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節 培養

《道德經》所言,道無所不在,上窮碧落,下至黃泉,甚至人的便溺之中,也有道的存在。

道法天,天法地,地法萬物。萬物者,包括人類在內的世間所有可看可感知的諸般事物。人是這個大自然界的一個特殊的存在,但人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與萬物有所感應,有所依存的存在。

李世民身爲大唐的九五至尊,長年居住在太極宮和大明宮之內,沉湎於花天酒地和脂粉之中,在朝堂上接觸到的全是人,而且是泱泱大唐中腦力超羣的精英,與這些人相處在一起,天天就是一場無形的腦力角逐。

在這場無形的角逐之中,李世民必需保持每場必勝,一場也不能輸給朝堂上的大臣。雖然可以仰仗着手中的無上權力,壓制他們必需服從,但是,損耗精力也是十分驚人。

只有使李世民遠離這些朝堂中的精英,遠離這些勾心鬥角,使心智得到有益的補充才能使*放鬆,並延長其壽命。

當馬周向李世民稟報以後,李世民果斷拒絕了馬周的好意。若不理朝政的情況下,又何必延長壽命?保持長壽的目的就是爲了保證大唐的長治久安和百業待興。不理朝政等於精神死亡,*長存有何益處?

在這種情況下,馬周只好向李治做工作。要他多關注他的父皇李世民的日常,多到宮裡請安,請教。慢慢的。李世民開始問李治一些問題,就朝堂上的事務,讓他說一說看法。若是講得不對。李世民也不生氣,耐心指點,慢慢引上路。

父子間相處的時間久了,尤其是在馬周,這個百官之長的丞相的幫助下,偶然也能講對一兩點李世民喜歡聽的觀點。每當這個時候,李世民比吃了一粒仙丹還要開心。

李世民把馬周叫到自己面前。讓馬周多多輔佐李治,使他快速成長起來。

馬周如實回稟說。真正的讓太子成長起來的不是臣,而是陛下。陛下若是讓太子一直處於朝政之外,不使他參與,不使他提前鍛鍊。永遠生活在皇宮而不是使他了解民間疾苦和需要,更不瞭解朝堂上的這一套系列如何運轉的,根本不可能製出符合民間利益,也符合大臣們爲政習慣法令來。

不得到民衆的支持和大臣的輔助,太子就是一個神仙,也不可能滿足天下所有人的願望。

李世民認爲馬周說得十分有道理,故意讓馬周陪李治到民間走一遭。

李治極少出長安城,偶然出去一兩次,也只是在長安附近打打獵。做些小活動。而且這個時候,周圍還有成百成千的金吾衛層層保護着,根本不可能接觸到普通百姓。更瞭解不到底層百姓的心聲。

在這種情況下,馬周陪着李治,帶着一幫好身手的護衛,離開長安,向洛陽出發。一路之上,不住客棧。只住尋常百姓家裡。瞭解到大部分的百姓,收成良好。生活富足。美中不足的是,賦稅有些高,而且還要服勞役,一年之中有半年時間,幾乎都在爲朝廷做事。

李治暗暗記下,並與馬周商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與此同時,李治也看到了農業之外,還有商業,手工業,以及各行各業五花八門的,微不足道,卻是必不可少的行業。

尤其是,在離開長安不久以後,還在路上遇到一些強盜搶劫,雖然在護衛的保護下,全數殺死了那些強盜,爲當地除了一害。李治卻在考慮,爲何這些人放着好好的土地不去耕種,卻落草爲寇,做那殺人搶劫的勾當?

於是,李治知道了,天下的百姓,不都是良民,也有一些遊手好閒之徒,專門做那些一本萬利,空手套白狼的生意。這些人就是大唐的蛀蟲,專門破壞大唐的統治秩序,殘害百姓的生活。

必需嚴格大唐律令,對這些亂民進行嚴厲的打擊,只的打擊了這些亂民,才能保證百姓不受其害,使朝廷的律令得以順利的施行。

來到洛陽,這裡的人說話和生活習慣,與長安的人都不太一樣。可謂是百里不同俗,隔隴兩重天。也使李治認識到,人與人是不全完相同的,更不能用統一的法令適用於所有人。尤其是與大漢民族不太一樣的習慣的那些人。

幾個月以後,李治和馬周從洛陽返回長安,當李世民向李治問起的時候,李治是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與呆在宮時那種小心翼翼唯唯諾諾大不一樣。而且所說所指,都刀刀切中大唐的弊端,使李世民大加讚賞。

