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節 十八學士

李世民沒有同意馬周的意見,因爲他產生了一個新的想法。

剛剛登基的時候,爲了穩定朝內的情況,李世民把武德年間得勢的人,找個藉口紛紛派到長安以外的地方,給他們安排一些刺史都督之類的地方大官,使他們的勢力只能在一個州一個郡橫行霸道,而不能對長安的局勢產生任何重大的影響。

現在,李世民掌管大唐十幾年,把所有人都治理得服服帖帖,也有一些不服的,比如魏徵一類的鐵脖子,總是和李世民頂牛。但是,李世民有辦法對付他們。除了這些文官在嘴皮子上爭一些便宜,掌管大唐府兵的那些將領,幾乎全是秦王府出去的干將。

這些人不亂,天下永遠和諧安定。這就是李世民的底氣。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世民就想起把武士鑊從外面調進長安。多出來一個他這樣的前朝老臣,也翻不起滔天大浪。而且,還可以安照馬周的安排,起到一定的穩定作用。

不過,武士鑊的女兒也不再嫁給馬周的侄子,李世民想收歸己有。

馬周對這些情況並不瞭解,還一個勁的勸李世民從中做媒,惹得李世民心裡不高興。

武士鑊帶着一家老小回到長安,李世民派身邊的太監登門祝賀,給足了他面子。這使一些秦王府老臣看到了一線希望。

李世民原來還是秦王的時候。招攬十八學士,幫他出謀劃策。在建立大唐的戰役之中,這些學士借鑑歷史上的著名戰役。以及對對手的分析,幫了李世民很大的忙。

尤其是在玄武門之變中,面對李建成咄咄逼人的氣勢,李世民猶豫不決之時,這些十八學士給李世民很大的幫助,使他迅速確定了決心,要與李建成和李元吉兩個兄弟展開一場爲爭奪皇位的血戰。

因爲。若不這樣做,不僅僅是李世民本人落個淒涼的下場。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戰將和文臣,也會在他失勢之後,遭受李建成的無情打擊。尤其重要的是,大唐芸芸百姓也將失去一個明君。很有可能重新過上隋末那種動亂的生活。

可是,在李世民掌握朝政十幾年後,慢慢的這些學士都被調到一些閒職上去。比如孔穎達和封德彝都被安排成太子太傅,拿着高俸養着他們,卻不讓他們參政。與此同時,又派魏徵這個鐵脖子之人,也當太子太傅。

魏徵原來屬於李建成的陣營,與秦王府十八學士根本不尿一壺。讓魏徵監視他們,還採取風聞奏事。就是說捕風捉影的事也可以上奏。不管查出的事這間真還是假,事後還不追究舉報人。

十八學士看出李世民的猜疑心理,於是。以杜如晦和房玄齡爲首,每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而且,房玄齡的主要精力全放在修編前朝歷史方面,在整個貞觀朝盛世之中,以房謀杜斷聞名天下的人。竟然沒有值得讓人提起來伸大拇指稱讚的政跡來。

後來,李世民想起來。房玄齡還在編纂歷史,便讓他拿出本朝的起居注。李世民一看勃然大怒,因爲房玄齡如實記載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是如何調兵遺將,對李建成兄弟二人反擊的。

這本來是作爲一名有良心的史官的本職,比如司馬遷雖然遭受宮刑,忍受着巨大的恥辱也如實記載歷史。可是,李世民卻不這樣看。

李世民指着房玄齡的鼻子大罵:“狗奴才,是不是覺得跟朕呆在一起時間久了,就有資格向朕說三道四了?”

房玄齡嚇得魂不附體,趕忙按照李世民的要求,把起居注和貞觀明的政事進行修改潤色,使李世民更符合一代明君的標準。

這件事以後,房玄齡再也沒有主動參與過朝政重大決策。十八學士看出此一時彼一時,李世民已經不是打天下那陣子需要他們出謀劃策的時候了,都灰溜溜夾起了尾巴。

十八學士的李守素編着氏族志的書,把當時唐朝崔盧李鄭、王謝袁蕭、顧盧朱張等名門望族排在最前面。李氏的李姓卻排在山東李姓之後。

李世民大動肝火,問李守素,是何居心。李氏建立大唐的名望,還比不上山東的幾個士大夫?難道他們對天下百姓沒有做過任何有意義的事情,憑着祖上積累下的名聲,就可以與皇族對抗?

