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鏖戰(十二)

後方的機場、橋樑、補給基地接二連三的遭襲,有效地打擊和遲滯了日軍的行動,自然也令飯田祥二郎在惱怒的同時也意識到狼之隊的進攻已經迫在眉睫。因此,他一方面命令後方的部隊加強對滲透的狼之隊進行圍剿的力度和規模,一方面命令前線部隊加快進攻的準備工作。屋漏基本上永遠都會趕上連夜雨。被他寄予厚望的仰光方向趕來的三個師的援兵終於抵達東枝,日軍側後的漏洞暫時得以彌補,這讓飯田祥二郎懸着的心稍稍安定了一些。但是很快他就得到了另一個令他難以相信的消息,剛剛在金三角地區協同狼之隊第107師殲滅十餘萬日泰聯軍的第110師,並未進行休整,而是堅持隨同增援的第109師一同返回滾欣至景坎一線。其實,如果此時飯田祥二郎知道美國援助的飛機,已經隨同第一批援助物資抵達中國西南小城芒市,那麼他的心或許就該徹底涼了。

委座在美國人的重壓之下,無力阻止狼之隊重新啓用當年設在芒市的野戰機場。而陳兵在滇緬邊境和狼之隊身後,有心殺敵無力迴天的****將士們,更願意看到狼之隊如何在緬甸狂毆日本鬼子。尤其是當他們聽到狼之隊在金三角地區,奇蹟般的殲滅十餘萬日泰聯軍之後,對狼之隊的崇敬之情更加溢於言表。從芒市至南坎的公路上甚至出現了僞裝成民用車輛之後,主動幫助狼之隊運輸的****運輸車隊的身影。那些派駐在軍隊中的中統,對此也樂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一無所知。如果已經還都南京的委座知道此情此景,真不知道他老人家該作何感想。

民族、國家這些抽象的概念,往往在外敵當前的時候,更容易凸顯出來,並迅速外化爲具體的行動。經過數年的抗戰,在廣大****弟兄中,尤其是那些曾經和鬼子們進行過殊死搏鬥過的隊伍之中,這種樸素的民族感情更加熾烈。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軍官以及對鬼子有刻骨仇恨的基層官兵,雖然難以違抗委座的軍令,不得不投身於內戰之中,但是不論從哪個角度說,此刻正在孤身和日本鬼子浴血搏殺的狼之隊都不應該算是黨國的敵人。他們密切關注着這支孤軍奮戰的部隊,並被這支孤軍的每一次勝利而鼓舞着,在內心深處更爲這支英勇的軍隊進行默默的祈禱和祝福。因此,沿途的****怎麼能放過這次難得的機會呢?他們對狼之隊的軍事行動,不僅大開方便之門,甚至還趁機將自己軍隊的補給偷偷向狼之隊輸送。他們不能親自上陣殺敵,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對新時代的抗倭英雄的敬意和支持。

****對狼之隊的秘密支持,遠遠超出了飯田祥二郎的預計和想象。在他的心中,委座對所謂的狼之隊必然極盡干擾破壞。因爲,華僑軍隊的行爲已經清晰的表明他們已經背離了中央政府。按照委座喊叫的“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訓示,委座即便暫時不具備消滅華僑軍隊的能力,但是對於這隻孤懸海外的軍隊還是應該能夠“有所作爲”。尤其是在戴師長的第200師“反水”之後,委座基本上已經將曾經和狼之隊有過合作經歷的軍隊,全部調離雲南。從這點就可以看出委座的心跡。然而,飯田祥二郎最終還是遺忘了一點,那就是***在任何時候都遠遠高於政治分歧。中國發生大規模的內戰,只能在日本鬼子被趕跑之後纔有可能上演。在內地已經具備了內戰的外部條件和環境,而在遙遠的西南邊垂,面對來自日本軍隊、隨時都可能到來的巨大威脅,內戰的衝動被共同的敵人和威脅所抑制。如果狼之隊一旦垮了,那麼這些駐紮在他們背後的****就將直面威脅。你是願意有人在你前面擋着呢還是願意自己衝上去呢?所以,即使從最務實最卑劣的想法出發,****在邊境地區大的局勢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之前,也絕不可能爲難狼之隊。

