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唐人王維用他的詩句,如畫筆一般,描繪出了帝國的權力中心,朝會時莊嚴堂皇的一幕。衛士頭戴紅巾象雄雞高唱報告天明,管御服的官員剛把翠雲裘捧進宮廷。重重深宮禁苑一殿殿都已敞開大門,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謁皇帝聽候旨令。蔽日的障扇被晨曦照臨着向前移動,香爐的輕煙依傍着皇帝的龍袍升騰。

長安雖然落魄,消褪了傲視羣雄雍容華貴的氣度,但是千古雄都的規模仍在,而未央宮太極殿也非是一般的宮殿羣落可以相比。此時長二十五丈、寬十三丈的大殿中,正值早朝,文武百官分列兩排,均是躬身肅立,目光卻集中在跪拜於大殿之中的一人身上。

“皇帝敕曰:朕聞治世以文,戡亂用武。而軍帥戎將實朝廷之砥柱,國家之干城也。乃能文武兼全,出力報效,豈可泯其績而不嘉之以寵命乎。”

御座丹墀下,有昂首挺胸的宦侍手捧聖旨,一字一句的高聲誦讀,那獨特的尖亮嗓音,迴盪在曠達的大殿之中,格外清晰。

“爾隴西太守高嶽,忠勇無匹,心比金石。虜賊擾我京師,爾奉詔便就東來,摧敵於野且連斬叛將敵酋,國有榮焉。茲特授高嶽爲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加徵西將軍號,都督秦州諸軍事,進爵武安侯。錫之以武安國,威振夷狄。用昭露布之貔薰,深眷元戎之駿烈,嘉爾冠榮,永錫天寵。期爾克忠報國守信全身,以洽朕意。欽此。”

高嶽匍伏階下,心中感慨不已。再一次身處在國家的最高機構之中,卻與前世不同,這一次,他是獨一無二的絕對主角,所有人的目光都因他而被吸引,包括皇帝。此刻聽聞宦侍誦旨,高嶽側耳細聽,凝心捕捉其中的意味。

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自漢以後並無實權,而爲尊貴之官,常作爲將相大臣的加官及褒贈。但卻是躋身朝堂大員、天下重臣不可或缺的名望品階,這是皇帝在官位上對他的賞酬。徵西將軍僅次三公,軍權極重,可獨當一面,這是在軍職上對他的肯定。而武安侯,已經從關外侯這種末流的爵位,直接晉升至正兒八經的堂堂侯爵,雖然都帶個侯字,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屬於越級拔擢。

晉初制,爵位分封較爲嚴格。除了宗室可封爲親王郡王,許多國家重臣元老等等,至多也就封公爵,比如大司馬石苞、車騎將軍陳騫、尚書令裴秀、侍中荀勖、太傅鄭衝、太保王祥、太尉何曾、驃騎將軍王沈、司空荀勗、鎮北大將軍衛瓘均封爲公,公爵寥寥可數。

至於將帥,不過封侯。連羊祜杜預、胡奮馬隆此般名將,到死不過是個侯爵。也就是晉末時期,局面動盪,

名*器爵位不再像從前那般貴重,立有功勞者,大多破例封爵,但總也還沒有到濫觴的地步。眼下朝廷中最有權勢者,被皇帝倚爲屏障的麴允索綝,也就在這兩年,才接連被晉封爲郡公,這也是目前朝廷僅有的兩人。

不過,與上面所有官爵相比,高嶽自覺最爲重要的,便是都督秦州諸軍事一職。漢獻帝建安二年,以袁紹爲大將軍﹐賜弓矢節鉞兼督冀﹑青﹑幽﹑並四州﹐是最早見於史籍的持節都督。後來,魏武帝曹操以程昱爲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這樣,都督就成爲統治地方的軍政長官了,獨自負責某一地區的軍事。

晉武帝司馬炎,曾規定“都督知軍事,刺史治民,各用人”。明文規定了軍政分治,有點現代軍首長和政委雙立的味道。但惠帝以後,都督例兼所駐州的刺史,都督兼刺史﹐即兼治軍民,一州不再有兩名最高長官。

南陽王司馬保本來兼職秦州刺史,同時還都督陝西諸軍事,是朝廷西陲的最高軍政長官。但匈奴軍數次進犯長安,司馬保都消極以待,要麼派遣偏師做做樣子還半途而歸,要麼乾脆無有一兵一卒勤王,所以皇帝司馬鄴早在心中把他罵了千遍萬遍,不止一次想降詔奪官以示懲戒報復,但終究又有些投鼠忌器,不得已忍氣吞聲。

這次情勢更加危急,長安險些破城。所幸高嶽仗着銳氣,一鼓擊退敵軍,使京師解圍,轉危爲安。在無比感激高嶽的同時,司馬鄴愈發記恨司馬保身爲宗室大藩,反而不如一介外臣可靠,真正是要你何用。但又因着一些顧忌,不好立時翻臉,於是放着司馬保其餘官爵不動,只獨獨將秦州都督一職單獨劃列出來,轉封給高嶽。

高嶽敏銳的捕捉到了其中的微妙。這是皇帝在地位上對他的支持,是皇帝默許甚至暗中讚許,使他或許在將來,可以有資格名正言順的和司馬保分庭抗禮,甚至,取而代之。

高嶽獨自拜服階下,朗聲以應:“臣高嶽接旨。叩謝吾皇萬萬歲!”

