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節 一樁奇案

御史臺下設有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一正三副共四名最高官長。下有臺院、殿院、察院等三院。分別由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和監察御史任職。

馬周擔任的就是監察御史之職。監察御史的主要任務是出使巡按,包括對州縣的巡察以及對屯田、鑄鐵、館驛、嶺南選補、太倉與太府出納等的監察。

一日,馬周在御史臺察院翻閱以前的案宗,這時從中書省轉來一束新卷。

新卷由汝州刺史轉交吏部,吏部轉給中書令宇文士及,宇文士及也通過了,轉由御史臺對該官員再審覈。若御史臺不提出異議,便以奏摺形式轉交李世民審閱通過。

因事關地方州縣,在監察御史審覈範圍內,就轉交到馬周手裡。

卷內主要內容爲提拔一位優秀的縣令擔任汝州別駕。一州最高官長爲刺史,出行時只他一人乘車,其他人全部步行。但有個官職權力也很大,刺史有時賞他乘車的待遇。久而久之,就形成除刺史之外的第二駕車,這就是別駕的來源。

這縣令名叫張蒿薪,上任不久母親去世,按例需守孝三年。這本是件正常事,瀏覽通過就行了。

但是,在他守孝期間,發生了一件奇事。每當張蒿薪到墳前臨時搭建的窩棚內,則百鳥鹹集,上下飛鳴,場面十分壯觀。世人見了以後,覺得十分神奇,私下傳言,張蒿薪以守孝聞名,感動了上天,這是百鳥朝鳳的吉兆!要不了太久,他一定得到大力提拔。

汝州刺史聽說後不相信,親自前去察看。如坊間傳聞的一樣,張蒿薪每當披麻戴孝到墳前時,從林中飛出上百隻鳥,圍繞他邊飛邊鳴,在頭頂盤旋很久才漸漸散去。汝州刺史十分高興,汝州境內呈現祥瑞,上報朝廷得知,自已一定受重賞,指不定還從汝州提拔到長安做京官。他把張蒿薪的奇事以文章的形式寫得花團錦簇上報吏部,並提議把他升爲汝州別駕。意思是等他本人提升到長安後,身後也有人照應。

馬周閱完以後,也很驚訝。本以爲世間沒有鬼神,可來到長安的經歷讓馬周產生了懷疑。自地球誕生以來,自人類誕生以來,已經歷幾十億年。把地球的歷史縮短成一天的話,人類誕生到現在只不過是短短一分鐘內發生的事情。幾十億的漫長歲月裡還有什麼奇事沒發生過?

騎青牛的老者,也就是太上老君暗示自已乃華山素靈宮的修仙者。這令馬周十分欣喜鼓舞,自已還有飛昇的那天?現在遇到汝州這件奇事,馬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到汝州走一遭,實地考察事情因由,證明張蒿薪是真有非凡本事,還是另有原因。若真如汝州刺史上報文章中所說,一切事情全部屬實,那麼也就證明了,除自已以外,這個世間還有其他人也有非凡的經歷。

馬周立刻寫了一封奏請,向李世民稟報這件奇事,並結尾表示懷疑事情的真假,懇請批准去汝州查看。

監察史本職就是監督地方州縣事務,這次又事出有因,接到奏請後李世民硃筆一揮批准了。

從長安到汝州,距離不太遠。馬周乘車先到洛陽,又轉向東南來到汝州。沿途隱瞞真實身份,把所見所聞暗暗記在紙上,等回來時再做打算。

一到汝州境內,向人隨便打聽,張蒿薪的大名幾乎婦孺皆知。人們紛紛表示,天降祥瑞於汝州,皇帝應該減免汝州百姓所交納的賦稅。馬周聽了都含笑不答。心中已經有所懷疑。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一個人的名聲弄得滿城風雨,婦孺皆知,一定有所企圖。要麼欺騙朝廷減免賦稅,要麼鈷名釣譽,爲向上再爬一格造聲勢。

經熱心人的指點,馬周繞過汝州刺史,直奔汝州境內的郟縣。張蒿薪擔任着該縣縣令,也是郟縣人。這時,馬周仍然隱瞞着監察史的真實身份,遇到有人問起,只說受張縣令奇事吸引,慕名前來拜訪。

郟縣南部有座平頂的山,張村就在山北之側。七拐八拐終於趕到地方,把騎的馬遠遠栓在林子裡。來前馬周還換上當地百姓的舊衣服,不要說張蒿薪初次見面認不出真相,就是長安城的秦瓊等熟人在大街上遇到他,也遲疑好久才認出這就是馬周!

馬周沒有直接出面,而是躲在張蒿薪沒有發覺的暗處悄悄觀察。山北的張村只有百十戶人家,在山和村子之間,有幾里長的林地,張蒿薪母親的墳墓就葬在林子旁邊。每當他走出窩棚給母親上香跪拜,林子裡的各種各樣的鳥兒,如麻雀、喜鵲、斑鳩等疾飛到他的身邊,形如被張蒿薪身上的魔力吸引一般,久久不散。

經過一天的觀察,果然印證了百姓所說、刺史所書,全部實屬。

這件事太離奇太出乎人的意料!