狼之隊的補給工作就在這樣的良好氛圍中開始恢復正常,郎朗那一顆始終懸着的心總算安定了下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在此消彼長之間迅速接近,並反向拉開了距離。美國人爲了能夠最大化的控制和影響狼之隊乃至華僑軍的行動和決策走向,改變了援助方式。一改過去只提供武器物資援助的模式,變爲直接派員參加的方式。也就是由美國人監督物資的使用和撥發,在技術兵種尤其是空軍方面直接由美國人指揮控制。在與美國的戰略和利益相吻合的具體戰役中,由太平洋戰區司令官授權之後,空軍才服從華僑軍的指揮。本來按照美國人的最初想法,想把這種模式拓展到全部在華的援助項目,但是,對於美國人的花招華僑軍隊自然瞭然於胸洞若觀火。在李華雄的強硬堅持下,美國人只得作罷。李華雄知道,現在華僑軍在事實上已經成爲美國在西太平洋沿岸唯一一個盟友,美國人在亞洲乃至整個太平洋戰場都離不開華僑軍的通力合作。在這種情況之下,山姆大叔不得不忍受一點點委屈。就像他們對俄國人做的那樣。

當然,李華雄也明白當前華僑軍的力量還不能和北極熊相提並論,因此,李華雄也做出了相應的讓步,同意今後美國援助中以政府名義的援助採用美國人設定的方式,而對於以美洪集團爲代表的民間援助排除在外,另外美國政府不得限制民間援助的規模,並且爲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此外,李華雄要求美國擴大對特區的經濟技術援助和經濟合作的規模。對於這點,精於商業運作和善於把握機會的美感國人自然樂於接受。美國人和英國人的不同之處在於,相對殖民掠奪來說,他們更願意在強大的武力威懾之下,用政治、經濟、文化等非武力的因素來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和影響力,從而爲資本尋找更爲廣闊的利潤空間。當然,這並不妨礙他們在某些時候毫不猶豫的對不合自己心意、不聽話的國家和夥伴動粗,但是總體來說,他們希望能夠用不同於英國這類老殖民帝國的方式,重新領導或者說統治世界。這一方面源於英美兩國不同的歷史傳統,更源於美國人對未來世界格局和發展趨勢的敏銳判斷。對美國國家戰略和國家哲學的認識,甚至比這個時候的絕大多數美國人更清晰更明瞭的特區精英們,就如同一個武林高手那樣準確地拿捏住了美國的罩門,因此,能夠佔據較爲有利的地位收放自如。

獲得了補給保障的狼之隊,就如同虎入高山龍歸大海一樣,陡然間恢復了活力。進攻開始的大幕猛然掀開。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位於臘戍前線的鬼子們突然被出現在自己視野裡的42式坦克龐大的身影所震驚。曾經對這種龐然大物略有耳聞的日本鬼子終於在這一刻見到了真佛。沒錯,有“陸地之虎”美稱的第六坦克師到了。李琳琳同志率領的第六坦克師第11旅第21團,有幸成爲第一批抵達戰場的裝甲部隊。與他合成“三叉戟”的團參謀長馬超、副團長譚銳峰同志也同時抵達。虎狼之師再次重裝上陣,給雙方都帶來前所未有的豪氣和興奮。“三叉戟”此行不僅要和同伴一起協同狼之隊作戰,而且還有一項特殊的任務,就是幫助狼之隊組建裝甲部隊,使之真正成爲一支可以獨立執行大規模作戰任務的合成化作戰部隊。爲此,特區不僅運來了第六坦克師和42式坦克,還爲狼之隊運來了美國支援的首批120輛M4謝爾曼坦克和從個裝甲師抽調骨幹,迅速壯大狼之隊的裝甲力量。此外,加入狼之隊的還有美國第5307步兵團和第十四航空隊,也就是著名的陳納德的飛虎隊。

