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大公子還是大公主

公主城一直過的是魯年,遵循的是魯地的禮俗。姜姬就在金秋節和新年前主持舉行了兩次神女祭,這也是專屬於她的節日。

但今年不止魯地百姓參加祭祀,解縣與新縣兩地的百姓也都早在聽說神女祭要舉辦前就舉家攜口的趕來了,他們都獻上了厚厚的祭禮——全是糧食。

由於姜姬本人的“愛好”,龔香在造“神女”這一神像的時候就把五穀和男女定爲祭祀的主要內容,同樣也是最受神女喜愛的祭品。

主要的祭器也只有鼎這一樣,巨鼎烹食,就是祭祀最重要的環節了。

獻上的五穀會在祭祀中一直不停往鼎中添加,供信衆取食;男女就是相親、求愛、求子大會,哪怕五旬老人,滿頭華髮,也會在當日充做少年,在祭祀中唱情歌,追求年輕的少女。

將要成親或已經成親的男男女女也會在祭祀上對神女像祈禱,祈求夫妻恩愛,早生貴子,子孫綿長等等。

商人祈求財源廣進;農民祈求五穀豐收;哪怕是手工業者也來祈求手藝精進。

姜姬就從姜旦送來的信中聽說今年在魯國的金秋節上,神女廟裡有數百名鐵匠獻上精製的刀劍槍矛,祈求來年手藝能更加精熟,打鐵的爐子爐火能更加精純,他們打鐵時千萬不要出現爐子倒塌或爐火熄滅這樣的事。

魯國現在除了商人云集,木匠和鐵匠都多了不少。其中從鄭地和魏地逃來的匠工最多。

鄭地因爲鄭王的緣故,王權旁落,各城今年連貢稅都有點拖延了,鄭太后在王宮中對着丁強哭述,丁強就寫信回來稟告姜旦,姜旦也寫在了給她的信中。

龔香的信裡也提到了鄭國的事,不過他說的是鄭國各城雖然對鄭王和鄭太后有些怠慢了,但對魯王卻非常尊崇:他們今年就送了不少東西給魯國。

而且非常簡單的,直接送到了魯國佔去的鄭國新城中。

現在鄭國新城中也大半都開始遵從魯俗了,學魯字,從魯律,遵王令,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了。

有相當多的鄭人離開了新城,但同時也有許多鄭人往新城遷。新城現在已經再次擴大了。

鄭太后還提了一件事,想替鄭王求娶姜旦的女兒。

姜旦寫在信裡,順便把他現在有幾個孩子都給寫了一遍。鄭後春花目前只有一子,但春花太“賢惠”,替姜旦收了不少美女,姜旦就又有了三女一子。

姜旦本身不願意給這些孩子名份,他覺得自己讓春花生下一個王子已經有點對不起姜揚了,其餘的孩子都不賜姓,在宮中居住就可以了。

龔香也覺得這樣好。

但鄭太后一點都不介意這些“公主”不姓姜,直言她的兒子粗鄙,能得姜氏賜女就足以告慰祖先了。

龔香特意拿去問姜旦:你要不要嫁個女兒過去啊?

姜旦想都不想就拒絕了:孤嫁個女兒過去,那不是要承認她的身份了嗎?那國中不更要亂了?不嫁,女兒孤自己養,日後尋一貌美忠厚之人嫁了就行了。

龔香就對姜姬說,大王成熟了,可當一面。

魯地事事都進行的很順利,但也有點停滯下來了。她在的時候,一門心思收服各地世家。她不在了,龔香對其他城池沒什麼興趣,姜旦也沒什麼野心,魯國其他地方的世家難得的有了一點喘息的機會。

姜姬把這件事記下,她總覺得這是龔香故意放縱的。

公主城今年最有名的東西就是“河谷糧”了。商人們追捧河谷糧,姜姬也命人在公主城附近開墾良田進行試種,所以今年就出現了谷穂的花紋。

衣服上、器具上,甚至小兒、女子會用胭脂畫在臉上。河谷糧已經傳得有些神奇了,有說它能治病的,也有說它能保佑家人的,還有說它能開智、能令女子生子等等。

不過河谷糧的穀粒大,百姓們倒是都很願意去種種看。

姜姬和三寶的屋裡沒有免俗,新年早上起來,她就在自己的屋裡看到一碟精挑細選的河谷糧,金燦燦的,飽滿得很。

侍人們笑着說:“討個好彩頭。”

她到三寶屋裡,也看到了同樣的一碟河谷糧。

三寶早晨起來吃飯,一碗熱騰騰的蒸米飯就擺在她面前。

三寶指着它說:“好吃!”

