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

天空灰溟溟的,一片片暗雲緩緩無力的移動着,陰鬱的風把已地上被風吹落的樹葉捲起來,樹葉便發出蕭蕭颯颯的低泣聲。

高嶽幾人,方纔一路避人耳目,謹慎疾行。高嶽心中,又有些微微後悔,怪到適才自己爲何衝動殺人,是一次恰逢其時的情緒發泄,還是內心深處,對來到這個亂世的不甘和抗爭?

他胡思亂想,最後只反覆和自己說,日後遇事還是要冷靜爲重。義父雖然不在了,他的教誨總要記在心中,心浮氣躁者,怎能成就大事?

高嶽自思自想,一路沉默。彭俊幾人,跟隨身後,見他臉色凝重,也不敢再言語,小聲招呼一聲後,便自去了。

高嶽獨自剛回到兵營,有個負責雜役的老卒,扛着高嶽的被褥等分發物品,已在等候着他。

高嶽便收回思緒,和顏悅色道,方纔出兵營在外圍轉了轉,有勞久等。老卒連道不敢,便頭前帶路,引着高嶽往分配給他的住處走去,據說是和韓雍住一個寢舍。

“高司馬,這邊請。”

穿過兵營,踩着落葉,一直往縣城最北邊城牆根處走去。高嶽遠遠的見到前面空地處,三間土坯房舍,走近些便看見房舍低矮,覆着灰瓦的檐下,生了綠苔,門檻前用三條大青石搭着石階。

進的房舍內,中間廳堂,兩邊各有一房。正中廳內光線昏暗,更顯的室內陰矮狹小。廳內一張木桌,三張胡牀,便是今天椅子的原型。

高嶽四下看了看,卻見廳中靠牆的桌面上,一塊麻布蓋着什麼四四方方的物事。他想一想,過去略微揭起麻布一看,卻是兩本封面皆有些殘破的薄冊子。

高嶽有些好奇起來,輕輕拿起書,藉着門口的光一看,一本書面上有“龍韜”二字,另一本是“犬韜”二字。

旁人或許不解,高嶽通覽兵書一看便知。這其實是一套書,除了這兩本,還有四本。一共六本,總書名便叫做六韜。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是上古時候傳下來的一部兵書,相傳爲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所著。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實乃兵家名書寶典。

高嶽翻了翻,書頁陳舊但卻整潔,裡面內容卻是工工整整的手抄字。高嶽鄭重地將書放回原處,心內對韓雍的印象登時又深了一層。

他再一看,牆上還掛着一張弓。他伸手取下,兩臂運勁一試,竟是張兩百餘斤的強弓。

雖然比起自己能挽三百斤的力道差些,但在大部

分軍將中,已是難得了。高嶽點點頭,將弓掛回牆上。

老卒欠身站在一旁,不言不語。見高嶽不再走動,便上前對高嶽道:“高司馬便是要住左邊這裡,右邊那間,一直是韓隊主,呃韓司馬的屋子,我先前瞧見韓司馬去了縣衙,應該還未回來。”

高嶽看了看右邊掩着的門,剛想進去又停下腳步。主人不在,隨意進去,殊爲無禮。

他轉身隨着老卒進了左首間的內屋。高嶽四下打量,除了一張低矮木牀,一個木幾,此外便空無一物。

牀上面已鋪了厚厚茅草。老卒道:“曉得高司馬以後要安歇在此處,小的午飯前便先來鋪了牀底子,鋪的不好,高司馬莫要見怪。”

說着就將肩上的大包袱卸在牀上,又麻利地打開,要將高嶽的被褥整理鋪好。

高嶽見那憨厚實誠的老卒四十餘歲,已是滿面皺紋,身形也有些佝僂,心內有些感動,不忍他多勞累,忙上前攔住,溫言道:“老哥,你貴姓?你歇一會,我自己來。”

老卒慌了,以爲上官口中出言嘲諷,嚇得手上動作一停,囁囁噓噓道:“小的叫突貴,萬萬不敢讓高司馬稱呼小的老哥,喚名字就好。”

是個羯族老卒。雖然也是胡族,但看他如此境地,怕是在羯族人中,也是屬於最底層的貧賤之輩。

高嶽好一陣解釋,突貴才曉得這個上官,是真心實意不願麻煩自己,很是感動,便硬是要將高嶽牀鋪打理好,最後兩人一起鋪了牀。

“本來以爲只有韓隊主,啊,是韓司馬,待人不會隨便欺辱,事事也都親力親爲。沒成想高司馬年紀輕輕,也是如此平易近人,和和善善的。”