美國第5307步兵團是由三千餘名訓練有素的志願人員組成的美國專業叢林戰特種部隊,代號加拉哈特部隊,指揮官梅麗爾准將。當然這支所謂的叢林戰特種部隊並非現代意義上的“特種部隊”。本來他們正在趕來印度的途中,卻遇到了中國駐印軍因印度和國內局勢變化而撤回以及新絲路阻斷的情況,因此,臨時在伊朗上岸。經過中國華僑軍和史迪威緊急磋商,該部隊直接派往中緬前線,加入狼之隊的作戰序列。隨同,加拉哈雷部隊和飛虎隊一同前來的自然還有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史迪威將軍。不過,他並不是以中國戰區參謀長的身份而來,而是以顧問的身份前來。他的職權被限定在指揮美隊協助狼之隊作戰的範圍之內。雖然權限很低,但是倔強的史迪威將軍,依然懷着對狼之隊的巨大信任和對復仇的怒火欣然赴任。

受到美國人冷遇的委座,對此心中有數不出的憤怒和苦澀,不過,爲了他的“宏圖偉業”,他默默承受了這一切。他相信,只要自己趁這個千載良機統一中國,消除紅色革命對民國的威脅,美國政府會別無選擇的重新和自己握手。而史迪威也早已厭倦了委座和國民政府的反覆和拖沓,他這名名存實亡的參謀長,還不如和他心目中真正的中國精銳合作,把日本鬼子架在自己頭上的屈辱加倍還給他們。

郎朗對史迪威和美國人的到來,表示了最大誠意的歡迎。他並不過分擔心美國人在合作中會出什麼幺蛾子。還是那句話,實力代表一切。美國人既然能夠不顧老夥伴英國人的反對,堅決支持狼之隊從日本鬼子背後下手,就不會橫生枝節。這從是地位的身份變化就可見一斑。果然,當郎朗把狼之隊的作戰計劃通報給是史迪威之後,他除了從純軍事角度提出幾個質疑和具有建設性的建議之外,並沒有提出別的意見,並且在得到李傑的滿意答覆之後,就積極置身於戰前的準備之中。郎朗對這名不諳政事的美人,心中始終都有一種好感。不管出於怎樣的國家戰略考量,他和陳納德以及所謂的美國志願軍一樣,都在事實上真誠的幫助中國的對抗日本鬼子,爲中國的民族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僅從這一點上,他們就應該得到所有中國熱鬧的尊重和敬仰。

坦克的履帶捲起的塵土和冒出的青煙,籠罩在戰場上空。現代工業文明的結晶無情的碾碎了古老叢林的矜持和神秘。被同時碾碎的還有骯髒可恥的侵略者賣國者的神經和。窮人乍富般的日本鬼子,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在和一個比他們強大的多的工業文明對抗。從美國西海岸到中國東北,再到西南邊垂,美國人憑藉着自己強大的令人恐懼的工業能力,爲中國人迅速運來前線繼續的人員、物資和裝備。而幾乎近在咫尺的帝國皇軍依然在海上或者岸線附近徘徊。

飯田祥二郎在審時度勢之後,終於無奈的決定向曼德勒方向主動收縮防線,企圖縮短與援兵的物理和心理距離。但是他的對手狼之隊,那麼如此輕易的就讓他實現自己的戰役構想呢?集結在滾欣一線的狼之隊第109、第110和第200師,在成功頂住日緬聯軍發動的進攻並得到後方重組的補給之後,開始向薩爾溫江西岸重鎮東枝和壘固方向發動迅猛的進攻,威脅而曼德勒的側後。