除了米飯之外,三寶還喜歡吃細麪條。

細麪條盛在甕裡,還有點燙。侍人把麪條挑出來盛給三寶,吃米飯時她會掉飯粒,吃麪條卻會咬斷後閉着嘴嚼,這種奇特的“分別”讓她研究過很長時間,還特意問三寶爲什麼對面條如此“不同”——你吃米飯時就不能也閉着嘴嚼,別張着嘴掉飯嗎?!

三寶用“媽媽是傻子”的語氣說:“當然因爲麪條帶湯啊!”

姜姬:“……”

原來她覺得帶湯的會漏出來湯,所以一定要把嘴閉上。米飯沒湯,可以隨便吃!

關於家裡的飲食習慣,姜武對米飯和麪條都不喜歡,他只喜歡餅,他覺得餅夠大。“一小碗一小碗的,吃着太費事。”他說。

姜姬:“我還想看一下三寶這個習慣是不是跟你學的呢。”

姜武倒覺得這肯定是像她,“你從小毛病就多。”

姜姬:“……”

別仗着以前養過她就污衊她!她以前纔沒三寶這樣的毛病呢!

用過早飯,姜武披掛着,姜姬乘車,帶三寶出去“巡遊”。也就是向整個公主城的人展示,他們這一家三口就是公主城的主人了。

公主城現在相當的“和平”。周圍其他城市影響不到他們,不管他們是缺糧也好,缺丁也罷,手都伸不到公主城來。

公主城的百姓們對“公主”的認同感也在日漸加深。從魯國跟出來的百姓一開始就對姜姬這個“公主”的認同感遠勝於對魯國或魯王的;後面涌入的百姓也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變得更認同公主城而不是外面的世界了。

一開始他們都不習慣公主城中沒有“世家”。哪怕是解縣和新縣的百姓逃到公主城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找世家依附。

可公主城在王姻的建設下,只有官衙,沒有世家府邸。他沒給自己造一座“王家”,當然也沒給後繼官員留下造府邸的位置。

如果說城中最大的府邸是哪一家,那就是位於正中的摘星宮了。

王姻走後又換了兩輪人了,先有段小情,後有衛始,三人用同一個官衙辦公。公事辦完,走到後面就是居住之所,雖然也是前廊後院,但這畢竟不是“家”。

百姓們想自薦爲奴都找不到門。他們到了官衙後,有人問他們到公主城要以何爲營生?從商?作匠?種地?

百姓原本是幹什麼的,照舊還幹什麼就行了。

如果原來讀過書就更好了!衙中更缺抄寫的人呢!如果學富五車也更好了,去學府當個教授吧!

沒有庇護讓人不安,可依律而行後,發現就算不投身也能安穩度日,所謂的“庇護”也沒那麼重要了。

哪怕是一心想出人頭地的窮士子,在公主城也不缺出人頭地的機會啊。他們到官衙去自薦一番,大部分都能當個小官。當然,幹了一段時間後,因罪獲刑的人也不少。

可惜殺得再多,自薦的人只會更多。

當官太容易,讓他們都顧不上害怕官衙門前那被血浸黑的地面了。

不過總得來說,公主城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進入了良性的循環。

這讓姜姬能有更多的閒情逸志去觀察周圍的城池。

姜武騎馬護持在姜姬車駕旁,他們一路走來,百姓們無不對着姜姬的車駕叩首。

如果是皇帝,可能還不至於。但她既是公主,也是“神女”。公主城裡的百姓已經快和魯國百姓樣,對她是“神女”的事深信不疑了。

姜姬把三寶抱到車轅上,讓她看一看外面的人。

三寶很少出門,過年這幾天她每次坐車出來看到車旁的人山人海時,眼睛都瞪得特別圓,特別大,像受驚的貓一樣。

她摟着姜姬的脖子,小聲問她:“那些都是人嗎?”

