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兒有策

“哦?事關軍機?”

劉曜不禁動了動身子,心中倒泛起一絲喜悅來。子女能不能成材,天下間沒有父母不放在心上的。劉曜對這個愛子,更是格外看重。劉胤雖然才十四歲,還有些瘦弱,卻願意跟隨在自己身邊,受那風吹雨打轉戰四方的勞頓之苦,也沒有絲毫的怨言,這本來就讓劉曜心中頗爲讚許,難得他還能留意軍機,想到來獻言獻策,這份努力的上進心,和京師中那不少沉湎於聲色犬馬的二代子弟們相比,簡直是鶴立雞羣。

“好!吾兒能這般用心,爲父很是高興。你須曉得,爲父這一輩人,四方征戰廝殺,也是爲了使江山更穩固,能更好的將家底子交到你們這一代人的手中,所以無時無刻都不可懈怠,總要努力奮發纔是。你能早些鍛煉出來,我也早早鬆口氣。來!說來看看,無論對錯都沒有關係。”劉曜目光愈發柔和起來。

聽了父親語氣中那明顯的鼓勵之意,劉胤眨了眨明亮的雙眸,也放開了道:“父王,孩兒敢問一句,如今情形,可是左右爲難之勢?”

“對。我欲回師河東,進剿幷州劉琨,也可藉此尋機打壓石勒。但是一想到長安本來已入我口,現在又要被迫吐出,心中便實在不甘,故而有些煩思。”

堂間只有父子二人,劉曜也不做隱瞞,吐露了心中的真實想法,“滅國之功就在眼前,卻被那橫插一刀的隴西軍攪破了局,爲父實在咽不下這口氣!但那隴西軍確實強硬,可算勁敵,且眼下我軍士氣低落,若是強行再攻,萬一又有所失,那我如何還有臉面!且我年少從軍,從來都是一往無前,如今到了這個地位,上下多少雙眼睛都在盯着我,若是就此退卻,也自覺無光的很,胤兒你說是也不是?”

“誠如父王所言,那麼問題的癥結便是在那隴西軍身上。”劉胤一雙眼,直愣愣的望着劉曜,在努力捕捉父親心中的情緒波動。

“父王,若是隴西軍突然元氣大傷甚至就此破滅,那麼晉朝便再沒有一支能戰敢戰的生力軍,至少在長安以西,也再沒有什麼能夠阻擋父王腳步的障礙,父王從此便可以一往無前虎步關右了。”

“對,就是這個話!但隴西軍眼下似乎勢頭正盛,不好對付。所以我甚至想,河東我也不去了,就在此地休整半年,無論如何也要先拿下長安再說,胤兒你覺得如何?”

“不,河東可以立即便去,壓服幷州這個功勞,父王要拿。但攻陷長安,滅亡晉朝這個功勞,父王同時也要拿!”

“這,一身不能二用,且這兩件事,都不是那麼簡單易與的,如何妥善處置?”聽聞劉胤突然冒出的這麼一句,劉曜一時有些怔住。

“孩兒有陰陽二謀,獻與父王,可做參考。”劉胤張口就道,那略帶稚氣的面上,一雙亮眸仍是清澈,但卻不知不覺已帶了些狡黠的意味。

劉曜忙不迭點頭,劉胤卻又道:“說道陽謀,倒要請問父王,晉朝南陽王司馬保,父王可知道麼?”

“怎麼不知。司馬保昏聵庸劣,無才

無德,身處高位卻置家國君父於不顧,爲父很鄙視他,昔年我第一次攻破長安後,他還曾寫過書信給我示好,我根本不願意搭理,你現在提他做甚?”

“正是有這樣的人,晉朝纔會自己從內部崩壞。”劉胤直截了當道:“之所以提司馬保,是因爲孩兒知曉司馬保與那隴西高嶽,很是不睦,常有打壓之意,且高嶽胸有大志,也不甘任人擺佈。故而,父王可立即遣人去上邽,挑撥勸唆,讓司馬保集中兵力,猛攻隴西郡治襄武城,許諾他若是配合,將來扶持他做晉帝,司馬保畏懼父王,又有偌大好處,必然應允,此其一。”

“其二,秦州略陽郡與隴西郡相鄰,多是氐人居住於此。前些年,楊茂搜走避武都,如今略陽便是是氐酋蒲懷歸盤踞於此。聽聞蒲懷歸對那司馬保歷來恭順,父王可讓司馬保令蒲懷歸發兵攻伐隴西。

同時,父王再暗中使人去面見蒲懷歸,就說我大漢如今已經席捲天下,勢不可擋,將利害關係告訴他,再講我與他皆是胡族,何苦敵對?略陽氐人若是現下來歸附,我必待之上賓,許其高官厚祿,總之務必唆使其從後方突然進攻隴西的首陽城,略陽氐人突然襲擊,隴西哪裡能夠預料的到?據我所知,隴西郡也就襄武和首陽乃是重鎮,如果二城皆破,可謂是頭既被斬,肢體又殘,那麼隴西不死何待?”