第370章 內訌第26章 東線(三)第270章 孤城(十一)第217章 諸馬(三)第439章 分治(四)第347章 出兵(三)第258章 登陸(一)第97章 大戰(二)第2章 圍追(二)第331章 南進(七)第150章 天空(四)第280章 爆發(一)第40章 報復第402章 迴歸(二十二)第192章 攻防(四)第26章 東線(三)第324章 家園(三)第278章 “意外”(一)第397章 迴歸(十七)第454章 終結(六)第448章 刺痛(六)第21章 狸貓(二)第429章 南方(十)第271章 孤城(十二)第36章 爭鬥(一)第311章 交易第436章 分治(一)第71章 呼吸(九)第203章 攻防(十五)第381章 迴歸(一)第63章 呼吸(一)第104章 大戰(九)第368章 難題第141章 虎狼(一)第454章 終結(六)第162章 綢繆(九)第205章 攻防(十七)第222章 無奈(一)第173章 衝突(五)第216章 諸馬(二)第341章 南進(十七)第252章 戰端(一)第338章 南進(十四)第424章 南方(五)第100章 大戰(五)第106章 大戰(十) (2)第402章 迴歸(二十二)第185章 反攻(五)第354章 鏖戰(七)第444章 刺痛(二)第50章 黃雀第232章 西進(五)第294章 殺戮(十二)第378章 謀定(三) (2)第198章 攻防(十)第223章 無奈(二)第404章 迴歸(二十四)第343章 波瀾(一)第418章 準備(九)第362章 鏖戰(十五)第80章 呼吸(十八)第287章 殺戮(五)第238章 遠征(二)第103章 大戰(八)第359章 鏖戰(十二)第416章 準備(七)第221章 諸馬(七)第414章 準備(五)第356章 鏖戰(九)第197章 攻防(九)第212章 策對(二)第230章 西進(三)第45章 援兵第152章 名聲(二)第370章 內訌第121章 圍獵(三)第394章 迴歸(十四)第325章 南進(一)第386章 迴歸(六)第174章 衝突(七)第358章 鏖戰(十一)第194章 攻防(六)第394章 迴歸(十四)第106章 大戰(十) (2)第437章 分治(二)第167章 綢繆(十四)第28章 東線(五)第40章 報復第205章 攻防(十七)第207章 攻防(十九)第107章 大戰(十二)第48章 脫殼第226章 無奈(四)第378章 謀定(三) (2)第423章 南方(四)第97章 大戰(二)第414章 準備(五)第457章 終結(九)第335章 南進(十一)第340章 南進(十六)
第370章 內訌第26章 東線(三)第270章 孤城(十一)第217章 諸馬(三)第439章 分治(四)第347章 出兵(三)第258章 登陸(一)第97章 大戰(二)第2章 圍追(二)第331章 南進(七)第150章 天空(四)第280章 爆發(一)第40章 報復第402章 迴歸(二十二)第192章 攻防(四)第26章 東線(三)第324章 家園(三)第278章 “意外”(一)第397章 迴歸(十七)第454章 終結(六)第448章 刺痛(六)第21章 狸貓(二)第429章 南方(十)第271章 孤城(十二)第36章 爭鬥(一)第311章 交易第436章 分治(一)第71章 呼吸(九)第203章 攻防(十五)第381章 迴歸(一)第63章 呼吸(一)第104章 大戰(九)第368章 難題第141章 虎狼(一)第454章 終結(六)第162章 綢繆(九)第205章 攻防(十七)第222章 無奈(一)第173章 衝突(五)第216章 諸馬(二)第341章 南進(十七)第252章 戰端(一)第338章 南進(十四)第424章 南方(五)第100章 大戰(五)第106章 大戰(十) (2)第402章 迴歸(二十二)第185章 反攻(五)第354章 鏖戰(七)第444章 刺痛(二)第50章 黃雀第232章 西進(五)第294章 殺戮(十二)第378章 謀定(三) (2)第198章 攻防(十)第223章 無奈(二)第404章 迴歸(二十四)第343章 波瀾(一)第418章 準備(九)第362章 鏖戰(十五)第80章 呼吸(十八)第287章 殺戮(五)第238章 遠征(二)第103章 大戰(八)第359章 鏖戰(十二)第416章 準備(七)第221章 諸馬(七)第414章 準備(五)第356章 鏖戰(九)第197章 攻防(九)第212章 策對(二)第230章 西進(三)第45章 援兵第152章 名聲(二)第370章 內訌第121章 圍獵(三)第394章 迴歸(十四)第325章 南進(一)第386章 迴歸(六)第174章 衝突(七)第358章 鏖戰(十一)第194章 攻防(六)第394章 迴歸(十四)第106章 大戰(十) (2)第437章 分治(二)第167章 綢繆(十四)第28章 東線(五)第40章 報復第205章 攻防(十七)第207章 攻防(十九)第107章 大戰(十二)第48章 脫殼第226章 無奈(四)第378章 謀定(三) (2)第423章 南方(四)第97章 大戰(二)第414章 準備(五)第457章 終結(九)第335章 南進(十一)第340章 南進(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