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藩王質問

第95章 藩王質問

“五殿下千歲!”

“籲!”

京城安定門、隨着朱由檢等人的到來、唱禮聲忽的響起。

可能是因爲上次的事情,安定門的主將知道了朱由檢習慣性走安定門後,刻意的訓練了安定門的守城士兵。

比起上次、他們看上去精神了不少,而朱由檢也微微頜首後,降下了馬速。

和上次不同、上次是落日快宵禁了他們纔回到京城,所以當時街上沒有什麼百姓。

但這次他們是申時(15點—17點)抵達的京城,所以此刻安定門四周還有着不少百姓。

晚明的風氣,與明初十分不同,朱由檢在安定門都能見到幾個身上穿着一些逾越禮制衣服的百姓。

他們聽到殿下兩個字後,頓時往人羣裡蹲了下去,生怕被看到後,讓錦衣衛拿去。

這就是晚明風氣、很大程度上,百姓根本就不管一些朝廷定下的小規矩,江南一帶甚至還有百姓明目張膽的賣着頭盔這種屬於半違禁品的東西做帽子。

“臣惠王朱常潤”

朱由校的回答落落大方,沒有什麼遮掩,並告訴了李康妃的屍體所在。

“弟弟、那毒婦終於死了!”

“奴婢領諭……”聞言,王承恩退下,隨後便見到了三位身穿常服,年紀在二十多歲的人走進了殿內。

他知道朱由檢沒有入住東宮最大的宮殿,而是還在勖勤宮,於是直接叫人趕往勖勤宮。

殿門的兩位大漢將軍代表了此時皇帝正在裡面處理奏疏,而前來彙報消息的金吾衛也對站在宮殿門口裡面的內宦作揖道:

“請公公轉報萬歲,五殿下入東華門了。”

想到這裡、孫如遊在心底嘆了一口氣。

街道上的人羣很多、由於是冬季,加上五城兵馬司的懈怠,寬三十米不到的安定門大街左右的靈春坊、崇教坊沿街上都是擺攤的小商販。

“要是弄出什麼經營執照一類的東西,對固定商販收取一年一百文,估計也能收上來不少銀子,還能避免他們被五成兵馬司和地痞流氓的勒索,是一件好事……”

另一側的內閣諸位大臣見皇帝出來了,紛紛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卻不想皇帝看都不看他們一眼,直接走出了文華殿。

畢竟中毒而死很容易就能看出來。

朱由檢皺着眉詢問,而好皇兄也點頭道:“消息攔不住的,與其讓旁人傳出,倒不如由內廷傳出。”

每年幾兩銀子對於他們來說並不算多,作爲大明朝中產的他們完全就可以拿出這筆銀子。

他們對朱由校行禮道:

“臣瑞王朱常浩”

“臣等亦是如此……”惠王和桂王紛紛行禮,而之所以爲什麼來,殿中五人心裡跟明鏡一樣。

在他走入偏殿後,內閣六位大臣紛紛皺眉,內閣次輔劉一燝也輕鬆道:

“算算日子,應該是五殿下從昌平回來了,昨日李康妃病逝,萬歲下了聖旨叫五殿下修建康妃陵,眼下應該是去談事去了。”

朱由檢見到後,也沒有生氣、叫人把他們拿下,只是輕笑了一下。

總之三人的年紀在明朝親王中已經不小了,按理來說早就該去就藩了。

因此、眼下既然選擇殺了李康妃,那麼怎麼安撫宗藩和百官就成了頭等大事。

他們前來、是手下的王府左長史竄動他們前來的,一是爲了確定李康妃的死因,二是……

“不怕!”朱由校大手一揮,冷哼道:

“那老毒婦手中無人,唯一的人崔文升已經被陸文昭策反,料她也想不到,她的一舉一動都在我兄弟二人的眼皮底下。”

他在心中盤算着,隨後對安定門守將道:

到了那樣的局面,他也就可以安心回家養老了。

就這樣過去一盞茶的時間,等一個小太監端着兩杯貢茶上桌的時候,朱由檢也從寢宮走了出來,裝模作樣、語氣調侃的擡手作揖:

“萬歲、今日處理的奏疏已經很多了,不如先去和五殿下敘舊,將所有奏疏送到養心殿?”