劉胤說的興起,站起身來,面上閃着異樣的光彩,索性一股腦的全端了出來。“大本營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我料高嶽必定如坐鍼氈,肯定慌忙回軍相救,叫司馬保屆時再派軍去阻擊,就此消滅隴西勢力,最好不過,若是司馬保打不贏高嶽,也沒什麼,讓他們自相爭鬥去,使隴西頭尾不能相顧。在此期間,父王可以回師河東有所作爲,或是等待時機復攻長安,沒有強力臂助的晉廷,不值一提,便是從從容容,勝券皆在我手了——此乃陽謀。”

劉曜聽得目瞪口呆。他初時聽聞劉胤要獻策獻計,心中雖然嘉許,但總想一個半大小子,哪裡能當真想到什麼神機妙算,聽一聽,給些鼓勵也就罷了。可眼下聽聞劉胤一番計策,合理、準確、高效,可行性極大,心中真是震驚無比。

“你的計策,確實可行,但是,爲父倒有一事不解,聽你言談舉止,爲何對那隴西軍上下,似乎頗爲熟悉?”劉曜思忖一番,有些疑惑,不禁沉吟道。

劉胤面色數變,突然向着劉曜跪下,鄭重道:“孩兒對隴西軍上下人等,確實比較熟悉,對那高嶽也有所瞭解。此中緣由,一直想對父王說明,但卻因爲局勢敏感,頗有違礙,屢次話到口中又不敢說出,梗在心間左右爲難。現就稟告父王,請父王恕罪。”

原來劉胤便是當初高嶽在首陽城中,從潘武都手裡救下的那個少年。永嘉五年,匈奴漢國集中優勢兵力,大舉進攻洛陽,未幾洛陽城破,劉曜因功晉升爲車騎大將軍、中山王。隨即,劉曜等乘勝之威,西攻長安,俘殺司馬模。

劉胤年少,且出生北地胡族,中原名都的繁盛壯麗,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引起了

初長見識、驚羨好奇的劉胤,於是他便趁着劉曜忙於軍政事物,無暇看覷他,便獨自在長安城內外四處遊走觀瞧。

雖然彼時長安已經被匈奴軍攻陷,但城方易主,城內各種不穩定的情狀時有發生,如暗流涌動。有殘餘晉軍屢屢暗自連接意圖反抗,還有部分晉軍暴起殺傷門卒,突圍逃脫而去,甚至還有亂兵爲匪趁機劫掠的,總之形勢如麻。彼時潘武都正有手下,在城內尋機意欲偷搶一番,卻偶見毫無防備單身一人的劉胤面目俊秀,便擄了去,獻給了潘武都。

陡遭險境,劉胤驚怕卻未慌亂。他作出萬分怯懦的模樣,使潘武都等放鬆防備,進而隨機周旋。後來當街遇見高嶽後,劉胤當機立斷,巧妙呼救,終於脫困。但即便面對救命恩人,劉胤也至始至終沒有吐露半句實話,高嶽縱使有些懷疑,也斷然想不到他的特殊身份,後來趁高嶽計取襄武時,劉胤終於尋機離開了首陽,逃回劉曜麾下。

劉胤失蹤多時,乍見歸來,劉曜驚喜不已,也曾當衆詢問他去了何處。劉胤只說四方遊歷了一番。匈奴男子,巴不得子侄輩自小便受些磨礪,早日成長,所以劉曜聽了也並未往心裡去,這番經歷便被劉胤深深地埋在了心裡。

將前因後果說罷,末了劉胤又道:“高嶽曾救了孩兒,又對我照顧有加,孩兒本來對他也心懷感激。但如今他既身爲晉將,與我大漢作對,那麼是父王的敵人,也就是孩兒的敵人。孩兒怎肯因爲私恩而罔顧國家公義!所以才暗自籌劃,獻計與父王,非是孩兒心思猥瑣忘恩負義,還請父王體諒孩兒的苦衷!”

聽聞劉胤一番言說,劉曜不怒反喜,對其簡直刮目相看。這年紀輕輕面若璞玉的少年郎,卻竟有這般成熟敏銳的思慮和機智,又且頭腦冷靜,處處以大局爲重,真是難能可貴!若說從前對劉胤是對子女的喜愛多些,那從此刻起,劉曜對劉胤,喜愛之外,乃是對後起之秀的格外器重。

“好,好孩子!不愧是我劉曜的兒子,爲父曾說過,你將來不可限量,可見我果然是沒有看錯你。”劉曜開懷笑道,除了有能解決當下軍勢麻煩的振奮以外,還有後繼有人的深深欣慰之感。

得了父親毫不掩飾的誇讚,劉胤也放下心事,喜上眉梢。他遜謝幾句,頓了頓,待劉曜緩和了些許情緒,便壓低了聲音又道:“孩兒還有陰謀一策,可謂之禍起蕭牆。”

劉曜一擺手,恢復了威嚴神色,向着堂外沉聲叫道:“來!把門先掩上,來人通報,沒有我的允許,任何人不得先入內,違命者斬!”

進堂聽令的衛卒,大聲應允,趨退而下,帶上了大門。堂內的光線立時陰暗下來,肅穆沉寂,只有那一坐一立竊竊私語的父子二人,四目中間或有異芒閃爍。

兩日後,數萬匈奴軍集體開拔,離開了臨潼城,行動迅速往東方而去,毫不回頭。浩浩蕩蕩的大軍方纔離開三個時辰,早有斥候將這最新軍報飛馬送回了長安。朝野上下更且鬆了一口氣,都道眼下危機總算解除了。

(本章完)

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兩百五十四章 堪做棟樑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五十三章 爲官之本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一百九十章 落花有意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三百三十八章 隨意處置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襲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難處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四百二十四章 殺人如芥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第三百一十五章 義不可廢第五章 馬匪之首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四百二十四章 殺人如芥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三百二十二章 親臨朔州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戰北爭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談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約而同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三百七十章 幷州軍議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三百九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
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兩百五十四章 堪做棟樑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五十三章 爲官之本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一百九十章 落花有意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三百三十八章 隨意處置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襲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難處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四百二十四章 殺人如芥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第三百一十五章 義不可廢第五章 馬匪之首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四百二十四章 殺人如芥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三百二十二章 親臨朔州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戰北爭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談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約而同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三百七十章 幷州軍議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三百九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