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節 公主求婚

轟動初唐朝野的通化門大案,從事前佈局到事後處理,馬周辦得幾乎無可挑剔,幾乎稱作盡善盡美。

雖然也辦出惹毛突厥人的糗事,事後馬周講明是吐蕃人嫁禍他們的真相,雙方取得了諒解。這件小波折與使長安城近百萬的百姓歡欣鼓舞比,等於下了一場毛毛雨,不值一提。

李世民很欣賞馬周的辦事風格,把街鼓迅速推廣到所有州縣,取得良好的效果。之後又下一道旨意,在皇宮設置幾面大鼓,每次開關城門以及上早朝,都以皇宮的警鼓爲信號,使長安城的生活秩序有條不紊。

淮安王李神通不問政事,可不代表不關心馬周。如今見馬周進入朝堂時間不長,辦差卻風風火火井井有條,大名傳遍九州大地,非常欣慰佩服。美中不足的是,已過拜堂成親的年齡馬周還孑然一身。他私下找到李世民,說把唯一的女兒懷德公主想嫁給馬周爲妻,請李世民作個媒人。

李世民一聽就笑了!這位叔父一生都打敗仗,卻處處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好不容易遇到一個有膽有識,有進有退,有謀有略的年輕人,正想把馬周培養成日後的參天大樹,這位叔公又來搶功勞!而且,搶到皇帝頭上了!

李世民沒立刻答應他,敷衍他說:“朕幫淮安王提提這件事,成還是不成得由馬周自己做主張!若是他有意中人,只是還沒娶到家中呢?朕可不能辦那些強人所難的事!”

於是,李神通作東,擺下豐盛的酒席。請李世民和馬周共同赴宴。

酒席之間,李世民沒直接提婚事,先問馬周爲何只身來長安,且不見他談拜堂成親的事。

馬周並不知道李世民和李神父叔侄倆打什麼主意,就把自己在博州郡的經歷大致講一遍。然後才說:“馬莊村還有兩名美貌的娘子蹺首以望,等臣名滿天下再拜堂成親。臣是讀書人,有所爲有所不爲。如今,臣在朝堂上,爲陛下盡心盡力辦事,不敢有任何疏忽大意。辜負兩名娘子的期望。臣心裡非常不安啊!”

李世民向李神通使個眼色,意思是說:看看,人家有未婚妻子,幸虧沒直接提婚,不然人家一口拒絕。連朕的一張老臉都沒地兒擱。

李世民的眼色李神通根本沒注意,憤憤不平地對馬周說:“大丈夫三妻四妾乃是天經地義!本王就娶了幾房嬌妾,生下十一個壯壯實實的兒子!實不相瞞,本王只一個女兒,視若掌上明珠!看你馬周是個人才,想把女兒嫁給你爲妻,怎麼你家中還有兩個妻子?聽本王一句話,趕快回家休掉。娶了本王的公主,讓你一生榮花富貴享受不盡!”

李神通一句一個本王,連李世民都聽不過去了。輕輕咳嗽一聲說:“不知馬莊村這兩名娘子是屬於妻還是屬於妾?若是妻的話,依朕之意,淮安王還是省了這份心吧。若是妾的話,這件事還可以再商量。”

從李世民提婚事起,馬周就猜到他們二人的意思,只是沒有料到是淮安王李神通想把女兒嫁給自己。不管是誰提親。馬周也打定主意,決不再娶。

楊筱紫和郭霄天兩名美若天仙的娘子。與自己自小一起長大,可謂是青梅竹馬。感情如膠似漆。心裡早就裝滿了她曼妙的身影,哪還有其他娘子的位置?

馬周向李世民說盡忠的話,目的是想讓李世民主動放自己回家,儘早與兩名娘子完婚,間接的也等於拒絕了他們提親的事。

李世民聽懂了馬周的言外之意,李神通卻沒聽懂,腆着一張老臉繼續說親,還一句一個本王,暗示馬周與皇家李氏結爲姻親,前途不可限量。

他一提這件事,馬周更不敢輕易答應。你李神通身爲淮安王,在朝堂上無立足之地,手裡還沒有丁點實權,做你的女婿就更看不到希望了吧。而且,日後,武則天篡唐改周,三朝元老長孫無忌都被逼自殺,李世宗親幾乎被殺乾淨,自己豈能把頭主動伸到人家的屠刀之下做冤枉鬼?

馬周再三謝罪,向李世民叔侄倆說:“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志!我輕易答應淮安王的要求,就成了三心二意之人,這並不是馬某的本意。家中的兩名娘子苦苦等待那麼久,早就被馬某視作紅顏知己,此生有兩名姝女相伴,已經不作他想,還請淮安王收回強人所難的這個要求。”

話說到這份上,馬周已經把路給堵死了,沒有任何可以迴旋的餘地!

李神通還想再說幾句,被李世民舉手製止了。

李世民瞭解馬周是非常有主見的人,一旦拿定主意,不輕易改變,就微笑着說:“馬御史的爲人,朕很滿意,爲使你儘早完婚,爲大唐全心全意盡忠,朕賜你一座府弟。從明天起,你到中書省任職,就從中書舍人做起吧!”

