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朝鮮政變

第199章 朝鮮政變

天啓三年,這注定是不平定的一年。

明朝內部革新,朱由檢裁撤衛所點燃了大明的活力。

金國的努爾哈赤在不斷地修築石堡,僅僅金軍所佔領的長城內部,便矗立起了石堡三十六座。

通往赫圖阿拉的數十條道路上,更是有着數以百計的小型石堡。

這些石堡都是開山取石挖掘而來,厚重百斤,被壘砌在狹隘的山道中,僅留七尺寬的堡門。

草原上,察哈爾部開始調動了兵馬,陳兵在了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的邊界,似乎準備趁明金爆發大戰的時間,攻打背叛了自己的科爾沁。

林丹汗還在做着自己蒙古大汗的夢,而有的人卻被拉下了王位的夢……

在大明熱火朝天的裁撤衛所時,朱由檢埋下的一顆棋子起了作用。

“天使、這是您想要的東西……”

二月初九、深夜……

見李琿暴怒而動手的模樣,鄭仁弘兩人才倉皇跑出殿內,開始召集一些還沒有亂起來的侍衛,最後護送着李琿和世子,趁着叛軍還沒有拿下城門,向着後苑逃去。

抓到李琿的李倧也押着他前往了仁穆大妃金氏的宮殿,隨後讓金氏親自開口罷黜他,讓李倧暫代王位。

衆人渡過了壓抑的一天,而爲了避開朝鮮君臣的政變,楊鎬也在一早帶領驍騎衛和錦衣衛的兩百餘人出了漢城,準備前往南邊的水原去踏青。

朝鮮不可能掌握太多情報,想要出賣也有心無力。

這樣一場過家家般的政鬥,居然就決定了朝鮮王位的走向,消息傳到水原的時候,楊鎬的面部還抽搐了幾下。

“亂臣金瑬、李貴、李曙又領叛軍一千四百人,向着王宮殺來,都監李興立麾下的都監兵按兵不動!”

樸鼎吉帶來了最壞的消息,金鎏他們的行動太快,天色纔剛剛黑下來,他們就已經帶着兵馬向景福宮啥來了。

李琿固然不是個東西,但這並不代表西人黨就是好的,相比較下、他們更不是個東西。

除了之前的申欽之外,還有金鎏、李貴、李適、金自點、金尚憲、洪瑞鳳、崔鳴吉等大小官員集中到西人黨這邊,相繼成爲了西人黨的領導級人物。

“王上,領議政求見……”

“皇明上朝薩爾滸一戰,伱暗中通款建虜,泄露軍機,導致戰敗。”

但楊鎬沒有想到,朱由檢的猜測會這麼準確……

如果以情報上的山參、貂皮等貨物,那根本就換不到這麼多石糧食。

叛軍之中,李倧在叛軍的拱衛下,數落着李琿的罪刑,這罪刑之中,除了私下通虜這條說出的時候,讓李琿頓了頓,其他罪刑李琿就跟沒聽到一樣,反罵道:

“無稽之談、荒謬之論!孤是皇明上朝的陛下冊封的王!大妃有什麼資格廢黜孤?!就算要廢黜,也是皇明上國陛下下旨,你們有什麼資格!”

西人黨的起源,便要要追溯到1591年的建儲之爭,當時東人黨支持當時還不是國王的李琿爲世子,而西人黨支持信城君李珝爲世子。

這句話說出,金鎏是徹底沒有了退路。

這數量一眼看上去雖然每次都不是很多,但加起來就顯得有些多了。

不僅如此、面對熊廷弼派人向朝鮮徵兵的要求,李琿也找了各種藉口加以敷衍,並不斷強調與後金保持往來的重要性。

此刻他的府邸之中已經被衆多西人黨被包圍,而街道上的巡邏兵馬也成爲了他們的人。

“王上!”

