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節 道士攔路

長孫皇后患病,在馬周的調理下,剛剛有所好轉。李世民爲照顧她的心情,沒讓馬周把話說完,趕忙接過說掩飾道:“是這樣的,朕聽說馬周的妻子是楊勇的孫女,特意叫到宮中親自問一問。一問之下,果實屬實。朕就賞賜她公主的名份,以嘉獎馬侍郎盡心盡力爲朝廷效力。”

長孫皇后對馬周也非常感激,建議道:“今天陛下的心情不錯,既然如此,何不一起到長安城外遊一遊,也讓長安百姓瞻仰一下陛下的風采。”

李世民心領神會。最近長孫皇后有病,宮內宮外都流傳說她將要去世的傳言。現在,趁這個機會,讓宮內宮外的人都見識一下,皇后貴體康健,沒有任何病患。

讓馬周隨同前去,這可是一件天大的恩寵。本來就要培養馬周做中書令,成爲朝堂的股肱之臣,這下可謂是一舉兩得,便欣然同意。

於是,一君一臣,共五人,加上隨行衛隊以及其他人員,約幾百人浩浩蕩蕩離開皇宮,到東山的密林狩獵。

遠遠地看到東山密林了,隊伍正在前行中,突然卻停下來不再向前走。

坐在馬背上的李世民心生疑慮,士卒爲何不走了?什麼人在前方攔住去路?好大的膽子,連朕出行也敢阻攔!那人比突厥可汗的膽量難道還要大三分?

不一會兒,前方的士卒一臉焦急跑過來向李世民稟報。說前面有一個奇怪的道士攔住去路,無論和他怎麼講好聽話都不挪地方。除非不管他,直接撞過去。可這樣絕不會是陛下想要的結果。因此向陛下請求,如何辦才能妥善解決問題。

李世民聽了以後,稱讚那士卒做得很好,讓他到一邊休息去。李世民提馬主動上前,要親自會一會那名強硬的道士,爲何阻攔大隊人馬前行。

馬周聽到一名道士攔住去路,心裡咯噔一下。這人是騎青牛的老子李耳,還是袁天罡?似乎應該是袁天罡的可能性多一些。老子李耳是什麼身份。無緣無故在李世民面前顯示身份?也太掉道家創世人的身份了!也只有袁天罡這樣的神棍,纔會主動貼近皇家,以獲得他想要的資源。

關鍵是,這傢伙如何得到李世民一定會在今天這個時辰。來到東山密林打獵?難道他真的有一定的本事?不過,想到此人曾經幫助過自己,馬周覺得,不應該錯過袁天罡與李世民的會面。若是這傢伙對大唐有利而無害那也就算了,若是心存不軌,一定要當場揭開他的真面目。

想到這裡,馬周提馬也趕到前面。

那道士非常傲氣,竟然背朝李世民而立,近百名士卒把那道士團團圍在中間。手中兵刃離他身體只有一尺遠近,只要李世民一聲令下,瞬間就把他戳成肉漿。除非他真是大羅真仙下凡。有金鋼不壞之軀,否則插翅也難以逃出這殺人的戰場。

李世民乘在馬背上,右手放在左腿邊上,而左側腰間佩帶着一把吹毛利刃,只要道士有任何的不軌行爲,李世民隨時可以拔劍還擊。以李世民幾年的戰場經驗。絕不會瞬間吃虧。除非那道士的身法絕倫,殺李世民一個措手不及。

李世民大聲問道:“前方是何人氏。爲何佔道阻我去路?若有什麼話可以當面告訴我,還請道長賜下金言。我乃大唐天子李世民是也!若是你的要求不過份,可以滿足你的要求。”

那道士這才慢慢轉身過來,與李世民面對面站立。這時,馬周看清楚了,果然是以前遇到的奇人,也算是一個神棍袁天罡。

那袁天罡微微擡手施了一禮道:“此處人多,不便說機密的話,還請大唐陛下,與貧道尋一處安靜之所說話。”

看來袁天罡確實有意阻攔去路,從他的話裡得知,他知道擋住了誰的去路。

這時,金吾衛一名中郎將大喝一聲:“你是何方妖孽,阻攔陛下去路,還敢提出這等不着調的要求?陛下是什麼身份,豈能輕易隨你去一個地方?左右,與我拿下這個妖道!”

士卒當時就闖上去,想把袁天罡拿下。

袁天罡微微一笑,站在那裡並不挪地方。

“且慢!”李世民急忙阻止道:“都退了下去,朕就隨他走一趟又如何?”

李世民暗中觀察,老道並沒有佩帶任何武器。而且,他身上一團和氣,沒有一點的殺氣。若是對自己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身上一定會表現出來。多年的戰場殺伐,李世民察人觀色直透心底,而且使李世民培養成大無畏的精神。面對兇悍如虎的突厥人,李世民還敢單槍匹馬與其可汗立下渭水之盟,何況是一名老道?

若這名老道身上有真本事,真要殺害自己,也絕不會挑選帶着幾百名好手的時機動手。可是,李世民也沒有大意到沒有任何提防心理。

那老道見李世民主動走出來,與他單獨相處,心中暗暗佩服,果然是一代英明之主。換成其楊廣,恐怕早就派人把他拿下,交給大理寺審問了。

這時,袁天罡一轉頭,看着李世民身邊的馬周說:“此人非常重要,陛下是不是要他一起去?”