“中書舍人?”馬周眼皮嗖嗖跳兩下,陛下這是提拔自己的節奏麼?殿中侍御史屬從七品的官職,中書舍人是正五品的官職,從七品到正五品可是連升五級啊!

天!

亙古未有啊!

馬周感激涕零,撲倒就拜!

李神通被氣得在旁邊直練氣功,乾着急卻沒辦法!

李世民非常滿意,說:“明天起,你到中書省報道。然後,朕放你兩個月的假,回家把親人帶到長安,從此在長安居住下來,等你回來中書舍人府也建成了,那時候,朕爲你證婚,風風光光把事辦了。以後一心爲朕辦實事,出了差錯,朕也饒不了你!”

馬周心裡暖暖的,有三年之約的李白璧不是擔任着博州刺史麼?現在託陛下的旨意,全國推廣警鼓,他不會不知道吧?不知道他聽到這個消息,心裡是喜還是悲?

等馬周離開以後,李神通憤憤不平說:“你這個皇帝打仗有一套,管理朝政也有一套,做個媒人爲什麼如此失敗呢?不僅沒把你妹妹嫁給這個人才,還主動承諾他娶別人家的娘子!怎麼白白便宜了別人呢?”

李世民呵呵一笑,對李神通說:“朕也相中馬周,通過考察,朕對他非常滿意。朕沒女兒可以嫁他爲妻,但朕的幾個可愛小王子到了進學堂的年齡,只是馬周太年輕,還不合適做太傅,要再磨練他一段時間——”

李神通一臉沮喪,怪不得你李世民不用心作媒人,原來他存着私心啊,想把兒子拜到馬周門下做弟子!()

...??

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21節 念念不忘第38節 文人決鬥第22節 刺探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3節 原來是她第45節 咄咄怪事第23節 必有迴響第142節 護犢子第121節 兩尊門神第22節 刺探第9節 敵我不分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3節 真相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4節 堂兄的陰謀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71節 敲竹槓第3節 真相第69節 癌症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178節 焦點第110節 好粗的腿第185節 殺與藏第56節 誰下的手第91節 暗室密謀第3節 真相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20節 隔牆偷聽第63節 誰告秘第54節 倉猝之事第77節 馬跳鍋第40節 痛打落水狗第1節 血火山村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153節 祛疾第110節 好粗的腿第11節 竹林約會第54節 倉猝之事第178節 焦點第179節 爭執第23節 必有迴響第188節 艱難修道第142節 護犢子第33節 殺人不見血第171節 道德經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95節 別開生面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25節 一種手段第155節 金童玉女第148節 高人第188節 艱難修道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179節 爭執第141節 審查魏徵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170節 馬拉火車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170節 馬拉火車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35節 一吻定乾坤第148節 高人第20節 原來如此第48節 一波三折第135節 與人分享第35節 一吻定乾坤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73節 化敵爲友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60節 一口濃痰第109節 宇文士及第118節 秦瓊倒黴第76節 狗男女第74節 暗中調動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88節 石化第12節 詭異的約會第46節 送子觀音第99節 惡戰第178節 焦點第34節 走馬燈第88節 石化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132節 反打一耙第43節 讀天書第178節 焦點第58節 啼笑皆非第75節 美人計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165節 奪鏑第128節 製造聲勢第76節 狗男女
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21節 念念不忘第38節 文人決鬥第22節 刺探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3節 原來是她第45節 咄咄怪事第23節 必有迴響第142節 護犢子第121節 兩尊門神第22節 刺探第9節 敵我不分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3節 真相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4節 堂兄的陰謀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71節 敲竹槓第3節 真相第69節 癌症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178節 焦點第110節 好粗的腿第185節 殺與藏第56節 誰下的手第91節 暗室密謀第3節 真相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20節 隔牆偷聽第63節 誰告秘第54節 倉猝之事第77節 馬跳鍋第40節 痛打落水狗第1節 血火山村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153節 祛疾第110節 好粗的腿第11節 竹林約會第54節 倉猝之事第178節 焦點第179節 爭執第23節 必有迴響第188節 艱難修道第142節 護犢子第33節 殺人不見血第171節 道德經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95節 別開生面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25節 一種手段第155節 金童玉女第148節 高人第188節 艱難修道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179節 爭執第141節 審查魏徵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170節 馬拉火車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170節 馬拉火車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35節 一吻定乾坤第148節 高人第20節 原來如此第48節 一波三折第135節 與人分享第35節 一吻定乾坤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73節 化敵爲友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60節 一口濃痰第109節 宇文士及第118節 秦瓊倒黴第76節 狗男女第74節 暗中調動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88節 石化第12節 詭異的約會第46節 送子觀音第99節 惡戰第178節 焦點第34節 走馬燈第88節 石化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132節 反打一耙第43節 讀天書第178節 焦點第58節 啼笑皆非第75節 美人計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165節 奪鏑第128節 製造聲勢第76節 狗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