一輪紅日初升,映入太極殿中,更顯得光明亮堂。司馬鄴端坐在高高御座上,俯視着高嶽接過聖旨,從容起身,突然覺得信心大增,甚至豪情萬丈,似乎突然間有了底氣,可以將匈奴人全部趕跑,繼而能將整個天下掌控在手中一樣。

午宴後,御書房,皇帝上座,麴索二人坐在左首,高嶽陪坐右側。君臣四人正奏對談說。

司馬鄴今天心情非常好。很久了,他從沒這般輕鬆暢快過。此刻,他端坐書案後,輕呷了一口淡茶,清了清嗓子,笑道:“方纔聽高卿一番言說,朕心中也很是感慨。卿出身山野之間,卻能夠始終心懷家國,仇睢胡虜,

這份忠忱朕很是讚許。對了,卿家麾下的軍隊,叫做什麼軍號來着?”

“回稟陛下,叫做求死軍。”

此言一出,皇帝及麴索都既驚且奇。索綝嘆息道:“人皆畏死。高都督卻反其道而行之,獨獨求死。可是愈怕死的,總躲不掉,愈不怕死的,反而能夠砥礪前行死中求生。此中意味,值得天下人警醒深思啊。”

高嶽道:“是。便如下官麾下週盤龍,勇則勇矣,關鍵在於正算是一個絕不畏死的人。刀斧加與脖頸而凜然不顧,咬牙拼命也要將敵人先打倒才罷休。下官正是讚許和弘揚這般精神,所以將那周盤龍從白丁,直接拔擢爲求死軍的統領,使他能夠爲軍表率,進一步帶動和感染下邊的兵士,才能所向無前的抗擊胡虜。”

“可就是之前朕看到的那個白頭將嗎?果然是豪雄之士!”司馬鄴對周盤龍的奇異狀貌本就頗有印象,當下聞言便來了精神,對周盤龍的情況又問了問,末了道:“朕意,可授虎賁中郎將之職,以酬其忠其勇,高卿意下如何?”

“臣替周盤龍敬謝皇恩!”

皇帝開了口,哪裡還能拒絕。高嶽心道,周盤龍因了那一頭白髮,反是走起運來,被皇帝記在了心中,金口玉言要加封,倒便宜了這小子。這次回去,隴西相關人事任命又要開始更換調動了,最起碼韓雍的的位置要重新考慮,但也無妨,關鍵還是要在於一個平衡和穩定。

“啓稟陛下,臣麾下除了周盤龍以外,此次同來的另有一將,名叫雷七指,也是格外的忠勇過人。臣麾下這兩將並稱驍勇,臣請陛下看在雷七指奮勇殺敵也立了些微末功勞上,略作表彰,用以鼓舞鬥志和士氣。”

做主子的,在關鍵時刻,也要能想到部下,爲其而爭取更大的利益,這樣才能恩威並施,收攏人心。不能說吃苦受難的時候,就叫人上叫人衝;到收穫分紅利的時候,就裝聾作啞斤斤計較,若是長此以往,那再有本事的人,也不願意跟着你後面混了。

“啊。這個好辦。”司馬鄴一聽,不過是個小小的正常要求,自己只不過動動嘴皮子,授些官爵罷了,一點問題也沒有。再說,用名祿來酬謝這些確實出了大力的,讓他們下次還能更加真心爲朝廷出力,何樂而不爲。

“這樣。雷七指也一併授予中郎將職銜,嗯,可授予虎威中郎將罷了。此外,卿家部下,無論是隨軍還是在隴西的,都可憑功而論加官進爵,卿家先開列名冊,等麴索二卿閱後無誤,再來呈給朕一併批了便是。”

這又是一個好大人情。高嶽連忙謝恩不已,這番回去,正可以名正言順的拔擢部下了。

(本章完)

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兩百零五章 合攻張春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四十九章 郅平殞命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擊根本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盡燈枯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兩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兩百三十九章 上邽長安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九十二章 單打獨鬥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動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面秘奏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二十一章 丈夫相交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八十二章 名門之後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談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四百零五章 當面告發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兩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三百四十四章 初次交手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愈發誤會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軍如蝗第四十二章 斬首行動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
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兩百零五章 合攻張春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四十九章 郅平殞命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擊根本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盡燈枯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兩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兩百三十九章 上邽長安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九十二章 單打獨鬥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動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面秘奏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二十一章 丈夫相交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八十二章 名門之後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談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四百零五章 當面告發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兩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三百四十四章 初次交手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愈發誤會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軍如蝗第四十二章 斬首行動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