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節 滿城風雨

到家稍稍休息,把家人僕人叫到面前,長安令吩咐他們,朝廷下定決心,懲治這次作亂的妖僧等人,並要他們到市坊傳播這個消息。之後,長安令協調監門大將軍長孫無虐封閉長安城城門,又協同刑部、大理寺等徹底查城內不明身份的客人。

多部門派出大量人手,把長安城幾乎挖地三尺,也沒找出一百餘名行兇的歹徒,似乎他們突然生出翅膀,撲撲棱棱飛出長安城上空。

通過市坊迅速傳播消息,又因反覆搜查酒肆、青丶樓、妓館等煙花之地,這裡的客人也幫着擴散傳播,兩天時間,全城百姓幾乎都知道了通化門事變,也深信朝廷將懲治辦事不力的官員,給百姓一個滿意的答覆。

馬周按聖旨辦事,以殿中侍御史從七品的身份,指揮一大幫官銜超過他的官員,緊鑼密鼓查找兇手。眼見承諾的三天時間要過完,案件卻沒任何進展,而李世民每天一問,催得很緊。

馬周陷入焦躁不安之中,在御史臺房內來來回回走動。一定哪裡出現嚴重失誤和漏洞!不然,長安地下的小鬼都被扒出來快要曬乾了,那些兇僧卻一個也沒抓到。

經過嚴密覈計思考,排除重重遮掩的迷霧,馬周最後確定沒有找到真兇的兩大因素:身份和藏匿之地。

那些人並不是真正的僧人,穿上僧人衣服是爲掩蓋真實身份,達到迷惑百姓的目的。但是,他們約有一百餘人,人數衆多。目標明顯,不可能說消失就消失。但是,他們又從哪裡來到長安城的?那麼多的人,不管從哪裡路過,都會給人留下一定的印象。這就有跡可尋!

通過受傷沒死的百姓反映,妖僧口音不是長安附近的,他們拿的兇器與大唐府兵的常用裝備武器也不太一樣。從現場撿到的僧人衣服分析,大概來自吐蕃和西域兩個僧人聚居之處。

吐蕃和大唐井水不犯河水,沒有多少交集,而且。吐蕃僧人也不會傻不拉嘰的,以真實身份來長安行兇,這不是不打自招麼?那麼,一定就是突厥派來行兇的人。

陛下與他們的可汗擊掌爲誓,雙方互不攻伐。他們卻違背誓言,來到長安大肆行兇,簡直畜生不如,天人共憤!

至於藏身之處,若是突厥派人行兇,妖僧一定藏在突厥的四方館內。四方館在長安東門附近,前幾天上朝時,長孫無忌還說到四方館。看來這裡果然藏污納垢,對我大唐不利!

想到這裡,馬周心中久久揮之不去的陰霾一掃而空。猶如漫天烏雲遇到一陣狂風,霎時間乾坤朗朗,風和日麗!

乘馬車迅速來到城南大理寺,約上戴胄和李道宗,返回城北突厥館。依戴胄和李道宗的意思,先向李世民稟明情況。請示意見以後,再搜查突厥四方館。

馬周堅持自已的意見。先搜四方館,拖得時間越長。越容易走露風聲,被兇僧得到消息,將會對查找兇手非常不利。

戴胄和李道宗心裡很不開心,馬周的言外之意是說,他們身邊有人嘴風不嚴,會走露消息!於是,牴觸情緒更進一步增強。

來到四方館突厥人居住的館內,一位名叫阿把胡的人,是館內的主要人物,嚴辭拒絕大理寺入館搜查,還威脅說向李世民皇帝稟告這件不友好的事。

馬周堅持搜查,並命士卒強行闖進館內,把突厥人包圍起來。突厥人也不示弱,迅速闖出來十幾名彪悍的武官,與大唐兵卒對抗。雙方劍拔弩張,針鋒相對,一場惡戰一觸即發。

他們的態度越是強硬不讓檢查,馬周越認爲館內一定有問題,便一個人來到館內,當面質問阿把胡:“這裡是長安城,大唐的國都!每一寸土地都歸大唐管轄,你們寄居這裡,只是匆匆過客而已,有什麼理由不讓大唐的兵卒檢查?”

阿把胡手裡也拿着一把造型奇特的胡刀,面對馬周冷峻而桀驁,怒目而視:“我們突厥人不遠千里來到四方館,就是你們大唐的貴客!,你們以這種粗魯的方式對待遠來的客人嗎?上國禮儀,文明之邦,也不過如此!”

馬周被那人說得胸中一窒,針鋒相對地問道:“前幾天有一百餘名妖人,假借胡人僧侶裝束,闖入通化門內,殺我十幾名守兵,屠我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如今遁入長安城內,蹤跡不見!你們突厥人是不是做賊心虛,在館內藏有這種作惡多端的人,才如此護短包庇?”

阿把胡哈哈一笑,不屑地稱說:“闖進長安城,你們就到客棧、酒肆、青、樓、妓館去查找。關我們四方館鳥事?”

“哈哈哈……”馬周也大放厥詞,笑得更響更亮,把阿把胡的笑聲都比了下去,又滿意地笑道:“實話告訴你們,長安城快要挖地三尺了,連個鬼影也沒捉到。現在只有四方館還沒有檢查,如果你們不是心裡有鬼,何必要阻擋大唐兵卒檢查?”

