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殺戮(十九)

“要不惜一切代價,支持被長春以南的帝隊反擊。”大本營的命令終於下達。土肥原賢二同志等的就是這句話,只要有這個命令,他就可以讓更多的關東軍精銳看不到初春的太陽。

東北的局勢牽動了東京上上下下的神經。“滿蒙乃帝國之根本”這樣的信念是根植於日本上層骨子裡的。現在帝國之根本眼看有傾覆的危險,在太平洋和東南亞取得的一切戰績都無異於浮雲。戰時政府,就必然要受戰局的左右。戰局順利時可以掩蓋所有的矛盾,戰局一旦陷入被動,則勢必導致政局的動盪。軍部的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爲失敗責任和下一步的計劃吵翻了天。風雨飄搖中的東條內閣終於走到盡頭,他的首相生涯畫上一個殘缺的句點。東條內閣倒臺後,近衛文麼再次臨危受命,西尾壽造大將出任陸相、永野修身出任海相、松岡洋右鹹魚翻身出任外相。

東北戰場危機的局勢已經由不得。陸海軍再繼續激烈的爭吵,經過近衛文磨首相的努力雙方終於就未來的行動計劃達成妥協。一、緩和與蘇聯的關係;調整中國大陸政策,加大誘降國民政府得力度。二、對內發行愛國國債,外加大掠奪力度,以滿足戰爭的需要;三、國內繼續擴軍,尤其是增加航空兵的投入。四、從日本本土,中國南方、臺灣、菲律賓、東南亞調兵增援東北戰場;優先保證本土和中國南方向東北增兵。五、殲滅中國海軍,保證海路安全。六,關東軍向長春方向展開進攻作戰,不惜一切代價,支持長春外圍作戰。

松岡洋右爲了帝國的利益和下一步作戰的需要,飛赴莫斯科覲見人民父親,再次高唱日蘇友好的讚歌,將兩國發生的“不愉快”歸咎於上屆政府。爲了表示日方“高度重視”日蘇友好的誠意,爲人民父親帶來一份大禮。大日本帝國決定將海參崴的租期削減爲一年,蘇聯陸軍可隨時入駐不超過一個師的武裝力量和警察。日軍只在港口和火車站派駐少量軍事人員。雙方同時削減邊境地區的軍隊以增強軍事互信。人民父親欣然接受日方的“大禮”,並且大方的表示不派駐軍隊和警察。人民父親不想給外界支持日本向中國發動進攻的口實。對於日本的請求削減邊境駐軍的請求,蘇方毫不猶豫的答應。誰也不是傻子,現在日蘇雙方誰也吃不掉誰,而且都有難言之隱,誰也不想再橫生枝節。與此同時,日本密使通過秘密渠道和國民政府進行了“某種具有建設性”的接觸。委座的策略就是一個字——拖,但是對於雙方前期的“彼退吾進”的默契,還是願意依從舊例的。委座此番作態,不過是想提醒美國朋友千萬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國民政府的權威性如果被傷害,那麼後果將非常嚴重。

美國人當然不希望委座在這個時候與日本人眉來眼去地勾勾搭搭。其胡蘿蔔加大棒的外交政策再次顯現。一方面通過“適當”渠道和方式,警告委座不要玩兒火;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對委座的國民政府的援助力度。委座自然不會誤判形勢。在現在這樣的情形下,除了日本人自己或許只有傻子纔看不出他們失敗的命運。你可以偶爾撒撒嬌,但是尺度一定要把握好,否則結局不是自討沒趣就是自取其辱。適可而止的道理委座還是明白的。爲了向美國朋友顯示自己抗戰的決心,委座按照與李華雄在戰前達成的協議,十萬****開赴第六戰區,由陳誠統一節制。當然委座不會忘記在這個時候藉機敲打敲打雜牌。這十萬人除四萬中央軍,其餘各個派系都有。連青海的馬步芳都派了五千人“挺進”東北。委座的意圖非常清楚,就是藉機消耗雜牌的力量,另外也給李華雄找點彆扭。在抗戰的大旗下,誰也不願意平添一個怯戰的惡名。可是,委座自己也沒想到,這些雜牌們也有自己的心思。在中國,現在還有誰的實力能比李華雄更強大呢?以後的天下還指不定是誰的呢?不如現在和李華雄搞好關係,沒準還能分一杯羹。看看那些跟着李華雄混的雜牌們,哪個不是兵強馬壯肥的流油。