前面有房玄齡和杜如晦的前車之鑑,李守素不敢直接頂撞,只好按照李世民的要求,把李唐的李姓排在山東士大夫李姓的前面。李世民這纔沒有追究他的責任。

可是,李守素連續三個月沒有領得一分俸祿。到戶部討要說法,訊問官員說都是安排聖旨來分俸祿的,既然沒有,就應該向陛下去請教。

李守素明白了,這是李世民對他不滿,變得方法想把他趕出長安。

第二天,李守素就遞交了辭呈,告老還鄉。

李世民也沒有留他,大筆一甩,同意!就這樣把他打發掉。

貞觀十二年前後,秦王府十八學士幾乎全部在朝堂上銷聲匿跡,再也不像原來,李世民下朝以後,就與他們在一起商討如何治理國家,如何避免李唐走隋朝短命的老路。

在這種高壓之下,武德老臣武士鑊攜家帶口,從外地趕回長安,就等於是自投羅網,跳進龍潭虎穴,再也沒有在外面做刺史時那般自由自在。換句話說,李世民對武士鑊有什麼要求,武士鑊根本不敢有任何的反抗。

不過,李世民玩弄朝政久了,也學會很多方法,他想要武則天入宮作才女,並沒有直接接出來,而是下了一道聖旨,要求凡是長安居住的官員,家裡有適婚年齡的女兒,都要派女兒參加太極宮的選秀。

選秀就是爲充實後丶宮而選拔的宮女,達到一定年齡以後,可以賞給某個大將某個高官或其兒子,得到一段美好的婚姻。但是,大多數人並沒有這個福份,白白浪費幾年大好年華。甚至還有因爲參與政變而身首異處,這類人也也不在少數。()

...??

第139節 奉旨完婚第127節 身處漩渦第151節 避暑第10節 狗啃屎第119節 皇宮鬧鬼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37節 鼠狼霸道第35節 一吻定乾坤第42節 靈魂飛昇第67節 空手套白狼第153節 祛疾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27節 夜半怪異聲第14節 靈異事件第138節 赤誠相見第184節 誅心殺第23節 必有迴響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164節 武才人第32節 投送懷抱第15節 約法三章第141節 審查魏徵第78節 倒貼第73節 化敵爲友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75節 美人計第99節 惡戰第75節 美人計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21節 念念不忘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139節 奉旨完婚第71節 敲竹槓第48節 一波三折第134節 滿載而歸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166節 刺殺第37節 鼠狼霸道第96節 短兵相接第46節 送子觀音第39節 一敗塗地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7節 貓膩第117節 一杆打淨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171節 道德經第69節 癌症第179節 爭執第159節 天機第58節 啼笑皆非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38節 赤誠相見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149節 開發礦山第87節 人間妖孽第7節 貓膩第78節 倒貼第67節 空手套白狼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36節 冰火兩重天第16節 第一桶金第161節 佈局第186節 事了拂衣去第18節 兩隻活寶第25節 一種手段第43節 讀天書第25節 一種手段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15節 百鳥朝鳳第25節 一種手段第82節 地包天第153節 祛疾第3節 真相第134節 滿載而歸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167開藥第119節 皇宮鬧鬼第87節 人間妖孽第119節 皇宮鬧鬼第38節 文人決鬥第80節 意外的戰鬥第161節 佈局第176節 三權分立第120節 隔牆偷聽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70節 真真假假第178節 焦點第130節 移花借木第121節 兩尊門神第10節 狗啃屎第26節 下崽兒的錢第156節 皇帝賜婚第189節 歸位第93節 專等爾來鑽
第139節 奉旨完婚第127節 身處漩渦第151節 避暑第10節 狗啃屎第119節 皇宮鬧鬼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37節 鼠狼霸道第35節 一吻定乾坤第42節 靈魂飛昇第67節 空手套白狼第153節 祛疾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27節 夜半怪異聲第14節 靈異事件第138節 赤誠相見第184節 誅心殺第23節 必有迴響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164節 武才人第32節 投送懷抱第15節 約法三章第141節 審查魏徵第78節 倒貼第73節 化敵爲友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75節 美人計第99節 惡戰第75節 美人計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21節 念念不忘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139節 奉旨完婚第71節 敲竹槓第48節 一波三折第134節 滿載而歸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166節 刺殺第37節 鼠狼霸道第96節 短兵相接第46節 送子觀音第39節 一敗塗地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7節 貓膩第117節 一杆打淨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171節 道德經第69節 癌症第179節 爭執第159節 天機第58節 啼笑皆非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38節 赤誠相見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149節 開發礦山第87節 人間妖孽第7節 貓膩第78節 倒貼第67節 空手套白狼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36節 冰火兩重天第16節 第一桶金第161節 佈局第186節 事了拂衣去第18節 兩隻活寶第25節 一種手段第43節 讀天書第25節 一種手段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15節 百鳥朝鳳第25節 一種手段第82節 地包天第153節 祛疾第3節 真相第134節 滿載而歸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167開藥第119節 皇宮鬧鬼第87節 人間妖孽第119節 皇宮鬧鬼第38節 文人決鬥第80節 意外的戰鬥第161節 佈局第176節 三權分立第120節 隔牆偷聽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70節 真真假假第178節 焦點第130節 移花借木第121節 兩尊門神第10節 狗啃屎第26節 下崽兒的錢第156節 皇帝賜婚第189節 歸位第93節 專等爾來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