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幾乎顛覆了馬周的人生觀!可馬周是非常細膩的人,覺得事情不會像傳說的和親眼見到的這般神奇。背後應該藏着自已所不知道的真相。好在張蒿薪母親的墳墓與張村隔得不遠,到村子裡再打聽一番,這裡可是縣令的老家,認識他的人幾乎從小看着他長大的,興許就有意外的發現。

馬周又悄沒聲息的離開林子,牽着馬來到村子。經過詳細打聽,打聽到一個重要的消息:張蒿薪年輕時在洛陽呆過一段時間,曾經在宇文述府上做過雜役。

宇文述是誰?隋朝的右衛大將軍!楊廣登基時,與宇文述商量如何奪取皇位,宇文述嚇得不敢直說。在楊廣逼迫之下,推薦了楊素。三人一道殺兄篡逆才登上皇位。之後,宇文述官拜許國公,總領隋朝軍事大權。

宇文述有三個兒子,長子宇文化及,次子宇文士及,幼子宇文智及。大唐現在的中書令不就是宇文士及?張蒿薪曾在宇文述府上做雜役,他與宇文士及會不會一早就認識了?

一個小小雜役,混到縣令之位已屬不容易,這裡指不定就有宇文家族的幫助。這只是馬周私下的猜測,要想知道事情的詳細真像,把張蒿薪的奇事抽絲剝繭般呈現出來,必需找到村子裡與他不合的人打聽,才能知道全部經過。

...??

第170節 馬拉火車第182節 萬萬沒想到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33節 殺人不見血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17節 出氣筒第5節 族長的面子第76節 狗男女第138節 赤誠相見第12節 詭異的約會第1節 血火山村第175節 虛僞的儒家第13節 原來是她第116節 馬踏飛燕第165節 奪鏑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179節 爭執第100節 餘音嫋嫋第29節 一次邂逅第109節 宇文士及第30節 活潑的玫瑰第167開藥第41節 純屬意外第16節 第一桶金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第77節 馬跳鍋第49節 陽謀第146節 新龍椅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74節 暗中調動第21節 念念不忘第73節 化敵爲友第183節 繫鈴人第36節 冰火兩重天第100節 餘音嫋嫋第146節 新龍椅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139節 奉旨完婚第74節 暗中調動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28節 開門見紅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56節 誰下的手第16節 第一桶金第170節 馬拉火車第126節 枯木盤根第105節 英雄落淚第127節 身處漩渦第101節 一字之差第70節 真真假假第53節 不信你不笑第17節 出氣筒第75節 美人計第119節 皇宮鬧鬼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175節 虛僞的儒家第70節 真真假假第148節 高人第16節 第一桶金第30節 活潑的玫瑰第165節 奪鏑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66節 交椅之變第76節 狗男女第106節 李代桃僵第60節 一口濃痰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30節 移花借木第49節 陽謀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164節 武才人第16節 第一桶金第56節 誰下的手第56節 誰下的手第177節 減法第122節 喝酒撒潑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79節 吵架第37節 鼠狼霸道第189節 歸位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63節 誰告秘第135節 與人分享第181節 陰謀第58節 啼笑皆非第152節 大明宮第148節 高人第109節 宇文士及第40節 痛打落水狗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118節 秦瓊倒黴第167開藥第128節 製造聲勢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14節 靈異事件第106節 李代桃僵
第170節 馬拉火車第182節 萬萬沒想到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33節 殺人不見血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17節 出氣筒第5節 族長的面子第76節 狗男女第138節 赤誠相見第12節 詭異的約會第1節 血火山村第175節 虛僞的儒家第13節 原來是她第116節 馬踏飛燕第165節 奪鏑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179節 爭執第100節 餘音嫋嫋第29節 一次邂逅第109節 宇文士及第30節 活潑的玫瑰第167開藥第41節 純屬意外第16節 第一桶金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第77節 馬跳鍋第49節 陽謀第146節 新龍椅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74節 暗中調動第21節 念念不忘第73節 化敵爲友第183節 繫鈴人第36節 冰火兩重天第100節 餘音嫋嫋第146節 新龍椅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139節 奉旨完婚第74節 暗中調動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28節 開門見紅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56節 誰下的手第16節 第一桶金第170節 馬拉火車第126節 枯木盤根第105節 英雄落淚第127節 身處漩渦第101節 一字之差第70節 真真假假第53節 不信你不笑第17節 出氣筒第75節 美人計第119節 皇宮鬧鬼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175節 虛僞的儒家第70節 真真假假第148節 高人第16節 第一桶金第30節 活潑的玫瑰第165節 奪鏑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66節 交椅之變第76節 狗男女第106節 李代桃僵第60節 一口濃痰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30節 移花借木第49節 陽謀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164節 武才人第16節 第一桶金第56節 誰下的手第56節 誰下的手第177節 減法第122節 喝酒撒潑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79節 吵架第37節 鼠狼霸道第189節 歸位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63節 誰告秘第135節 與人分享第181節 陰謀第58節 啼笑皆非第152節 大明宮第148節 高人第109節 宇文士及第40節 痛打落水狗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118節 秦瓊倒黴第167開藥第128節 製造聲勢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14節 靈異事件第106節 李代桃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