李世民欣賞李治的同時,也非常佩服馬周的建議,使太子李治接地氣,識民情,懂家國之別,基本合格的成爲一個有爲君王的素質。

然後,李世民又接受了馬周的建議,有意使李治參與到朝堂中來。每當李世民把一個疑點解決清楚以後,總要把這件案子交給李治,讓李治再談談他的看法。

因爲有底層百姓的底氣,李治幾乎能半數以上處理得十分完美,達到了李世民的水平。這是李世民非常欣賞,但李世民還不滿足,他希望李治能夠超越他,成爲比他更聰明的帝王來。

於是,李世民不再拿想清楚的事與李治討論,而是拿猶豫不決的事,與李治一起討論,一起分析,最終並拿出意見。這個時候,讓馬周充當中間人,讓第三方進行評點。

馬周不偏不斜,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李治講得正確的時候,站在李治一邊,李世民做得正確的時候,站在李世民一邊,三個人形成了鐵三角的關係,把大唐的治理又推向一個高峰。

經過幾年的培養,李治漸漸成熟,往往做出李世民意想不到的決策來。

李世民這纔有所放心,與馬周商量,何時方便讓李治繼承大統,登上皇位。

馬週考慮到,此時的武則天還處在盛年之時,如果讓李治登上皇位,恐怕會生出不測的事端來,馬周便勸止了李世民,讓他繼續留在皇位之上。

李世民統治大唐幾十年,也不捨在壯年之時就撤手不管,於是,欣然同意馬周的建議。

這時,已經是貞觀三十年了。()

...??

第60節 一口濃痰第50節 學霸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2節 虎跳崖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第112節 縮頭烏龜第1節 血火山村第9節 敵我不分第76節 狗男女第32節 投送懷抱第51節 新四大發明第177節 減法第93節 專等爾來鑽第157節 告御狀第80節 意外的戰鬥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89節 過山車第27節 夜半怪異聲第146節 新龍椅第167開藥第12節 詭異的約會第71節 敲竹槓第157節 告御狀第40節 痛打落水狗第1節 血火山村第186節 事了拂衣去第109節 宇文士及第23節 必有迴響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41節 純屬意外第146節 新龍椅第100節 餘音嫋嫋第143節 打抱不平的太子第157節 告御狀第182節 萬萬沒想到第136節 公主求婚第148節 高人第11節 竹林約會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85節 見鬼說鬼話第139節 奉旨完婚第183節 繫鈴人第31節 橫刀奪愛第179節 爭執第170節 馬拉火車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187節 深藏功與名第75節 美人計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16節 第一桶金第74節 暗中調動第141節 審查魏徵第72節 掌櫃聽房第120節 隔牆偷聽第61節 意外補償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22節 刺探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127節 身處漩渦第118節 秦瓊倒黴第185節 殺與藏第126節 枯木盤根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105節 英雄落淚第106節 李代桃僵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26節 枯木盤根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46節 送子觀音第11節 竹林約會第132節 反打一耙第161節 佈局第156節 皇帝賜婚第119節 皇宮鬧鬼第80節 意外的戰鬥第177節 減法第162節 刺探第121節 兩尊門神第185節 殺與藏第164節 武才人第109節 宇文士及第46節 送子觀音第21節 念念不忘第161節 佈局第154節 吃醋第6節 借刀殺人第188節 艱難修道第79節 吵架第16節 第一桶金第152節 大明宮第143節 打抱不平的太子第171節 道德經第13節 原來是她第149節 開發礦山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14節 靈異事件
第60節 一口濃痰第50節 學霸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2節 虎跳崖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第112節 縮頭烏龜第1節 血火山村第9節 敵我不分第76節 狗男女第32節 投送懷抱第51節 新四大發明第177節 減法第93節 專等爾來鑽第157節 告御狀第80節 意外的戰鬥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89節 過山車第27節 夜半怪異聲第146節 新龍椅第167開藥第12節 詭異的約會第71節 敲竹槓第157節 告御狀第40節 痛打落水狗第1節 血火山村第186節 事了拂衣去第109節 宇文士及第23節 必有迴響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41節 純屬意外第146節 新龍椅第100節 餘音嫋嫋第143節 打抱不平的太子第157節 告御狀第182節 萬萬沒想到第136節 公主求婚第148節 高人第11節 竹林約會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85節 見鬼說鬼話第139節 奉旨完婚第183節 繫鈴人第31節 橫刀奪愛第179節 爭執第170節 馬拉火車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187節 深藏功與名第75節 美人計第24節 一雙繡花鞋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16節 第一桶金第74節 暗中調動第141節 審查魏徵第72節 掌櫃聽房第120節 隔牆偷聽第61節 意外補償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22節 刺探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127節 身處漩渦第118節 秦瓊倒黴第185節 殺與藏第126節 枯木盤根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105節 英雄落淚第106節 李代桃僵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26節 枯木盤根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46節 送子觀音第11節 竹林約會第132節 反打一耙第161節 佈局第156節 皇帝賜婚第119節 皇宮鬧鬼第80節 意外的戰鬥第177節 減法第162節 刺探第121節 兩尊門神第185節 殺與藏第164節 武才人第109節 宇文士及第46節 送子觀音第21節 念念不忘第161節 佈局第154節 吃醋第6節 借刀殺人第188節 艱難修道第79節 吵架第16節 第一桶金第152節 大明宮第143節 打抱不平的太子第171節 道德經第13節 原來是她第149節 開發礦山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14節 靈異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