李世民稍爲一想,就明白老道的意思,讓馬周隨着一起離開隊伍,鑽進林中。

說來也怪,那道士在地上步行,李世民和馬周騎着馬在後面追趕,無論怎麼催促都離那道士一定的距離,怎麼也趕不上他。李世民看着有些邪門,對馬周悄聲問道:“他爲何要你一起來?”

馬周坦誠地說:“回陛下,臣得到陛下提拔之前,曾經與他有過一面之緣。那時,就是他告訴臣,要不了很久,最多三個月,一定會得到陛下的賞識而被提拔起來。”

“哦?如此說來,此老道還是有一定的本事嘍?那朕倒是要仔細請教請教了。”李世民聽了馬周的話,更覺得這名老道對自己不會有任何的不利,相反,似乎是在提醒自己要注意某些事情一般。

正想着,來到密林深處一處高臺前。這裡是皇家園林,正是爲李世民等皇家打獵而開闢的樹林,正中間建造一處高臺,爲的是讓皇帝登高遠望,可以俯視林中的獵物。

那道士主動上了高臺,向李世民招手示意,要他也上去。()

...??

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17節 出氣筒第78節 倒貼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41節 純屬意外第47節 雙料忽悠第23節 必有迴響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116節 馬踏飛燕第171節 道德經第140節 洞房花燭第76節 狗男女第146節 新龍椅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189節 歸位第90節 絕妙之計第128節 製造聲勢第15節 約法三章第103節 恍惚如夢第15節 約法三章第54節 倉猝之事第45節 咄咄怪事第70節 真真假假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1節 血火山村第71節 敲竹槓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142節 護犢子第46節 送子觀音第65節 榮歸故里第181節 陰謀第164節 武才人第106節 李代桃僵第35節 一吻定乾坤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138節 赤誠相見第178節 焦點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59節 眼都紅了第34節 走馬燈第157節 告御狀第175節 虛僞的儒家第79節 吵架第39節 一敗塗地第74節 暗中調動第18節 兩隻活寶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117節 一杆打淨第41節 純屬意外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52節 大明宮第95節 別開生面第22節 刺探第187節 深藏功與名第71節 敲竹槓第12節 詭異的約會第172節 培養第187節 深藏功與名第54節 倉猝之事第11節 竹林約會第175節 虛僞的儒家第179節 爭執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第116節 馬踏飛燕第75節 美人計第41節 純屬意外第72節 掌櫃聽房第47節 雙料忽悠第126節 枯木盤根第142節 護犢子第165節 奪鏑第49節 陽謀第14節 靈異事件第120節 隔牆偷聽第148節 高人第5節 族長的面子第176節 三權分立第102節 道袍飄飄第166節 刺殺第18節 兩隻活寶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48節 一波三折第43節 讀天書第95節 別開生面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2節 虎跳崖第95節 別開生面第31節 橫刀奪愛第112節 縮頭烏龜第17節 出氣筒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190節 功德大圓滿第60節 一口濃痰第142節 護犢子第144節 考較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179節 爭執第30節 活潑的玫瑰第132節 反打一耙
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17節 出氣筒第78節 倒貼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41節 純屬意外第47節 雙料忽悠第23節 必有迴響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116節 馬踏飛燕第171節 道德經第140節 洞房花燭第76節 狗男女第146節 新龍椅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189節 歸位第90節 絕妙之計第128節 製造聲勢第15節 約法三章第103節 恍惚如夢第15節 約法三章第54節 倉猝之事第45節 咄咄怪事第70節 真真假假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1節 血火山村第71節 敲竹槓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142節 護犢子第46節 送子觀音第65節 榮歸故里第181節 陰謀第164節 武才人第106節 李代桃僵第35節 一吻定乾坤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138節 赤誠相見第178節 焦點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59節 眼都紅了第34節 走馬燈第157節 告御狀第175節 虛僞的儒家第79節 吵架第39節 一敗塗地第74節 暗中調動第18節 兩隻活寶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117節 一杆打淨第41節 純屬意外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52節 大明宮第95節 別開生面第22節 刺探第187節 深藏功與名第71節 敲竹槓第12節 詭異的約會第172節 培養第187節 深藏功與名第54節 倉猝之事第11節 竹林約會第175節 虛僞的儒家第179節 爭執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第116節 馬踏飛燕第75節 美人計第41節 純屬意外第72節 掌櫃聽房第47節 雙料忽悠第126節 枯木盤根第142節 護犢子第165節 奪鏑第49節 陽謀第14節 靈異事件第120節 隔牆偷聽第148節 高人第5節 族長的面子第176節 三權分立第102節 道袍飄飄第166節 刺殺第18節 兩隻活寶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48節 一波三折第43節 讀天書第95節 別開生面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2節 虎跳崖第95節 別開生面第31節 橫刀奪愛第112節 縮頭烏龜第17節 出氣筒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190節 功德大圓滿第60節 一口濃痰第142節 護犢子第144節 考較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179節 爭執第30節 活潑的玫瑰第132節 反打一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