僅僅天啓元年,雙方交易就高達三十七次,每次的貿易物品主要是糧食,多則數千石,少則數百石。

“這……”聽到金鎏堅持讓自己出手廢除李琿,楊鎬皺了皺眉,他可不願意趟這趟渾水。

所有人在這裡,都是爲了等金鎏的消息,而當金鎏把消息帶回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面色難看了起來。

金鎏跪在地上,五體投地,低着頭對楊鎬說這一切,聲音悲慼,似乎在啜泣一般。

景福宮的昌德宮內,正在作畫的李琿捏了捏眉心。

金鎏一咬牙,直接開口道:“皇明上朝駐兵,爲我朝鮮抵擋建虜,這自然是好事。”

“額……”聽到這話,金鎏也爲之語塞。

“現在孤以大妃的懿旨,廢黜你的王位!”

“孤今天的眼皮一直在跳……”

但好巧不巧的是,在推翻前,定遠君李琈就去世了。

朝鮮同知金瑬,其身份是朝鮮西人黨的一員。

“李曙有兵馬七百,李興立有一千二百都監兵。”

這時、大門被推拉開,而領議政鄭仁弘則是連忙胯步入殿,對剛剛放下畫筆的李琿焦急的叩首道:

“王上!金鎏、李貴、李適意圖謀逆,此刻已經在王城內聚集了數百兵馬!”

不過只是如此的話,大明撈不到任何好處,因此楊鎬想起了朱由檢的信,不由眯了眯眼睛道:

“將這份情報交上去,老夫懷疑萬歲龍顏大怒之際,或許會派兵入朝,接管北道的鏡城都護府來對付建虜,並以防朝鮮還有人與建虜私通。”

仁嬪金氏的長子信城君李珝在當年的儲君之爭中落敗,不久就病死了,但仁嬪金氏顯然並沒有放棄爭奪王位的機會,因爲,她還有一個兒子,就是定遠君李琈。

“是——”

不過就在他準備繼續收集的時候,西人黨金鎏的拜訪,讓事情迎來了轉機。

到時這種時候,李琿居然還有意志反抗,在亂兵之中,仗着叛軍不敢殺他,一手拉着世子,一手揮劍劈砍。

“請天使出手,廢不忠於皇明上朝的暴君李琿!”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陸陸續續的數百人沒有抵達,加上天色沒有黑,所有人都還在等待最好的時機。

但這樣的悲傷和啜泣,最後卻來了一句請楊鎬廢李琿的位置,着實讓人喜歡不起來。

楊鎬來到朝鮮已經一年的時間了,這一年的時間裡,楊鎬並沒有結交什麼朝鮮的大臣,只是在朝鮮各地遊山玩水,觀摩朝鮮地形。

“不、這次我親自去。”沈煉搖了搖頭,隨後道:

“來朝鮮已經四個月了,事情都查的差不多了,從鏡城都護府前往赫圖阿拉,以及從釜山前往鏡城都護府的航道路線圖也打探了一個清楚。”

至於西人黨手中的王牌,也就是這位仁嬪金氏了。

楊鎬的離去,也讓西人黨的衆人徹底的放下了心。

“情報交了出去,如果不能撥亂反正,那麼東人黨絕對不會放過我們。”

西人黨內部的一些官員都意識到了這件事曝光後,將對他們有多麼不利。

只是當他們冒着黑,在幾十名侍衛的護送逃到西苑的時候,四周突然出現了大批的火把,兩百餘名舉刀的叛軍將刀尖對準了他們。

“王上——”鄭仁弘兩人哀嚎,卻被李琿一腳踹翻,並痛罵道:“快去!”

“皇明上朝派人向朝鮮徵兵,你也找各種藉口加以敷衍,現在你還私下通虜,背叛皇明上朝,讓我朝鮮淪爲禽獸之國!”

“王上,兵使李適領兵一千五,剛剛從彰義門入了漢城,與宋英望的六百兵馬合流後,打着綾陽君的旗號大喊撥亂反正,眼下已經距離王宮不足一里!”