李華雄對於這批委座誠心給自己填堵的十萬“精兵”,也沒客氣。一股腦全發給陳誠。你不是要節制嗎?那對不起,誰的孩子誰自己抱着。陳誠一下就急了。因爲,李華雄以“前線軍情緊急”爲由,並沒有給這批軍隊進行換裝。陳誠火燒火燎的找到李華雄。李華雄又以“大戰靡費頗巨,無以爲繼,待美援到來之時再行換裝。”爲由婉拒。這下陳誠傻了。總不能讓這幫“精兵”一槍不發就向後轉開步走吧!於是,陳誠不得不強令的強令下,那些在東北作戰中,發了點小財的****將士不得不把吃進去的東西吐出來。雖然不過是一些日軍的被服、步槍,但即便是這些東西,對於雜牌兒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咱們是不是顯得有點小家子氣!有必要嗎”武定國對此有些擔心“對於咱們的形象和今後的發展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

“絕對有必要!”李華雄嘆了一口氣:“定國啊!說實話,就我個人而言對這幫軍閥、地方割據勢力所謂的雜牌兒,從心裡厭惡。亂世英雄起四方這話不錯,但是這些起於四方的所謂英雄,對加劇中國的混亂也同樣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爭天下也好,偏安一隅也好,都只會加深國家和民族的災難。外敵入侵,面對亡國滅種危險的時候,他們不是想着怎麼共禦外侮,而是蠅營狗苟的算計。委座派他們來是想讓他們戰死在對外戰爭中,他們來這裡就是想從咱們這裡打一打秋風。當初,我們對孫蔚如、傅長官接納也罷吞併,一方面他們是真心抗日。另一方面咱們也需要增強力量。對西北馬家軍打壓也罷交易也罷,是我們經略西北的需要。

尤其是我們需要一個穩固的後方,發展包括核武器在內的軍事科技事業。壯大第五十一軍,則是安撫前東北軍穩定東北局勢,爲日後與蘇聯作戰的需要。以我們的實力,獨自擊敗東北日軍也並不是太大的問題,那麼我們憑什麼幫助委座或者這些雜碎們完成他們的心願呢?以他們的作戰能力,絕對是抗敵無術,擾民有餘,咱們又不是收破爛兒的。要把他們培養成爲一支勁旅,所耗費的時間和費用完全可以訓練出更多優秀的軍人,因此,沒有這個必要。再者說,中國士兵尤其是在這幫軍閥領導下的鄉土觀念極重,一旦打敗日本人,連孫蔚如他們能否和咱們一起並肩作戰都爲可知,我對這幫大爺們更不敢寄予什麼希望。這也是爲什麼,咱們需要厚待前東北軍和東北籍軍人的原因之一。他們現在依然是兩條路,一是奮勇殺敵,在戰場上證明他們的價值;另一個就是滾蛋回家!”

東北戰場上,關東軍的動作很快。他們開始從所謂的北部和東部國防邊境調兵“支持被長春以南的帝隊反擊”。日本人永遠是鴨子死了嘴硬,總是用一些好詞或者模棱兩可的詞粉飾自己的窘境,但是再好的詞彙也無法掩飾實際的慘狀。東北戰局或許還可以等,但是被圍困中的十餘萬飢寒交迫的“帝國勇士“們卻等不起。土肥原一面集結軍隊,一面向前方派兵。從本土大批增援的航空兵,開始向被圍困地區空頭物資。徐鵬雄指示前線作戰的部隊,保證每次作戰擊毀全部戰鬥機,但是要使至少一半的日本運輸機空投成功。必須保證被圍中的鬼子“始終處於瀕臨死亡而又不至於餓死的狀態”。道理很簡單,不論日本採取什麼措施,增兵東北都需要時間。如果在這段時間內,被圍困中的鬼子崩潰了,那麼現有的關東軍就會徹底放棄,靜候援軍的到來重新積聚力量之後再戰。那是中方所不願意看到的。有這麼一羣鬼子存在,日本不管從政治考慮,還是從維護軍心士氣考慮,都必須要採取救援行動。中隊就可以大量殲滅日軍的有生力量。

土肥原同志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將救援行動搞得異常悲壯。一股又一股的關東軍被送入虎口吞噬殆盡。日本人並不傻,這麼簡單的道理那又看不出來得道理。只是民心士氣都決定了不能不這麼做。看着每天被消耗的軍隊數字,大本營只能命令增援部隊拼命加快增援東北的行動速度。此時,更多的日本軍方的高層人士心中,希望這支軍隊要麼投降要麼儘快死掉。這種話是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的,否則不被人罵死纔怪。但是嘴上不說,卻可以採取一些行動。於是,各種明示或者暗示被圍鬼子“玉碎”、“盡忠”的命令,隨着不多的空投物資一起落到鬼子頭上。

