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節 深藏功與名

把兒子的事情安排完以後,馬周向李治寫了一封簡短的奏摺:自受命以來,臣夙夜憂嘆,戰戰兢兢,誠惶誠恐,惟有盡心竭力,嘔心瀝血,輔佐陛下大治天下。臣才弩智鈍,使陛下大業波多曲折,未能盡滿心意。然,臣主持科考,選拔賢才,任用廣泛,使陛下之恩澤普及天下士子,使陛下之信撒播九州。

盛業未半,而臣垂垂老邁,體力不勝,乞請陛下准許離開長安,告老還鄉。臣居廟堂雖遠,但心卻永系朝堂,沒齒不敢稍忘。

大概意思是說,臣老了,想回家看看。李治小兒,你就不要再留着我不放了。我既然不在朝堂內,也是一直替你着想。

李治接到奏摺一看,當時就急了。

你說不想繼續呆在朝堂,朕準了,現在竟然又想離開長安,難道朕就這麼不討人喜歡?李績離開朝堂了,你也離開?於是,李治把奏摺放到一邊,不予批准。

馬周等了一段時間,朝廷方面毫無音信傳來,知道李治不想放自己離開。萬般無奈之下,想起了還在九成宮的李世民。於是,馬周乘一輛馬車,離開長安,來到九成宮。

三年不見,李世民的身體不僅沒有更加衰弱,似乎更加強勁起來,連頭髮也有從白轉黑的跡象。還有長孫皇后,也是精神矍爍,神采奕奕。二人見到馬周來了,比以前似乎更加步履蹣跚,李世民指着馬周笑嘆:“怎麼樣?回長安三年,比我還老吧?要知道,你可是比我小着二歲。”

馬周不敢相信自己的聽覺,李世民“朕”一輩子,現在竟然稱自己爲“我”,這是一種什麼心態?平民心態,不再把自己當作皇帝,太上皇,而是當成與馬週一般無二的大唐子民。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李世民能在這短短三年時間裡悟到這樣一種平等的思想,摒棄了金字塔式的高高在上的位置,這難能可貴啊!古往今來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這還屬於首次。

馬周便大大咧咧地說:“喂。李老頭,你可知道,你的小舅子長孫無忌自裁於大牢?長孫家族也樹猢猻散?直落個大雪茫茫真乾淨的下場?”

李世民不也以爲忤,笑道:“長孫無忌死在獄中當天我就知道了,但是。我和長孫皇后都沒有伸手去救他,你道是爲何?”

馬周有些吃驚,因爲,這件事他早就知道了,卻不去救他,這大違常理。難道,他真的達到了大化自在天的境界?修成神佛了?便回道:“臣不知。”

李世民乾枯的手擺了擺,一臉恬不在意的表情道:“實話告訴你,我不自稱朕,你也不再是我的臣。剛纔還叫我李老頭。這會又自稱臣,豈不是前後矛盾?”

馬周笑着點了點頭。

李世民又說:“大唐的巨輪是要向前開,任何人,不管是我,還是我的人,都阻擋不了大唐前進的步伐。長孫無忌只不過是大唐的一個臣子,一大盤棋局上的一顆棋子,關鍵的時候當舍時必需舍掉。”

“這件事若是放在以前,我肯定不會答應。但現在,大唐走到現在這一地步。已經不是剛剛建立那會兒。大唐的任務還很重,他再添一些亂子,他不吃虧誰吃虧?”

“另外,我告訴你。我之所以不去救他,也是因爲,我最近悟出一些道理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無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我心有所感卻向你一一道來。”

馬週一笑,李世民何時如此幽默起來了?

李世民又道:“最近我在修道。感覺這道確實是了不起的東西。人來於大自然,又重歸於大自然。這中間活着的一段路程,以爲憑自己的武力,智力,甚至聚全國之衆,可以克服時間的消逝,可以在時間的流裡,留下自己活過的痕跡,這根本就是一種癡心妄想。”

“既然有道也就有術,不管是你,還是我,長孫皇后,長孫無忌,李治,還是大唐的普通百姓,都是活在術裡,都是道的七彩中的一彩。你我都沒有時間停下腳步,仔細悟一悟這道究竟是何物。”

“從朝堂上退下來以後,我什麼都不再考慮,什麼家國大事與我全沒有關係。我只是活在時間裡,活在自己的意識裡,活在天地大美之間的道理中。這時,我才稍微的感知到那麼一點點的道的本質!”

“想當年,我帶領大唐數十萬鐵騎,南征北戰,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那時候,我很自豪,我以爲是我的戰術戰略起到了的最大的作用,現在站遠了看,我在這盤棋裡,也不過是一顆棋子而已。”

“因爲,從魏晉以來,貴族把持朝政,我李家累世三公,名聲赫赫,足以取信天下百姓。即使對手與我作戰,他手下的大將,手下的士卒,恐怕都以爲他不會取勝,而我李家纔是真命天下。於是,他們作戰便不夠勇敢,沒有了虎虎生氣,才被我各個擊破。”

“其實,我只不過是遵循了天道,遵循了民意, 順應了天意民心而已。這纔是唯一的道。”

馬周非常感嘆,李世民能看透浮華假象,達到無我的境界,這纔是真正的達到了道的境界。正所謂見天地,見他人,見自己,這是一種大徹大悟的昇華啊!難道說,這短短的三年時間,李世民真的修成正果了?