“楚王是先王死後才生下的孩子,內部宗藩仇視,更不可能出頭。”

不過眼下朱由檢並不害怕他們,而是在想他們三個人會不會因爲李康妃的死而驚慌。

只要能在京城把這個模式穩妥的進行,就能擴大到北直隸的各縣、以及北方的各縣,進一步向南方擴大。

“好了!”見朱由檢耍寶,朱由校起身把他扶起來,看了一眼四周道:

眼下他的想法就是迎回葉向高,只要葉向高回來,那麼按照他的性格、無論是哪個黨派發生黨爭,他都會制止的。

“看來晚明的社會風氣已經很開放了,不過這也好,更適合變法……”

在他這麼想着的同時、隊伍也抵達了皇宮的東華門。

一些商人把店鋪開多,隨後把年入控制在四十兩一下,合法的進行避稅,倒是連這種最容易收的稅,大明都收不上來。

“嗯?”聽到朱由檢回京了,王安也合上手中的奏疏,微微頜首後對旁邊的其他司禮監太監道:

“三位叔叔請起。”見三王行禮,朱由校和朱由檢起身,將他們三位扶起。

想到這裡、朱由檢準備想想這東西要怎麼做,才能在百官不反對的情況下進行。

這繼位的皇帝不好對付,他總感覺眼下的局面會被皇帝在未來的某一天打破……

如果不是楊漣在昌平監督朱由檢,恐怕朱由檢已經被百官彈劾千百遍了。

“這些奏疏就由忠賢你送往養心殿,吾先去東宮看望一下弟弟。”

“宗藩中、秦王和晉王是先王無子後過繼成王的後代,不受族內宗藩待見,想必是不會出頭。”

不到一盞茶時間整理好後,便選了一個人送到了殿中的臨近司禮監的一處偏殿。

“末將不敢……”安定門守將連忙回禮,而朱由檢見狀,也帶着錦衣衛們向皇宮慢慢走去。

“臣、桂王朱常瀛”

說罷、在魏忠賢回禮的同時,朱由校就胯步走出了偏殿。

歷史上朱由校和朱由檢兩人成爲皇帝后,都沒有解決這個事情,所以只能放任李康妃活到了康熙年間。

如果能讓天下都有這樣一個收稅的司,那麼後期會很有利朱由檢收商稅……

“請三位皇叔進來吧。”

“弟弟!”

作爲人子、人臣,他們應該要爲了萬曆皇帝在京城守孝三年纔對,但眼下李康妃的死讓他們都有些驚慌了。

叫天子等人,這種待遇估計也就只有自家殿下了,換做旁人恐怕已經被拉出去砍了。

不過他們的話剛剛說出來,朱由校還沒有開口,朱由檢就搶先開口道:

“參拜萬歲、萬歲聖躬安……”

因此面對這兩兄弟,作爲叔叔的三王不敢小覷,而朱由校也在氣氛差不多的時候迴應道:

“眼下、恐怕那毒婦的死,已經叫鄭皇貴妃驚慌,說不定叫人通知了福王。”

檢查了令牌後,東華門的金吾衛兵馬便開門放行了。

“辛苦了。”

朱由檢看過京城的各種情報,京城城內外幾十個鎮、幾十個坊,有門店的商鋪是數以千記的,也就是單憑京城的商鋪和小販,一年收稅就能有近萬兩。

好不容易朱常洛登基,結果還沒有讓三人就藩,就因爲吃紅丸而死。

“嗯、放桌上吧……”聲音迴應,朱由校坐在案後、緊鎖眉頭看着手中奏疏。

三王中年紀最大的瑞王朱常浩不過二十九歲,惠王朱常潤二十六,桂王朱常瀛二十三。

“萬歲、臣等三人,是聽聞了昨日康妃娘娘病逝,因此特來弔唁的。”

將腦中不切實際的想法放置,孫如遊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繼續處理起了奏疏,而此時的朱由校也帶着人從文華殿來到了東宮大門。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福王、瑞王、惠王、桂王等四位皇叔。”