死,並不可怕。真正的日本武士對死亡甚至有一種變態的嚮往。但是,死要有價值。鬼子的高級軍官們雖然深受受武士道影響,但是並不愚蠢。如果說這十餘萬帝國勇士或死或降,能夠挽回敗局或者往大了說能夠挽救帝國的命運,那麼更多的鬼子將領會做出高層所希望的選擇。現在情況不同了,這裡是真正的飢寒交迫。你再大的英雄,再有凌雲之志,一個餓字就足夠讓你變得什麼也不是。軍隊已經被圍近二十天,給養再怎麼省也不夠。戰馬殺光了,能吃的幾乎都吃光了。每天天上來的那點給養還不夠士兵們爭搶的呢?然而那又是唯一的指望。鬼子們每天都在希望和絕望中反覆掙扎,很多鬼子現在才知道兩者之間的距離是這麼近。飢餓和寒冷永遠是相伴相生,而且互相作用。部隊中已經開始出現凍餓而死的士兵,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在前沿陣地早就開始出現逃兵。剛開始是幾個,後來幾乎就是整班、整排、整連。初期,軍官還嚴格執行軍紀,後來乾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也不知道中國人是怎麼想的,給一頓飽飯之後再把士兵給轟回來。人是不能慣着的。一個人餓得看什麼都像飯的時候,你給一頓飽飯,然後再讓他重新回到飢餓狀態,那麼他抗飢餓的能力就會成倍下降,那種飢餓的煎熬和對食物的渴望成倍增加。越來越多的鬼子被殘忍的投入到這種稱得起是慘絕人寰的循環之中,個人的經驗像瘟疫般傳染。能夠在飢餓面前保持尊嚴的人的確有,但是絕對是極少數。很多鬼子一進中人的陣地,吃完之後說什麼也不會去。下跪磕頭只是最基本的表決心的手段,但是戰士們告訴鬼子們“再等兩天”之後依然嚴格執行命令。鬼子們眼含熱淚一步三回頭的離開。很多地方的軍隊都開始在和中人聯繫投降的事宜,這種事由開始的遮遮掩掩,幾乎變成一種公開的秘密。一支被飢餓和寒冷折磨得毫無廉恥和鬥志的軍隊,還能打仗嗎?能突圍不早就突圍了嗎?開始的時候你給我們希望,我們堅持,現在我們堅持不下去了,你又讓我們玉碎、盡忠,早幹什麼去了。

看到日本人在被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之後,已經事實上放棄了救援行動。中隊終於“開恩”,接受了已經不到十萬“餓兵”的投降請求。感動得鬼子們幾乎要給李華雄和林楚男將軍立“生祠”,當然這是吃飽以後的事情。不過後來,這幫鬼子成爲唯一一支加入中國遠東軍的前日本陸軍。在遠東戰場上以英勇頑強著稱,最終全部戰死疆場。他們的後人在成爲遠東共和國公民之後,真的給李華雄和林楚男立生祠,設排位在家供奉。這成爲李華雄和林楚男二人終生被兄弟和同僚們嘲笑的話柄。

日本人就是這麼“賤”。他們骨子裡崇拜強者。他們可以爲佔領他們領土美國大兵以國家行爲提供“特殊服務”,可以爲麥克阿瑟將軍樹碑立像,可以爲火攻東京的李梅將軍授勳,這麼噁心的事情他們都幹得出來,那麼他們還有什麼幹不出來的是事呢?

被圍日軍“妥善”處理之後,日本上下無不長出了一口氣。儘管並不完美但是總比死更多人強。但是,他們低估了這件事的影響。如果不在這件事上大作一番文章,那就不是特區政府了。日軍投降之後,特區政府開足宣傳機器,大肆揭露和攻擊日本政府和軍隊,不顧自己戰士的死活,狠毒的拋棄自己戰士。各種或真或假的證據和各樣版本的謠言被釋放出去。對日本政府和軍隊在國民中的形象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打擊。這件事的餘波就是,在日後的戰鬥中,只要被中隊合圍,被圍的日軍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投降。