“哦?韓司馬此人,想必是不錯的。”高嶽笑着問道。

突貴見高嶽沒有絲毫的上官架子,也略微放鬆了些,堆起滿面皺紋陪笑道:“韓司馬爲人端正持重的很,不像那……不像有些長官,拿腔作調,連正眼都不帶瞧咱,有時還故意爲難我們這些老兵。”

“聽說韓司馬十歲便在馬君侯麾下當兵,後來馬君侯病逝,韓司馬不曉得怎麼輾轉流離,來了這小地方當兵。唉,也是命不好。”

“閒暇時,他不是悶坐發呆,便是看些別人都不懂的書,還自言自語。他爲人好雖好,就太沉悶了些,在這裡也沒有什麼親近的人。”

馬君侯馬隆,高嶽倒是曉得。此人是西晉時代的一員著名大將。馬隆精通兵法,有勇有謀,是當時朝廷安定西北、抵禦異族的中流砥

柱。他麾下的將卒,也皆是勇悍幹練,敢戰無畏。

交談間,“啪嗒”一聲輕響,什麼物事掉在了二人腳邊。高嶽手快,俯身便拾起來,定睛一看,卻是一本有些殘破的小賬本,上面簡單粗淺的記了一些軍械物資的出入情況,最新的一欄,寫的正是“高司馬。被、甲。槍各一。”

那紙上每個字都像左邊歪斜,扭曲之間倒形成一種獨特的韻律,倒也不難看。見高嶽探詢的望着自己,突貴忙道:“城主把這些事交給我,我年歲大啦,記性越來越差,不得已用這個笨法子。”

高嶽把小賬本還給了突貴,饒有興趣問道:“老哥也識字嗎?”

這麼問,倒沒有一絲一毫的蔑視和無禮。古代時候,不要說尋常軍卒,便是多少統兵大將,也是斗大字不識一筐。軍旅之中,尋個識文斷字的,很少,識文斷字還會書寫的胡人,少之又少。

“是。年少的時候,我曾在長安,做過一官宦家大公子的隨身侍從。公子看書習字的間隙,我都在旁邊伺候,久了也就慢慢看會了。”突貴低下了頭,有些難爲情,就好像他這種身份的人,能識字寫字,是個天大的笑話似的。

“高司馬,要是沒有其他事,小的就先告退了。”突貴說着話,突然意識到當着上官的面,已經有些太多囉嗦,忙停住話語,躬身便欲告退。

高嶽點頭笑笑,正欲答他,一擡手,觸到了腰間的錢袋。正是馮亮臨走前丟給他的,是這個月兩人上山野獵,託人在城中販賣所得,共有半吊多錢。

他下意識的摸摸錢袋,腦中亮光一閃,連忙喊住突貴,笑道:“老哥,倒有一事,想請你幫忙。”

韓雍因公務耽擱,天已擦黑才從縣衙出來。他剛走下縣衙石階,一陣秋夜冷風將他吹得一個激靈,腹中又是一陣響亮飢鳴,他深吸了一口氣,連吞了幾口口水。

心裡盤算,依着往日,這個時辰兵營內的伙房,怕是已經沒有飯食,也不會有人給他留飯。罷了,回兵舍中取五文錢,去街市上買幾個窩頭填飽肚腹也就是了。

只是須得趕快,再晚些,怕是連街市上的鋪子都關門歇業了。他大步流星,兩腿生風的疾行,不多時便來到自家兵舍之前。

上得石階,推開大門,卻發現左屋中燈火明亮,幾隻大燭歡快燃燒,將平日裡冷靜陰暗的屋子,照的格外溫暖亮堂。

韓雍眨了眨茫然的眼,正錯愕間,卻見高嶽從左屋中走出笑道:“韓兄何其遲也?”

(本章完)

第六十九章 主從相商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三十一章 內室智囊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十七章 漢兵式微第兩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戰北爭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勢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五十八章 嚴以律已第九十三章 進佔西和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二十三章 強力臂助第五十一章 意外驚喜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子之心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三百四十四章 初次交手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一百八十四章 當朝新貴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約而同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兩百三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兩百三十九章 上邽長安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嶺盛會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兩百八十七章 緩兵之計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兩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雜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兩百章 傳檄而告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璣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三十八章 安然無恙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四百零七章 當庭處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
第六十九章 主從相商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三十一章 內室智囊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十七章 漢兵式微第兩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戰北爭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勢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五十八章 嚴以律已第九十三章 進佔西和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二十三章 強力臂助第五十一章 意外驚喜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子之心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三百四十四章 初次交手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一百八十四章 當朝新貴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約而同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兩百三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兩百三十九章 上邽長安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嶺盛會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兩百八十七章 緩兵之計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兩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雜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兩百章 傳檄而告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璣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三十八章 安然無恙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四百零七章 當庭處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