李世民又說:“我以貴族起家,卻在壯年之時,推廣科舉考試,把貴族手中的權力分給天下的百姓。使他們有機會參與朝堂政事,給大唐立國立言獻一份自己的能力。長孫無忌是敗在李治之手麼?敗在你馬周之手麼?其實,他是敗在我的手裡!”

說到這裡,長孫皇后身體微微動了一動,並不從中間插話。

馬周正色地說:“我卻以爲,李老頭在這一點上並沒有說對。你看透了世間變幻風雲,長孫無忌卻沒有看透。他逆世而動,逆流而上,逆道而起,當然只有必敗的下場。因此上說,我以爲,他是敗在了自己眼光短淺之中。”。

第165節 奪鏑第114節 一樁奇案第92節 佈下天羅網第92節 佈下天羅網第103節 恍惚如夢第91節 暗室密謀第151節 避暑第19節 強人所難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187節 深藏功與名第32節 投送懷抱第175節 虛僞的儒家第14節 靈異事件第66節 交椅之變第9節 敵我不分第154節 吃醋第141節 審查魏徵第10節 狗啃屎第176節 三權分立第45節 咄咄怪事第113節 六親不認第109節 宇文士及第103節 恍惚如夢第142節 護犢子第156節 皇帝賜婚第41節 純屬意外第17節 出氣筒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81節 疑無路第48節 一波三折第45節 咄咄怪事第88節 石化第115節 百鳥朝鳳第116節 馬踏飛燕第110節 好粗的腿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141節 審查魏徵第8節 奇怪小娘子第46節 送子觀音第61節 意外補償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149節 開發礦山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51節 新四大發明第91節 暗室密謀第8節 奇怪小娘子第92節 佈下天羅網第92節 佈下天羅網第78節 倒貼第179節 爭執第138節 赤誠相見第109節 宇文士及第60節 一口濃痰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42節 靈魂飛昇第99節 惡戰第67節 空手套白狼第84節 淮安王第167開藥第175節 虛僞的儒家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54節 吃醋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185節 殺與藏第28節 開門見紅第46節 送子觀音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65節 奪鏑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134節 滿載而歸第85節 見鬼說鬼話第178節 焦點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166節 刺殺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151節 避暑第115節 百鳥朝鳳第155節 金童玉女第96節 短兵相接第188節 艱難修道第186節 事了拂衣去第159節 天機第118節 秦瓊倒黴第47節 雙料忽悠第42節 靈魂飛昇第112節 縮頭烏龜第136節 公主求婚第48節 一波三折第1節 血火山村第119節 皇宮鬧鬼第82節 地包天第78節 倒貼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11節 竹林約會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37節 鼠狼霸道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19節 皇宮鬧鬼
第165節 奪鏑第114節 一樁奇案第92節 佈下天羅網第92節 佈下天羅網第103節 恍惚如夢第91節 暗室密謀第151節 避暑第19節 強人所難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187節 深藏功與名第32節 投送懷抱第175節 虛僞的儒家第14節 靈異事件第66節 交椅之變第9節 敵我不分第154節 吃醋第141節 審查魏徵第10節 狗啃屎第176節 三權分立第45節 咄咄怪事第113節 六親不認第109節 宇文士及第103節 恍惚如夢第142節 護犢子第156節 皇帝賜婚第41節 純屬意外第17節 出氣筒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81節 疑無路第48節 一波三折第45節 咄咄怪事第88節 石化第115節 百鳥朝鳳第116節 馬踏飛燕第110節 好粗的腿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141節 審查魏徵第8節 奇怪小娘子第46節 送子觀音第61節 意外補償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149節 開發礦山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51節 新四大發明第91節 暗室密謀第8節 奇怪小娘子第92節 佈下天羅網第92節 佈下天羅網第78節 倒貼第179節 爭執第138節 赤誠相見第109節 宇文士及第60節 一口濃痰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42節 靈魂飛昇第99節 惡戰第67節 空手套白狼第84節 淮安王第167開藥第175節 虛僞的儒家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54節 吃醋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185節 殺與藏第28節 開門見紅第46節 送子觀音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65節 奪鏑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134節 滿載而歸第85節 見鬼說鬼話第178節 焦點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166節 刺殺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151節 避暑第115節 百鳥朝鳳第155節 金童玉女第96節 短兵相接第188節 艱難修道第186節 事了拂衣去第159節 天機第118節 秦瓊倒黴第47節 雙料忽悠第42節 靈魂飛昇第112節 縮頭烏龜第136節 公主求婚第48節 一波三折第1節 血火山村第119節 皇宮鬧鬼第82節 地包天第78節 倒貼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11節 竹林約會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37節 鼠狼霸道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19節 皇宮鬧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