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節 四請聖賢

千牛衛請常何進兩儀殿,趾高氣昂,不可一世。出了兩儀殿,千牛衛態度大變,對常何鞍前馬後,極盡獻媚之能事。日日呆在李世民身邊,他們千牛衛深知,皇帝不輕易表態。今天爲儘早見到馬周,態度大大反常,已顧不得皇帝身份。

馬週一進朝堂,表現不差勁,等着他的就是火速提拔升官。他由常何舉薦上去的,常何也水漲船高,跟着風光無限。千牛衛見風使舵的功夫爐火純青,當然明白,這個時候巴結常何,日後等他放了外官,又多一處玩耍取樂的好地方。

鎮守玄武門,掌管皇城安全,常何的身份也不算低了。可見千牛衛,得陪着笑,有氣不能撒。現在受他們恭維,常何才覺得心裡的氣順了。歸根結底,這些事情還來源於馬周的諫書起到良好效果,心裡對馬周愈加敬畏!

一行人回到常府,見到馬周,把事情講一遍。馬周聽了大喜,沒有跟着千牛衛立刻進宮,而是沐浴更衣。常何一瞪眼:“讀書人就是麻煩!直接進宮不就得了!”馬周正色以告:“前段時間,爲熟悉宮中禮儀,常中郎還四處找讀書人傳授。現在輪我自已,怎能不收掇乾淨體面面見聖上?”

“此一時,彼一時!聖上還在兩儀殿候着,你在家裡磨磨濟濟洗澡更衣?讓陛下等着你,你好大的架子!”常何有些不滿。

“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禮是家國之根本,見聖上必需隆重對待。滿朝文武兩隻眼睛都盯着咱們,任何一個小小的失誤,都被無限放大。指不定哪裡不留神出了差錯,被御史撞見參一本,吃不了兜着走!”馬周仍然不慌不忙,整理着自已的衣服。

約一頓飯功夫,終於收拾停當。一行人剛出常府,又遇到一拔千年衛。這幫人見到常何,苦笑一下,言稱常何等人剛出宮門,陛下就又派他們來催促。趕緊上殿面見聖上,千萬別再耽誤了。

兩幫人合成一夥,把沿途百姓趕得遠遠的,火速趕往皇城。還沒到皇城前,又遇到一拔人,這幫人也是來催促馬周的。三夥人覺得非常滑稽,又不敢取笑,只是一個勁催馬周加快步伐。

好不容易趕到皇城門口,第四拔人早候在這裡。一見人到了,他們二話不說,架起馬周放在步輦上,就往兩儀殿奔跑。步輦是皇帝專用,任何人來到皇城,都必需步行,也不允許帶刀劍。可爲了及早見到馬周,李世民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

馬周心裡非常感動,坐在步輦上,打量皇城兩旁。寬敞的大道約有二百步寬,簡直就是一個廣場,又兼兩側宮殿巍峨,一個人走在這裡,只顯得單薄而瘦小。皇家氣派,就是這般宏大而崔嵬。

通道兩邊雖然寬闊,也不植一棵樹,就這麼光禿禿的。其實,這都是有非常深刻的含義的。

皇城代表着一個國家的威嚴和風度,建得小了,顯得國力虛弱。外官進京,外邦參見,難免小看大唐和皇帝的威嚴。皇城建得越宏大氣派,越證明大唐國力鼎盛,威不容侵。兩邊不種樹,是擔心萬一有人造反攻入皇城,蓬鬆的枝葉遮擋視線。這麼寬闊的廣場上一根草木也沒,叛軍攻進來,只能以血肉之軀抵擋皇城守衛的反擊。對叛軍來說,這是極爲不利的局面。

正想着,來到兩儀殿,馬周趕忙下步輦,進了殿門,立刻跪在地上,高呼萬歲。

“上前二十步!”殿內當值的千牛衛接到李世民的命令,一層層傳下來。

馬周起身,目不斜視,昂道闊步,邁了二十步,又跪倒請安。

“爲何去了這久纔到?”居中正前方皇帝龍椅前傳來一聲威嚴的問話,不用猜,這就是一代大帝李世民在問。

馬周再拜:“回陛下的話,聖命傳至常府,草民頗爲驚訝,沐浴焚香,收拾利索才趕到。是故耽誤了一些時間。”

“唔?——”李世民對馬周的回話不置可否,卻發出疑問的聲音。這個年輕人說話的聲音好生熟悉,似乎在哪裡遇到過一樣:“擡起頭來!”

“回陛下,草民不敢擡頭!”馬周聲音宏亮回道。

殿前上朝,有着極爲嚴格的規定。每人站在哪個位置,是提前安排好的,不允許私自調換,更不允許交頭接耳。違者以大不敬之罪懲罰,輕者杖刑,罰俸幾個月,重者流一千里,永不錄用。也不允許私自擡頭看皇上在做什麼,違反規定的也是大不敬之罪。

“孤讓你擡頭,你就擡頭,何錯之有?”李世民問道。

“是,草民遵命!”馬周這才擡起頭,看向皇帝寶座。

馬周發現跪的地方處在最低層,再向上三臺階,纔是李世民放置御案的地方。自上向下,第二個臺階前,站立兩名身穿紫袍的官員,估計丞相一級的高官,纔有資格站在離李世民最近的地方。第三個臺階上,站着一羣官員身穿紅色官袍,大概他們都是六部官員,以及身有軍功和大理寺丞等。第四個臺階前,有穿紅袍的也有穿綠袍的。這些人可能就是長安城內的小官員,臨時有事才招集過來。

李世民打量馬週一會,看不大清楚,把眼前的珠簾掀起來打量,覺得相貌和新豐客棧見到的丁男非常相似。可是二人離得太遠了,看不清楚,又下令讓馬周往前十步走。

這次,李世民終於看清楚了,眼前跪着的不正是他!心裡雖然一陣激動,臉上並不表現出來,問道:“諫書二十一條,是你親自書寫?這些內容,你是從哪裡聽來的?”

