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節 減法

在李世民的堅持下,馬周想起了以前袁天罡說過的話,仙界還給李世民留着一個位置,並不是說李世民有仙根,而是看在他對大唐子民所作所爲,在仙界給他擠出來一個位置,等於仙界對李世民的賞賜!

馬周同意了李世民的要求,把李神通臨去世時留給他的一本《道德經》的書,獻給李世民。這本書李世民讀過不止一次,對裡面很多句子都有深刻的體會。剛一拿到書,覺得沒有什麼稀奇的地方,還以爲是馬周糊弄於他。

等有空的時候翻開裡面的內容,仔細一看,卻十分欣喜。道德經的內容還是一樣的,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只是裡面的註解卻與李世民自己的理解大大的不一樣。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在李世民原來的理解中,真正善良到極點的人好像世界中無所不在的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衆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最善的人,所處的位置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格守信用,爲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

原來這句話是老子用水來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認爲他們的品格像水那樣。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潤萬物而不與爭。最完善的人格也應該具有這種心態與行爲。不但做有利於衆人的事情而不與爭,而且還願意去衆人不願去的卑下的地方,願意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負重,任勞任怨,能盡其所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不會與別人爭功爭名爭利,這就是老子“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著名思想。

最高的智慧就如同水這種能生萬物。同時也能毀滅萬物的自然力量,通過疏導、引導、合理使用和保護水資源。發揮它所有有利的能量,那麼自然界和人類就可以達到平衡的目的了。

但是,現在的人們不能發揮個人和社會能力中平衡的能量,好像當年需要大禹治的水。所以纔會呈現出這樣無道的愚昧狀況。

如果一個人或一個集體能將自己放在一個智慧或說是明智的位置,將心放在一個明智而對生活有着深刻體驗、洞察力和爲他人着想的位置,對人能以合適與體貼的態度,說話能有實際的信用,管理事物能中道而行,做事能多動腦子考慮周全、量力而行,有什麼計劃能夠審時度世,那只有平衡的世界了,哪還有什麼因爲不平衡而起的爭端呢?

如果真能這樣就沒有什麼值得痛苦和相互傷害的了。

可是在馬周送給他的這本書裡。李世民卻讀出了無所不在的道。首先要像道一樣有寬容的心胸,可以包容世界一切,不論是善還是惡。都是道在使然。君王也好,百姓也好,都要遵守天地間的這種道。

道不存在於任何事物,又存在於任何事物,無時不在,無地不在。真正的參禪悟道。不在禪房,不在道觀。也不在皇宮,而是在於心裡。心至則福自至,心靈則道自靈。

李世民心靈福至,突然醒悟到,這麼多年來,所作的一切,都在與道德經所說的道相背而馳。什麼是道?道就是放下世間的一切榮華富貴,爭搶殺戮,甚至是關心江山社稷的千秋萬代一統江山。

江山的統治從誕生那一刻,就註定了他按照自己的規律在運轉,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越是追求千秋萬代一統江山,越是與道走得越來越遠。道是自然的存在,在天地間的任何一個角落裡。人要順從自然,必需靜心去感受。

於是,年近八十歲的李世民放下了原來負擔的一切重任,每天吃素唸經。但是,皇宮裡人來人往,並不允許李世民真正的靜下心來。不時的有許多事情向他稟報,請求他的意見,逼迫他不得不中斷正在體悟中的道。

在處理這些家國大事的時候,李世民越來越覺得,以前的時間全都白白浪費了。人世間的追求,與神仙的追求大不一樣,也可以說是背道而馳。這時候,李世民覺得,繼續呆在皇宮裡,不僅不會得道成仙,還會被這無形的壓力損減壽命。

好一些的是,終於把皇位讓給了兒子,現在只用考慮重大的決策。

即使這樣,李世民也不想繼續呆在皇宮裡遭受不斷的騷擾,這一天,把馬周叫到面前,問馬周,到哪裡可以安心的修行。

馬週一聽李世民要離開皇宮,一千個一萬個不敢答應。李世民可是國之重器,萬衆矚目,怎麼能讓他捨棄李唐江山?