不多時、李琿和世子成功被俘,而剩餘的侍衛見勢不妙也紛紛投降。

這些內容,大部分都是朝鮮北道鏡城都護私下在鴨綠江與對岸建虜互通貿易的證據。

在這樣狹小的王宮中,任何風吹草動都難以逃過有心人的雙眼,而正當李琿覺得不安的時候,腳步聲便在殿外的走廊響起了。

“混賬!”李琿一把掀翻了眼前的矮几,怒道:

由於恭嬪金氏在生下光海君李琿後不久就去世了,所以實際上光海君李琿其實就是被仁嬪金氏養育的。

“我們是朝鮮的臣民,怎麼能指責自己的君父?”

“不需要大人出手,只需要大人將這份情報交給天子!”金鎏看出了楊鎬的猶豫,急忙想出了辦法。

“混賬!看到孤還不跪下?!”

楊鎬粗略一算,雙方在天啓元年的貿易糧食,就達到了二十多萬石。

正當李琿暴怒的時候,他的親信樸鼎吉也小跑入了殿中,跪拜道:

“李琿!你在位的這幾年,不顧建虜侵佔皇明上朝的遼東,不但不積極協助皇明上朝,反而向建虜暗送秋波。”

原因很簡單,朝鮮的糧食比起大明要貴上許多,一石糧食需要六百文才能買入。

“李適的威望和能力都不錯,由他率領反正的兵馬,一定能把事情做得十分完美。”

當時信中,朱由檢也隱晦的提及,朝鮮可能會以下亂上,廢除李琿的國君之位。

如果楊鎬真的出手,他毫不懷疑遠在京城的那些臣工,會把他彈劾的下一秒就要被皇帝賜死。

不過在利益下,情報的真假顯得並不重要,因此楊鎬併爲拆穿金鎏,而是假裝生氣道:

“豈有此理!李琿受天朝之恩,居然做出如此腌臢之事!”

在這種關鍵的時候,一些外部力量就成爲了隱藏在黑暗中,西人黨所需要的力量了,而這股力量便是金鎏眼前的楊鎬。

“先下手爲強!”

他在位期間,面對建虜的崛起,光海君在這一過程中不但不積極協助大明,反而向建虜暗送秋波,力圖維持朝鮮在明金戰爭中的中立地位。

燭火飄零,楊鎬望着眼前的卷宗,還有面前跪坐着的人,面上波瀾不驚,只是開口道:

即便到時候楊鎬出面保他們,也很難保下來。

“天使明鑑……”金鎏繼續拜服,隨後才擡頭道:

聽到李倧的命令,叛軍大聲迴應,隨後全部涌向了李琿和他的世子。

“你說什麼?”聽到西人黨要動手,李琿的瞳孔震動,隨後追問道:

“今日漢城的城門是誰在看守?!”

“嗯……這李倧繼位,也需要我大明的認可,不然名不正言不順,他政變上位,也會被人政變被廢的。”楊鎬微微頷首,隨後對錦衣衛千戶道:

“沈千戶,勞煩你派人走一趟了。”

“可以傳信給萬歲和殿下,詢問是否派兵入駐鏡城都護府了。”

“可是皇明上朝對下國有再造之恩,因此下官纔將這情報帶給了天使,請天使做主,廢暴君李琿之位!”

西人黨的李貴、金自點等人陸續率所募“義士”趕到城中的弘濟院,而作爲大將的金鎏也帶領了自己的一百家丁抵達。

至於這個所謂的辦法,不過就是用朱由校的旨意,隨後將李琿廢除罷了。

隨着西人黨的壯大,一場決定朝鮮國家命運的政治較量就開始了,而眼下這個政治較量也到了關鍵的時候。

既然這樣,那麼他們就只有把事情做絕了。

楊鎬的這話,似乎坐實了咸鏡道的北道鏡城都護府如果通虜,那麼大明就會駐兵此地。

因此、楊鎬只能試探性說道:

“老夫不能出手,因爲沒有萬歲的旨意,老夫沒有這個權力。”