陸上的戰鬥總算告一段落,然而海上的戰鬥又拉開了序幕。

第422章 南方(三)第173章 衝突(五)第456章 終結(八)第117章 華北(五)第177章 衝突(十)第230章 西進(三)第14章 序幕(二) (2)第119章 圍獵(一)第161章 綢繆(八)第346章 出兵(二)第39章 奇兵(二)第135章 合作第407章 迴歸(二十七)第458章 終結(十)第158章 綢繆(五)第211章 策對(一)第314章 暗戰(三)第426章 南方(七)第39章 奇兵(二)第59章 絞殺(三)第184章 反攻(四)第400章 迴歸(二十)第81章 收官(一)第134章 元首第345章 出兵(一)第230章 西進(三)第306章 殺戮(二十四)第369章 叛亂第289章 殺戮(七)第62章 絞殺(六)第168章 衝突(一)第244章 遠征(八)第240章 遠征(四)第66章 呼吸(四)第150章 天空(四)第154章 綢繆(一)第21章 狸貓(二)第452章 終結(四)第86章 收官(六)第425章 南方(六)第444章 刺痛(二)第416章 準備(七)第222章 無奈(一)第291章 殺戮(九)第352章 鏖戰(五)第162章 綢繆(九)第131章 大師(一)第61章 絞殺(五)第58章 絞殺(二)第358章 鏖戰(十一)第387章 迴歸(七)第194章 攻防(六)第193章 攻防(五)第310章 殘敵(三)第375章 謀定(一)第7章 阻截(四)第297章 殺戮(十五)第333章 ,南進(九)第19章 彼身(二)第407章 迴歸(二十七)第8章 阻截(五)第162章 綢繆(九)第331章 南進(七)第329章 南進(四)第424章 南方(五)第128章 待客第407章 迴歸(二十七)第144章 火併(一)第54章 斷尾(一)第418章 準備(九)第345章 出兵(一)第252章 戰端(一)第345章 出兵(一)第308章 殘敵(一)第26章 東線(三)第28章 東線(五)第156章 綢繆(三)第311章 交易第319章 詭道(一)第158章 綢繆(五)第225章 團軍,司令林楚男替代宋哲元,原第40軍參謀長葉謙第30章 意外(一)第351章 鏖戰(四)第28章 東線(五)第195章 攻防(七)第454章 終結(六)第252章 戰端(一)第144章 火併(一)第311章 交易第175章 衝突(八)第1章 圍追(一)第325章 南進(一)第314章 暗戰(三)第101章 大戰(六)第450章 終結(二)第133章 大師(三)第191章 攻防(三)第188章 妥協第97章 大戰(二)第314章 暗戰(三)
第422章 南方(三)第173章 衝突(五)第456章 終結(八)第117章 華北(五)第177章 衝突(十)第230章 西進(三)第14章 序幕(二) (2)第119章 圍獵(一)第161章 綢繆(八)第346章 出兵(二)第39章 奇兵(二)第135章 合作第407章 迴歸(二十七)第458章 終結(十)第158章 綢繆(五)第211章 策對(一)第314章 暗戰(三)第426章 南方(七)第39章 奇兵(二)第59章 絞殺(三)第184章 反攻(四)第400章 迴歸(二十)第81章 收官(一)第134章 元首第345章 出兵(一)第230章 西進(三)第306章 殺戮(二十四)第369章 叛亂第289章 殺戮(七)第62章 絞殺(六)第168章 衝突(一)第244章 遠征(八)第240章 遠征(四)第66章 呼吸(四)第150章 天空(四)第154章 綢繆(一)第21章 狸貓(二)第452章 終結(四)第86章 收官(六)第425章 南方(六)第444章 刺痛(二)第416章 準備(七)第222章 無奈(一)第291章 殺戮(九)第352章 鏖戰(五)第162章 綢繆(九)第131章 大師(一)第61章 絞殺(五)第58章 絞殺(二)第358章 鏖戰(十一)第387章 迴歸(七)第194章 攻防(六)第193章 攻防(五)第310章 殘敵(三)第375章 謀定(一)第7章 阻截(四)第297章 殺戮(十五)第333章 ,南進(九)第19章 彼身(二)第407章 迴歸(二十七)第8章 阻截(五)第162章 綢繆(九)第331章 南進(七)第329章 南進(四)第424章 南方(五)第128章 待客第407章 迴歸(二十七)第144章 火併(一)第54章 斷尾(一)第418章 準備(九)第345章 出兵(一)第252章 戰端(一)第345章 出兵(一)第308章 殘敵(一)第26章 東線(三)第28章 東線(五)第156章 綢繆(三)第311章 交易第319章 詭道(一)第158章 綢繆(五)第225章 團軍,司令林楚男替代宋哲元,原第40軍參謀長葉謙第30章 意外(一)第351章 鏖戰(四)第28章 東線(五)第195章 攻防(七)第454章 終結(六)第252章 戰端(一)第144章 火併(一)第311章 交易第175章 衝突(八)第1章 圍追(一)第325章 南進(一)第314章 暗戰(三)第101章 大戰(六)第450章 終結(二)第133章 大師(三)第191章 攻防(三)第188章 妥協第97章 大戰(二)第314章 暗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