三王見到朱由校這麼回答,並且沒有一絲露怯的模樣,心中頓時拿不準主意了。

這三位皇叔,在朱常洛駕崩的時候,正在天壽山爲萬曆皇帝守陵,處理入葬事宜。

“只不過……”說到這裡、朱由校沉聲與朱由檢對視道: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怎麼對百官和藩王迴應這件事情……”

這樣做是吸取了元朝對所有商人商稅重,導致小商人依附在大商人麾下避稅的經驗。

“遼王、代王、周王、唐王、沈王、韓王等二十幾位藩王都會避嫌。”

這一幕被一直在京城的王承恩見到後,不由有些咂舌。

旁邊的魏忠賢明白眼下最該說什麼,做什麼,因此便笑呵呵的道:

“奴婢遵命……”王承恩回禮,隨後帶着所有人退出了勖勤宮,只留下了朱由校兩兄弟。

在他們都走後,朱由校才握着朱由檢的手坐回了位置上,臉上的笑容洋溢得叫朱由檢都覺得不像他本人。

尤其是在鄭皇貴妃派出的宮女通知下,三人在昨夜便商量好今日一起進宮。

“嗯……”方從哲微微頷首,倒是旁邊的浙黨領袖孫如遊微微皺眉,總感覺有一絲不對勁。

內宦走進另一側偏殿,隨後對正在這裡批紅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道:

魏忠賢見狀、嘚瑟的走回了偏殿,叫人端來一把椅子,坐在了朱由校位置的旁邊。

正當他們想着是否要上去問問皇帝要去哪裡的時候,魏忠賢卻懶散的走出偏殿,在正殿唱聲道:

單單朱由檢這小子在昌平練兵的事情,就已經在京城傳的沸沸揚揚了。

朱由校先安撫三人坐下,隨後和朱由檢坐上了主位的左右兩個位置。

“也好!”正想離開的朱由校聽到這話,立馬覺得魏忠賢十分貼心,於是起身對魏忠賢道:

“王掌印,今日值守東華門的金吾左衛來彙報、五殿下回京入東華門了,是否要告知萬歲?”

“另外金吾左衛來報,五殿下今日回京了,一刻鐘前已經通過了東華門。”

“萬歲疲憊,今日所有內閣、司禮監無法處理的奏疏,送到養心殿,晚膳後再閱。”

這些小商販、別看攤子小,但客流量極大,哪怕一碗粉賣兩文錢,一天也能賺個二三百文。

這是明代中後期親王在確定無望皇位後,都默認的一個事實。

只不過朱由檢一行人進入東華門的同時、文華殿門口的一些小吏,當即就轉身前往殿內去彙報去了。

京城很繁華,但畢竟不是他們的封地,一旦亂來必然要被言官彈劾,沒有人願意被人一輩子看管。

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規矩,年入低於四十兩的小商人是不用繳納商稅的。

三位親王看着朱由校,又看了看最近搞事情的朱由檢,心道這兩個侄子很不簡單。

若是要求商鋪門店也需要經營執照,並且按照門店的情況收幾百文一年、或者幾兩銀子一年的話,這麼一來稅源就變多了。

“把做不了決定的奏疏按各部放好,兵部最左、送往萬歲那邊後,把五殿下回京的事情告訴萬歲。”

不過、這樣的禮遇,到了明朝中後期,就成爲了一個弊端了。

小太監在魏忠賢的注視下,小心翼翼將奏疏放好後,雙手交叉在小腹下方,微微鞠躬道:

正當朱由檢頭疼的時候,果然、王承恩小心翼翼走到了勖勤宮門口,隔空作揖,對朱由校說出了三位親王的來臨。

“萬歲,瑞王、惠王、桂王前來求見。”

結果朱常洛頭七的那七天,三人是最後趕回來的。

“康妃娘娘是哀傷過度而病逝的,皇八妹已經託付給莊妃娘娘了。”

年紀最大的瑞王朱常浩、並沒有因爲朱由校的親暱稱呼,而忘記自己的大侄子已經是皇帝的事實,他對朱由校行禮道:

“回來了?!”聽到朱由檢回來,朱由校原本緊皺的眉頭一瞬間舒展,臉上也出現了淺淺的笑意。

“萬歲……”瑞王朱常浩作揖道:

“我等三人前來,除了弔唁康妃娘娘,還有一事就是想問問,我三人何時可以就藩?”