阿把胡聽完以後,竟然主動讓開一條路,輕蔑地說:“如果是爲了查明兇人作案的事,你們倒是可以進來搜查。不過有句話先說在前面,你們若是在館內搜出兇手來,我把自己綁了到陛下面前請罪!若是你們搜不出兇手,又應該怎麼辦?”

“搜不出兇手,就不是你們突厥人做的案,還你們一個清白之身不就結了?事後我們怎麼辦?打開大門把我們送出四方館就行。難道阿把胡首領還想請我坐下來喝幾盞羊奶,吃幾口烤牛肉,送幾名胡人美女載歌載舞不成?”

馬周說這樣的話,是打定主意氣死阿把胡。格老子的娘希屁!每次讀歷史書,看到的都是你們突厥人欺負我們漢人,今天老子就主動招惹你了,主動欺負到你頭上了,怎麼着吧?別以爲大唐士卒手裡端的全是豆腐,別以爲漢人都是大宋、大明那幫沒有骨氣的慫貨那樣好欺負!

唐人有的是錚錚鐵骨!有的是不怕死的男兒郎!欺負你們一系列還不帶重樣的!分分鐘滅了你的囂張氣焰!

ps:週一中午還有一更,週二恢復三更,每天給大家一個快節奏的故事。

第33節 殺人不見血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118節 秦瓊倒黴第78節 倒貼第16節 第一桶金第17節 出氣筒第88節 石化第76節 狗男女第151節 避暑第136節 公主求婚第46節 送子觀音第110節 好粗的腿第65節 榮歸故里第166節 刺殺第171節 道德經第58節 啼笑皆非第142節 護犢子第172節 培養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44節 拼酒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188節 艱難修道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134節 滿載而歸第97節 火爆混戰第149節 開發礦山第38節 文人決鬥第53節 不信你不笑第41節 純屬意外第183節 繫鈴人第48節 一波三折第57節 重口味第6節 借刀殺人第171節 道德經第100節 餘音嫋嫋第117節 一杆打淨第63節 誰告秘第183節 繫鈴人第108節 一鳴驚人第22節 刺探第172節 培養第61節 意外補償第176節 三權分立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56節 誰下的手第27節 夜半怪異聲第34節 走馬燈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51節 新四大發明第90節 絕妙之計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188節 艱難修道第151節 避暑第186節 事了拂衣去第143節 打抱不平的太子第13節 原來是她第116節 馬踏飛燕第60節 一口濃痰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2節 虎跳崖第47節 雙料忽悠第61節 意外補償第151節 避暑第74節 暗中調動第2節 虎跳崖第130節 移花借木第44節 拼酒第171節 道德經第17節 出氣筒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18節 兩隻活寶第162節 刺探第49節 陽謀第7節 貓膩第143節 打抱不平的太子第84節 淮安王第172節 培養第36節 冰火兩重天第69節 癌症第79節 吵架第54節 倉猝之事第115節 百鳥朝鳳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59節 眼都紅了第1節 血火山村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28節 開門見紅第37節 鼠狼霸道第161節 佈局第164節 武才人第115節 百鳥朝鳳第81節 疑無路第95節 別開生面第92節 佈下天羅網第39節 一敗塗地第66節 交椅之變
第33節 殺人不見血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118節 秦瓊倒黴第78節 倒貼第16節 第一桶金第17節 出氣筒第88節 石化第76節 狗男女第151節 避暑第136節 公主求婚第46節 送子觀音第110節 好粗的腿第65節 榮歸故里第166節 刺殺第171節 道德經第58節 啼笑皆非第142節 護犢子第172節 培養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44節 拼酒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188節 艱難修道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134節 滿載而歸第97節 火爆混戰第149節 開發礦山第38節 文人決鬥第53節 不信你不笑第41節 純屬意外第183節 繫鈴人第48節 一波三折第57節 重口味第6節 借刀殺人第171節 道德經第100節 餘音嫋嫋第117節 一杆打淨第63節 誰告秘第183節 繫鈴人第108節 一鳴驚人第22節 刺探第172節 培養第61節 意外補償第176節 三權分立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56節 誰下的手第27節 夜半怪異聲第34節 走馬燈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51節 新四大發明第90節 絕妙之計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188節 艱難修道第151節 避暑第186節 事了拂衣去第143節 打抱不平的太子第13節 原來是她第116節 馬踏飛燕第60節 一口濃痰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2節 虎跳崖第47節 雙料忽悠第61節 意外補償第151節 避暑第74節 暗中調動第2節 虎跳崖第130節 移花借木第44節 拼酒第171節 道德經第17節 出氣筒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18節 兩隻活寶第162節 刺探第49節 陽謀第7節 貓膩第143節 打抱不平的太子第84節 淮安王第172節 培養第36節 冰火兩重天第69節 癌症第79節 吵架第54節 倉猝之事第115節 百鳥朝鳳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59節 眼都紅了第1節 血火山村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28節 開門見紅第37節 鼠狼霸道第161節 佈局第164節 武才人第115節 百鳥朝鳳第81節 疑無路第95節 別開生面第92節 佈下天羅網第39節 一敗塗地第66節 交椅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