“都是人。”姜姬笑着說,“你看,他們是不是跟我們長的一樣?有手有腳,兩隻眼睛,一個嘴巴。”

三寶的手臂都不自覺的收緊了,“怎麼有這麼多人啊。”

姜姬:“天下的人更多呢。”

三寶好奇起來:“有多少啊?”

姜姬:“比現在這些要多上百倍,千倍,萬倍。”

三寶覺得那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她已經開始學數數了,數到四就跳到六,逢到六再跳回四,就是數不到五。

“那是多少啊!”她張着嘴說,都能看到她的小喉嚨了。

姜姬:“那回去後,你幫娘算算好不好?”

三寶搖頭:“我數不完的!”

姜姬:“你可以把數字加起來,不用一個個數,這樣快得多啊!”

姜武走在旁邊,聽她教孩子。這讓他想起以前她好像也這麼教過他。

公主城的百姓都知道,公主有一個孩子。這個孩子當然就是公主城的下一任主人了。他們在祈福的時候,都會祈求公主和這個孩子平安健康。

他們稱三寶爲“大公子”或“大公主”。

姜姬第一次聽到“大公主”的稱呼時問侍人,“外面的人知道三寶是女孩子了?”從外表上應該認不出來的啊。

侍人去打聽了,回來說不是這樣,只是百姓們的兩種叫法。一種是認爲姜姬是公主,那她生的第一個孩子就該叫“大公主”。所以大公主的叫法比“大公子”更早。

後來才又叫起了“大公子”,因爲看到了三寶的穿着打扮。

姜姬:“……”還是她的錯。

百姓倒是從沒打聽過三寶的“父親”是誰,他們只知道生下三寶的是姜姬,是“神女”,“公主”。好像從一開始,他們就自然而然的把“父親”給排除掉了。

衛始對她感嘆,“因爲這是您的城。百姓從開始認識的就是您。”一開始就沒有另一個“男人”出現,站在她身邊。這座城從上到下,都只知道一個主人,那就是她。所以“男主人”這個人就理所當然的消失了。

他以爲公主會再藏三寶一陣子,不會這麼早讓人知道她。

“現在已經可以了。”姜姬說,“我要給萬應城一個機會來找我啊。”

與此同時,黎青河得到了兩個消息,說的是同一件事。

跟白哥一起來的一個人,在這麼久之後纔來找他,對他說他是花萬里的部將,花萬里如今就在不遠處魯國公主的公主城中“保護小公子”。

黎青河:“……小公子?”

部將意味深長地看着他:“正是小公子。”

黎青河:“……這是說,花大將軍並非逃匿?”

部將表示你怎麼能懷疑我們大將軍的忠心呢?大將軍不是逃走了,也不是被暗殺了,他只是去保護小公子了。小公子哪裡來的?那座城中,可是有一個魯國公主啊!

另一個消息是他留在公主城的眼線說的。眼線說,今年魯國公主新年出來與民同樂,與她同車的有一個小孩子,年約三歲,人稱“大公子”。

黎青河震驚之後,立刻把白哥“請”來了,逼問他知不知道魯國公主偷偷生下了陛下的長子?!

白哥沉着道:“當然知道。”反問他:“你是怎麼知道的?”黎青河大怒:“你既然知道……爲什麼不早告訴我?”

白哥讓他淡定,平靜一點,表示不用緊張,他不是已經讓他送了黎氏女過去了嗎?這已經是“示好”了。

黎青河還是很生氣,“我黎氏與徐公相交多年,言聽計從,此等大事,徐公怎能瞞我?”之前讓他們圍公主城是怎麼回事?

這不等於是得罪了未來的皇帝和太后嗎?

白哥臭不要臉的說:“我既然來了,本來也是要告訴你的,只是時機未到……既然你已經知道了,那就該明白徐公的良苦用心。”

黎青河聽不懂!

白哥語重心長地說:“你既然與公主城如此之近,何時纔打算去面見公主與小公子呢?”

黎青河恍然大悟。

白哥繼續忽悠:“當然是越快越好!”

