷史再稍稍多一點時間,儒學的思想啓蒙就會大發展,這不是西方舶來品,而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思想、我們的啓蒙運動。

歷史當然沒有如果,可是架空小說就是在問“如果那麼”,筆者以爲,穿越者的舶來品思想(同時是時代和文化兩個方面的舶來品)的刺激下,儒學領導的啓蒙運動一定會席捲中國。本書中寫的啓蒙運動很可能不符合諸位的設想,因爲這只是筆者的幻想推演——歷史沒有給顧炎武先生他們這個機會,所以她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筆者很茫然。這是筆者想象中的儒家啓蒙運動,筆者盡力想描繪出她令人沉醉的美麗,只是限於能力但她一定會非常美麗,如果讀者有什麼缺憾,那一定不是她沒有,而是筆者忘記寫了、或者寫錯了。

第114章 借兵 (2)第247章 爭鬥 (2)第344章 前驅 (1)第336章 政治 (1)第161章 善後 (2)第442章 監督第314章 犧牲 (2)第308章 鞠躬盡瘁 (2)第290章 旁觀 (2)第311章 責任 (1)第401章 勸降 (1)第481章 曲終 (2)第471章 孿生第3章 自薦 (1)第407章 蘭臺第136章 退兵 (1)第290章 旁觀 (2)第519章 假像 (2)第132章 爭奪 (1)第444章 結黨第525章 界限 (2)第518章 假像 (1)第256章 弱點 (2)第468章 諮詢第469章 拆臺第528章 戰機 (1)第469章 拆臺第156章 頹勢 (1)第455章 選戰(下)第428章 自保 (1)第573章 返京 (2)第430章 主人第434章 糊塗 (2)第230章 補充 (1)第550章 走私 (1)第369章 退意 (1)第60章 腐蝕 (2)第584章 開始 (3)第116章 閱兵 (2)第538章 逃竄 (1)第330章 反應第505章 道義 (2)第50章 條例 (3)第395章 黑騎第419章 名臣第309章 等待 (1)第165章 轉變 (2)第322章 功高 (1)第153章 針對 (2)第483章 訴苦第457章 班師第561章 組閣 (2)第302章 覆滅 (2)第333章 追擊第407章 蘭臺第562章 黨務 (1)第567章 論述 (2)第213章 譁變 (2)第336章 政治 (1)第531章 纏鬥 (2)第399章 懸念第325章 天平 (2)第129章 修正 (1)第328章 誤判 (1)第98章 兵權 (2)第422章 杭州第365章 遭遇第349章 危機第193章 消耗 (1)第434章 糊塗 (2)第363章 影響第536章 攔截 (1)第369章 退意 (1)第318章 失敗 (2)第551章 走私 (2)第51章 將門 (1)第166章 奔波 (1)第280章 近戰 (1)第386章 民心 (1)第122章 政務 (2)第424章 養士第89章 破軍 (2)第94章 救民 (2)第50章 條例 (3)第101章 鷹營 (1)第564章 突擊 (1)第506章 協議 (1)第136章 退兵 (1)第579章 退位 (1)第490章 競爭第16章 轉折 (1)第228章 交換 (1)第450章 承諾第304章 保守 (2)第377章 攤牌 (2)第282章 應對 (1)第253章 軍法 (2)第451章 期望第49章 條例 (2)第294章 紕漏 (2)
第114章 借兵 (2)第247章 爭鬥 (2)第344章 前驅 (1)第336章 政治 (1)第161章 善後 (2)第442章 監督第314章 犧牲 (2)第308章 鞠躬盡瘁 (2)第290章 旁觀 (2)第311章 責任 (1)第401章 勸降 (1)第481章 曲終 (2)第471章 孿生第3章 自薦 (1)第407章 蘭臺第136章 退兵 (1)第290章 旁觀 (2)第519章 假像 (2)第132章 爭奪 (1)第444章 結黨第525章 界限 (2)第518章 假像 (1)第256章 弱點 (2)第468章 諮詢第469章 拆臺第528章 戰機 (1)第469章 拆臺第156章 頹勢 (1)第455章 選戰(下)第428章 自保 (1)第573章 返京 (2)第430章 主人第434章 糊塗 (2)第230章 補充 (1)第550章 走私 (1)第369章 退意 (1)第60章 腐蝕 (2)第584章 開始 (3)第116章 閱兵 (2)第538章 逃竄 (1)第330章 反應第505章 道義 (2)第50章 條例 (3)第395章 黑騎第419章 名臣第309章 等待 (1)第165章 轉變 (2)第322章 功高 (1)第153章 針對 (2)第483章 訴苦第457章 班師第561章 組閣 (2)第302章 覆滅 (2)第333章 追擊第407章 蘭臺第562章 黨務 (1)第567章 論述 (2)第213章 譁變 (2)第336章 政治 (1)第531章 纏鬥 (2)第399章 懸念第325章 天平 (2)第129章 修正 (1)第328章 誤判 (1)第98章 兵權 (2)第422章 杭州第365章 遭遇第349章 危機第193章 消耗 (1)第434章 糊塗 (2)第363章 影響第536章 攔截 (1)第369章 退意 (1)第318章 失敗 (2)第551章 走私 (2)第51章 將門 (1)第166章 奔波 (1)第280章 近戰 (1)第386章 民心 (1)第122章 政務 (2)第424章 養士第89章 破軍 (2)第94章 救民 (2)第50章 條例 (3)第101章 鷹營 (1)第564章 突擊 (1)第506章 協議 (1)第136章 退兵 (1)第579章 退位 (1)第490章 競爭第16章 轉折 (1)第228章 交換 (1)第450章 承諾第304章 保守 (2)第377章 攤牌 (2)第282章 應對 (1)第253章 軍法 (2)第451章 期望第49章 條例 (2)第294章 紕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