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少林寺的真相

嵩山位於河南郡崇陽縣,有少室山,太室山之分。

現在乃是大雪紛飛之時節,天氣甚寒。

少室山上但見三兩披着蓑衣的僧人,踏雪而行,在山道臺階上留下一行長長足印。

五峰聳立,石碑如林。

少林寺方丈普勝,已是四十多歲了,因其生xing沉穩,善於組織,故而在寺內威望很高,無論是寺內修持多年的僧人,還是新進的僧人對他都是十分信服。

眼下一貫平和,處事有條不紊的普勝方丈,卻面容緊皺,似有重憂。

此刻在方丈jing舍之中,數名穿着褐衣的僧人,正盤膝坐着似在爭論着什麼。

一名三十多歲,甚爲年輕的僧人看向方丈普勝,言道:“師兄,眼下天下流民四起,行打劫之事,我聽聞轅州那邊已鬧開了,聚集了一夥數千的流賊,當地官府拿之毫無辦法。”

“這羣流賊,四處打劫富戶,我看終有一ri,會來到少室山來,方丈師兄我看敝寺上下應早作防備。”

“師弟過慮了,”一名五十歲左右的白眉僧人,雙手合十,言道:“芸芸衆生,皆乃平等,你說那些流賊,我看不過乃是實在爲飢餓所迫的百姓,若是他們來寺,我們自當救濟,何談驅之。”

“師兄你有所不知,”那年輕僧人搖了搖頭,心道這位師兄整ri參禪,絲毫不通事務。他如何知道這些數千流賊,萬一若是殺上山門來,豈是幾石几鬥米可以打發的。

這名年輕僧人看向方丈,言道:“師兄,自先皇賜下百頃田來,本寺有此食田供應,故而上下三百僧衆方能不事辛苦,專心於佛事。但是這百頃良田雖好,但亦遭流賊所眼紅。他們以爲我少林寺多有積糧,到時候恐怕會上門來搶奪。”

“而師兄你說施予,但是這點糧如何夠分,全寺僧衆還指望着支撐到明年秋季,那時若動起來手來,就是一場法難。”

方丈普勝聞言點了點頭,他師弟說的不錯,當年隋文帝篤信佛教,故賜給少林寺百頃良田。故而少林寺僧人,從此不必如其他僧人般,辛苦地出行乞食,討來殘羹剩飯下肚。

僧人們甚至不必親自下田勞作,僱下佃農耕地,全寺上下都過得頗爲富裕。而眼下倒是成了流民眼紅之處。

一旁那年老僧人,猶自言道:“師弟,實在可笑,流賊怎麼會sāo擾這佛門清靜之地,再說就算來了,敝寺自有佛法護持,怎會懼這些流賊。”

這年老僧人不通事務也罷了,還一副想當然的樣子,普勝實在有幾分聽不下去,當下問道:“師弟,你有何辦法?”

當下那年輕僧人,言道:“方丈師兄,眼下這天下不太平,我看這官府一時是指望不上了,以我之見,還是令敝寺僧衆cāo練一些棍棒,萬一流賊殺上山門來了,也好護持佛法啊!”

“師弟此言差矣,”一旁老僧人連忙反對,言道:“佛門清靜之地,豈可言打打殺殺,若此不是耽誤了修行。”

那年輕僧人苦笑幾聲,幸虧方丈普勝,是個明白人,言道:“師兄,xing命都不在了,何談修行佛法。”

“此時不可,萬萬不可。”老僧人猶自反對。

普勝想了想,這位師兄資格甚老,自己一時也無法反對,當下想了個折中的辦法,言道:“不如如此,若是師兄擔心cāo練棍棒,耽誤了修行,不如讓師兄弟們cāo練時,唸誦佛經,如此……如此可叫作禪武合一吧!”

正在這幾名僧人商議如何對付外頭的流民時,一名沙彌來到jing舍門外,合十稟告言道:“方丈師伯,外頭有一位少年,說是從太原郡而來,來尋覺遠師叔!”

“太原郡!”普勝方丈回憶了下,問道,“覺遠已歸寺了嗎?”

那年老僧人,言道:“方丈師兄忘了,這都快大雪了,覺遠該早回寺內坐臘了。”

普勝笑着言道:“多謝師兄提醒,我差點都忘了,既然這少年遠道而來,來見覺遠必有要事,就讓他見一面吧,不過不可耽擱太久,以免攪擾了佛門清靜。”“是,方丈師伯。”當下這名小沙彌退下。

而方丈普勝則一捋僧袍,接下方纔的話題,言道:“以我之見,除了僧衆之外,山下的佃戶也可以召集起來,要知道若是流賊一來毀了田地,他們沒有地耕,也是與我們一同受苦。”

這個意見,這兩名僧人都紛紛點頭,表示讚許。

這時那三十多歲的僧人,開口言道:“皆是佃戶可以召集,那麼我們亦可以,從流民中找些強壯,擅長武藝的人來,給他們飯食,由他們出面替我們訓練佃戶,倒是抵禦流賊。”

普勝方丈聞言,呵呵笑道:“不錯,這也是一個好辦法。”