“回陛下的話,諫書上的字,確實草民一筆一畫寫下的。有常中郎將可以作證。諫書第一條內容是:節儉治國,力戒奢侈。夏、商、週三朝國祚數百年,而魏、晉、隋治不過百,皆緣於‘節儉於身,恩加於人’,天下百姓對朝廷“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

第二條:以‘百姓苦樂’爲國家興衰之標準。自古以來,國之興亡,不由積蓄多少,而在百姓苦樂也。隋朝雖積蓄用不完的倉米、布帛、金銀,但這些卻成爲造反者的財物。而今,戰亂剛息,百姓積蓄無多,再強斂暴徵,則人有怨言,重蹈覆轍。故此‘百姓苦樂’纔是決定‘國家興亡’的唯一標準。”

馬週一邊朗聲背誦,李世民一邊仔細聆聽,背得果然一字不差!但這並不排除別人代筆,馬周背下來的嫌疑。必需親自問一問,不在諫書上的事,才能分辨出,馬周是不是有真本領!

...??

第135節 與人分享第142節 護犢子第77節 馬跳鍋第144節 考較第181節 陰謀第185節 殺與藏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103節 恍惚如夢第28節 開門見紅第3節 真相第15節 約法三章第104節 棒槌娘子第159節 天機第53節 不信你不笑第151節 避暑第176節 三權分立第10節 狗啃屎第29節 一次邂逅第90節 絕妙之計第40節 痛打落水狗第140節 洞房花燭第93節 專等爾來鑽第79節 吵架第22節 刺探第37節 鼠狼霸道第155節 金童玉女第65節 榮歸故里第49節 陽謀第99節 惡戰第50節 學霸第51節 新四大發明第28節 開門見紅第183節 繫鈴人第2節 虎跳崖第31節 橫刀奪愛第20節 原來如此第37節 鼠狼霸道第2節 虎跳崖第2節 虎跳崖第57節 重口味第184節 誅心殺第6節 借刀殺人第16節 第一桶金第183節 繫鈴人第92節 佈下天羅網第189節 歸位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73節 化敵爲友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118節 秦瓊倒黴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34節 走馬燈第39節 一敗塗地第70節 真真假假第32節 投送懷抱第88節 石化第122節 喝酒撒潑第32節 投送懷抱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6節 借刀殺人第25節 一種手段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101節 一字之差第4節 堂兄的陰謀第190節 功德大圓滿第43節 讀天書第76節 狗男女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164節 武才人第71節 敲竹槓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51節 新四大發明第90節 絕妙之計第94節 風滿樓第7節 貓膩第42節 靈魂飛昇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179節 爭執第11節 竹林約會第62節 告秘第127節 身處漩渦第149節 開發礦山第32節 投送懷抱第149節 開發礦山第13節 原來是她第3節 真相第74節 暗中調動第149節 開發礦山第135節 與人分享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44節 拼酒第96節 短兵相接第97節 火爆混戰第14節 靈異事件第79節 吵架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56節 誰下的手第17節 出氣筒
第135節 與人分享第142節 護犢子第77節 馬跳鍋第144節 考較第181節 陰謀第185節 殺與藏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103節 恍惚如夢第28節 開門見紅第3節 真相第15節 約法三章第104節 棒槌娘子第159節 天機第53節 不信你不笑第151節 避暑第176節 三權分立第10節 狗啃屎第29節 一次邂逅第90節 絕妙之計第40節 痛打落水狗第140節 洞房花燭第93節 專等爾來鑽第79節 吵架第22節 刺探第37節 鼠狼霸道第155節 金童玉女第65節 榮歸故里第49節 陽謀第99節 惡戰第50節 學霸第51節 新四大發明第28節 開門見紅第183節 繫鈴人第2節 虎跳崖第31節 橫刀奪愛第20節 原來如此第37節 鼠狼霸道第2節 虎跳崖第2節 虎跳崖第57節 重口味第184節 誅心殺第6節 借刀殺人第16節 第一桶金第183節 繫鈴人第92節 佈下天羅網第189節 歸位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73節 化敵爲友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118節 秦瓊倒黴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34節 走馬燈第39節 一敗塗地第70節 真真假假第32節 投送懷抱第88節 石化第122節 喝酒撒潑第32節 投送懷抱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6節 借刀殺人第25節 一種手段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101節 一字之差第4節 堂兄的陰謀第190節 功德大圓滿第43節 讀天書第76節 狗男女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164節 武才人第71節 敲竹槓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51節 新四大發明第90節 絕妙之計第94節 風滿樓第7節 貓膩第42節 靈魂飛昇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179節 爭執第11節 竹林約會第62節 告秘第127節 身處漩渦第149節 開發礦山第32節 投送懷抱第149節 開發礦山第13節 原來是她第3節 真相第74節 暗中調動第149節 開發礦山第135節 與人分享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44節 拼酒第96節 短兵相接第97節 火爆混戰第14節 靈異事件第79節 吵架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56節 誰下的手第17節 出氣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