眼前的卷宗,楊鎬還未打開,就已經知道了裡面會是什麼。

想到這裡、楊鎬沒有迴應金鎏,而是伸出手拿起了那捲宗,隨後將其打開,並看到了其中的內容。

當然、他也在暗中的蒐集朝鮮通虜的情報,只不過因爲人手不足,到目前爲止也不過蒐集到了一些皮毛罷了。

這麼做,難度似乎更大了……

領頭之人,正是他的侄子,綾陽君李倧,而李倧身邊則是金鎏和李貴兩人。

“必須要在反正的同時,將綾陽君送到軍中,讓李兵使保護!”

不過、對剩下的這幾條裡,朝鮮是否通虜來看,指揮過薩爾滸之戰的楊鎬可是心裡清楚的很。

李琈的死,讓西人黨並沒有足夠的力量推翻李琿的統治,不過幸好,李琈還有一個兒子,那就是綾陽君李倧。

他們是要奪權不假,但這不代表他們是傻子。

這信城君李珝的母親,就是朝鮮先王寵愛的兩大美女之一的仁嬪金氏,而另一個美女,正是光海君李琿的生母恭嬪金氏。

李琿推開身前的侍衛,舉劍對着叛軍怒吼,然而這時他卻見幾名身着甲冑,頭戴抹額的人從叛軍中走了出來。

或者說、只需要朱由校下發旨意,甚至於聖旨都不用到,他們就會動手廢除李琿。

忽的,李琿聽到了炒豆子般的鳥銃聲,立馬轉身從書房一側拔出放在架子上的寶劍道:

由於李倧本人年輕有爲,也是定遠君的長子,很快就被西人黨選爲可以與光海君爭奪天下的人物。

“召集四周的兵馬,僅憑城內的兵馬,我們是沒有辦法擊敗東人黨的。”

和大明一樣,儒家文化所波及到的國家裡,文臣爭奪立儲權就是黨爭的開始。

“不管了,先答應下來再說!”

“既然如此,那老夫就把這軍情上奏了。”楊鎬聞言,也沒有給金鎏反悔的時間,直接便叫來了門外的錦衣衛。

雖然如果大明在那裡駐兵,朝鮮可以得到大明的庇護,但問題是如果他麼西人黨同意讓明軍駐兵,東人黨必然會羣起而攻之。

“天使、暴君李琿私底下與建虜施行不怒金的行爲,這件事情被我們查出來後,我們十分的惶恐。”

朝鮮的東人黨和西人黨就是當時的產物,而誕生的原因據說是因爲一個住在漢陽西邊,一個住在漢陽東邊。

至於楊鎬根本不虧,因爲不管是西人黨勝利還是東人黨勝利,大明都取得了朝鮮人自己提供的通虜罪證,可以明目張膽的入朝駐兵了。

眼看李琿就要殺出重圍,李倧忍不住了,於是大喊道:“先抓住這個暴君!”

伴隨着一道聲音響起,朝鮮王京漢城的一處院落書房裡,一名身着常服,頭戴抹額的朝鮮官員推出了一卷卷宗,而坐在他對面的,赫然便是如今朝鮮王上王的楊鎬。

“宣……”聽到領議政鄭仁弘求見,李琿也放下了手中的毛筆。

另外、情報上還將李琿在位的另一大弱點給暴露了出來。

以下亂上,這種事情是大明所不容許的。

雙方交手,完全沒有陣型可言,只是根據服飾的高低來揮砍手中的刀。

至於徵兵和李琿與建虜保持外交和平這一點倒是毋庸置疑。

洪武二十八年,朝鮮太祖李成桂令鄭道傳監督修建宮殿,依明代王府之制營建,所以宮殿實際上並不大,還不如大明同時期的周王府、福王府和蜀王府。

“叛軍在城中作亂,他居然還派出八百兵馬護送!”