李世民把這段時間悟到的道,講解給馬周聽,馬周聽了以後也有所醒悟,便給他出個注意說,陛下可以以避暑爲藉口,暫時離開皇宮一段時間。若是覺得呆在外面比呆在皇宮裡清靜,可以不回皇宮。若是覺得皇宮合適,再回來也順理成章。

李世民覺得這個辦法不錯,然後,把所有家國大事全部交給李治處理,說出宮一段時間散散心。李治並沒有想那麼多,也就同意了。

結果,李世民在避暑之地一呆就是好幾年不回來,天天在外面修道悟道,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把所有事都排出心理之外,沒有了壓力,感覺身體不僅比以前有所好轉,還有返老還童的感覺。

這段時間,不斷有的遇到麻煩事,來請救李世民幫助,李世民都拒絕了,只和馬週一個人保持着聯繫。這個時候,李世民就勸馬周,要把朝堂上的事放下來,給心靈放個假,才能走得更遠。

馬周也同意了李世民的建議,不過要李世民再給他三年時間,把後面的事安排一下。因爲,馬周非常公正,並沒有在朝堂上給自己的兒子謀求任何利益。雖然孩子的命運由他們自己拼搏,做人家的父親,也應該負一定的責任。

李世民還要把李治扶上走一程,何況是他馬周?()

...??

第10節 狗啃屎第177節 減法第96節 短兵相接第152節 大明宮第3節 真相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108節 一鳴驚人第104節 棒槌娘子第170節 馬拉火車第130節 移花借木第66節 交椅之變第94節 風滿樓第151節 避暑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97節 火爆混戰第77節 馬跳鍋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46節 新龍椅第99節 惡戰第65節 榮歸故里第172節 培養第19節 強人所難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113節 六親不認第115節 百鳥朝鳳第25節 一種手段第178節 焦點第182節 萬萬沒想到第189節 歸位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109節 宇文士及第33節 殺人不見血第77節 馬跳鍋第105節 英雄落淚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44節 考較第141節 審查魏徵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143節 打抱不平的太子第166節 刺殺第114節 一樁奇案第121節 兩尊門神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26節 下崽兒的錢第106節 李代桃僵第100節 餘音嫋嫋第104節 棒槌娘子第95節 別開生面第31節 橫刀奪愛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22節 喝酒撒潑第154節 吃醋第61節 意外補償第30節 活潑的玫瑰第186節 事了拂衣去第57節 重口味第113節 六親不認第2節 虎跳崖第19節 強人所難第54節 倉猝之事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105節 英雄落淚第166節 刺殺第113節 六親不認第32節 投送懷抱第152節 大明宮第4節 堂兄的陰謀第179節 爭執第128節 製造聲勢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72節 掌櫃聽房第2節 虎跳崖第42節 靈魂飛昇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22節 刺探第153節 祛疾第48節 一波三折第50節 學霸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06節 李代桃僵第181節 陰謀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26節 下崽兒的錢第144節 考較第8節 奇怪小娘子第27節 夜半怪異聲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10節 狗啃屎第187節 深藏功與名第166節 刺殺第161節 佈局第103節 恍惚如夢第106節 李代桃僵第98節 一波未平第146節 新龍椅
第10節 狗啃屎第177節 減法第96節 短兵相接第152節 大明宮第3節 真相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108節 一鳴驚人第104節 棒槌娘子第170節 馬拉火車第130節 移花借木第66節 交椅之變第94節 風滿樓第151節 避暑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97節 火爆混戰第77節 馬跳鍋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46節 新龍椅第99節 惡戰第65節 榮歸故里第172節 培養第19節 強人所難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113節 六親不認第115節 百鳥朝鳳第25節 一種手段第178節 焦點第182節 萬萬沒想到第189節 歸位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109節 宇文士及第33節 殺人不見血第77節 馬跳鍋第105節 英雄落淚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44節 考較第141節 審查魏徵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143節 打抱不平的太子第166節 刺殺第114節 一樁奇案第121節 兩尊門神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26節 下崽兒的錢第106節 李代桃僵第100節 餘音嫋嫋第104節 棒槌娘子第95節 別開生面第31節 橫刀奪愛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22節 喝酒撒潑第154節 吃醋第61節 意外補償第30節 活潑的玫瑰第186節 事了拂衣去第57節 重口味第113節 六親不認第2節 虎跳崖第19節 強人所難第54節 倉猝之事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105節 英雄落淚第166節 刺殺第113節 六親不認第32節 投送懷抱第152節 大明宮第4節 堂兄的陰謀第179節 爭執第128節 製造聲勢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72節 掌櫃聽房第2節 虎跳崖第42節 靈魂飛昇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22節 刺探第153節 祛疾第48節 一波三折第50節 學霸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06節 李代桃僵第181節 陰謀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26節 下崽兒的錢第144節 考較第8節 奇怪小娘子第27節 夜半怪異聲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10節 狗啃屎第187節 深藏功與名第166節 刺殺第161節 佈局第103節 恍惚如夢第106節 李代桃僵第98節 一波未平第146節 新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