第106章 暗流第766章 好久不見第80章 早晨第96章 八點半三更第351章 賺錢第14章 魯王?第156章 種第212章 取第270章 “大王”第130章 起火第8章 玉郎第643章 這一章該叫讓我看着你掉進坑裡第179章 鉺第508章 新路新人第450章 擒“兇”第89章 寶愛第92章 潛逃第666章 姜陶第672章 新氣象第473章 爲何,爲何第41章 王歸第238章 遊子歸家第416章 黃豆第620章第297章 入城第123章 回宮第542章 大雪壓青松第465章 愛子第563章 魏王心事第627章 大公子還是大公主第21章 間隙第363章 侍郎第496章 相見第117章 兄弟第569章 萬應城第25章 龔氏第727章 裙下之臣第50章 茉娘第114章 挑撥第254章 人心如弦第181章 淚第471章 自取其禍第425章 愛第379章 好大王、壞大王第230章 憂國第210章 信仰第354章 索糧第651章 讓人傾倒的美人第358章 鄭王無糧第243章 忠誠與否第132章 姐妹相易第420章 庸才第49章 追求第268章 星隕月升第631章 12點前!第420章 庸才第301章 秋季第211章 聖誕快樂第613章 陷入困境第303章 分歧第772章 與民休息第690章 新人第476章 縱使當面不相識第589章 怨婦花萬里第97章 燕使第538章 決定本章內容先保密,就不劇透了第473章 爲何,爲何第691章 新友舊人第194章 遇見與離開第24章 狼窩第442章 路在何方?第554章 虎威將軍第644章 “自由”第144章 進第580章 同謀第601章 忠臣和良心第640章 父不慈,子愈孝第518章 我的愛人第473章 爲何,爲何第182章 生死第534章 相見第764章 一嬌嬌兒第586章 安安^^第527章 要官第558章 見爹第554章 虎威將軍第619章 白哥挖坑第639章 士人與君子第566章 第 566 章第722章 瘋人第423章 喜上加“喜”第199章 商第143章 入第268章 星隕月升第91章 八點半再更一章第698章 大魚第587章 送上門來第379章 好大王、壞大王第563章 魏王心事第86章 屠豚
第106章 暗流第766章 好久不見第80章 早晨第96章 八點半三更第351章 賺錢第14章 魯王?第156章 種第212章 取第270章 “大王”第130章 起火第8章 玉郎第643章 這一章該叫讓我看着你掉進坑裡第179章 鉺第508章 新路新人第450章 擒“兇”第89章 寶愛第92章 潛逃第666章 姜陶第672章 新氣象第473章 爲何,爲何第41章 王歸第238章 遊子歸家第416章 黃豆第620章第297章 入城第123章 回宮第542章 大雪壓青松第465章 愛子第563章 魏王心事第627章 大公子還是大公主第21章 間隙第363章 侍郎第496章 相見第117章 兄弟第569章 萬應城第25章 龔氏第727章 裙下之臣第50章 茉娘第114章 挑撥第254章 人心如弦第181章 淚第471章 自取其禍第425章 愛第379章 好大王、壞大王第230章 憂國第210章 信仰第354章 索糧第651章 讓人傾倒的美人第358章 鄭王無糧第243章 忠誠與否第132章 姐妹相易第420章 庸才第49章 追求第268章 星隕月升第631章 12點前!第420章 庸才第301章 秋季第211章 聖誕快樂第613章 陷入困境第303章 分歧第772章 與民休息第690章 新人第476章 縱使當面不相識第589章 怨婦花萬里第97章 燕使第538章 決定本章內容先保密,就不劇透了第473章 爲何,爲何第691章 新友舊人第194章 遇見與離開第24章 狼窩第442章 路在何方?第554章 虎威將軍第644章 “自由”第144章 進第580章 同謀第601章 忠臣和良心第640章 父不慈,子愈孝第518章 我的愛人第473章 爲何,爲何第182章 生死第534章 相見第764章 一嬌嬌兒第586章 安安^^第527章 要官第558章 見爹第554章 虎威將軍第619章 白哥挖坑第639章 士人與君子第566章 第 566 章第722章 瘋人第423章 喜上加“喜”第199章 商第143章 入第268章 星隕月升第91章 八點半再更一章第698章 大魚第587章 送上門來第379章 好大王、壞大王第563章 魏王心事第86章 屠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