“幾十年過去了,這朝鮮的兵馬,還是……還是……額……”

作爲朝鮮的王宮,景福宮的位置位於漢城北半部中心偏西的位置,北爲北嶽山。

一時間、楊鎬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王上、是宋英望和李興立……”鄭仁弘解釋着,而李琿聽到後立即起身,焦急的渡步道:

“城中的兵馬還有多少?”

“其他的兵馬呢?”李琿焦急詢問,但鄭仁弘則是面色難看道:

“清晨楊侍郎前往水原,兵判派了八百都監兵護送……”

來自第三方,也是最大一方,大明的力量……

作爲模仿、學習中原王朝的一個國家,當大明在黨爭時,朝鮮內部也不甘落後。

伴隨着錦衣衛進來後,楊鎬便把金鎏提供的情報給遞了過去,末了不忘說一句:

“八百里加急。”

早在楊鎬出發前,他就已經得到了朱由檢的手書,明白自己該幹什麼。

薩爾滸之戰時,他勉強派姜弘立率軍一萬三去支援明軍,但私下卻通款建虜,泄露軍機,導致戰敗。

楊鎬的計謀得逞,而金鎏在沒了退路後,也確定了楊鎬不會幫助李琿之後,便在短暫的寒暄之後返回了自己的府邸。

與此同時,金鎏也開口道:

這麼多糧食,足夠老奴手下的十萬兵馬吃兩個半月,但是楊鎬只是看了一眼,就覺得這份情報可能是假的。

倒是這個時候、站在他身旁,着賜服飛魚服的一名錦衣衛千戶開口道:

“叛軍已經在攻打王宮,你們點齊王宮的人馬,帶着世子跟孤從後苑殺出去!”

“金同知這是什麼意思?”

不過個人的喜歡是一方面,能否在行爲上爲大明獲利是另一方面。

西人黨通過擁立仁嬪金氏的孫子李倧,很快在朝廷裡製造了相當大的勢力。

但他不理解的是,金鎏在這種時候,把這種重要的情報交給自己,是個什麼意思。

“這是當然的。”其餘人紛紛頷首,隨後便商討了一下反正的細節,最後在天亮前衆人各自離去。

雖然說政治對立的關係,光海君在登位後也對仁嬪金氏實行了軟禁,但畢竟有那麼一點特殊的養育之恩,才使得仁嬪金氏沒有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出賣皇明上朝、你還有臉提皇明的陛下!”李倧見李琿還要抵抗,當即後退一步,一擺手示意叛軍圍上。

在這昏黃的屋內,李貴、金鎏、申景禛、李曙、具宏、具仁垕、李時白、李時昉等十餘人制定了反正的計劃,並公推在軍中有極高聲望的兵使李適爲反正大將軍,於明天的傍晚準備進攻王宮。

“啪啪啪——”

總結來說、這情報七分假,三分真,如果真的仔細追查,用不了什麼精力就能查出來。

只是和所有的政變一樣,政變者終總會出現有一些叛徒,而此刻作爲朝鮮王的李琿也有些心神不定。

只是在他們等待的同時,

酉時三刻(17:45),當朝鮮王京漢城中的百姓往外趕,貴族往裡歸的時候。

仁嬪金氏與這位定遠君,在西人黨的保護下,也曾經計劃過推翻李琿的統治。

要想東人黨打擊不了他們,那就只有把東人黨屠屠個乾淨。

但毫無疑問,如果李琿被廢,那麼大明是有利可圖的。

“這些東西送回大明,相信殿下會很高興的。”

“也好……”楊鎬微微頷首,隨後拱手作揖道:

“既然如此,那就請沈千戶返回京城後,詢問一下萬歲和殿下,老夫接下來應該做什麼……”

在朝鮮固然舒服,但始終比不上大明繁華,如果可以、楊鎬還是願意回大明。

對此、沈煉也清楚,所有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會替他詢問後,便帶着錦衣衛離去了……

(本章完)

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87章 一團亂局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150章 大小曹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466章 終末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18章 國喪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575章 天無二日
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87章 一團亂局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150章 大小曹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466章 終末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18章 國喪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575章 天無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