就在方丈jing舍之中,幾名少林寺的僧人,還在商量如何抵禦這即將迫近的流賊時。

跋涉千里的李重九,此刻已身在了少林寺之中。

大雪簌簌地在身旁落下,雪花撲面而來,李重九的蓑衣氈帽之上,皆是細密的雪粉。

在這白雪皚皚的五ru峰下,李重九踱步而上,與後世那想象之中,規模宏大的少林寺不同,眼下的少林寺,歷史上少林寺幾興幾廢,現在不過是一個位於嵩山少室山之下的普通寺廟罷了。

來到一間頗爲簡陋僧房之外,李重九除下氈帽蓑衣,懸掛於外,小沙彌對李重九合十,言道:“居士,覺遠師叔,正在羯摩,請你在此稍待。”

見這小沙彌頗爲伶俐乖巧,李重九笑着言道:“多謝小和尚。”

聽李重九這麼說,小沙彌反而是慌了,連連揮手,言道:“我不是一個小沙彌,怎麼敢當此尊稱呢,敝寺上下亦只有方丈一人可當此稱呼。”

聽小沙彌解釋,李重九這才記得不同於後世的泛稱,和尚這時乃是一種尊稱,只有一定資格的僧人,纔可以稱得。

如佛教中,不到二十歲的出家衆稱作爲沙彌,受過比丘戒後,方可稱做比丘,至於和尚可視作,沙彌比丘戒時的受戒師。

李重九鬧了個大烏龍,倒是令這小沙彌,看向李重九目光之中,多帶了幾分jing惕審視的味道,似乎覺得此人如此亂戴高帽子,難道來寺中有什麼歹意,或者是盜賊來偷盜的。

李重九當下無奈,只得在僧房之中盤腿坐好。

不久之後,只聽凸凸之聲響起。

李重九看去,只見一名上了年紀,身形瘦小的老頭陀,手持一根木杖,走到了僧房門口。

這名老頭陀雖十分老邁,但眼神卻不渾濁,與李重九的目光對視在一起,言道:“是你來此找貧僧嗎?”

李重九當下不敢怠慢,站起身來,雙手合十言道:“在下李重九,敢問乃是覺遠大師嗎?”

這名老頭陀呵呵一笑,搖了搖頭,言道:“不是,我不是覺遠大師。”

李重九聞言愕然,當下看向那小沙彌。

只聽那老頭陀,走進了僧房,盤膝坐下後,言道:“覺遠不過是一個苦行頭陀罷了,哪裡敢稱得大師,太過了,太過了。”

說完伸出乾枯的手指,往地上一點示意李重九坐下。

李重九臉上露出笑意坐下,心道自己總算沒有找對了,只是沒有想到薛神醫,一直念之的師公,居然是一位頭陀。

李崇不由暗自打量,這位覺遠頭陀,穿着一身糞掃衣,手腳上皆是土灰。

頭陀又稱森林比丘,與聚落比丘相對,原因是頭陀除了帶髮修行外,一年多數時間皆在外遊歷修行,不與人居,孤身一人,這亦是一種苦行。

而聚落比丘,則是廣泛意義上的僧人,乃是衆多比丘居住在寺廟之中,共同修行。頭陀一年四季之中,只有結夏安居時,返回僧團之中,一同修行,而在禪宗之中,將之稱爲坐臘。

故而李重九這次來尋這位覺遠頭陀也是正好,眼下正好的冬季,若換做其他季節,覺遠就要起身離寺苦行。

這也解釋爲何薛神醫數度來差人來找覺遠,都沒有碰上的緣故,因爲時間不對。看來凡事都必須親歷親爲。

李重九揣測到,按照歲數而言,這位頭陀應該有九十歲了,只是沒有想到,對方雖看去老態龍鍾,但是實際上,對方的身體行動,看去也只是七十歲左右的樣子,看來對方果真有不凡之處。

當下李重九開門見山地言道:“覺遠頭陀,我此是從太原郡而來,遠行千里,乃是爲了向你來求醫的。”

“我許久不在世俗行醫了,何人介紹我的?”

“是一位姓薛的神醫,他說他的父親,曾是你的學生。”

“嗯,我的弟子之中,確實有一人姓薛。”“所醫者何人?”覺遠頭陀雖九十歲了,但仍是耳聰目明。

“父親。”李重九如實回答言道。

ps:梁啓超作《中華新武術棍術科》所記。

隋大業末,天下亂。流賊萬人,將近少林寺。寺僧將散走。有老頭陀短棍衝賊鋒,當之者皆辟易,不敢入寺。乃選少壯僧百人授棍法。唐太宗徵王世充,用僧衆以棍破之。敘其首功者十三人。

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四百二十一章 羅成之死第六十二章 惡向膽邊生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八百三十一章 千古罪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秘密武器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二郡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五十六章 才動京華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八十七章 少女,生意不是這樣做的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六百三十九章 官位升遷(第二更)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四百三十一章 雪夜破敵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兩百四十章 遼東之事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四百六十七章 一笑而已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一百八十七章 屍山血海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八百一十一章 李元吉降趙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
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四百二十一章 羅成之死第六十二章 惡向膽邊生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八百三十一章 千古罪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秘密武器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二郡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五十六章 才動京華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八十七章 少女,生意不是這樣做的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六百三十九章 官位升遷(第二更)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四百三十一章 雪夜破敵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兩百四十章 遼東之事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四百六十七章 一笑而已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一百八十七章 屍山血海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八百一十一章 李元吉降趙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