只要京城兵馬司配合,將所有門店檢查一遍,甚至不需要十天就能統計好所有門店,叫他們前往固定的地方辦理經營證,就能把這個稅收上來。

“哥哥、我在換衣服,稍微等一下。”

“好!”聽到朱由檢的聲音,朱由校心安不少,直接坐在了正廳主位上等起了朱由檢。

他們在歷史上,統一在朱由校死前,才被分出去就藩,估計是朱由校害怕他們三個留在京城會威脅到崇禎的統治,才做出的決定。

按照大明朝1427個縣,便是每個縣只有一百個這種小商販,那一年也能收上來一萬四千兩。

至於朱由檢、他則是看着他們三人,猜想他們想要說什麼。

看着並不多,但如果嚴格收起來,一年能有二十幾萬兩銀子。

如果是中毒而死,那麼必然不敢大張旗鼓的在几筵殿叫人守靈。

走進門後,小太監舉着手裡的奏疏,唱禮道:

“萬歲、這是司禮監決定不了的奏疏,一共十四本。”

“是……”幾個太監紛紛回禮,隨後開始整理奏疏。

“你們都退下吧。”

“消息傳出去了嗎?”

不過他們也沒有辦法,畢竟朱由校能從內廷中走出,來文華殿處理奏疏,就已經超過了他父親泰昌、祖父萬曆,所以他們也不好要求什麼。

朱由校十分高興,在他看來,眼下終於能找到有一個可以傾訴的人了,而朱由檢也微微頷首,不過又跟着道:

“雖然那毒婦死了,但內廷之中還有鄭皇貴妃。”

“萬歲……”內閣與司禮監聽到後,同時唱聲回禮。

朱由校和朱由檢聞言,對視了一眼,隨後才道:

至於爲什麼、主要是萬曆對瑞王、惠王、桂王三人喜愛一般,獨寵福王朱常洵。

先不說朱由校讓朝廷恢復了運轉,並且經常在文華殿處理奏疏的勤政美名。

“好”聽到關於朱由檢,內宦不敢耽擱,快走進殿內。

“若是三位叔叔想要弔唁、可以前往几筵殿,皇五妹正在守靈。”

“臣弟參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殿內一側處理奏疏的內閣諸多大臣見到內宦的模樣,還以爲是什麼大事。

說到這裡、朱由檢倍覺頭疼的事情就是,這四位皇叔裡,有三位都在京城居住,還沒有就藩。

“那就行。”朱由檢點了點頭,隨後道:

“不過就是怎麼收稅成了問題。”想到這裡、朱由檢思考了起來。

萬一把朱由校惹急了,像萬曆皇帝一樣蹲在內廷處理奏疏,有些時候連官員都不委任,那他們就真的束手無策了。

不過朱常洛爲了對抗福王,因此把所有弟弟都留在了京城。

只是他們沒想到、朱由檢居然會在今天回來。

急促的腳步聲在文華殿內響起,很快就走到了一個佔地很大的宮殿前。

朱由校的聲音響起的時候,朱由檢正在換衣服,所以聽到後,只能平舉雙手將宮女們幫他穿上圓領袍,回了一聲道:

“三位皇叔的藩地,皇考之前曾經交代過,各地局勢紊亂,難不保會有動盪。”

“皇考愛惜三位皇叔,因此想等局勢平穩後再爲三位皇叔就藩,然而……”

之後的話朱由檢沒有再說,但朱常浩三人明白,之後朱常洛就死了,哪裡有什麼時間來平穩局勢。

不過他們更好奇,朱由檢口中的局勢不穩是什麼意思……

(本章完)

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92章 點醒楊漣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65章 帝者不怒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92章 點醒楊漣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465章 拂曉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93章 大仇得報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
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92章 點醒楊漣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65章 帝者不怒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92章 點醒楊漣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465章 拂曉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93章 大仇得報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